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污垢诱导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超高含水集输管道,微粒污垢,数值模拟,诱导期
污垢诱导期论文文献综述
杨柳[1](2017)在《超高含水集输管道内微粒污垢诱导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部分开发较早的油田陆续进入超高含水开发期,综合含水率达到90%以上,伴随而来的单井产液量高、含水率高、矿化度高,以及不同区块水质不配伍等问题,使得超高含水集输管道微粒垢结垢趋势大增。本文对超高含水集输管道内微粒污垢初始沉积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推导了诱导期公式,为油田防垢措施提供指导。对集输管内微粒污垢的输运、附着、剥蚀过程进行相关参数计算和模型比选,建立了管内微粒污垢初始沉积模型,利用Fluent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选用雷诺应力模型和增强壁面函数求解流场,选用离散相模型求解颗粒运动。编写入口速度函数提供充分发展的入口湍流速度。利用优选的附着效率公式编写壁面边界函数,实现颗粒在壁面附着或剥蚀的判定,得到了不同影响因素条件下初始沉积的沉积速率、剥蚀效率。对模型进行网格敏感性分析、壁面剪切力与经验公式对比、颗粒输运速度与经验公式对比,以及初始净沉积速率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从这四个方面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对影响超高含水集输管内微粒污垢初始沉积的因素进行模拟分析,确定了颗粒浓度、颗粒直径、主流速度、壁面粗糙度对沉积速率和剥蚀效率的影响规律。从污垢对管流压降变化影响出发,给出了可测污垢诱导期的公式,确定了适用于微粒污垢沉积的当量粒径公式,并进行了实例分析,明确了管径和压力表精度对诱导期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7-05-01)
王虹,何国庚,田奇琦[2](2011)在《纳米氟碳涂层对污垢诱导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污垢不但降低设备的性能,还增加相关的费用。通过研究污垢的诱导期,可以采取有效的防垢措施,减少结垢。本文对污垢的诱导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采用一种低表面能的纳米氟碳涂层材料来防止结垢。通过对由该涂层处理前后的紫铜表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涂层能改善表面状况,具有抗结垢的特性,使污垢诱导期增加,可达到有效防止结垢的目的。(本文来源于《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1-10-23)
李永晶,王磊[3](2011)在《污垢诱导期影响因素分析及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锅炉因结垢沉积导致锅炉损坏是锅炉事故的常见原因之一。而污垢诱导期是结垢过程的诱发和起始。文章介绍了近几年污垢诱导期的研究情况,说明了研究污垢诱导期的意义,同时分析了影响诱导期的因素。(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1年07期)
顾业梅,李云,张兵强[4](2011)在《颗粒污垢诱导期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是在管外水浴温度50℃和相同管内工质入口温度的条件下,进行了弧线管及其对应光管在浓度、流速不同时的颗粒污垢诱导期对比性实验。结果表明,这几种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污垢形成的诱导期。希望对以后换热设备的设计及运行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锅炉制造》期刊2011年02期)
张艳辉[5](2011)在《微生物污垢诱导期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污垢广泛存在于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饮用水系统及海水系统中所使用的各种设备表面及内部以及各种膜分离过程的膜材料表面上。微生物污垢的存在,降低了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增大了流动阻力,促进设备腐蚀,造成能源和材料的大量浪费。生物污垢诱导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可为抑垢对策研究和换热器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是实现节能降耗和低碳循环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向。本论文是基于作者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多参数检测的微生物污垢诱导期及影响因素研究》[No.50806010]的研究工作总结。本课题在分析微生物污垢及其诱导期的各影响因素基础上,选取易于在换热面或其他固体壁面上形成污垢的典型微生物——粘液形成菌和铁细菌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循环冷却水动态模拟装置,采用吉林市生活用水并添加一定浓度的典型微生物和营养源作为实验水质,在恒定运行工况下,动态模拟实验流体的流动状态和传热传质过程,在线或定期检测污垢热阻和各种水质参数,针对不锈钢、铜、不锈钢缩放管换热器的结垢特性进行动态实验研究,并利用XPS(电子能谱仪)对污垢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恒定工况条件下,通过对粘液形成菌和铁细菌动态重复性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表明:粘液形成菌诱导期分别为56.73小时(不锈钢光管)、74.97小时(铜光管)和99小时(缩放管);细菌总数在诱导期附近达到最大值;在起始阶段,pH先下降后上升,电导率一直上升,两参数均在诱导期结束时达到最大值,剩余时间内基本保持不变;溶解氧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减小。铁细菌诱导期为25小时(不锈钢光管):pH在起始阶段一直上升,直到诱导期结束。粘液形成菌和铁细菌的对比实验研究表明,铁细菌是循环冷却水中危害不锈钢管材最大的一类菌种。生物污垢的主要化学元素是碳、氧、铁、氮、钙、镁等,但粘液形成菌和铁细菌在不锈钢圆管中的化学成分比重有所差异,但最主要元素仍是碳和氧。基于动态重复性实验研究的数据分析,利用范数灰色关联度对生物污垢与水质参数和细菌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选择人工智能算法以图实现污垢热阻预测。为验证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分别选用不同周期的动态试验数据,选取生物污垢影响因子较大的参数及时间等作为输入变量,污垢热阻作为输出变量,建立了基于生物污垢影响因素的BP神经网络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循环冷却水污垢特性预测模型。(本文来源于《东北电力大学》期刊2011-03-01)
邱振波,张精卫,徐志明[6](2008)在《材料表面能影响污垢诱导期的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验基础上得到了不锈钢、钛管和铜管叁种材料的换热管的诱导期,并运用表面能理论分析了材料表面能和界面能对污垢诱导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材料表面能或系统界面能的增大,污垢诱导期缩短;不锈钢的污垢诱导期长于钛管和铜管。(本文来源于《东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1期)
污垢诱导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污垢不但降低设备的性能,还增加相关的费用。通过研究污垢的诱导期,可以采取有效的防垢措施,减少结垢。本文对污垢的诱导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采用一种低表面能的纳米氟碳涂层材料来防止结垢。通过对由该涂层处理前后的紫铜表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涂层能改善表面状况,具有抗结垢的特性,使污垢诱导期增加,可达到有效防止结垢的目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污垢诱导期论文参考文献
[1].杨柳.超高含水集输管道内微粒污垢诱导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
[2].王虹,何国庚,田奇琦.纳米氟碳涂层对污垢诱导期的影响[C].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
[3].李永晶,王磊.污垢诱导期影响因素分析及研究现状[J].广东化工.2011
[4].顾业梅,李云,张兵强.颗粒污垢诱导期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J].锅炉制造.2011
[5].张艳辉.微生物污垢诱导期及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1
[6].邱振波,张精卫,徐志明.材料表面能影响污垢诱导期的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