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减毒活菌卡介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哮喘,卡介苗,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IL-4
减毒活菌卡介苗论文文献综述
陈敏,吴斌,靳妮娜[1](2011)在《减毒活菌卡介苗通过STAT6对哮喘小鼠肺组织Th1和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减毒活菌卡介苗(BCG)干预对哮喘小鼠呼吸道炎症、气管肺泡盥洗液(BALF)中细胞因子及肺组织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昆明小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BCG治疗组3组,每组小鼠都为10只。正常对照组以生理盐水致敏激发,以卵清白蛋白(OVA)致敏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BCG治疗组于OVA致敏前及后5天分别以BCG皮内注射干预,所有小鼠在最后一次抗原激发后24小时收集BALF,计数BALF中的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EOS)数目,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BALF中IL-4、IFNγ-水平,以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STAT6表达。结果:小鼠肺组织HE切片显示哮喘组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哮喘组、BCG治疗组小鼠肺组织STAT6蛋白表达和BALF中的白细胞总数、EOS计数、IL-4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而与哮喘组比较,BCG治疗组肺组织STAT6蛋白表达和BALF中的白细胞总数、EOS计数、IL-4水平均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组BALF中的IFNγ-水平显着下降(P<0.01),而BCG治疗组BALF中的IFNγ-水平增加(P<0.05)。结论:BCG能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减少哮喘小鼠Th2型细胞因子IL-4的生成、提高Th1细胞因子IFNγ-的水平,其干预机制可能与BCG抑制哮喘小鼠肺组织STAT6蛋白的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免疫学杂志》期刊2011年12期)
王鹏,黄华琼,徐卫华,李雯,沈华浩[2](2011)在《卵白蛋白致敏时减毒活菌卡介苗干预对哮喘小鼠气道炎性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别在卵白蛋白致敏时和致敏前以不同剂量接种卡介苗对哮喘小鼠气道炎性反应及黏液分泌的影响。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阴性对照组、4组卡介苗接种组。10~5、10~6集落形成单位致敏前接种依次为A1组、A2组,致敏时接种依次为B1组、B2组。收集肺泡灌洗液和外周血,分别测定其中IL-5、IFN-γ浓度;病理观察肺组织炎性反应及气道黏液分泌情况,测算杯状细胞化生指数、上皮黏液储备指数。结果卡介苗接种后,只有B1组、B2组能抑制化生指数(P<0.05);B2组较A1组、A2组明显地降低了储备指数(P<0.05),降低了肺泡灌洗液中IL-5/IFN-γ比值(P<0.01)。结论致敏时接种卡介苗较致敏前接种能更有效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性反应、减少黏液分泌,并且存在一定量效关系,可能与纠正Th1/Th2失衡有关。(本文来源于《武警医学》期刊2011年07期)
张乐天[3](2011)在《减毒活菌卡介苗(BCG)接种对哮喘大鼠TH1/TH2平衡和气道细胞外基质重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大鼠多次接种BCG后,成功复制哮喘大鼠模型,诱导哮喘发作。探讨:(1)卡介苗接种对哮喘大鼠Th1/Th2平衡的影响。(2)卡介苗接种是否能够抑制及预防哮喘气道炎症及气道细胞外基质的重塑作用。(3)卡介苗多次接种对哮喘大鼠的防治作用是否优于卡介苗单次接种。方法:将32只清洁级SD雄性幼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卡介苗单次接种组(BCG1)、卡介苗多次接种组(BCG3)。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致敏和激发,哮喘组采用卵清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卡介苗接种组在致敏前分别给予卡介苗皮内单次和多次注射。最后一次激发24小时后,行动物肺功能测定气道阻力变化;收集肺泡灌洗液行细胞分类计数;肺组织行HE染色;采用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测量支气管管壁周长、气道面积和气道平滑肌面积。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FN-γ、IL-4和MMP-9、TGF-β1含量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MMP-9、TGF-β1的表达变化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06/L):对照组分别为(5.40±1.52,0.47±0.29),哮喘组为(17.44±5.89, 2.21±0.98),BCG1为(14.61±2.15, 1.95±0.34), BCG3(8.78±1.26, 1.19±0.27)。