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过度融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过度乐观,债务融资,债务期限结构,行为金融理论
过度融资论文文献综述
吴国通,李延喜[1](2019)在《管理层过度乐观与企业债务融资决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行为金融理论,本文以2007~2017年中国沪深A股22186个观察样本为研究对象,尝试通过对上市公司年报的语调分析来计量管理层过度乐观程度,在此基础上考察了管理层过度乐观对企业债务融资决策的影响机理,并基于产权性质、融资约束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进行了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Python语言分析模块统计年报中管理层语调词汇,构建管理层语调与企业实际经营、未来前景的线性模型,以该线性模型的残差作为管理层过度乐观的代理变量,为后续管理层过度乐观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计量方法;(2)管理层过度乐观会导致企业新增债务融资规模更大和债务期限结构更长,该结论在控制内生性问题之后依然成立;(3)当产权性质为非国有企业、融资约束更严重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更高时,管理层过度乐观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更显着。本文丰富了企业债务融资影响因素相关理论文献,对全面理解企业债务融资决策过程有积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工业技术经济》期刊2019年11期)
陈文强,陆嘉玮[2](2019)在《市场情绪、债务融资与房地产企业过度投资》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005~2017年中国A股上市房地产公司的微观数据,将市场情绪、债务融资和企业过度投资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实证考察了市场情绪对房地产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及债务融资的中介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高涨的市场情绪加剧了房地产企业的过度投资;伴随着市场情绪的攀升,房地产企业的债务融资规模显着增加;债务融资在市场情绪和房地产企业过度投资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即高涨的市场情绪通过增加房地产企业债务融资规模的途径激化了其过度投资行为。本文丰富了行为金融理论在公司投资领域的研究,对治理房地产市场投资过热和房地产企业过度投资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财经论丛》期刊2019年10期)
刘孟晖,李志雪,李晓庆[3](2019)在《审计质量能否抑制控股股东的过度融资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审计的外部治理作用是公司治理的重要问题。现有文献着重探讨审计能否抑制大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但较少关注审计对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以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研究了控股股东的过度融资行为,以及审计对控股股东过度融资行为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控股股东与企业的过度融资率存在显着正向关系;当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高时,随着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企业的过度融资率也在增加,控股股东表现出较强的利益侵占效应;当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低时,企业不会进行过度融资,此时控股股东表现出一种利益协同效应。同时,高质量的审计能够抑制控股股东的过度融资行为。(本文来源于《中国审计评论》期刊2019年02期)
王胜邦[4](2019)在《推动回归本源 抑制票据过度融资化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票据市场乱象屡禁不止,是违规重灾区。近期,随着票交所上线“贴现通”业务,市场上出现将票据标准化甚至衍生化的呼声。在基础工具乱象突出的状况下发展票据衍生工具,潜在严重的风险隐患。规范票据市场应坚持回归本源,强化票据支付结算功能,使其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本文来源于《中国保险报》期刊2019-09-09)
舒小琼[5](2019)在《管理者过度自信、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2015-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区分产权性质,实证检验了负债融资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过度投资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更易诱发企业过度投资行为;负债融资对过度投资具有抑制作用,并且能够有效约束管理者过度自信引发的过度投资。相比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负债融资对过度投资的约束作用更显着,对于管理者过度自信引发的过度投资抑制作用更强,负债的治理效应更明显。(本文来源于《财富生活》期刊2019年16期)
张艾莲,潘梦梦,刘柏[6](2019)在《过度自信与企业融资偏好:基于高管性别的纠偏》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国沪深两市2010—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管理者过度自信和女性高管对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中国上市公司进行融资时,遵循的融资偏好依次为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内部融资;而当公司内部的管理者过度自信时,容易选择更冒险的融资方式;在加入高管性别作为调节后,发现女性高管能够理性调整融资方式,具体表现为整体降低过度自信管理者的激进程度,使得过度自信产生的融资偏好趋近理性。(本文来源于《财经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4期)
陈益刊[7](2019)在《发改委强化PPP投资管理 严防过度举债融资》一文中研究指出7月1日起,我国首部规范政府投资的《政府投资条例》施行,这会对十多万亿元规模的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投资管理有何影响,备受市场关注。国家发改委最新一则文件对此进行了说明。国家发改委日前公开了《关于依法依规加强PPP项目投资和建设管理的(本文来源于《第一财经日报》期刊2019-07-02)
