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极值模型论文-李嘉翔

空间极值模型论文-李嘉翔

导读:本文包含了空间极值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极值统计,离散生长模型,共形不变性

空间极值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李嘉翔[1](2019)在《1+1维离散生长模型饱和表面空间持续性的极值统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极值统计理论和Schramm-Loewner evolution理论的出现为研究粗化表面的动力学行为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同时,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模拟离散生长模型以研究表面界面的标度行为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本文基于极值统计理论和Schramm-Loewner evolution理论,采用动态蒙特卡罗方法,模拟研究了离散生长模型的动力学标度性质。首先,基于极值统计理论,数值模拟了1+1维Wolf-Villain模型,1+1维表面弛豫随机沉积模型,1+1维抛射沉积模型和1+1维受限固-固模型饱和表面极大空间持续性的统计行为。研究结果发现:1+1维离散生长模型极大空间持续性表现出良好的动力学标度行为。进一步的研究得出,生长模型极大空间持续性的统计平均和方差随着系统尺寸的变化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其统计分布不满足常用的极值统计分布,即Weibull和Gumbel分布,而是能较好地符合Asym2Sig分布。其次,基于Schramm-Loewner evolution理论,模拟分析了2+1维Das Sarma-Tamborenea模型饱和表面等高线的分形性质和共形不变性。在数值模拟计算的过程中,采用了噪声衰减技术以提高计算效率并削弱渡越行为。计算结果表明2+1维Das Sarma-Tamborenea模型饱和表面等高线是分形曲线,属Edwards-Wilkinson方程所描述的普适类。(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4-01)

葛灵[2](2018)在《半参数空间极值模型及其在降雨数据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极端降雨数据进行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预报和预测区域内降雨气象的变化趋势。通过气象站点极端降雨分布的研究,以期能拟合出其他区域的降雨分布情况,提前做好相应准备,减少极端降雨发生而带来的损失,是灾害防治的重要参考依据。由于气象站点是离散存在的,数据量是有限点的集合,且每个站点的数据集可能存在数据缺失,我们不能单纯的以时间序列分析得出结论,需建立时空模型,找寻合适的插值方法。我们针对江苏省降雨年极大值序列资料进行研究,选用广义极值分布(GEV)为研究基础,提出半参数空间极值模型。首先需要明了分布参数所属性质:是参数还是非参数。在极值分布参数均与气象站点经纬度信息有关的前提下,我们建立对应的半参数空间极值模型。模型中涉及核函数的运用,考虑空间点到固定点之间的距离,距离越远则核函数取值越小。为反映点与点之间的距离,本文在核函数中使用的是气象站点经纬度信息,充分考虑数据之间的空间关联性,有助于探究到更为准确的分析结论。在本文中我们根据江苏省12个气象站1951-2013年的日累计降雨量记录,数据预处理后转换为降雨年极大值资料,找出该地区年极大降雨的空间分布。通过基于全部站点数据的半参数空间极值模型得到极值分布叁参数,其拟合结果与单站点极大似然估计结果是可比的,在有些情况下甚至更好。(1)建立半参数空间极值模型,假设任一空间点没有降雨信息,利用其余空间点降雨数据和位置信息,遍历分布模型得到各站点极值分布参数估计值;(2)基于极大似然估计得到单站点极值分布信息,利用空间平滑法,得到各站点极值分布叁参数估计值。通过模拟研究与实例分析,认为使用半参数空间极值模型参数估计法能较好的进行分布拟合。本研究认为:在进行降雨极值分布研究时,可以利用半参数空间极值模型参数估计法来对区域内没有观测值的空间点进行降雨分布的估计。(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1)

侯欣[3](2017)在《基于Dirichlet过程的空间极值模型参数估计方法研究及其在降水极值分布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国内的自然灾害分析方面,洪涝灾害是几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目前对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不断发生,已引起科学界和社会的极大关注,因为极值气候或者自然灾害的发生对生产生活造成了重要的影响,对经济造成了严重了损失,由于它的研究对象发生频率低损失程度大而特别具有吸引力,尤其目前对精算人员而言,吸引力更是巨大,因为精算人员最关心的是损失数据的尾部准确性。作为一种对随机现象的研究,截止目前,最近几十年,极值理论才被大家,被研究学者越来越重视,并开始对它建立模型进行研究,而最早的极值理论的启蒙源于19世纪,这期间停滞了很长一段时间。极值理论的应用最早是在工程研究方面的应用,现如今已经广泛应用于保险、金融等各个领域。本文基于北京某保险公司实际降雨量数据,极端稀有事件具有概率小、损失强度高等特征,其事故的发生会造成直接或者间接的不同程度上的经济损失,特别是针对保险公司针对极值气候具有非常关键的指导作用,因此,对极端稀有事件的准确预测尤为重要。目前,对极端稀有事件的预测广泛采用的方法的方法是极值理论然而极值理论对阈值的选取极为敏感,并且是使用的主观的判断,以前的对参数的估计也没有相关明确的理论支持,本论文通过对数据进行筛选,挑选超过阈值以上的数据集进行研究,采用广义帕累托分布模型(简称"GPD")建立模型,并运用最大似然估计参数(MLE),MOM等方法进行参数的估计,并作出了优缺点的比较,然后运用贝叶斯理论构造的先验分布和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简称"MCMC")方法构造的后验分布对参数进行估计,最后会涉及到利用狄利克雷过程(The Dirichlet process简称:"DP")建立模型后的检验或者利用混合正态分布建立模型进行检验,本文用到的极值理论分布的方法有:超门限峰值(简称:POT),广义帕累托分布(简称"GPD"),论文还包括了阈值的选取,厚尾的诊断,GPD的运用,MLE的参数估计方法,贝叶斯的先验分布和MCMC的后验分布,最后通过实际的例子作为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最后得出的结果是对于全国降雨量的数据,针对极值理论的小概率的预测,发现广义帕累托分布模型更精准,更有效。(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7-05-01)