对照组、BCG1组、BCG3组与哮喘组比较,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9.392和68.802,all p<0.05)。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血清TGF-β1水平呈正相关。(r= 0.551,P<0.01)(2)病理结果显示:哮喘模型组肺组织可见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气道粘膜破坏,杯状细胞增生,黏液分泌量增加,基底膜增厚及气道血管平滑肌增殖。卡介苗接种组能明显减少上述改变,其中BCG3组表现优于BCG1组(3)大鼠血清IFN-γ和IL-4水平测定:正常对照组(30.36±3.65)和BCG3组(22.66±2.05)血清IFN-γ水平较哮喘组(10.92±1.93)明显升高(P<0.01)。BCG1组(18.20±1.73)血清IFN-γ水平较哮喘组升高较BCG3降低(F 87.58,P<0.01)。血清IFN-γ水平与血清MMP-9水平呈显着负相关(r= -0.919,P<0.01)。哮喘组(30.50±1.69)血清IL-4水平较对照组(11.67±1.48)和BCG3(15.82±0.88 )显着升高( P<0.01)。BCG1组(18.83±1.11)血清IL-4水平较BCG3组升高较哮喘组降低。(F值为297.21, P<0.01).血清IL-4水平与血清MMP-9水平呈显着正相关(r= 0.964,P<0.01)(4)肺功能检测结果:哮喘组(10.71±2.47 )和BCG1组(10.81±1.05)气道基本压力曲线峰值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13.02±2.44)和BCG3组(13.15±1.471)(F为16.64,P<0.05)。BCG3组与对照组气道基本峰值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静脉注射乙酰胆碱后,哮喘组和BCG1组大鼠气道压力曲线峰值明显下降(F值分别为23.909,52.465,P<0.05)。(5)大鼠血清MMP-9和TGF-β1水平测定:对照组分别为(107.59±4.56, 147.96±3.01),哮喘组分别为(207.13±5.30, 268.20±2.00),BCG1分别为(157.31±7.42,199.12±4.50),BCG3分别为(130.75±7.00,183.12±4.21)。对照组、BCG1组、BCG3组与哮喘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82.70,1031.25;均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MP-9水平与管壁厚度变化成正相关(r=0.642,P<0.01);血清TGF-β1水平与管壁厚度变化成正相关(r=0.728,P<0.01)。(6) MMP-9和TGF-β1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半定量分析,以阳性表达的平均灰度值为统计量:MMP-9:哮喘组MMP-9阳性表达(128.86±3.80)高于正常对照组(161.58±3.33)(P<0.05);BCG1组(128.39±4.69)阳性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低于哮喘组(P<0.05);BCG3组(155.41±4.35)与对照组间无显着统计学差异(F值为146.104,P>0.05)。MMP-9在肺组织的阳性表达与气道管壁厚度呈正相关(r= -0.839,P<0.01)。TGF-β1:哮喘组TGF-β1阳性表达(118.18±5.06)高于正常对照组(165.56±6.37)(P<0.05);BCG1组(123.94±2.43)与BCG3组(159.43±5.77)阳性表达高于对照组而低于哮喘组(P<0.05);各组间有显着统计学差异(F值为177.316,P<0.05)。TGF-β1在肺组织的阳性表达与气道管壁厚度呈正相关(r= -0.535,P<0.05)。(7)分析比较各组大鼠气道支气管壁厚度、平滑肌层厚度结果显示:哮喘模型组(98.17±9.38、26.77±6.79)、BCG1组(81.21±8.71、22.53±4.03)和BCG3组(72.11±8.70、16.98±1.66)支气管壁厚度、平滑肌层厚度均大于正常对照组(61.71±8.78、12.22±2.63)(P<0.05)。其中,BCG3组和BCG1组支气管壁厚度、平滑肌层厚度测量值少于哮喘模型组(P<0.05),BCG3组支气管壁厚度、平滑肌层厚度测量值少于BCG1组(P<0.05)。结论:1通过抗原致敏和反复雾化吸入OVA激发,成功建立了具有气道重塑特征和气道反应性增高的大鼠哮喘模型。2哮喘组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同时伴有血清中IL-4水平升高及IFN-γ水平降低。病理可见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3哮喘模型组血清中TGF-β1,MMP-9水平及其在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增加,且与气道管壁厚度成正相关,二者与哮喘的气道重塑具有相关性。4卡介苗的接种能够明显减轻以Eos为主的哮喘气道炎症细胞浸润,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升高了血清中IFN-γ水平,同时降低了IL-4水平,从而部分纠正了Th1/Th2失衡。5卡介苗接种降低了血清中及肺组织中的MMP-9和TGF-β1表达水平,减少了肺组织气道周围平滑肌增生和胶原沉积,改善了哮喘大鼠的肺功能,可能与减轻哮喘的气道重塑的相关。6卡介苗的多次接种对哮喘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卡介苗单次接种。(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1-03-01)
