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保留论文-刘军,李万鑫

听力保留论文-刘军,李万鑫

导读:本文包含了听力保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工耳蜗植入,残余听力,植入技术,耳蜗开窗

听力保留论文文献综述

刘军,李万鑫[1](2017)在《人工耳蜗植入的残余听力保留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耳聋是困扰人类的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是治疗和康复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最有效的方法,我国已开展CI手术约4万例。既往行CI后残余听力常常丧失,而残余听力、耳蜗微细结构和内环境的保留对于患者的听觉和言语识别能力均有积极作用。本文从CI术后残余听力保留的定义和分级,CI术后残余听力丧失的原因,以及残余听力保留的措施如植入电极的发展、手术操作方法改进、辅助用药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对保留残余听力未来的发展做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期刊2017年01期)

李颖,郑军,刘海红[2](2015)在《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残余听力保留》一文中研究指出早期,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的适应症仅为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或全聋。目前,CI不仅是全频重度、极重度听障患者的首选干预措施,也可面向于低频听力较好,而中、高频听力重度、极重度听障患者[1]。2003年制定的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中规定,CI适应症标准为双耳纯音气导听阈>80d B HL(0.5、1、2、4 k Hz听阈的平均值,WHO,1997)[2]。2013年修订版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明确指出听力(本文来源于《中华耳科学杂志》期刊2015年03期)

陈尔嘉,郑娅启,杨海弟[3](2013)在《经圆窗膜径路保留残余听力人工耳蜗微创植入的手术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圆窗膜径路保留残余听力人工耳蜗植入的手术配合。[方法]对8例低频尚有部分残余听力的双侧重度以上感音神经性耳聋病人行经圆窗膜径路保留残余听力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做好心理护理、物品及环境准备,术中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密切配合手术。[结果]8例病人手术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1.5h,无一例发生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年,听觉言语效果良好。[结论]手术室护士术前做好心理疏导、准备齐手术物品及规范摆置各仪器、熟悉手术进程、密切配合手术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本文来源于《全科护理》期刊2013年29期)

王翠翠,韩东一,戴朴[4](2013)在《微创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残余听力保留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文旨在报道解放军总医院微创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残余听力长期保留率,比较不同术前/术后低频听力水平患者术后的言语识别能力。方法解放军总医院2011年行微创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患者中,29例术前纯音测听或行为测听示术耳有残余听力,收集术前听力下降时间、植入时年龄、性别、耳聋原因、电极类型等资料,并对其术后残余听力及言语识别率进行随访1-2年,获得术后1周残余听力保留率及长期保留率,分析不同低频残余听力水平及其他因素对言语识别率的影响结果研究对象平均年龄17.4岁(5-39岁),男(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3-10-17)

戴朴,王翠翠[5](2013)在《诺尔康人工耳蜗残余听力保留技术和术后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耳蜗自应用以来已成为治疗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有效方法。随着言语编码技术的进步、手术技术的不断完善及声电联合刺激模式下言语功能优势的体现,人们对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的有效性、安全性认识不断提高,CI患者的选择标准也发生着变化,有残余听力的患者亦被列为CI候选者。随着对CI术后原有残余听力损失机制的不断认识及研究,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保护残余听力的措施及手术技巧,如蜗窗膜径路或蜗窗膜前下径路应用、柔手术技术(soft surgery(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期刊2013年05期)

王翠翠,戴朴,韩东一[6](2013)在《微创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残余听力保留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报道解放军总医院微创人工耳蜗术后残余听力保留情况的初步观察结果,探讨术后听力稳定性以及低频残余听力与言语功能的关系。方法解放军总医院2011年对29例有残余听力的患者行微创人工耳蜗植入术,并对其术后低频残余听力及听觉言语能力进行随访1-2年,探讨分析不同低频残余听力水平及其他因素对言语识别能力的影响。结果 29例患者术后1周低频残余听力保留率100%,完全保留率72.4%(21/29),部分保留率27.5%(8/29)。25例随访成功,平均随访时间为18.8个月,低频残余听力保留率100%,完全保留率72%(18/25),部分保留率28%(7/25)。术后18个月pre-GLFH组言语识别率高于pre-PLFH组,post-GLFH组言语识别率高于post-PFLH组,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中术后言语识别率与植入前耳聋时间、植入年龄、性别等未见明显相关性,语前聋患者术后言语识别率高于语后聋患者(P<0.05)。结论微创人工耳蜗植入术能很好的保留患者低频残余听力,保留率可达到100%;较好的术前低频残余听力可能预示较好的术后听觉言语功能;CI患者术后残余听力可较长时间保留,为术后获得较好的听觉言语功能提供基础;语后聋患者术后言语感知能力要优于语前聋患者,尤其是在困难聆听环境下。(本文来源于《中华耳科学杂志》期刊2013年03期)

邓华江,陈礼刚[7](2013)在《听神经瘤听力保留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神经电生理以及显微技术的发展,听神经瘤的治疗重点已从延长患者生命逐步转移到相关神经功能的保留,其中,听力保留成为继肿瘤全切除和面神经功能保留之后的现代听神经瘤外科治疗的又一研究重点。本文综述了听神经瘤听力损害及听力保留的概念、听力保留的有关影响因素、术中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和不同治疗方式的适应症及优缺点,并提出目前听神经瘤听力保留治疗存在的问题及展望。(本文来源于《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期刊2013年04期)

