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冷却水大温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空调,冷机,实验工况,节能
冷却水大温差论文文献综述
朱锴锴,任建兴,张俊杰,李梦奇,马利斌[1](2018)在《制冷系统冷却水侧大温差运行能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热泵空调运行中,热泵空调水系统的输送能耗对整个系统节能降耗具有较大影响,因此大力发展冷却水大温差技术有利于降低机组能耗。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推导得出热泵空调性能参数与冷却水温差之间的关系,并在不同冷却水温差实验工况时,分析了热泵空调制冷系统及冷却水泵的能耗。结果表明:随着冷却水温差的增大,虽然热泵空调主机单位制冷量能耗逐渐增大,但热泵空调系统单位制冷量能耗逐渐减小;在温差为8℃时,热泵系统能效比最大,为3.173;冷却水温差为7~9℃时,机组节能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制冷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陈刚,程昕,李惠敏[2](2015)在《大温差冷却水对冷凝器传热系数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江河水为冷却水,对典型的壳管式冷凝器的传热系数进行理论计算和分析。得出当冷却水流量恒定,冷却水进水温度为24~28℃,出水温度为37℃时,冷凝器传热系数随进水温度的降低而增大,且增长速度逐渐加快;当低温冷却水流量呈跳跃式减少时,冷凝器传热系数的增长有所下降,但仍远大于通常使用状态下的冷凝器传热系数。(本文来源于《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期刊2015年02期)
程昕[3](2014)在《大温差冷却水对冷水机组性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能源危机不断加剧、居住环境日益恶化之际,我国也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列为基本国策,并且不断加大了对节能产品的推广、扶持力度。在空调系统中,冷却水系统较为重要但人们又最容易忽视其能源消耗。目前,冷却水系统大多采用冷却水泵加冷却塔的模式,利用冷却塔来降低循环冷却水温度。但在南方湿热条件下,冷却塔的降温效果有限,冷却水进出口温差常常达不到5℃,影响空调机组的运行;在实际工程中,往往通过加大冷却水循环量来减少其对机组的不利影响。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对采用自然冷源作为冷却水从而产生大温差冷却水的中央空调系统进行研究。本文针对大温差冷却水条件下运行的冷却水泵、管壳式冷凝器及螺杆式冷水机组的主要性能进行分析。并以空调冷负荷为300kW,冷却水进水温度为22~28℃,进出水温差为5~15℃的空调系统为例,对管壳式冷凝器传热性能、螺杆式冷水机组制冷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及计算结果表明:1、当冷却水进出口温差增大、流量降低时,冷凝器传热系数略有降低,但冷水机组制冷系数高于机组在名义工况下的COP=4.209;2、当冷却水流量减少时,冷却水泵功率大幅度下降,温差增大至6℃时,冷却水泵功率即可减少42.2%;若综合考虑冷却水泵及冷水机组的能耗,则大温差冷却水系统仍有一定节能效果。以理论计算为基础,对大温差冷却水技术进行实验测量。分别对使用深井水冷却水源和江河水冷却水源的冷水机组运行参数进行监测,经分析对比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在夏季,深井水水温约为22.4℃,江河水温度约为26.7℃,水温均比冷却塔提供的冷却水温度32℃低;2、深井水的水温较稳定,夏季保持在22.4℃左右;当使用深井水作为冷却水时,冷水机组COP约为5.2,高于此机组额定COP值;3、江河水温度随外界气温的变化有所波动,当使用江河水作为冷却水时,机组COP在3.9~7.0之间,绝大部分值高于此机组额定COP值;且室外温度越低、江河水温度越低时,机组COP越高。从地区适用性和经济适用性两方面对大温差冷却水系统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大温差冷却水系统应用是可行的,在靠近自然水资源的地区更为适用;并且该系统的使用时间越长,产生的经济效益就越明显。(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期刊2014-05-01)
万月华[4](2013)在《大温差冷却水系统在饮料工业冷却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冷冻水制冷系统的效率和配套水泵的功率,降低整个工程的造价,在饮料生产中采用一种新的制冷方案——大温差冷却系统,替代传统的5℃温差系统。比较了这两种系统的特点、优势,并介绍了应该注意的事项。(本文来源于《饮料工业》期刊2013年04期)