张景丽[4](2011)在《减毒活菌卡介苗对哮喘模型IFN-γ、IL-13和IL-17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本研究通过对哮喘大鼠血清中IFN-γ、IL-13和IL-17水平的检测,旨在探讨Th1、Th2和Th17细胞在哮喘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与机制。2减毒活菌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BCG)作为干预因素,检测分析血清IFN-γ、IL-13和IL-17各指标差异及相关关系,为卡介苗对哮喘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40只4周龄健康清洁级SD雄性大鼠,体重50-100g,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卡介苗单次预防接种组(BCG1组)、卡介苗多次预防接种组(BCG2组)、卡介苗多次干预治疗组(BCG3组),每组各8只。除正常对照组给予盐水致敏外,其余组均于实验第1、8天对每只大鼠腹腔注射含有卵蛋白(OVA)和氢氧化铝各100mg的盐水2mL进行致敏,第15天起将大鼠置于自制的密闭有机玻璃雾化箱内,予含有2﹪OVA的生理盐水5mL雾化吸入30min,1次/隔日,共激发20次,每次30min。BCG1组于SD大鼠致敏前7天,BCG2组于SD大鼠致敏前7天、3天、1天给予BCG皮内注射,之后给予OVA致敏并激发建立哮喘模型,BCG3组是于每次激发前给予哮喘模型皮内注射BCG,于末次OVA激发后24小时内取材。HE染色观察各实验组肺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ELISE)法检测血清中IL-13、IL-17、IFN-γ水平。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指标测得的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统计学方法采用方差分析、直线相关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HE染色观察各实验组肺组织的病理变化:正常对照组:气道上皮光滑完整,基底层、平滑肌层较薄,气道、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极少,并以巨噬细胞为主。哮喘模型组:气道上皮不完整,且上皮细胞增生肥大,基底层、平滑基层增厚,收缩成菊花状,气道、血管周围及肺泡隔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BCG1组与BCG3组类似:气道上皮细胞与基底层、平滑肌层厚度介于正常对照及哮喘模型组之间,气道、血管周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减少。BCG2组肺组织病理变化较BCG1、BCG3组更接近正常对照组,气道上皮轻微受损,基底层、平滑基层略增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减少。2 ELISA检测血清IFN-γ的水平(ng/ml):哮喘模型组为10.92±1.93;BCG1组为18.20±1.73;BCG2组为22.66±2.05;BCG3组为18.46±1.48;正常对照组为30.36±3.65。进行组间比较:五组间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F=76.587,p<0.05)。哮喘模型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及卡介苗处理组(p<0.05),有显着性差异;BCG1组与BCG3组比较p=0.821,无显着性差异,与其余组比较p<0.05,有显着性差异;BCG2组与其余各组比较p<0.05,均有显着性差异;BCG3组与除BCG1组之外的其它组比较p<0.05,有显着性差异。3 ELISA检测血清IL-13的水平(ng/ml):哮喘模型组为68.31±7.20;BCG1组为51.31±3.25;BCG2组为38.94±5.87;BCG3组为53.39±3.74;正常对照组为24.79±5.90。进行组间比较:五组间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F=73.522,p<0.05)。哮喘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卡介苗处理组(p<0.05),有显着性差异;BCG1组与BCG3组比较p=0.448,无显着性差异,与其余组比较p<0.05,有显着性差异;BCG2组与其余各组比较p<0.05,均有显着性差异;BCG3组与除BCG1组之外的其它组比较p<0.05,有显着性差异。4 ELISA检测血清IL-17的水平(ng/ml):哮喘模型组为148.29±8.92;BCG1组为110.34±9.38;BCG2组为92.48±10.29;BCG3组为118.19±9.86;正常对照组为67.50±6.34。进行组间比较:五组间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F=87.912,p<0.05)。