针刺及早期康复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20例疗效观察

针刺及早期康复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20例疗效观察

金梦雅(南京江北人民医院康复科210000)

【摘要】目的:探析针刺及早期康复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针刺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4周的临床治疗,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运用针刺和早期康复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进行联合治疗,不仅起效快、不良反应小,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改善症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针刺;早期康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9-0077-01

脑卒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以恶心呕吐、肢体麻木、意识障碍以及头晕等症状为主,好发于中老年人,患者发病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高,比如心力衰竭、偏瘫等,严重威胁患者健康。虽然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脑卒中的病死率明显下降,但是依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其中偏瘫是比较常见的脑卒中后遗症,容易使患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活着劳动能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且也进一步加重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所以,临床上在治疗脑卒中时,早期康复治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探讨了针刺及早期康复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7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

对照组中12例为男性,8例为女性,年龄40~81岁,平均年龄为(60.3±8.9)岁,病程2~8d,平均病程为(4.5±3.1)d;观察组中13例为男性,7例为女性,年龄41~82岁,平均年龄为(60.7±9.2)岁,病程2~7d,平均病程为(4.3±2.5)d。两组患者的病程、年龄等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对比。

1.2方法1.2.2对照组临床上主要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即运用20%甘露醇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对脑水肿进行控制,运用0.75g胞磷胆碱钠+10ml舒血宁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1次/d。同时,再给予患者针刺治疗,具体操作如下:选择直径为0.32~0.38mm、长15~40mm的华佗牌毫针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运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的过程中,让患者保持平卧姿势,选择三阴交、水沟以及内关为主穴,选择太冲、足三里、气海、丰隆、百会以及风池为配穴,通常情况下,针刺的时间控制在30min左右,1次/d,1周治疗6次,4周为1个疗程。

1.2.2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早期康复治疗,一般来说,治疗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卧位。指导患者保持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以及仰卧位的抗痉挛体位,并定时对体位进行更换,帮助患者对各个关节进行被动活动,鼓励患者主动移动、翻身,加强主动训练,同时让患者独立完成卧位转变为坐位的训练;(2)坐位。

指导患者进行跪位或者爬行位训练,并按照要求进行作为平衡3级训练,鼓励患者独立完成坐位转变为站位的训练;(3)站位。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对患者进行站位平衡训练,并帮助患者的患侧下肢进行负重训练,对屈膝踝背屈进行反复练习;(4)步行训练。

站位训练具有一定效果时,指导患者进行步行训练,迈步时,动作幅度尽量较小,并指导患者不提髋时,进行屈膝迈步,足跟着地、踝背屈,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每次连续的时间控制在25min左右,2次/d,早晚各一次,连续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治疗期间,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密切关注,并认真做好记录。

1.4统计学分析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经过4周的临床治疗,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组别例数(n)治疗前治疗后

对照组2036.4±8.113.9±6.7

观察组2036.7±8.39.3±6.2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剧,缺血性脑卒中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该病具有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病程长等特点,不仅威胁患者健康,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学上认为,诱发脑卒中的病因主要为神不导气、窍闭神匿导致肢无所用、神无所附,从而诱发偏瘫。临床研究资料表明,针刺具有疏经通络、滋补肝肾以及醒脑开窍等作用,对患者语言障碍和肢体功能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1]。同时,有研究表明,针刺可以充分发挥调节神经-体液系统的作用,对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血流速度进行调节,使脑部侧支循环尽早建立,使缺血半暗带局部微循环得到有效的改善,使脑水肿得到消除,从而达到治疗目的。郑侠海等认为,醒脑开窍针法能够对脑组织及血一氧化氮(NO)的合成起到促进作用,使微血管的自律运动得到有效改善,使脑组织的血液灌注得到有效提高,同时还能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使过氧化脂(LPO)的含量明显降低,使脑组织的氧化损伤明显减轻,缓解脑细胞的凋亡和坏死[2]。同时,临床上运用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早期康复治疗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早期康复治疗技术运用平衡反应和姿势反射对肌张力进行调节,对病理性运动模式和肌痉挛进行抑制,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临床上运用针刺和早期康复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进行联合治疗,不仅起效快、不良反应小,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改善症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1]郭宝荣,刘耿熙.针刺及早期康复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20例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1(3):2308-2309.[2]郑侠海.自我康复训练结合电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31-46.

标签:;  ;  ;  

针刺及早期康复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20例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