施敏琪,阮力丁,贾晶,吴晓非[5](2008)在《冷水侧和冷却水侧大温差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了冷水侧和冷却水侧的大温差设计,并且说明了大温差对末端空调设备和冷却塔的性能改善,大温差系统相对于常规的冷水剂7℃/12℃和冷却水侧32℃/37℃系统设计,可以减少空调水系统初投资和运行能耗。以上海中保大厦为实例说明大温差设计的节能效果。(本文来源于《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8-11-01)
施敏琪,贾晶[6](2008)在《冷水侧和冷却水侧大温差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冷水机组和末端空调设备和冷却塔的性能改善,在冷水侧和冷却水侧的大温差设计,相对于常规的7/12℃和32/37℃系统设计,可以减少空调水系统初投资和运行能耗。上海中保大厦的实例说明大温差设计的节能效果。(本文来源于《制冷技术》期刊2008年01期)
翟少斌,孙文哲,付秉恒,张立华[7](2007)在《中央空调的冷却水大温差适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央空调系统中大温差被当作一种节能技术被广泛的利用,但其适用范围有一定限度,在利用时需注意。其次由于空调系统的初投资问题,我们引入同等初投资和空调能耗比的概念简化分析。以常规空调设计参数为依据,在进行冷却水大温差系统分析计算时发现在冷却水供回水温差小于15℃时总是适用的。(本文来源于《制冷》期刊2007年04期)
施敏琪,贾晶[8](2007)在《冷水侧和冷却水侧大温差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冷水机组和末端空调设备以及冷却塔的性能改善,在冷水侧和冷却水侧采用大温差设计,相对于常规的7/12℃和32/37℃系统设计,可以减少空调水系统初投资和运行能耗。上海中保大厦的实例说明大温差设计的节能效果。(本文来源于《上海市制冷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7-12-01)
翟少斌,孙文哲,付秉恒,张立华[9](2007)在《中央空调的冷却水大温差适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央空调系统中大温差被当作一种节能技术被广泛的利用,但其适用范围有一定限度,在利用时需注意。其次由于空调系统的初投资问题,我们引入同等初投资和空调能耗比的概念简化分析。以常规空调设计参数为依据,在进行冷却水大温差系统分析计算时发现在冷却水供回水温差小于15℃时总是适用的。(本文来源于《上海市制冷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7-12-01)
施敏琪,贾晶[10](2007)在《冷水侧和冷却水侧大温差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冷水机组和末端空调设备和冷却塔的性能改善,在冷水侧和冷却水侧的大温差设计,相对于常规的7/12℃和32/37℃系统设计,可以减少空调水系统初投资和运行能耗。上海中保大厦的实例说明大温差设计的节能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制冷学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7-11-01)
冷却水大温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江河水为冷却水,对典型的壳管式冷凝器的传热系数进行理论计算和分析。得出当冷却水流量恒定,冷却水进水温度为24~28℃,出水温度为37℃时,冷凝器传热系数随进水温度的降低而增大,且增长速度逐渐加快;当低温冷却水流量呈跳跃式减少时,冷凝器传热系数的增长有所下降,但仍远大于通常使用状态下的冷凝器传热系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冷却水大温差论文参考文献
[1].朱锴锴,任建兴,张俊杰,李梦奇,马利斌.制冷系统冷却水侧大温差运行能耗分析[J].制冷学报.2018
[2].陈刚,程昕,李惠敏.大温差冷却水对冷凝器传热系数的影响研究[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5
[3].程昕.大温差冷却水对冷水机组性能的影响研究[D].南华大学.2014
[4].万月华.大温差冷却水系统在饮料工业冷却系统中的应用[J].饮料工业.2013
[5].施敏琪,阮力丁,贾晶,吴晓非.冷水侧和冷却水侧大温差设计[C].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
[6].施敏琪,贾晶.冷水侧和冷却水侧大温差设计[J].制冷技术.2008
[7].翟少斌,孙文哲,付秉恒,张立华.中央空调的冷却水大温差适用性研究[J].制冷.2007
[8].施敏琪,贾晶.冷水侧和冷却水侧大温差设计[C].上海市制冷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
[9].翟少斌,孙文哲,付秉恒,张立华.中央空调的冷却水大温差适用性研究[C].上海市制冷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
[10].施敏琪,贾晶.冷水侧和冷却水侧大温差设计[C].中国制冷学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