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氢噻吩论文-谭春斌,杜洪飞,刘晓玲

二氢噻吩论文-谭春斌,杜洪飞,刘晓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二氢噻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3-氧代-4-甲酸甲酯四氢噻吩,2,5-二氢噻吩-3,4-二羧酸酐,合成,工艺优化

二氢噻吩论文文献综述

谭春斌,杜洪飞,刘晓玲[1](2019)在《2,5-二氢噻吩-3,4-二羧酸酐的合成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3-氧代-4-甲酸甲酯四氢噻吩与氰化钠为原料,通过氰醇化、脱水、水解等反应合成了2,5-二氢噻吩-3,4-二羧酸酐(4),化合物4通过~1H NMR、~(13)C NMR、高分辨质谱(HRMS)等表征。研究了溶剂、反应温度以及不同配比的溶剂对合成2,5-二氢噻吩-3-4-二羧酸酐中间体的影响。制备3-氰基-4-甲酸甲酯-2,5-二氢噻吩(2)的较优条件为:POCl_3∶3-氰基-3-羟基-4-甲酸甲酯四氢噻吩(1)=2.5(物质的量比);制备2,5-二氢噻吩-3,4-二羧酸(3)的较优条件为:温度80℃,化合物2 1 g,乙酸2.9 mL,浓盐酸4.8 mL。对3-氰基-4-甲酸甲酯-2,5-二氢噻吩进行了~1H NMR、~(13) C NMR、HRMS表征。(本文来源于《化学世界》期刊2019年08期)

