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氏啮小蜂论文-张李香,吴珍泉,范锦胜,王贵强

哈氏啮小蜂论文-张李香,吴珍泉,范锦胜,王贵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哈氏啮小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哈氏啮小蜂,繁殖生物学,怀卵量,产卵

哈氏啮小蜂论文文献综述

张李香,吴珍泉,范锦胜,王贵强[1](2010)在《哈氏啮小蜂雌蜂的繁殖生物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哈氏啮小蜂Tetrastic hushagenowii(Ratzeburg)是卫生害虫蜚蠊的重要天敌昆虫,能寄生多种蜚蠊种类的卵荚,被认为是控制蜚蠊危害最具潜力的天敌昆虫。本文对哈氏啮小蜂雌蜂的繁殖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哈氏啮小蜂行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的繁殖方式,两性生殖其子代雌蜂所占比例为46.02%,而孤雌生殖其子代均为雄性。经解剖镜检证实:雌蜂发育至性成熟时的两侧卵巢结构呈现为,每侧卵巢有8~12根卵巢管,每根卵巢管怀卵量约1~6粒。结果发现雌蜂发育日期影响其怀卵数量,1日龄哈氏啮小蜂怀卵量低,平均为45.2粒/♀;2日龄哈氏啮小蜂怀卵量较高,平均为80.1粒/♀。哈氏啮小蜂羽化后即性成熟产卵,产卵期为4~11d,日产卵量为0.86~7.57粒/♀,单雌一生平均寄生1枚美洲大蠊卵荚。供试寄主卵荚密度是影响哈氏啮小蜂寄生率的重要因素,在蜂卵荚比例为1∶5,1∶3,1∶2,1∶1,2∶1和3∶1范围内,哈氏啮小蜂对卵荚的寄生率随着雌蜂数量与寄主卵荚比例的提高而增加,然单雌寄生卵荚数量却呈下降趋势。(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徐鹿,吴珍泉[2](2009)在《哈氏啮小蜂的产卵选择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哈氏啮小蜂对美洲大蠊卵荚的日龄具有识别能力.该蜂能寄生1-20日龄的卵荚,但偏爱寄生1-3日龄的卵荚.该雌蜂对卵荚的攻击力和产卵数随着卵荚日龄的增加而降低,其雌蜂产卵管在60 s内插入5-10日龄的卵荚次数是插入1-3日龄卵荚次数的3倍多.哈氏啮小蜂雌蜂能辨别已寄生和未寄生美洲大蠊卵荚.该蜂对已寄生和未寄生卵荚的攻击率均为100%,该雌蜂产卵管在60 s内对已寄生卵荚的插入次数是对未寄生卵荚插入次数的3倍多,插入1次未寄生卵荚需要的时间是插入1次已寄生卵荚需要时间的5倍多.在同时提供已寄生和未寄生卵荚时,雌蜂选择未寄生卵荚产卵.(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6期)

徐鹿[3](2009)在《温度对美洲大蠊生活能力的影响及哈氏啮小蜂寄生行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 (Linnaens)是世界性的卫生害虫,蜚蠊卵荚寄生蜂哈氏啮小蜂Tetrastichus hagenowii(Ratzeburg)是控制其危害的重要天敌。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本文以美洲大蠊卵荚作为繁殖寄主,研究了美洲大蠊及其天敌哈氏啮小蜂繁殖的影响因子,目的是在如何提供优良的寄主下,进一步为人工繁殖哈氏啮小蜂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在试验恒温的条件下,通过从温度对美洲大蠊取食量和产卵量的影响、温度对美洲大蠊耐饥力的影响、美洲大蠊的高温耐受性和美洲大蠊的耐寒性四个方面,研究了温度与美洲大蠊生活能力的关系。不同温度下美洲大蠊取食量和产卵量结果表明:25℃-31℃是美洲大蠊取食的最佳温度范围;美洲大蠊不同虫态取食量顺序是高龄若虫、低龄若虫和雌成虫、雄成虫;模型预测可知美洲大蠊雌成虫日取食量和日产卵量最适温度为27℃,美洲大蠊雌成虫日取食量高于非产卵期日取食量。在30℃、25℃、自然变温(15℃-30℃)条件下,设置有水无干食、有干食无水和无水无干食叁种处理,以平均存活时间评价耐饥力,美洲大蠊在自然变温(15℃-30℃)时比25℃和30℃时平均存活时间延长,但结果相似;不同温度的不同处理方式,美洲大蠊平均存活时间有不同的虫期顺序。高温对美洲大蠊卵荚孵化的结果表明:30℃对美洲大蠊卵荚孵化无影响,40℃是美洲大蠊卵荚的致死温度。在35℃-40℃范围内,美洲大蠊卵荚孵化受到抑制。美洲大蠊在不同的高温条件下,存活平均总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变短;在不同的高温条件下,美洲大蠊存活平均总时间的虫期顺序是高龄若虫、雄成虫、低龄若虫和雌成虫。不同虫态美洲大蠊的耐寒力从强到弱顺序为高日龄卵荚、低龄若虫、高龄若虫和雌虫、雄虫。本文研究了哈氏啮小蜂性比、交配行为和产卵行为的影响因子,为哈氏啮小蜂的大量繁殖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温度和光照对哈氏啮小蜂子代性比影响显着;雌蜂与寄主接触时间和雌蜂补充营养对哈氏啮小蜂子代性比无影响;10日龄雌蜂成虫的后代性比下降。单位面积产卵雌蜂数量增多,其后代性比下降。雌蜂交配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雌蜂随着年龄的增加,遭遇次数增加,交配率降低;饲喂雌蜂清水,雌蜂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交配率降低。哈氏啮小蜂在低日龄卵荚上产卵多于老龄卵荚;雌蜂的攻击力和产卵量随着寄主日卵的增加而降低,产卵管插入的次数随着寄主卵龄的增加而增加;雌蜂选择未寄生的卵荚产卵,在已寄生和未寄生的卵荚上的攻击率没有差别。(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09-04-01)

