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心肌消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心腔内超声,叁维标测,射频消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心肌消融论文文献综述
陶海龙,龙德勇,赵江涛,朱揆,陈英伟[1](2019)在《心腔内超声叁维标测指导下经皮射频消融室间隔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心腔内超声叁维标测指导下射频消融室间隔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应用心腔内超声叁维标测技术重建左心室腔,以收缩期二尖瓣瓣叶前向运动(SAM)对应的左室间隔部位作为消融靶点,消融能量35 W,冷盐水灌注流速17 mL/min,温度43℃,每次放电时间40~60 s。以左室流出道压差下降50%作为消融有效终点。比较术前、术后左室流出道压差及6 min步行试验结果,记录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消融前室间隔厚度(20.3±1.9) mm,左室流出道压差(106.0±36.5) mmHg(1 mmHg=0.133 kPa),6 min步行试验(404.2±25.6) m。消融放电(5.6±0.9)次,左室流出道压差降至(44.0±35.2) mmHg,术中一过性左束支传导阻滞3例。术后6个月随访,左室流出道压差(28.4±12.9) mmHg,6 min步行试验(525.0±25.2) m,较消融前明显改善(P<0.001)。结论:经心腔内超声指导下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安全、有效。(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徐小勇,麻付胜,孟香红,关海旺,蔡远翔[2](2019)在《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性心肌病危险因素及射频导管消融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性心肌病(RVOT PVC-CMP)危险因素及射频导管消融(简称消融)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行消融治疗的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患者74例。根据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分成RVOT PVC-CMP组和非RVOT PVC-CMP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室性期前收缩负荷、消融后心脏结构功能变化等。结果 RVOT PVC-CMP组患者12例,非RVOT PVC-CMP组患者62例。RVOT PVC-CMP组左心室射血分数(52±5)%,低于非RVOT PVC-CMP组的(65±6)%(P<0.01),RVOT PVC-CMP组室性期前收缩负荷(39.0±11.3)%,显着高于非RVOT PVC-CMP组的(27.1±10.9)%(P<0.01)。室性期前收缩负荷与LVEF呈负相关(r=0.37,P<0.01),是RVOT PVC-CM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室性期前收缩负荷≥39%者易发生心肌病。RVOT PVC-CMP组消融术后随访111d,LVEF从(52±5)%提高到(67±3)%(P<0.01),非RVOT PVC-CMP组消融后随访133d,LVEF无改变。结论室性期前收缩负荷为RVOT PVC-CMP独立危险因素。消融右心室流出道的室性期前收缩可使RVOT PVC-CMP左心室功能正常化。(本文来源于《心电与循环》期刊2019年05期)
杨晓慧[3](2019)在《磁共振对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疗效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磁共振在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应用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中的疗效预测价值。方法:在我院2016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选出80例为对象,均在我院接受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在术前术后进行心脏磁共振检查。结果:有效组患者的MMASS明显低于无效组,且LVPER明显高于无效组,P<0.05;LVEF、LVEVD、LVESV、SV、CO、LVPFR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磁共振检测显示左心室前壁基底段厚度和前间隔基底段厚度均与LVOTG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应用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中,术前进行磁共振检测准确测量左心室前壁基底段厚度和前间隔基底段厚度,预测室间隔心肌消融术的治疗效果,为介入手术治疗提供一定借鉴指导。(本文来源于《现代医用影像学》期刊2019年09期)
章泽钊,崔嘉妍,周仙仕,王大伟[4](2019)在《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误诊并行导管消融术后死亡1例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室性心动过速是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可分为非持续性或持续性室速。多数情况下,非持续性、非结构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动过速病人经治疗预后较好,而部分室性心动过速,如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因QRS波时限较短,体表心电图常有一定迷惑性,较难与室上性室性心动过速伴差异传导相鉴别,延误治疗。对于伴有临床症状、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运动诱发的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是其主要的治疗策略。射频消融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终止室性心动过速的方式,手术成功率可达90.9(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14期)
朱凌华,朱明真,董玉梅,王鉴萌,路长鸿[5](2019)在《射频消融术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血生化和心肌标志物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RFCA)后血生化和心肌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28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等分为强生组和圣犹达组各64例,两组围术期血生化指标、心肌标志物、消融相关指标及安全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术后1d血清C反应蛋白(CRP)、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均恢复至术前水平;强生组与圣犹达组各时间点血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7d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肌钙蛋白T(cTnT)均先上升后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生组与圣犹达组各时间点心肌标志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静脉隔离(PVI)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生组消融时间、手术时间均少于圣犹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RFCA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安全有效,强生压力消融导管具有手术时间短、消融时间短的优势,临床中应根据患者病情和医院条件进行合理选择。(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4期)
韩建妙,齐书英,王建军,张国瑞,朱娜娜[6](2019)在《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IC)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证实快速心律失常、左心房和(或)左心室增大,心功能减低(EF<50%)的单纯性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患者20例,经RFCA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术前,术后后3、6个月的心率和窦性心律维持情况、抗心律失常和抗心衰药物使用率、心胸比率(CT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以及6 min步行距离(6-MWT)改善情况。结果 1例右心耳房速患者射频消融手术失败,1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术后3个月复发,长期口服药物治疗,心室率控制在70~90次/min,18例患者术后转复为窦性心律,手术成功率90%。术后1例患者出现股动脉血肿经压迫后好转,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无心包填塞、冠状动脉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射频消融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Ⅰ级心功能比例增多,心率、抗心律失常和抗心衰药物应用率均下降,CRT、LAD、LVEDD缩小、NT-proBNP下降、LVEF及6-MWT提高,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比较Ⅰ级心功能比例进一步增多,抗心律失常和抗心衰药物应用率进一步下降,CRT、LAD、LVEDD进一步缩小、6-MWT进一步下降、LVEF及进一步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9年14期)