哮喘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及卡介苗处理组(p<0.05),有显着性差异;BCG1组与BCG3组比较p=0.092,无显着性差异,与其余组比较p<0.05,有显着性差异;BCG2组与其余各组比较p<0.05,均有显着性差异;BCG3组与除BCG1组之外的其它组比较p<0.05,有显着性差异。5 IL-13与IL-17相关性分析:实验测得的血清IL-13与IL-17两者之间呈直线正相关,相关系数r=0.921,p<0.05有统计学意义。6 IL-13与IFN-γ相关性分析:实验测得的血清IL-13与IFN-γ两者之间呈直线负相关,相关系数r=-0.908,p<0.05有统计学意义。7 IL-17与IFN-γ相关性分析:实验测得的血清IL-17与IFN-γ两者之间呈直线负相关,相关系数r=-0.892,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哮喘发病中存在Th1/Th2及其细胞因子的比例失衡,同时独立于Th1和Th2之外的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也参与了哮喘的炎症过程。2哮喘发病中,Th1与Th2、与Th17成相互抑制作用,而Th2与Th17起相互促进作用。3接种BCG能减轻气道变态反应性炎症,对哮喘的预防和治疗均有效,其机制可能是纠正了T辅助细胞(Th1、Th2、Th17)的免疫失衡;其效果:多次优于单次预防接种;单次预防接种与致敏后激发前多次接种效果相当。(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1-03-01)
陈敏,吴斌,靳妮娜,高拯妮[5](2011)在《减毒活菌卡介苗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抑制作用及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减毒活菌卡介苗(BCG)干预对哮喘小鼠呼吸道炎症和肺组织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6(STAT6)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BCG治疗组3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以生理盐水致敏激发,哮喘组以卵清白蛋白(OVA)致敏激发,BCG治疗组于OVA致敏前及后5d分别以BCG皮内注射干预;所有小鼠在最后一次抗原激发后24 h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计数BALF中的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EOS)数目,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以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法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STAT6 mRNA含量及STAT6蛋白表达。结果小鼠肺组织HE切片显示哮喘组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哮喘组BALF中的白细胞总数、EOS计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BCG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显着低于哮喘组(P<0.01);哮喘组小鼠肺组织STAT6 mRNA含量及STAT6蛋白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BCG治疗组上述指标较哮喘组均显着降低(P<0.01)。肺组织STAT6 mRNA、STAT6蛋白分别与BALF中的EOS计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 BCG能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哮喘小鼠肺组织STAT6 mRNA含量及STAT6蛋白的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11年02期)
张雅琴,眭建[6](2010)在《减毒活菌卡介苗对哮喘TLR4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减毒活菌卡介苗(BCG)对哮喘小鼠肺组织TLR4表达的影响,以探讨BCG对哮喘治疗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昆明小鼠建立哮喘模型并多次BCG接种,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TLR4的表达。结果 BCG干预组小鼠TLR4基因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组以及哮喘发病组相比增强。结论卡介苗对哮喘的治疗作用可能与肺组织TLR4上调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0年35期)
