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论文-董维苓

蛛网膜论文-董维苓

导读:本文包含了蛛网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介入栓塞术,颅内动脉瘤,KPS,GOS

蛛网膜论文文献综述

董维苓[1](2019)在《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行介入栓塞术患者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死亡率约为70%~([1]),预后差,即使存活也有一半左右的患者会遗留不可逆性脑损害~([2]),介入栓塞术是重要的治疗手段。本研究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行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17年7月~2018年7月112例颅内动脉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行介入栓塞术治疗,Hunt-Hess分级Ⅰ~Ⅲ级,排除伴有颅脑损伤或占位性病变的患者及采取保(本文来源于《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唐杰[2](2019)在《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DSA的护理干预》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DSA的护理干预。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蛛网膜下隙出血且实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的52例患者,分别于术前、术中、术后均进行护理干预。结果进行DSA的52例患者造影成功率为100%,其中32例(61.54%)为脑动脉瘤,20例(38.46%)为动静脉畸形瘤。手术后患者仅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2%,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及相应并发症。结论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DSA的造影成功率,同时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从而保障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4期)

胡俊文,王淳,陈高[3](2019)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患者的发热及体温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患者出现发热的比率较高,发热的原因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区分。发热增加SAH患者的不良预后,目前对于如何管理SAH后患者的体温没有统一指南。本文对SAH患者发热的有关内容及其体温管理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浙江医学》期刊2019年22期)

刘小江,李军,管义祥[4](2019)在《血糖变异性联合视神经鞘直径检测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价值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血糖变异性联合视神经鞘直径检测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1例SAH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其血糖、视神经鞘直径(ONSD)、眼球横径(ETD)、GOS评分等结果,ROC曲线分析血糖变异性(GV)、ONSD对预后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神经功能不良组初始和随访ONSD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ICP与随访ONSD均数、随访ONSD指数呈线性相关(r=0.53,P=0.04;r=0.50,P=0.05)。2组患者在ICU住院期间的平均血糖水平、低血糖和高血糖患者比例有显着性差异(P<0.05)。ONSD、GV对患者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ONSD联合GV预测价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单独应用指标(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血糖、ONSD、GV对患者的预后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宗志涛,黄燕,张红波,李云涛,罗才奎[5](2019)在《Galassi分型在中颅窝蛛网膜囊肿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Galassi分型在中颅窝蛛网膜囊肿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特征和疗效辅助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中颅窝蛛网膜囊肿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采用Galassi分型将其分为GalassiⅠ、Ⅱ型和Ⅲ型,总结Galassi不同分型与中颅窝蛛网膜囊肿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方式(钻孔引流术、神经内镜手术、开颅术)及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14例中颅窝蛛网膜囊肿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位于中颅窝左侧4例,右侧10例。GalassiⅠ型6例、GalassiⅡ型5例,GalassiⅢ型3例,3种分型患者的年龄、伤史、囊肿和血肿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种分型患者的年龄、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例GalassiⅠ型患者,钻孔引流5例,内镜手术1例;5型GalassiⅡ型患者,钻孔引流2例,内镜1例,开颅2例;3型GalassiⅢ型患者,钻孔引流0例,内镜1例,开颅2例;术后随访1年,3种治疗方式的治愈例数分别为4(66.6%)、3(16.7%)、2(16.7%)例,缓解例数分别为3(60.0%)、2(40.0%)、0(0.0%)例,无效例数分别为1(16.7%)、0(0.0%)、0(0.0%)例,3种分型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Galassi分型能帮助了解中颅窝蛛网膜囊肿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征,辅助诊疗策略的制订,病情评估及疗效判断。(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19年22期)

赵晨晨[6](2019)在《早期应用醒脑静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功能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早期应用醒脑静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9月~2018年2月诊治的8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早期应用醒脑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脑功能恢复情况,并观察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脑血流速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脑血流速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应用醒脑静注射液可降低脑血流速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水平,从而对患者脑功能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期刊2019年11期)

张光旭,张剑辉,丁妮荣,赵明华,白鹏[7](2019)在《腰大池持续引流对重型颅脑损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进行腰大池持续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伴SAH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6例,开颅术后观察组行腰大池持续引流,对照组行多次腰穿引流,比较2组不同时间段的脑脊液红细胞(RBC)计数、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术后1月发生脑梗死、脑积水情况、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观察组治疗4 d、9 d的脑脊液RBC计数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GC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显着增高(P<0.01);观察组术后1月发生脑梗死、脑积水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OS预后良好例数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伴SAH患者进行术后腰大池持续引流可有效清除血性脑脊液,降低术后脑梗死、脑积水的发生,改善预后。(本文来源于《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期刊2019年11期)