张李香,吴珍泉[4](2007)在《温度对哈氏啮小蜂生长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哈氏啮小蜂[Tetrastichus hagenowii(Ratzeburg)]可寄生多种蜚蠊卵荚,是控制蜚蠊危害最具潜力的天敌[1~3]。研究资料表明,温度是影响哈氏啮小蜂发育的主要因子[4~6]。但对哈氏啮小蜂的发育与温度的关系尚未见进行系统研究的报(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期刊2007年03期)

戴晓煌,孙国荣,金春剑[5](1993)在《哈氏啮小蜂的繁殖和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用人工培养液饲养的哈氏啮小蜂,羽化后将成蜂释放至159户住户的碗橱中,40天和80天后第一代和第二代寄生蜂在蜚蠊卵荚内最高寄生率分别为93.8%和95.1%,放蜂户的烟色大蠊的密度明显地下降,放蜂后一年内,蜚蠊密度稳定地保持在较低水平。(本文来源于《生物防治通报》期刊1993年03期)

戴晓煌,张群刚,李杰,聂文清[6](1988)在《利用哈氏啮小蜂防治蜚蠊》一文中研究指出1984年,从遵义市及其近郊5家住户的厨房、过道、厕所收集烟色大蠊(Periplanetafulginosa)的卵100个,在室内常温下孵化出寄生蜂,经鉴定为哈氏啮小蜂(Tetrastichushagenowii)。该蜂能在烟色大蠊、日本大蠊(P.japonica)、美洲大蠊(P.america)、澳洲大蠊(P.australasiae)4种大蠊卵内产卵,进行多胚繁殖。据解剖寄主卵观察。烟色大蠊每卵内寄生蜂卵10~20个,寄生蜂幼虫数可达46条。日本大蠊每卵有寄生蜂卵6~18个;寄生蜂(本文来源于《生物防治通报》期刊1988年04期)

哈氏啮小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哈氏啮小蜂对美洲大蠊卵荚的日龄具有识别能力.该蜂能寄生1-20日龄的卵荚,但偏爱寄生1-3日龄的卵荚.该雌蜂对卵荚的攻击力和产卵数随着卵荚日龄的增加而降低,其雌蜂产卵管在60 s内插入5-10日龄的卵荚次数是插入1-3日龄卵荚次数的3倍多.哈氏啮小蜂雌蜂能辨别已寄生和未寄生美洲大蠊卵荚.该蜂对已寄生和未寄生卵荚的攻击率均为100%,该雌蜂产卵管在60 s内对已寄生卵荚的插入次数是对未寄生卵荚插入次数的3倍多,插入1次未寄生卵荚需要的时间是插入1次已寄生卵荚需要时间的5倍多.在同时提供已寄生和未寄生卵荚时,雌蜂选择未寄生卵荚产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哈氏啮小蜂论文参考文献

[1].张李香,吴珍泉,范锦胜,王贵强.哈氏啮小蜂雌蜂的繁殖生物学特性[J].昆虫学报.2010

[2].徐鹿,吴珍泉.哈氏啮小蜂的产卵选择行为[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3].徐鹿.温度对美洲大蠊生活能力的影响及哈氏啮小蜂寄生行为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

[4].张李香,吴珍泉.温度对哈氏啮小蜂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生物防治.2007

[5].戴晓煌,孙国荣,金春剑.哈氏啮小蜂的繁殖和利用[J].生物防治通报.1993

[6].戴晓煌,张群刚,李杰,聂文清.利用哈氏啮小蜂防治蜚蠊[J].生物防治通报.1988

标签:;  ;  ;  ;  

哈氏啮小蜂论文-张李香,吴珍泉,范锦胜,王贵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