张雅琴,眭建[7](2010)在《减毒活菌卡介苗干预对哮喘小鼠TLR4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减毒活菌卡介苗(BCG)对支气管哮喘小鼠肺组织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昆明小鼠哮喘模型,多次小剂量BCG接种,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相关细胞因子和血清中Ig-E的水平。检测肺组织TLR4的表达。结果:与哮喘组小鼠相比,BCG干预组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与嗜酸粒细胞计数明显减少(P<0.01),IL-4、IL-5水平以及血浆IgE显着降低(P<0.01),IL-12和IFN-γ水平显著上调(P<0.01)。BCG干预组小鼠TLR4表(本文来源于《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期刊2010-11-04)
张雅琴,眭建[8](2010)在《减毒活菌卡介苗干预对哮喘小鼠TLR4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减毒活菌卡介苗(BCG)对支气管哮喘小鼠肺组织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昆明小鼠哮喘模型,多次小剂量BCG接种,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相关细胞因子和血清中Ig-E的水平。检测肺组织TLR4的表达。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病理生理杂志》期刊2010年10期)
张根生,王苹莉,邱章伟,覃雪军,李娜[9](2010)在《减毒活菌卡介苗(BCG)早期皮下接种通过募集表达IFN-γ的CD4+T细胞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症以及气道高反应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①探讨早期BCG接种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的保护作用;②探讨BCG接种后静息以及OVA攻击后机体的辅助T细胞以及Treg的变化。方法①新生鼠接种BCG,待到6~8W后,分为叁组:正常对照组(saline/saline),哮喘组(saline/OVA)和BCG处理组(BCG/OVA)。以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哮喘模型。最后一次抗原激发后24小时检测气道反应性,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收集、肺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炎症浸润以及黏液分泌,检测肺组织内(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叁次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0-09-02)
张根生[10](2010)在《减毒活菌卡介苗(BCG)早期接种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保护作用及其免疫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支气管哮喘(Asthma)是一种以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气道浸润,以黏液高分泌、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重构为特征的慢性变态反应性疾病。既往“卫生学说”很好地解释了近来哮喘的高发病率。减毒活菌卡介苗(Mycobacterum bovis bacillus calmette-guerin, BCG)是一种很强的Th1免疫刺激剂,动物和人体研究显示,BCG接种和/或感染可明显抑制哮喘的病理生理改变。我们前期研究发现,新生鼠BCG接种可以明显抑制成年后OVA致敏激发诱导的过敏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 AHR),这一结果令人鼓舞,为哮喘的预防提供了曙光。一直来困扰的问题在于:BCG防治哮喘的具体机制是什么?过去的研究均以“卫生学说”来解释,认为BCG接种和/或感染刺激了机体Th1细胞因子的产生,降低了Th2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达到抑制哮喘的作用.随着新型Th细胞(Th17)以及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发现以及功能的不断研究,这些细胞是否会在BCG防治哮喘中起作用呢?IL-17能够促进Th1免疫,介导Th1细胞分泌IFN-γ,但在特定情形下也能抑制Th1免疫反应,考虑到Th17与Th1细胞之间的相互调节作用,Th17可能在BCG防治哮喘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虽然早期的研究认为微卡(Mycobacterium vaccae)能够通过诱导调节性T细胞抑制哮喘炎症,但是其调节性T细胞并不是目前比较公认的Foxp3+ T调节细胞;最近研究发现BCG以及延迟冷冻抽干BCG接种能够通过上调CD4+CD25+T细胞达到保护哮喘的作用,但是这些研究并没有通过流式检测CD4+CD25+Foxp3+T的百分比以及绝对数量,所以目前没有关于BCG通过Treg细胞达到抑制哮喘作用的可信服研究.基于此,Th17和Treg细胞是否参与BCG接种防治哮喘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关于BCG防治哮喘比较认可的观点仍然为:BCG促进了机体Th1免疫反应,从而达到了抑制哮喘的病理生理作用。