李稳慧[7](2019)在《单极和双极标测法对显性房室旁道射频消融术后心肌炭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单极和双极标测法对显性房室旁道射频消融术的价值及发生心肌炭化的差异。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确诊为预激综合征的患者100例,单极标测组57例(57%),双极标测组43例(43%)。观察有效消融靶点处单极和双极心电图的变化,并通过观察射频电流的各项物理学参数,了解不同标测方法心肌炭化发生情况。结果:与双极标测组比较,单极标测组消融有效时间和X线透视时间更短,靶点数更少,心肌炭化发生率更低(均P<0.05);在单极标测病例中,炭化组较非炭化组心电图ST段明显抬高、V波振幅明显下降(均P<0.05);在双极标测病例中,炭化组较非炭化组心电图V波振幅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度控制模式下采用单极标测提高了靶点标测的精确性,单极标测心电图V波振幅可反映心肌组织炭化情况。(本文来源于《巴楚医学》期刊2019年02期)
韩建妙,王建军,齐书英,张倩,师志芳[8](2019)在《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性心肌病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心房颤动(房颤)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心功能减低(EF<50%)、左心房和(或)左心室扩大的房颤性心肌病患者25例,经RFCA治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心率和窦性心律维持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6 min步行距离(6-MWT)。结果 25例患者经RFCA治疗后有3例持续性房颤和1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后复发,RFCA成功率为84.0%(21/25)。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无心包填塞、冠状动脉损伤等严重并发症。RFCA术后6个月LVEF、6-MWT提高,LAD及LVEDD缩小,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FCA治疗房颤性心肌病安全有效。(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9年16期)
刘春梅,刘倚天,关琳[9](2019)在《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护理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本医院诊治的30例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实施项目分析资料,2017年03月~2019年01月是抽取时间,予以全面护理干预,研究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术中无水乙醇注射总量为0.6毫升到6.8毫升,都发生胸痛症状。依据疼痛数字评分方法,1分到3分有10例,4分到6分有15例,6分到9分有5例。术中1例发生QRS波加宽现象,1例发生P-R间期加长情况。术后即时静息压力阶差是0 mmHg到29 mmHg,其激发压力阶差是10 mmHg到136 mmHg,无患者死亡。结论对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实行全面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存在重要护理价值。(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15期)
王鹏程,祁丹妮,高铭鑫,于文渊,唐田[10](2019)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实施双极射频消融术对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预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实施双极射频消融术的预后。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律失常患者75例,24 h动态心电图提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100次/h。所有患者均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双极射频消融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术中监测生命体征,术后住院恢复期间复查24 h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结果全组无一例手术死亡。75例患者中二次开胸止血1例(1. 3%),术后伤口感染2例(2. 7%),术后脑梗死1例(1. 3%),术后室上性心动过速11例(14. 7%)。平均搭桥血管(3. 6±0. 8)支,平均住院时间(15±4) d,出院前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与术前比较无明显改善[(48±4)%比(48±6)%](t=1. 293,P=0. 200),复查24 h动态心电图提示24 h室性期前收缩数量较术前明显减少[(2 931±1 315)次比(4 905±1 855)次](t=7. 522,P=0. 014)。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双极射频消融术可有效解决心肌缺血与瘢痕折返所致室性心律失常,改善患者围术期预后。(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期刊2019年04期)
心肌消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性心肌病(RVOT PVC-CMP)危险因素及射频导管消融(简称消融)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行消融治疗的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患者74例。根据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分成RVOT PVC-CMP组和非RVOT PVC-CMP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室性期前收缩负荷、消融后心脏结构功能变化等。结果 RVOT PVC-CMP组患者12例,非RVOT PVC-CMP组患者62例。RVOT PVC-CMP组左心室射血分数(52±5)%,低于非RVOT PVC-CMP组的(65±6)%(P<0.01),RVOT PVC-CMP组室性期前收缩负荷(39.0±11.3)%,显着高于非RVOT PVC-CMP组的(27.1±10.9)%(P<0.01)。室性期前收缩负荷与LVEF呈负相关(r=0.37,P<0.01),是RVOT PVC-CM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室性期前收缩负荷≥39%者易发生心肌病。RVOT PVC-CMP组消融术后随访111d,LVEF从(52±5)%提高到(67±3)%(P<0.01),非RVOT PVC-CMP组消融后随访133d,LVEF无改变。结论室性期前收缩负荷为RVOT PVC-CMP独立危险因素。消融右心室流出道的室性期前收缩可使RVOT PVC-CMP左心室功能正常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心肌消融论文参考文献
[1].陶海龙,龙德勇,赵江涛,朱揆,陈英伟.心腔内超声叁维标测指导下经皮射频消融室间隔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2].徐小勇,麻付胜,孟香红,关海旺,蔡远翔.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性心肌病危险因素及射频导管消融疗效分析[J].心电与循环.2019
[3].杨晓慧.磁共振对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疗效的预测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
[4].章泽钊,崔嘉妍,周仙仕,王大伟.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误诊并行导管消融术后死亡1例报道[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
[5].朱凌华,朱明真,董玉梅,王鉴萌,路长鸿.射频消融术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血生化和心肌标志物水平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
[6].韩建妙,齐书英,王建军,张国瑞,朱娜娜.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19
[7].李稳慧.单极和双极标测法对显性房室旁道射频消融术后心肌炭化的影响[J].巴楚医学.2019
[8].韩建妙,王建军,齐书英,张倩,师志芳.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性心肌病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
[9].刘春梅,刘倚天,关琳.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护理效果[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10].王鹏程,祁丹妮,高铭鑫,于文渊,唐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实施双极射频消融术对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