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板式凝汽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汽轮发电机组,板式凝汽器,流程设计,布置方式
板式凝汽器论文文献综述
徐磊,张涛,杨立军,刘赟,杜小泽[1](2013)在《汽轮发电机组板式凝汽器流程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300MW直接空冷火电机组增加50MW尖峰水冷冷却能力的要求,探讨了在汽轮发电机组中应用板式凝汽器冷却乏汽的可行性.以BR-05人字形板片为换热元件,在给定的汽轮机背压和蒸汽侧、冷却水侧压降条件下,提出板式凝汽器的设计方案.分析了蒸汽侧板间距、冷却水侧板间距、冷却水侧流程及冷却水侧流动形式对板式凝汽器传热和流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凝汽器中的流程布置应考虑板片结构,水侧流程应小于3;水侧板间距对板式凝汽器的性能影响较小,而蒸汽侧板间距对其性能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动力工程学报》期刊2013年08期)
徐磊[2](2013)在《火电机组板式凝汽器设计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计算了火电厂机组中的低压加热器、高压加热器和凝汽器的改造投入和收益,分析结果得出凝汽器最具有改造价值。考虑到板式换热器具有结构紧凑、换热性能好等优点,提出用板式凝汽器替代传统的管壳式凝汽器的设想。根据火电厂机组中凝汽器在运行工况下特征量的取值范围,设计传热试验,并测量出专为凝汽器设计的LT板中蒸汽侧和冷却水侧的换热系数和流动阻力的准则关联式。针对50MW机组,以BR05板片做为换热元件,在满足机组凝汽器限制工况的条件下,设计一台板式凝汽器,并计算分析适用于火电机组板式凝汽器的水侧流动方式。分别用BR05板和LT板作为换热元件,设计50MW、100MW、300MW火电厂机组的板式凝汽器,并分析适用于板式凝汽器的板片。比较板式凝汽器和管壳式凝汽器在相同运行条件下的成本,比较其优劣。研究结果为后来板式换热器在火电机组凝汽器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3-03-01)
徐磊,张涛,杜小泽,杨立军,刘赟[3](2013)在《汽轮发电机组板式凝汽器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300MW直接空冷火电机组50MW的尖峰水冷冷却要求,进行了板式凝汽器的优化设计。以BR-05板片为换热元件,在给定的设计工况条件下,设计可以满足传热需求的板式凝汽器,并讨论蒸汽侧板间距、水侧板间距和冷却水流速共叁个参数对板式凝汽器传热和流动性能的影响,对汽轮发电机组应用板式凝汽器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利用所建立的设计模型,分析不同水侧流动形式下板式凝汽器相关性能的变化,通过讨论不同的水侧板间距、蒸汽侧板间距对相关性能参数的影响,提出了适用于汽—水低背压工况换热的板片布置方式。研究结果为设计板式凝汽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及新能源技术——2012动力工程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13-01-07)
石友妮[4](2009)在《火电机组板式凝汽器的可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板式换热器以其良好的传热性能被应用于化工、石化、冶金等领域的热交换过程,且随着结构的不断改进,设计和运行参数范围日益扩大。根据火电机组的凝汽器的工况范围及对传热和流动的要求,从典型板式换热器的性能实验测试,以及机组冷端系统的热力性能计算两个方面,对紧凑式板式换热器替换传统的管壳式换热器进行了可行性研究。针对某火电机组,从传热和阻力特性的角度,提出板式凝汽器的设计方案,并与原有管壳式凝汽器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为板式换热器应用在电站冷端系统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09-03-01)
周耕宇[5](2008)在《板式凝汽器在火电机组冷端系统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火电机组冷端系统实际运行需要,鉴于板式换热器紧凑、高效的特点,提出了在火电机组冷端系统中采用板式凝汽器替代传统管壳式凝汽器的设想。论文从两个层次展开研究,第一个层次从板式凝汽器单体设计优化的角度入手,针对南屯电厂50MW机组具体情况,提出了板式凝汽器设计方案,对板式换热器结构进行了优化,并用传热特性和阻力特性相结合的评价指标来比较它和管壳式凝汽器的性能优劣。第二个层次从冷端系统的角度考虑板式凝汽器的变工况运行对于整个300MW机组经济性的影响,并在论文的结尾部分运用技术经济性比较方法论证了冷端系统采用板式凝汽器的优势。为以后板式凝汽器在火电机组的应用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08-03-01)
板式凝汽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分析计算了火电厂机组中的低压加热器、高压加热器和凝汽器的改造投入和收益,分析结果得出凝汽器最具有改造价值。考虑到板式换热器具有结构紧凑、换热性能好等优点,提出用板式凝汽器替代传统的管壳式凝汽器的设想。根据火电厂机组中凝汽器在运行工况下特征量的取值范围,设计传热试验,并测量出专为凝汽器设计的LT板中蒸汽侧和冷却水侧的换热系数和流动阻力的准则关联式。针对50MW机组,以BR05板片做为换热元件,在满足机组凝汽器限制工况的条件下,设计一台板式凝汽器,并计算分析适用于火电机组板式凝汽器的水侧流动方式。分别用BR05板和LT板作为换热元件,设计50MW、100MW、300MW火电厂机组的板式凝汽器,并分析适用于板式凝汽器的板片。比较板式凝汽器和管壳式凝汽器在相同运行条件下的成本,比较其优劣。研究结果为后来板式换热器在火电机组凝汽器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板式凝汽器论文参考文献
[1].徐磊,张涛,杨立军,刘赟,杜小泽.汽轮发电机组板式凝汽器流程设计研究[J].动力工程学报.2013
[2].徐磊.火电机组板式凝汽器设计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
[3].徐磊,张涛,杜小泽,杨立军,刘赟.汽轮发电机组板式凝汽器优化设计[C].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及新能源技术——2012动力工程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2013
[4].石友妮.火电机组板式凝汽器的可行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
[5].周耕宇.板式凝汽器在火电机组冷端系统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