索永波[2](2017)在《基于D-A环丙烷和硫脲的[3+2]环加成合成二氢噻吩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如下两方面内容:1.二氢噻吩类化合物的合成二氢噻吩类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抗菌剂,因而在药物活性方面有重要的用途,例如噻吩并吡啶酮类化合物是小分子抑制剂,可抑制磷酸酶的活性,阻止细胞的无限繁殖,是治疗肿瘤的一种潜在的药物分子,因此研究噻吩类化合物的合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中以二氯乙烷作溶剂,碱作添加剂,路易斯酸作用下,在90 oC反应温度时,D-A环丙烷与硫脲发生[3+2]环加成反应生成二氢噻吩,该反应具有较高的收率(高达90%yield),底物具有较好的普适性(21 examples),产物结构均通过1H-NMR、13C-NMR、HRMS表征。该方法操作简便,有很高的原子利用率,溶剂和催化剂廉价易得。2.1,2,3,4-四嗪类化合物的合成1,2,3,4-四嗪类化合物不但在材料方面具有重要的用途,而且在生物活性方面也具有潜在的应用,尤其可作为具有抗肿瘤药物的前药。本论文中以二氯甲烷作溶剂,常温时,碱催化下,ɑ-卤代酰腙和偶氮二甲酸二酯发生环加成反应生成1,2,3,4-四嗪类化合物,反应收率较高(可高达89%yield),底物普适性也很好(21种产物),产物均通过1H-NMR、13C-NMR、HRMS进行结构表征。该反应条件较温和,催化剂廉价易得,同时反应可进行大规模的生产,这是为合成四嗪类化合物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廖矛川,张夷,陈玉[3](2015)在《5-甲基-4-氧代-3,4-二氢噻吩并[2,3-d]嘧啶-6-甲酸乙酯衍生物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吗啡啉催化下,利用Gewald反应使乙酰乙酸乙酯、氰基乙酸乙酯与硫反应得到中间体5-氨基-3-甲基噻吩-2,4-二甲酸乙酯(2),再与原甲酸叁乙酯反应生成5-乙氧基亚甲胺-3-甲基噻吩-2,4-二甲酸乙酯(3),最后再与相应的伯胺反应生成了4个目标产物5-甲基-4-氧代-3,4-二氢噻吩并[2,3-d]嘧啶-6-甲酸乙酯衍生物(4a~4d),所得产物结构经由1H NMR,IR,MS进行了确证.结果表明:该研究方法原料易得,反应条件适宜,所得化合物产量较高.(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王志鹏[4](2015)在《聚(2,3-二氢噻吩并[3,4-b][1,4]恶噻英)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导电高分子材料兼具传统高分子良好的力学性能与半导体优异的光电性能,且来源广泛,结构可调控,易于加工成型,在抗静电涂层、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有机太阳能电池、电致变色器件、有机热电、超级电容器、生物/化学传感器等领域成功实现应用。在近40年的研究发展中,聚噻吩衍生物聚(3,4-乙撑二氧噻吩)(PEDOT)更以其优异的环境稳定性、掺杂态时高电导率和透过率、良好的氧化还原活性和循环寿命成为导电高分子领域的一颗“明星分子”。PEDOT的衍生物和类似物是目前功能高分子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具有潜在的实用价值及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几年科学研究领域掀起了对PEDOT类似物的研究热潮。鉴于这些类似物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研究价值,而相关研究很不充分,亟需完善,本论文重点研究了PEDOT的重要不对称硫代类似物聚(2,3--二氢噻吩并[3,4-b][1,4]恶噻英)(PEOTT),系统探讨了不同聚合条件下所制备PEOTT的光电性质、导电性、热学、可加工性能、电致变色和电容性能。1.采用酸催化醚化的路线,以3,4-二甲氧基噻吩和巯基乙醇等为原料,成功合成噻吩[3,4-b][1,4]嗯噻烷(EOTT),总产率可达75%,与已报道的产率基本一致。2.采用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对EOTT溴化,合成了新的溴代产物5,7-二溴-噻吩[3,4-b][1,4]恶噻烷(DBEOTT),产率为68%;又以N-碘代丁二酰亚胺(NIS)为卤化剂,合成了新的碘代产物5,7-二碘-噻吩[3,4-b][1,4]恶噻烷(DIEOTT),产率为47%,略低于溴代反应。3.系统研究了EOTT在不同溶剂-支撑电解质体系(室温离子液体BmimPF6、CH2Cl2-BmimPF6和CH2Cl2-Bu4NPF6)中的电化学聚合行为与所合成PEOTT的表面形貌、电导率和光电性质以及PEOTT在不同空白体系中的电化学和电致变色性能。由于BmimPF6具有高的离子电导率与温和的化学条件,EOTT在该体系中的起始氧化电位更低(~1.0 V vs. Ag/AgCl),同时从该体系中电聚合单体制备的PEOTT具有更平整的形貌、更高的电活性、室温电导率(0.67 S/cm)以及更优越的氧化还原寿命和热稳定性。PEOTT在不同的外电压下从中性态的灰蓝色变为掺杂态的绿色,其带隙为1.6 eV。动力学测试表明,PEOTT具有不错的光学对比度(36%),较高的着色效率(在BmimPF6为212 cm2/C),低的驱动电压(-1.0到+0.8 V),快速的响应时间(1.2s),优越的电化学活性和稳定性。4.在聚苯乙烯磺酸盐(PSS)水溶液中采用化学氧化聚合的方法,将EOTT聚合以及EOTT与EDOT共聚同时分散在PSS中形成水分散体,改善了PEOTT的加工性能,制备了自支撑的PEOTT/PSS导电薄膜(-10-4 S/cm),共聚的方法提高了其电导率(10-1 S/cm);二次掺杂剂DMSO使共聚复合物的室温电导率提高至100S/cm,但PEOTT/PSS的电导率反而降到10-5 S/cm。共聚复合物具有较PEDOT(137cm2/C)更优越的着色效率(375 cm2/C),更低的驱动电位(-0.8到+0.6V),高的光对比度(45%),快速的响应时间(1.0 s),优越的光稳定性和颜色保持率(100圈后还能剩下90%以上)。5.采用直接化学氧化聚合的方法,在不同溶剂体系(CH2C12、H2O和ACN)中制备了PEOTT(分别命名为PEOTT-1、PEOTT-2和PEOTT-3)导电粉末,并研究了上述聚合物粉末的结构、晶态特征、光电性质、电导率和热稳定性,对比研究发现,PEOTT-2拥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室温电导率(0.99 S/cm),比PEOTT-3的电导率高2个数量级;同时将超声可溶于水的PEOTT-2涂布到玻碳基底电极上,在不同溶剂-支撑电解质体系中测试其电容性能,相同条件下,PEOTT-2电极的赝电容值、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依H2O-HClO4> H2O-H2SO4> H20-LiClO4> ACN-LiClO4的顺序降低。在H2O-HClO4体系中当电流密度为1A/g时,电极的赝电容值达到208.1 F/g,功率密度为0.5 kW/kg,能量密度为28.9 Wh/kg。6.不添加任何反应溶剂、氧化剂和催化剂,以DBEOTT和DIEOTT为原料采用固态聚合法在常温常压下合成了掺杂态导电聚合物SSP-DBEOTT和SSP-DIEOTT,对比研究发现前者的电导率(0.0079 S/cm)比后者高1个数量级,但热稳定性略差,同时二者的导电性和热稳定性较化学氧化法制备的PEOTT要差,但晶态特征更明显。以SSP-DBEOTT在H2O-HClO4体系中的电容性能测试发现,当电流密度为1 A/g时,电极的赝电容值为83.0 F/g,功率密度为0.5 kW/kg,能量密度为11.5 Wh/kg。(本文来源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期刊2015-03-27)