杨挈,陈文文,孙祥,童军,殷国华[8](2011)在《保留听骨链胆脂瘤手术后通气对听力改善的对比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胆脂瘤手术保留正常耳道和听骨链并辅以围手术期中耳通气机通气的听力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0月到2010年4月间由资深术者所进行的41例采用"多种技术"完壁式并保留完整听骨链的胆脂瘤手术。充气组:术后采用充气治疗者,共12例,其中男3例,女9例;年龄28~75岁,中位年龄42岁;术前气骨导差(GAP)为(32.42±14.68)dBHL。对照组:以往手术采用同样技术但没有充气者,共29例,其中男15例,女14例;年龄15~65岁,中位年龄42岁;术前GAP为(26.79±11.84)dBHL。二组术前GAP的对照统计分析U检验值为1.185<P0.05=1.96,P>0.05。治疗前二组GAP差别没有显着性意义,表明二组具有可比性。充气组中耳充气每天1~2次,连续2周。所有充气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例术后都随访12个月以上。结果充气组术后GAP为(8.58±11.3)dBHL,与术前(32.42±14.68)dBHL相比较,经U检验,U值为4.46>P0.01=2.58,P<0.01,差异有极显着性意义。同样,对照组术后GAP为(13.21±9.64)dBHL,与术前(26.79±11.84)dBHL相比较,经U检验,U值为4.74>P0.01=2.58,P<0.01,差异也有极显着性差异。充气组和对照组的两组术后听力对比U检验,U值为-1.17<P0.05=1.96,P>0.05,两组术后GAP差别没有显着性意义。但是,充气组12例术后GAP全部缩小到<20dB以内,6例(50%)在<10dB以内;而对照组则有4例(14%)没有缩小到<20dB以内。结论对术中保留听骨链患者给予围手术期充气治疗,术后能获得更好的听力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华耳科学杂志》期刊2011年02期)

孙学志,袁贤瑞,朱权,罗端午,姜维喜[9](2008)在《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术后听力的保留》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大型听神经瘤在全切除肿瘤的同时保留患者的面、听神经功能是神经外科医生的难题,本研究探讨在面、听神经功能监护下,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术后听力保留的可能性。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8年4月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同一术者(袁贤瑞教授)在面肌肌电图和耳蜗神经监测下,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127例大型听神经瘤手术中有完整听力随访资料的41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听功能采用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研制的普通话言语测试材料(mandarin speech test materials,MSTMs)句表进行言语识别率测试和纯音听阈测定(PTA),并使用New Hannover Classification听力分级法进行术后听力分级。结果:127例患者中,术中10例获得明确的听神经解剖学保留,其余117例术中未能找到确切的听神经。对随访到的41例听神经瘤患者进行术后听功能评价,听力保留率为26.8%。结论:对于有相当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来说,在面、听神经监护下,经乙状窦后-内听道入路显微手术全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同时可以保留部分患者的听神经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神经肿瘤杂志》期刊2008年03期)

刘新军,祝新根[10](2007)在《听神经瘤手术治疗的听力保留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听力保留是现代听神经瘤外科治疗的重点、难点之一。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术中监测及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听力保留技术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本文即就听力保留的概念、适合病例及手术入路的选择、听觉损伤的原因、听功能监测和影响听力保留的因素等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07年01期)

听力保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早期,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的适应症仅为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或全聋。目前,CI不仅是全频重度、极重度听障患者的首选干预措施,也可面向于低频听力较好,而中、高频听力重度、极重度听障患者[1]。2003年制定的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中规定,CI适应症标准为双耳纯音气导听阈>80d B HL(0.5、1、2、4 k Hz听阈的平均值,WHO,1997)[2]。2013年修订版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明确指出听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听力保留论文参考文献

[1].刘军,李万鑫.人工耳蜗植入的残余听力保留技术[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7

[2].李颖,郑军,刘海红.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残余听力保留[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5

[3].陈尔嘉,郑娅启,杨海弟.经圆窗膜径路保留残余听力人工耳蜗微创植入的手术配合[J].全科护理.2013

[4].王翠翠,韩东一,戴朴.微创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残余听力保留的效果观察[C].中华医学会第十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3

[5].戴朴,王翠翠.诺尔康人工耳蜗残余听力保留技术和术后效果[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13

[6].王翠翠,戴朴,韩东一.微创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残余听力保留的效果观察[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3

[7].邓华江,陈礼刚.听神经瘤听力保留的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3

[8].杨挈,陈文文,孙祥,童军,殷国华.保留听骨链胆脂瘤手术后通气对听力改善的对比观察[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1

[9].孙学志,袁贤瑞,朱权,罗端午,姜维喜.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术后听力的保留[J].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08

[10].刘新军,祝新根.听神经瘤手术治疗的听力保留研究进展[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7

标签:;  ;  ;  ;  

听力保留论文-刘军,李万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