何强,许进[8](2019)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介入栓塞术与夹闭术的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血管介入栓塞术与开颅显微夹闭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疗效。方法:136例aSAH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栓塞组(56例)与夹闭组(80例),2组分别行血管介入栓塞术和开颅显微夹闭术。对比2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免疫功能变化。结果:栓塞组术后3 d的IgG、IgM、IgA水平与术前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夹闭组术后3 d的IgG、IgM、IgA水平均较术前1 d降低,栓塞组高于夹闭组(P<0.05)。栓塞组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夹闭组,颅内感染、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均低于夹闭组(P<0.05)。2组术后6月的神经功能缺损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栓塞组的重度神经功能缺损占比显着低于夹闭组(P<0.05)。栓塞组的恢复良好率与夹闭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栓塞组的中度残疾率高于夹闭组,重度残疾率、植物生存率均低于夹闭组(P<0.05)。结论:相比开颅显微夹闭术,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aSAH具有手术耗时短、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神经功能损伤及免疫状态影响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本文来源于《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期刊2019年11期)

张彬,马肃[9](2019)在《初始压力反应性指数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迟发性脑缺血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初始压力反应性指数(PRx)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迟发性脑缺血(DCI)的预测价值。方法:aSAH患者220例,根据有无DCI发生分为DCI组(n=60)和非DCI组(n=160)。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SAH后DC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DCI组在改良Fisher分级≥Ⅲ级、Hunt-Hess分级≥Ⅲ级、WFNS分级≥Ⅳ级、脑水肿、手术时机4~7 d、低钠血症、低血红蛋白、低白蛋白血症的患者比例及颅内压(ICP)、动脉压(ABP)、PRx方面高于非DCI组(P<0.05);脑灌注压(CPP)低于非DCI组(P<0.05)。ICP、ABP、CPP、PRx预测DCI发生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30.25 mmHg、88.50 mmHg、40.15 mmHg、0.35。改良Fisher分级≥Ⅲ级、Hunt-Hess分级≥Ⅲ级、WFNS分级≥Ⅳ级、低钠血症、低白蛋白血症、ICP≥30.25 mmHg、ABP≥88.50 mmHg、CPP<40.15 mmHg、PRx≥0.35是影响a SAH后DCI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初始PRx与aSAH后DCI发生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期刊2019年11期)

侯丹,余丹,杨国帅[10](2019)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和肽素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血浆和肽素(copeptin)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aSAH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SAH患者发病6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预后良好组(n=84)和预后不良组(n=36)。收集患者入院第2天清晨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copeptin水平。分析血浆copeptin水平与aSAH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SAH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浆copeptin水平的预测效力。结果血浆copeptin水平与性别、年龄、手术方式、动脉瘤位置、脑积水、脑血管痉挛、脑缺血、脑出血无关(P>0.05),与脑室内出血、WFNS分级、Fisher分级相关(P<0.01)。预后良好组在脑积水、脑血管痉挛、脑缺血、脑出血、脑室内出血、WFNS分级、Fisher分级、血浆copeptin水平方面优于预后不良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血管痉挛、脑室内出血、WFNS分级≥Ⅳ级、Fisher分级≥Ⅲ级、血浆copeptin是影响aSAH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血浆copeptin水平为24.25 pmol/L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21(95%CI:0.715~0.857)。结论血浆copeptin水平与aSAH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血浆copeptin水平高者预后差。(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蛛网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DSA的护理干预。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蛛网膜下隙出血且实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的52例患者,分别于术前、术中、术后均进行护理干预。结果进行DSA的52例患者造影成功率为100%,其中32例(61.54%)为脑动脉瘤,20例(38.46%)为动静脉畸形瘤。手术后患者仅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2%,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及相应并发症。结论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DSA的造影成功率,同时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从而保障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的生命安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蛛网膜论文参考文献

[1].董维苓.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行介入栓塞术患者的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9

[2].唐杰.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DSA的护理干预[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3].胡俊文,王淳,陈高.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患者的发热及体温管理[J].浙江医学.2019

[4].刘小江,李军,管义祥.血糖变异性联合视神经鞘直径检测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价值的探讨[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9

[5].宗志涛,黄燕,张红波,李云涛,罗才奎.Galassi分型在中颅窝蛛网膜囊肿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J].重庆医学.2019

[6].赵晨晨.早期应用醒脑静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功能的保护作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

[7].张光旭,张剑辉,丁妮荣,赵明华,白鹏.腰大池持续引流对重型颅脑损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9

[8].何强,许进.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介入栓塞术与夹闭术的对照研究[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9

[9].张彬,马肃.初始压力反应性指数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迟发性脑缺血的预测价值[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9

[10].侯丹,余丹,杨国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和肽素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J].中国临床研究.2019

标签:;  ;  ;  ;  

蛛网膜论文-董维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