张晓卿,刘会娟[5](2014)在《4,7-二(2,3-二氢噻吩并[3,4-b][1,4]二恶英-5-基)苯并[1,2,5]噻二唑的合成及其电聚合》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噻吩的重要衍生物聚(3,4-乙撑二氧噻吩)(PEDOT)是应用最成功的导电高分子聚合物之一。以苯并噻二唑为受体单元,设计合成了前驱体化合物4,7-二(2,3-二氢-噻吩并[3,4-b][1,4]二恶英-5-基)苯并[1,2,5]噻二唑(EDOT-BT-EDOT),发现其具有优异的桔红色发光性能,对其进行电聚合能够获得相应聚合物材料P(EDOTBT-EDOT)。聚合物材料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和稳定性以及平整致密的表面形貌。(本文来源于《煤炭与化工》期刊2014年09期)

张金鹏,高亚年,陈明,姜灵,夏盛[6](2014)在《无催化剂条件下有效的四组分反应合成2,3-二氢噻吩衍生物》一文中研究指出芳香醛、2,4-噻唑烷二酮、丙二腈和3-吡啶甲胺于95%乙醇中四组分反应,方便地获得一系列新的2,3-二氢噻吩衍生物.这是杂环胺类化合物首次应用于噻吩衍生物的合成,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容易操作、产率高等优点.产物的结构经过红外、核磁和高分辨质谱确定.(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4年09期)

孙晓红,刘源发,李淑娟,杨清翠,靳如意[7](2013)在《N-(取代苯氧乙酰基)-3-氨基-二氢噻吩-2-酮衍生物的合成和生物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酰胺类化合物具有很高的药用活性,为了进一步研究酰胺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质,文中用3-氨基-二氢噻吩-2-酮盐酸盐与取代苯氧乙酸反应,得到N-(取代苯氧乙酰基)-3-氨基-二氢噻吩-2-酮衍生物。产物结构经IR、1H NMR和元素确证。对5种病原菌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生物活性测试。合成中采用叁氯氧磷为缩合试剂,采用一锅反应,简便易行,缩合试剂价廉易得、反应收率高,产物纯度较高,为此类新化合物的合成和筛选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2013年05期)

廖骞,席婵娟[8](2012)在《铜催化串联的S-烷基化和S-烯基化反应:合成2,3-二氢噻吩和噻吩》一文中研究指出噻吩和二氢噻吩作为一类重要的含S杂环化合物,出现在许多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分子当中[1]。它们也可以作为一类多用途的中间体,用于有机合成[2]。不仅如此,噻吩和二氢噻吩也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3]。因此,人们不断努力开发合成这类分子的方法[4]。传统合成方法通常存在着区域选择性问题、苛刻的反应条件、冗长的反应步骤等局限性。近些年来,随着过渡金属催化的C-S键偶联反应的研究(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期刊2012-10-19)

廖骞,席婵娟[9](2012)在《铜催化串联的S-烷基化和S-烯基化反应:合成2,3-二氢噻吩和噻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1)》期刊2012-10-19)

