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地面监测数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短基线集,双极化,城市,地面沉降
地面监测数据论文文献综述
熊佳诚,聂运菊,罗跃,李永飞[1](2019)在《利用双极化Sentinel-1数据监测城市地面沉降——以上海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遥感卫星成像中,极化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不同极化数据包含的地面信息不同,其应用价值也不同。针对VV、VH极化数据在城市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本文利用双极化Sentinel-1数据监测上海市城区地面沉降,分析两种监测结果产生差异的原因,并与水准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VV极化数据对研究区的监测整体性优于VH极化数据;干涉对相干性质量与有效像素数数量均高于VH极化数据;监测结果与水准数据的偏差小于VH极化数据。(本文来源于《测绘通报》期刊2019年11期)
白林,江利明,汪汉胜[2](2019)在《利用高分辨率TerraSAR-X数据监测武汉地区2013~2015年地面沉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7景TerraSAR-X数据进行时序InSAR分析,获取武汉城区2013~2015年地面沉降监测结果,并结合地质、水文及实地踏勘资料进行沉降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城区地面沉降主要分布在汉口后湖、青山区工业路及光谷广场附近区域,最大沉降速率达78.1 mm/a;软土地基上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和荷载增加是造成沉降的主要原因。另外发现,长江沿岸地表形变与长江水位变化密切相关,初步推测与长江水位对两岸承压水的动态影响有关。(本文来源于《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期刊2019年08期)
潘家宝,戴吾蛟[3](2019)在《时空Kalman滤波及其在地面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地面沉降监测数据序列进行滤波与预测是地面沉降数据分析的重要内容,但传统方法是针对单个沉降点进行处理,无法进行区域整体分析,为此将时空Kalman滤波应用于GPS地面沉降数据处理,并根据GPS地面沉降监测数据特点,重点探讨了地面沉降时空Kalman滤波的空间场确定方法以及迭代滤波算法。模拟实验及天津CORS站沉降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时空Kalman滤波比单点Kalman滤波精度更高,且更稳健,同时由于其可以同时在时间域和空间域进行滤波与预测,因而实现了地面沉降数据的整体分析。(本文来源于《工程勘察》期刊2019年08期)
陆燕燕[4](2019)在《基于多源SAR数据的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监测与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苏锡常地区位于长江叁角洲城市群的中间地带,沉降灾害频发。随着长江叁角洲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对深层地下水的开采,造成了严重的沉降灾害。2000年开始,苏锡常地区正式颁布了禁采地下水的政策。随着相关措施的实施,苏锡常地区地下水位出现了不同程度地上升,区域地面沉降得到有效的控制,沉降趋缓。但是,该区域地面沉降并未完全停止,对城市发展(本文来源于《测绘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周华云,赵林,田黎明,吴振明,谢梅珍[5](2019)在《基于Sentinel-1数据对青藏高原五道梁多年冻土区地面形变的监测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地面形变监测可以反映多年冻土的发育趋势。利用欧空局Sentinel-1降轨数据(2014年11月27日至2017年3月4日),基于SBAS-InSAR技术,获取了五道梁多年冻土区的地面形变状况,并分析了环境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年来该地区地面主要表现为沉降趋势,与水准实测形变趋势吻合,相对误差为22.4%,均方根误差为4.3 mm;形变变化速率为-10.28 mm·a~(-1),相对误差为14.79%。植被类型、地形地貌对多年冻土区地面形变影响较大。植被发育越好,由于土壤含水量越高,地面形变量也越大;而植被覆盖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Sentinel-1数据获取地面形变信息的精度;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形变量存在垂直向与南北向的差异;水体分布较多的地区,信号失相干相对严重, Sentinel-1数据获取地面形变信息的能力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此外,降水事件与日冻融循环作用对Sentinel-1数据获取地面形变信息的精度影响也不可忽略。因此,在利用Sentinel-1数据获取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地面形变信息时,要综合考虑下垫面、气候条件与冻土日冻融循环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冰川冻土》期刊2019年03期)