既往的研究几乎局限于脾脏以及BALF的Th1免疫反应,近来有研究表明BCG或者BCG衍生物接种后,局部肺组织内增高的Th1细胞以及Th1免疫反应在哮喘的防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BCG接种促进了机体肺组织内表达IFN-γ的CD4+和/或CD8+T细胞,这可能来自于CD4+和/或CD8+T细胞向肺组织的募集,或者肺内静息的记忆性CD4和/或CD8+T细胞在结核杆菌/OVA攻击后引起了二次免疫。目前尚没有“关于BCG接种后引起机体免疫系统(免疫功能)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在抑制哮喘的病理生理中的作用”的系统研究。一个非常重要但没有阐明的问题在于:BCG接种尾根部,其引流淋巴结为腹股沟淋巴结,而哮喘气道炎症发生的部位为肺脏,BCG接种诱发的Th1免疫应答如何在以肺脏Th2为主导的过敏性气道炎症中起到保护作用呢?也就是说BCG皮下接种后,OVA致敏攻击导致肺组织(或BALF)中增高的表达IFN-γ的CD4+T细胞的来源在哪里?BCG皮下接种后,活的细菌主要集中在引流淋巴结,少量迁移到脾脏,而肺组织基本检测不到BCG活菌的菌落数,由此肺组织内不可能产生效应性T细胞。而记忆性T细胞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是机体抗原的清除,而BCG接种后抗原在很长时间内不会清除,由此机体产生记忆性T细胞也是很困难的。由于效应性T细胞在机体静息状态下可以由淋巴组织向非淋巴组织迁移,一旦机体发生炎症反应,效应性细胞能够趋化募集到相应的炎症组织,发挥其生物学作用。为此,我们假设“BCG接种后,哮喘小鼠肺脏增高的Th1细胞和Th1免疫应答可能来自BCG接种部位的引流淋巴结”。由此,本研究主要分两部分:(1)首先讨论在静息状态以及OVA攻击后,BCG接种对肺组织、脾脏以及引流淋巴结内辅助T细胞(Thl, Th17)以及Treg的改变,我们发现只有表达IFN-γ的CD4+T细胞在OVA攻击后向肺脏发生明显迁移,而且这种转移来自于BCG接种部位的引流淋巴结而不是脾脏;(2)接下来我们系统分析了引流淋巴结内CD4+T细胞的表型以及功能变化,通过过继试验和体内示踪证实引流淋巴结内的CD4+T细胞参与了肺组织的迁移以及抑制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本研究为BCG接种防治哮喘提供更有说服力的试验依据,同时为哮喘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第一部分:BCG早期皮下接种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症以及气道高反应性,该作用与表达IFN-γ的CD4+T细胞向肺组织募集相关目的:①探讨早期BCG接种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的保护作用;②探讨BCG接种后静息以及OVA攻击后机体的辅助T细胞以及Treg的变化。方法:①新生鼠接种BCG,待到6-8W后,分为叁组:正常对照组(saline/saline),哮喘组(saline/OVA)和BCG处理组(BCG/OVA).以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哮喘模型。最后一次抗原激发后24小时检测气道反应性,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收集、肺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炎症浸润以及黏液分泌,检测肺组织内IFN-γ、Foxp3以及IL-17A的mRNA表达,ELISA行BALF中IFN-γ测定;②为了系统观察BCG接种后静息以及OVA攻击后肺脏的辅助T细胞以及Treg变化,我们另行单独试验,小鼠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saline/saline), BCG接种静息状态组(BCG/saline),模型组(saline/OVA)以及BCG接种激发组(BCG/OVA)。于最后一次OVA激发48小时后,流式检测肺脏内表达IFN-γ以及IL-17的CD4+和CD8+T细胞,以及Foxp3+Treg细胞。同时流式检测肺门纵隔淋巴结(MLN),脾脏(spleen)以及腹股沟淋巴结(ILN)内表达IFN-γ的CD4+和CD8+T细胞。结果:①saline/OVA组小鼠气道反应性,BALF中Eos总数,肺组织炎症浸润以及黏液分泌均较saline/saline明显增加(P<0.05).与saline/OVA组相比,早期接种BCG显着抑制了哮喘小鼠BALF中的Eos数,减轻了AHR,抑制了肺组织的气道炎症以及黏液分泌(P值均<0.05)。同时,BCG接种增加了肺组织中IFN-γ的mRNA表达,而不影响Foxp3和IL-17A的mRNA表达.②在静息状态下,BCG接种轻度增加了肺组织中表达IFN-γ的CD4+T细胞,而不改变表达IFN-γ的CD8+T细胞,表达IL-17的CD4+T细胞(Th17细胞)以及CD8+T细胞的比例,同样,BCG接种不增加肺组织内Foxp3+Treg细胞的比例;有趣而且令人惊奇的是,相对于静息状态而言,BCG接种小鼠在OVA致敏攻击后显着增加了肺组织内表达IFN-γ的CD4+T细胞(p<0.001).虽然也显着增加了表达IFN-γ的CD8+T细胞(p=0.026),但是,表达IFN-γ的CD8+T细胞仅仅为表达IFN-γ的CD4+T细胞的1/6。这提示OVA致敏攻击,导致大量表达IFN-γ的CD4+T细胞向BCG接种小鼠肺组织的募集。相反,Th17,表达IL-17A的CD8+T细胞以及Foxp3+ Treg细胞没有出现与Thl细胞相似的变化。③静息状态下,BCG接种没有改变脾脏、纵隔淋巴结内Thl细胞和表达IFN-γ的CD8+T细胞。出乎意料的是,OVA致敏攻击后,BCG接种显着增加了脾脏内表Th1细胞(p=0.001)),但不改变表达IFN-γ的CD8+T细胞;与之对应的是,BCG接种后静息状态下ILN内增高的Thl细胞在OVA致敏攻击后明显减少(p=0.035),而表达IFN-γ的CD8+T细胞没有观察到相似的变化。