于祥明[8](2019)在《发改委要求依法强化PPP投资管理 严防过度融资》一文中研究指出7月1日,《政府投资条例》实施的第一天,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关于依法依规加强PPP项目投资和建设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实现了PPP项目在决策、实施和监督等关键环节纳入了法治化管理。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投资体制与政策研究室主任吴亚平(本文来源于《上海证券报》期刊2019-07-02)
闫峻连[9](2019)在《融资约束视角下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并购溢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资本市场诸多异常现象的出现,传统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已经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为此,学者们在放宽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同时,将管理者的心理状态纳入研究范围。实践表明,企业管理者在进行重大决策时往往会表现不同的心理状态:过度自信、沉锚效应、羊群行为和框架依赖效应等。其中,过度自信在管理者身上表现的尤为显性化和常态化。因此,学术界越来越关注管理者过度自信这种特质现象的研究。企业并购重组在国内经济政策改革的推动下已逐渐成为企业寻求发展的重要途径,虽然并购交易规模在最近十年内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并购交易中不乏存在溢价支付过高的问题。过高的并购溢价往往导致企业面临并购效率低下的局面,而管理者之所以愿意支付高额并购溢价,与其个人认知和特质密切相关。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一般容易高估并购效益和夸大个人管理能力,进而导致并购决策失误。除此之外,外部环境诸如经济繁荣程度,也会影响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并购溢价的关系。由此可见,关注管理者过度自信这种特质在并购溢价中的作用对理论研究和实践运行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研究了现有文献关于管理者过度自信、并购溢价和融资约束的现状,并以2008年至2017年并购数据为样本,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与高层梯队理论分析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并购溢价支付的影响,同时从自由现金流量假说理论与融资约束角度出发分析了融资约束的调节作用,由此提出本文研究的两个假设。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基础上,得到以下结论: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并购溢价有显着的正向关系,而且在经济繁荣期表现的更为明显;在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并购溢价关系中,融资约束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融资约束的大小可以缓解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程度,从而可以减少在并购活动中管理者非理性的并购溢价。同时,融资约束也约束着管理者使用股东和债权人资金的权限,通过对管理者的监督,控制管理者自由使用资金的力度,从而抑制并购溢价现象的发生。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山西财经大学》期刊2019-05-14)
马凌霄[10](2019)在《公司CEO的过度自信与融资行为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行为金融学的视角,选取了2003—2016年沪深两市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公司CEO的过度自信与企业融资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过度自信的CEO会倾向于增加贷款数量尤其是增加短期贷款数量;同时,CEO过度自信的企业贷款年度变动率超过非过度自信的企业,杠杆水平大大提升,有扩张性的融资行为。(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过度融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2005~2017年中国A股上市房地产公司的微观数据,将市场情绪、债务融资和企业过度投资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实证考察了市场情绪对房地产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及债务融资的中介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高涨的市场情绪加剧了房地产企业的过度投资;伴随着市场情绪的攀升,房地产企业的债务融资规模显着增加;债务融资在市场情绪和房地产企业过度投资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即高涨的市场情绪通过增加房地产企业债务融资规模的途径激化了其过度投资行为。本文丰富了行为金融理论在公司投资领域的研究,对治理房地产市场投资过热和房地产企业过度投资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过度融资论文参考文献
[1].吴国通,李延喜.管理层过度乐观与企业债务融资决策[J].工业技术经济.2019
[2].陈文强,陆嘉玮.市场情绪、债务融资与房地产企业过度投资[J].财经论丛.2019
[3].刘孟晖,李志雪,李晓庆.审计质量能否抑制控股股东的过度融资行为?[J].中国审计评论.2019
[4].王胜邦.推动回归本源抑制票据过度融资化倾向[N].中国保险报.2019
[5].舒小琼.管理者过度自信、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J].财富生活.2019
[6].张艾莲,潘梦梦,刘柏.过度自信与企业融资偏好:基于高管性别的纠偏[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9
[7].陈益刊.发改委强化PPP投资管理严防过度举债融资[N].第一财经日报.2019
[8].于祥明.发改委要求依法强化PPP投资管理严防过度融资[N].上海证券报.2019
[9].闫峻连.融资约束视角下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并购溢价[D].山西财经大学.2019
[10].马凌霄.公司CEO的过度自信与融资行为关系研究[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