谭庆[6](2019)在《基于Sentinel-1A数据的矿区地面沉降监测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哨兵一号(Sentinel-1A)数据是目前可供大量免费下载的SAR数据,文章简单介绍了Sentinel-1A的数据特点,以济宁矿区为研究区,开展基于Sentinel-1A数据的双轨D-InSAR监测矿区地面沉降的探索,根据干涉数据的读取到形变图生成的数据处理流程,生成了一系列清晰的结果图。研究表明:利用Sentinel-1A数据可以对矿区地面沉降进行有效的监测,进而为煤矿区的合理开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地矿测绘》期刊2019年01期)
黄晓明,郭庆桥,文丰涛[7](2019)在《基于Sentinel-1数据的天津滨海新区地面沉降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Sentinel-1的渐进扫描采集模式可以实现大面积覆盖,且因其12d的重访周期,非常适用于地面沉降监测工作。基于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的25景Sentinel-1TOPS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采用小基线集InSAR技术研究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广域地表沉降特征,并结合城市规划对地面沉降原因进行分析。监测成果表明:2015-2016年,由于大量渔业养殖、软土沉积等原因,地表沉降严重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区域。(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田光荣,于卫东,肖齐,蒋荟,喻冰春[8](2018)在《基于地面轮轨力监测数据的铁路货车服役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地面轮轨力监测系统为服役性能研究提供了大样本数据的基础上,以TPDS系统对于铁路货车运行状态不良报警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了铁路货车服役性能演变规律。同时,结合运行状态不良积分统计、检修故障分析和质量分解的结果,指出了运行状态不良货车检修项点。(本文来源于《铁道机车车辆》期刊2018年06期)
陈瑾,张佰林,王琨[9](2018)在《安家沟流域地面监测数据质量及合理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2005年开始,安家沟流域实施了全国水土保持监测与公告项目,截至目前已经积累了10多年的监测资料。为验证监测数据信息质量,从观测方法及数据的合理性、准确性、统计规律等方面对12年监测数据系列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监测数据具有真实性、准确性和合理性,结果是可信的。(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期刊2018年09期)
胡守超[10](2018)在《时序InSAR数据在大范围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能够快速、高精度地提取大范围的地表形变信息,利用短时间序列的L波段PALSAR数据反演了实验区的线性形变速度,并用水准数据进行了验证,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8年14期)
地面监测数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27景TerraSAR-X数据进行时序InSAR分析,获取武汉城区2013~2015年地面沉降监测结果,并结合地质、水文及实地踏勘资料进行沉降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城区地面沉降主要分布在汉口后湖、青山区工业路及光谷广场附近区域,最大沉降速率达78.1 mm/a;软土地基上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和荷载增加是造成沉降的主要原因。另外发现,长江沿岸地表形变与长江水位变化密切相关,初步推测与长江水位对两岸承压水的动态影响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面监测数据论文参考文献
[1].熊佳诚,聂运菊,罗跃,李永飞.利用双极化Sentinel-1数据监测城市地面沉降——以上海市为例[J].测绘通报.2019
[2].白林,江利明,汪汉胜.利用高分辨率TerraSAR-X数据监测武汉地区2013~2015年地面沉降[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9
[3].潘家宝,戴吾蛟.时空Kalman滤波及其在地面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J].工程勘察.2019
[4].陆燕燕.基于多源SAR数据的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监测与影响因素分析[J].测绘学报.2019
[5].周华云,赵林,田黎明,吴振明,谢梅珍.基于Sentinel-1数据对青藏高原五道梁多年冻土区地面形变的监测与分析[J].冰川冻土.2019
[6].谭庆.基于Sentinel-1A数据的矿区地面沉降监测应用研究[J].地矿测绘.2019
[7].黄晓明,郭庆桥,文丰涛.基于Sentinel-1数据的天津滨海新区地面沉降监测[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8].田光荣,于卫东,肖齐,蒋荟,喻冰春.基于地面轮轨力监测数据的铁路货车服役性能研究[J].铁道机车车辆.2018
[9].陈瑾,张佰林,王琨.安家沟流域地面监测数据质量及合理性评价[J].中国水土保持.2018
[10].胡守超.时序InSAR数据在大范围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建筑.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