而在纵隔淋巴结内,单独OVA致敏激发导致Thl细胞和表达IFN-γ的CD8+T细胞显着性降低;与BCG/saline相比,Thl细胞和表达IFN-γ的CD8+T在BCG/OVA组并不增加,反而这些细胞出现降低(虽然统计学上没有显着性的差异)。结论:①BCG皮下尾根部接种能够抑制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以及气道高反应性,这种抑制作用与迅速导致Th1细胞向炎症肺组织的募集相关,而与Th17,表达IL-17A的CD8+T细胞以及Foxp3+ Treg无关;③OVA致敏攻击后,BCG接种小鼠肺内增高的Th1细胞来自于ILN,通过脾脏向肺内迁移,从而达到抑制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第二部分:BCG接种部位的局部引流淋巴结内CD4+T细胞的表型及体外功能研究目的:进一步探讨BCG接种后局部引流淋巴结(ILN)内CD4+T细胞的表型以及功能。方法:BCG接种方法同前。小鼠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saline)和BCG接种组(BCG)。动态观察BCG接种后ILN和脾脏的细胞数改变;由于第一部分我们已经发现BCG接种12W后ILN内Th1细胞增高,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一现象,继续观察BCG接种18W以及30W后ILN和脾脏中表达IFN-γ的CD4+T和CD8+T细胞的变化;以12W为时间点,流式检测ILN和脾脏内表达IL-17A的CD4+T和CD8+T细胞以及Foxp3+Treg细胞比例。以12W为时间点,定量PCR测定ILN内IFN-γ、IL-17A以及Foxp3的mRNA水平,同时分析ILN内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CD4+T细胞的活化程度以及表型;以MTT法以及CFSE稀释法检测ILN内淋巴细胞和CD4+T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同时ELISA检测培养上清内IFN-γ的水平。结果:①BCG接种促进了ILN细胞数呈指数级增长,但不改变脾脏的细胞数。②无论18W还是30W, BCG接种均促进了ILN内表达IFN-γ的CD4+T细胞比例的增加(p=0.027, p=0.04, respectively).而对于脾脏细胞,BCG接种均不改变表达IFN-γ的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百分比。同样,BCG接种不改变ILN和脾脏内Th17细胞和表达IL-17的CD8+T细胞,以及Foxp3+CD4+T细胞。与之相一致的是:BCG接种促进了ILN内IFN-γ和转录因子T-bet的mRNA表达,而不改变IL-17A和Foxp3转录因子的nRNA水平;③BCG接种轻度增加了ILN内效应和/或效应记忆CD4+T细胞(Tef/em) (p=0.042),而对于处女型T细胞(Tnai)和中央记忆型T细胞CD4+T细胞(Tcm)没有明显改变;BCG接种不改变ILN细胞的增殖指数,不改变ILN内CD4+T细胞的活化程度。但是体外刺激后,BCG接种后的ILN细胞表现为活化程度显的着增高,体外增殖能力的增强以及IFN-γ分泌能力的上升.结论:①BCG接种促进了ILN而不是脾脏的增生并且导致ILN内储存大量表达IFN-γ的CD4+T细胞,而不改变表达IFN-γ的CD8+T细胞,Th17细胞,表达IL-17的CD8+T细胞,以及Foxp3+CD4+T细胞比例.②BCG接种导致的ILN内的CD4+T细胞处在一种相对静息的状态,但是一旦给予刺激,表现出增强的活化增殖以及分泌效应因子能力。第叁部分:BCG接种诱导的局部引流淋巴结内淋巴细胞参与OVA激发后向肺组织的募集以及发挥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保护作用目的:进一步探讨BCG接种以后富集表达IFN-γ的CD4+T细胞的ILN细胞是否参与了OVA致敏激发后向肺脏组织的募集以及这些淋巴细胞是否参与了抑制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方法:①本部分试验分两步走,早期接种BCG,这些小鼠待作过继免疫时的“供者小鼠”(donor mice)。同时另选一批小鼠用作哮喘模型,作为细胞过继的“受者小鼠”(recipient mice)。小鼠8W开始建立哮喘模型。“受者小鼠”在OVA激发前一天,接受来自于“供者小鼠”的ILN单个核细胞悬液,后诱发哮喘模型。小鼠分为3组:BCG接种ILN细胞过继OVA攻击组(BCG-ILN/OVA),生理盐水对照ILN细胞过继OVA攻击组(saline-ILN/OVA)和过继PBS对照OVA攻击组(PBS/OVA)。于最后一次抗原激发后24小时检测气道反应性,48小时行支气管肺泡灌洗、肺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炎症浸润以及黏液分泌情况以及检测Thl细胞因子的表达。在另一单独试验中,过继脾脏细胞,分组基本同ILN细胞过继,分为:BCG-spleen/OVA, saline-spleen/OVA以及PBS/OVA,后检测气道反应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肺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炎症浸润以及黏液分泌情况。②另外,为直接证实BCG接种后的ILN内的淋巴细胞以及CD4+T细胞是否具有向炎症肺组织迁移的优先能力,我们设立叁组:CFSE标记的BCG接种ILN细胞过继OVA攻击组(BCG-ILN/OVA), CFSE标记的saline对照ILN细胞过继OVA攻击组(saline-ILN/OVA)以及CFSE标记的BCG接种ILN细胞过继saline攻击对照组(BCG-ILN/OVA).