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弓形液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液晶,巴比妥酸,氢键,Polycatenar
弓形液晶论文文献综述
夏萌[1](2017)在《巴比妥酸楔形棒状和弓形Polycatenar状两类液晶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自组装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液晶分子在分子水平上结合了晶体的有序性和液体的流动性,是良好的软物质材料,具有自愈性、自适应性和刺激响应性,在光学、电磁学、材料学、生物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章介绍了基于巴比妥酸楔形棒状液晶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分子自组装行为以及这类化合物与叁嗪衍生物形成的氢键识别组装体的研究。本章以Knoevenagel缩合反应为关键步骤合成了末端为巴比妥酸的楔形棒状液晶分子BC~3/12、BE~3/14和BT~3/12。研究发现,本文设计合成的化合物BC~3/12、BE~3/14和BT~3/12在纯态下均能自组装形成具有c2mm对称的长方柱相;通过对叁个化合物的光谱测试,发现延长分子结构的共轭长度,化合物的光电性质更优异。同时,本文研究了 BC~3/12与叁嗪化合物1T2/12混合后形成的氢键复合物BC/T的性质,发现氢键复合物BC/T不仅具有液晶性质,同时能够形成具有叁维网络状结构的有机凝胶。这种有机凝胶能对外界热和机械刺激具有可逆响应性。分子间氢键,π-π堆积和范德华力等非共价键力是驱动巴比妥酸分子及其氢键复合物进行自组装的重要推动力。此外,通过荧光光谱测试可知,BC~3/12与叁嗪化合物1T2/12等摩尔混合后会引起1T2/12的荧光淬灭。因此,这种基于巴比妥酸结构的棒状小分子液晶化合物在光电传感器及纳米级的器件上有潜在应用。第二章介绍了两类弯曲核不同的含叁唑单元的弓形Polycatenar化合物,一类是以亚甲基(CH2)为中心核的化合物IC2/n(n=12、14)和IC4/12;另一类是以羰基(CO)为中心核的化合物 IIC4/12、IIC6/n(n=10、14、16)和 IIE6/n(n=16、18)。通过POM,DSC,XRD对化合物的液晶行为进行研究,发现具有柔性中间核的系列I中所有的化合物均不能形成液晶;以羰基为(CO)中间弯曲核的系列II化合物形成的液晶相均为六方柱相,并且它们具有较宽的液晶范围,这可能是由于极性中间核之间偶极-偶极作用增强了液晶相的稳定性。并且,以羰基为中间核的化合物IIC4/12有形成极性柱相的趋势。同时,对化合物IIC6/16进行离子识别研究,发现该化合物在混合溶剂THF:H20(V:V=1:1)中对汞离子和铁离子具有很强的识别能力,而化合物IIE6/16只对铁离子具有很强的识别能力。此外,对化合物进行了凝胶测试实验,发现长链化合物比短链化合物更易在有机溶剂中形成凝胶,说明烷基链的长度对有机凝胶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这种小分子有机凝胶在许多方面具有潜在应用,如纳米材料、药物缓释剂、传感器等。第叁章为相关化合物的合成路线以及谱图数据。(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7-05-01)
张群[2](2009)在《弓形液晶分子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96年NioriT等人首次报道弓形液晶分子的合成并发现非手性的弓形液晶分子具有特殊的电光性能(铁电性、反铁电性),其潜在的应用价值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国际液晶界兴起了一股弓形液晶分子热。具有弯曲刚性核的弓形分子能形成众多新型液晶相,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它们的极性排列能导致超分子手性行为,所呈现的铁电性、反铁电性及铁磁性在光电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内有关弓形液晶分子的报道比较少.本文报道一种新的弓形共轭小分子的合成。我们首先从简单易得的原料出发,按照弓形液晶分子的设计原则:中间弯曲核两侧加上刚性的侧链和末端柔性基团。