侯燕曦[4](2013)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区域降水事件的空间极值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气候变化与水循环是国际全球变化与水科学研究的前沿,不确定性是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研究的难点之一,例如对于区域极端降水事件的分析,由于极端事件发生的频率较小,时间跨度较大的特点,传统的统计方法无法直接使用。另外,加之区域性特点在环境统计中越来越重要,对于极端降水事件建模必须考虑这种区域性影响。在理论上,已有使用极值模型对极端降水事件进行预测的方法,虽然对于单变量极值模型应用于单站点数据的方法已然成熟,但是针对区域性降水事件的建模方法并非单纯地使用单变量方法进行推广,建模及诊断方法上都有一定的难度。本文用复合似然方法对长江中下游流域15座站点44年的年最大日降水数据,基于极值稳定过程的空问极值模型进行拟合,拟合步骤中同时考虑空间相关性结构与边际分布,并且使用拟合的模型对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极端降水事件预测。(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3-05-28)

胡斌,邹辉文[5](2012)在《非奇次空间动态极值估计的模型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EVT方法是从静态的角度,研究超额数据的性质。然而,它没有同时考虑极端数据发生的时间所隐含的充分信息。本文首次在国内提出了非奇次空间动态极值理论(ITD-EVT)的概念,克服了EVT的上述缺陷,在极端数据的基础上考虑了时间因素,并引入多个解释变量,使极值分布的是叁个参数为时变的,用二维泊松分布过程建立动态空间模型,是文中一大特色。把TD-EVT运用于极端情况下风险值的估计中,对金融风险管理、资产定价等问题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管理工程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王敏,何矩林,高作汉[6](2005)在《分析预测理论以及在空间位置探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续五)——面向运动规律处理方法的约束极值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的问题属于的范畴是如何使用目标的所有的探测数据来预测目标未来时刻的位置,无论目标在探测过程中,运动模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即面向运动规律的分析预测方法。由于该理论是通过约束极值问题来处理空间探测数据问题,所以这种处理方法的关键技术是约束极值建模技术(目标方程的确定和约束方程的确定技术),约束极值问题的求解技术。讨论的问题是,约束极值模型包含所有历史数据的意义;历史数据能够有意义的必要条件;运动规律方法的数据支持,数据内容和使用方法;运动规律数据获取的理论方法,以及在确定运动规律的情况下,约束极值的建模技术。(本文来源于《舰船电子工程》期刊2005年05期)

空间极值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极端降雨数据进行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预报和预测区域内降雨气象的变化趋势。通过气象站点极端降雨分布的研究,以期能拟合出其他区域的降雨分布情况,提前做好相应准备,减少极端降雨发生而带来的损失,是灾害防治的重要参考依据。由于气象站点是离散存在的,数据量是有限点的集合,且每个站点的数据集可能存在数据缺失,我们不能单纯的以时间序列分析得出结论,需建立时空模型,找寻合适的插值方法。我们针对江苏省降雨年极大值序列资料进行研究,选用广义极值分布(GEV)为研究基础,提出半参数空间极值模型。首先需要明了分布参数所属性质:是参数还是非参数。在极值分布参数均与气象站点经纬度信息有关的前提下,我们建立对应的半参数空间极值模型。模型中涉及核函数的运用,考虑空间点到固定点之间的距离,距离越远则核函数取值越小。为反映点与点之间的距离,本文在核函数中使用的是气象站点经纬度信息,充分考虑数据之间的空间关联性,有助于探究到更为准确的分析结论。在本文中我们根据江苏省12个气象站1951-2013年的日累计降雨量记录,数据预处理后转换为降雨年极大值资料,找出该地区年极大降雨的空间分布。通过基于全部站点数据的半参数空间极值模型得到极值分布叁参数,其拟合结果与单站点极大似然估计结果是可比的,在有些情况下甚至更好。(1)建立半参数空间极值模型,假设任一空间点没有降雨信息,利用其余空间点降雨数据和位置信息,遍历分布模型得到各站点极值分布参数估计值;(2)基于极大似然估计得到单站点极值分布信息,利用空间平滑法,得到各站点极值分布叁参数估计值。通过模拟研究与实例分析,认为使用半参数空间极值模型参数估计法能较好的进行分布拟合。本研究认为:在进行降雨极值分布研究时,可以利用半参数空间极值模型参数估计法来对区域内没有观测值的空间点进行降雨分布的估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间极值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李嘉翔.1+1维离散生长模型饱和表面空间持续性的极值统计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2].葛灵.半参数空间极值模型及其在降雨数据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8

[3].侯欣.基于Dirichlet过程的空间极值模型参数估计方法研究及其在降水极值分布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7

[4].侯燕曦.长江中下游流域区域降水事件的空间极值模型[D].复旦大学.2013

[5].胡斌,邹辉文.非奇次空间动态极值估计的模型与应用[J].管理工程学报.2012

[6].王敏,何矩林,高作汉.分析预测理论以及在空间位置探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续五)——面向运动规律处理方法的约束极值模型[J].舰船电子工程.2005

标签:;  ;  ;  

空间极值模型论文-李嘉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