细胞体外CFSE标记,行尾静脉过继,诱发哮喘模型。流式检测CFSE阳性的淋巴细胞以及CD4+T细胞数。③分别取8W时BCG接种以及正常对照组的ILN组织,定量PCR检测趋化因子受体CXCR3,CCR5,CXCR6, CCR6,CCR4和CCR8的mRNA水平;另外,分别检测OVA致敏攻击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的肺组织,定量PCR检测CXCR3相匹配的趋化因子CXCL9,CXCL10和CXCL11的mRNA水平。结果:①过继BCG接种后的ILN细胞,表现为气道反应性的降低,BALF中Eos数的下调,以及肺组织炎症和黏液分泌的减轻,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小鼠同时伴随着肺组织增高的IFN-γmRNA水平以及BALF中IFN-γ的表达的增加;②无论过继BCG接种或者对照组的脾脏细胞悬液,均不能降低哮喘小鼠的病理生理改变;③与saline-ILN/OVA相比,CFSE阳性的淋巴细胞(p=0.022)以及CD4+T细胞(p=0.045)在BCG-ILN/OVA组肺组织中显着增高。④BCG接种后ILN组织选择性的高表达Thl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XCR3,而不增高其他T细胞相关的趋化因子受体。与之相对应的是,OVA致敏攻击后的肺组织高表达与CXCR3匹配的趋化因子CXCL9、CXCL10和CXCL11。结论:BCG接种引起的增生引流淋巴结(ILN)具有直接保护哮喘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的作用,而脾脏细胞不具有这样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与ILNCD4+T细胞优先向肺部炎症组织迁移相关。(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0-05-01)
减毒活菌卡介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分别在卵白蛋白致敏时和致敏前以不同剂量接种卡介苗对哮喘小鼠气道炎性反应及黏液分泌的影响。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阴性对照组、4组卡介苗接种组。10~5、10~6集落形成单位致敏前接种依次为A1组、A2组,致敏时接种依次为B1组、B2组。收集肺泡灌洗液和外周血,分别测定其中IL-5、IFN-γ浓度;病理观察肺组织炎性反应及气道黏液分泌情况,测算杯状细胞化生指数、上皮黏液储备指数。结果卡介苗接种后,只有B1组、B2组能抑制化生指数(P<0.05);B2组较A1组、A2组明显地降低了储备指数(P<0.05),降低了肺泡灌洗液中IL-5/IFN-γ比值(P<0.01)。结论致敏时接种卡介苗较致敏前接种能更有效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性反应、减少黏液分泌,并且存在一定量效关系,可能与纠正Th1/Th2失衡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减毒活菌卡介苗论文参考文献
[1].陈敏,吴斌,靳妮娜.减毒活菌卡介苗通过STAT6对哮喘小鼠肺组织Th1和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1
[2].王鹏,黄华琼,徐卫华,李雯,沈华浩.卵白蛋白致敏时减毒活菌卡介苗干预对哮喘小鼠气道炎性反应的影响[J].武警医学.2011
[3].张乐天.减毒活菌卡介苗(BCG)接种对哮喘大鼠TH1/TH2平衡和气道细胞外基质重塑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1
[4].张景丽.减毒活菌卡介苗对哮喘模型IFN-γ、IL-13和IL-17表达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1
[5].陈敏,吴斌,靳妮娜,高拯妮.减毒活菌卡介苗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抑制作用及机制[J].广东医学.2011
[6].张雅琴,眭建.减毒活菌卡介苗对哮喘TLR4表达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0
[7].张雅琴,眭建.减毒活菌卡介苗干预对哮喘小鼠TLR4表达的影响[C].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2010
[8].张雅琴,眭建.减毒活菌卡介苗干预对哮喘小鼠TLR4表达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0
[9].张根生,王苹莉,邱章伟,覃雪军,李娜.减毒活菌卡介苗(BCG)早期皮下接种通过募集表达IFN-γ的CD4+T细胞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症以及气道高反应性[C].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叁次大会论文汇编.2010
[10].张根生.减毒活菌卡介苗(BCG)早期接种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保护作用及其免疫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
标签:哮喘; 卡介苗;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 IL-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