以2,8-二溴-6H,12H-5,11-甲基二苯[b,f][1,5]二氮芳辛(∧型结构)为中心刚性弯曲核,以酯化反应为关键步骤,合成了一系列新的弓形分子。我们首先从对溴苯胺出发,合成了具有∧型结构的中心核2,8-二溴-6H,12H-5,11-甲基二苯[b,f][1,5]二氮芳辛。中心核2,8-二溴-6H,12H-5,11-甲基二苯[b,f][1,5]二氮芳辛与对甲氧基苯硼酸经suzuki偶联反应生成2,8-(4-甲氧基苯基)-6H,12H-5,11-甲基二苯[b,f][1,5]二氮芳辛,又经脱甲基化得到中间体22,8-(4-羟基苯基)-6H,12H-5,11-甲基二苯[b,f][1,5]二氮芳辛.接着我们从对羟基苯甲酸酯出发,经一系列烷基化、酯化、醛基氧化等得到中间体4C_(12)H_(25)O-C_6H_4-COO-C_6H_4-COOH。将中间体4与2在DCC,DMAP的作用下酯化,得到目标分子1。将中间体2与C_(12)H_(25)O-C_6H_4-COOH酯化反应后得目标分子1'。(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9-05-13)
程晓红,叶辉,郑韬[3](2006)在《弓形液晶分子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具有弯曲刚性核的弓形非手性液晶分子(香蕉形分子)能形成众多新型液晶相,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它们的极性排列能导致超分子手性行为,所呈现的铁电性,反铁电性及铁磁性在光电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介绍了弓形分子的结构特点、合成、性质及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云南化工》期刊2006年06期)
弓形液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1996年NioriT等人首次报道弓形液晶分子的合成并发现非手性的弓形液晶分子具有特殊的电光性能(铁电性、反铁电性),其潜在的应用价值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国际液晶界兴起了一股弓形液晶分子热。具有弯曲刚性核的弓形分子能形成众多新型液晶相,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它们的极性排列能导致超分子手性行为,所呈现的铁电性、反铁电性及铁磁性在光电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内有关弓形液晶分子的报道比较少.本文报道一种新的弓形共轭小分子的合成。我们首先从简单易得的原料出发,按照弓形液晶分子的设计原则:中间弯曲核两侧加上刚性的侧链和末端柔性基团。以2,8-二溴-6H,12H-5,11-甲基二苯[b,f][1,5]二氮芳辛(∧型结构)为中心刚性弯曲核,以酯化反应为关键步骤,合成了一系列新的弓形分子。我们首先从对溴苯胺出发,合成了具有∧型结构的中心核2,8-二溴-6H,12H-5,11-甲基二苯[b,f][1,5]二氮芳辛。中心核2,8-二溴-6H,12H-5,11-甲基二苯[b,f][1,5]二氮芳辛与对甲氧基苯硼酸经suzuki偶联反应生成2,8-(4-甲氧基苯基)-6H,12H-5,11-甲基二苯[b,f][1,5]二氮芳辛,又经脱甲基化得到中间体22,8-(4-羟基苯基)-6H,12H-5,11-甲基二苯[b,f][1,5]二氮芳辛.接着我们从对羟基苯甲酸酯出发,经一系列烷基化、酯化、醛基氧化等得到中间体4C_(12)H_(25)O-C_6H_4-COO-C_6H_4-COOH。将中间体4与2在DCC,DMAP的作用下酯化,得到目标分子1。将中间体2与C_(12)H_(25)O-C_6H_4-COOH酯化反应后得目标分子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弓形液晶论文参考文献
[1].夏萌.巴比妥酸楔形棒状和弓形Polycatenar状两类液晶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自组装行为研究[D].云南大学.2017
[2].张群.弓形液晶分子的合成[D].山东大学.2009
[3].程晓红,叶辉,郑韬.弓形液晶分子研究进展[J].云南化工.2006
标签:液晶; 巴比妥酸; 氢键; Polycaten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