刘颖,支爽,穆帅,成碟,刘登科[10](2011)在《新型N-取代-2-(2-氯苯基)-2-{6,7-二氢噻吩并[3,2-c]吡啶-5(4H)-基}乙酰胺的合成及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2-氯苯基)-2-{6,7-二氢噻吩并[3,2-c]吡啶5(4H)乙酸甲酯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N-取代-2-(2-氯苯基)-2-{6,7-二氢噻吩并[3,2-c]吡啶-5(4H)-基}乙酰胺(4a~4o),其结构经1H NMR和MS表征。体内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4a~4o均有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其中4a,4l和4m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分别为60.3%,63.0%和65.1%。(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1年06期)

二氢噻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如下两方面内容:1.二氢噻吩类化合物的合成二氢噻吩类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抗菌剂,因而在药物活性方面有重要的用途,例如噻吩并吡啶酮类化合物是小分子抑制剂,可抑制磷酸酶的活性,阻止细胞的无限繁殖,是治疗肿瘤的一种潜在的药物分子,因此研究噻吩类化合物的合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中以二氯乙烷作溶剂,碱作添加剂,路易斯酸作用下,在90 oC反应温度时,D-A环丙烷与硫脲发生[3+2]环加成反应生成二氢噻吩,该反应具有较高的收率(高达90%yield),底物具有较好的普适性(21 examples),产物结构均通过1H-NMR、13C-NMR、HRMS表征。该方法操作简便,有很高的原子利用率,溶剂和催化剂廉价易得。2.1,2,3,4-四嗪类化合物的合成1,2,3,4-四嗪类化合物不但在材料方面具有重要的用途,而且在生物活性方面也具有潜在的应用,尤其可作为具有抗肿瘤药物的前药。本论文中以二氯甲烷作溶剂,常温时,碱催化下,ɑ-卤代酰腙和偶氮二甲酸二酯发生环加成反应生成1,2,3,4-四嗪类化合物,反应收率较高(可高达89%yield),底物普适性也很好(21种产物),产物均通过1H-NMR、13C-NMR、HRMS进行结构表征。该反应条件较温和,催化剂廉价易得,同时反应可进行大规模的生产,这是为合成四嗪类化合物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氢噻吩论文参考文献

[1].谭春斌,杜洪飞,刘晓玲.2,5-二氢噻吩-3,4-二羧酸酐的合成工艺优化[J].化学世界.2019

[2].索永波.基于D-A环丙烷和硫脲的[3+2]环加成合成二氢噻吩化合物[D].河南师范大学.2017

[3].廖矛川,张夷,陈玉.5-甲基-4-氧代-3,4-二氢噻吩并[2,3-d]嘧啶-6-甲酸乙酯衍生物的合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4].王志鹏.聚(2,3-二氢噻吩并[3,4-b][1,4]恶噻英)的合成与表征[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5

[5].张晓卿,刘会娟.4,7-二(2,3-二氢噻吩并[3,4-b][1,4]二恶英-5-基)苯并[1,2,5]噻二唑的合成及其电聚合[J].煤炭与化工.2014

[6].张金鹏,高亚年,陈明,姜灵,夏盛.无催化剂条件下有效的四组分反应合成2,3-二氢噻吩衍生物[J].有机化学.2014

[7].孙晓红,刘源发,李淑娟,杨清翠,靳如意.N-(取代苯氧乙酰基)-3-氨基-二氢噻吩-2-酮衍生物的合成和生物活性[J].化学工程.2013

[8].廖骞,席婵娟.铜催化串联的S-烷基化和S-烯基化反应:合成2,3-二氢噻吩和噻吩[C].第十七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2012

[9].廖骞,席婵娟.铜催化串联的S-烷基化和S-烯基化反应:合成2,3-二氢噻吩和噻吩[C].第十七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1).2012

[10].刘颖,支爽,穆帅,成碟,刘登科.新型N-取代-2-(2-氯苯基)-2-{6,7-二氢噻吩并[3,2-c]吡啶-5(4H)-基}乙酰胺的合成及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J].合成化学.2011

标签:;  ;  ;  ;  ;  ;  

二氢噻吩论文-谭春斌,杜洪飞,刘晓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