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美国华裔戏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美国,华裔戏剧,黄哲伦,创作理念
美国华裔戏剧论文文献综述
王蓓[1](2018)在《论美国华裔剧作家黄哲伦的戏剧创作理念及艺术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美国华裔戏剧的领军人物,黄哲伦的戏剧作品多以对华裔美国人身份问题的追问为主要题材,他从多元文化主义视角出发,将东方元素和西方文明巧妙融合,通过深刻的自我剖析和强烈的批判意识,使更多的美国人用欣赏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东西方文化的不同。本文对黄哲伦戏剧创作的理念及衍变进行简要的梳理和解读,并着重阐述其复调结构的艺术思维以及多元文化杂糅的戏剧创作模式,使作品展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本文来源于《戏剧文学》期刊2018年12期)
高云燕[2](2018)在《美国华裔戏剧在艺术表现上的坚持与妥协》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华裔戏剧的发展,与华裔群体在美国社会经历的演变过程密切相关,从最初的以汉语言和中华传统文化为区分的群体性戏剧,到不断将中国元素与西方文化相杂糅,以更加开放和融合的姿态,逐步迈向主流成为大众戏剧。其在戏剧主题、表演形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是忠于中华民族的特质、反对同化主义,还是走向文化多样性,将不同文化进行结合与对话,成为美国的主流戏剧?一代代华裔剧作家在探索和实践中,在对艺术表现上的坚持和妥协中,华裔戏剧得以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本文来源于《戏剧文学》期刊2018年08期)
张璐[3](2018)在《中国想象与想象中国:略论美国华裔戏剧经典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元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时期的美国华裔剧作家都以其独特的视角从不同程度上将"中国"呈献给世界观众,本文立足于美国华人移民和华裔戏剧家及其创作,分析其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和中国文化元素,探讨不同时期华裔作家笔下"中国"的构建模式和生成机制。(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8年09期)
张露馨[4](2016)在《美国华裔戏剧文化翻译研究——以黄哲伦的《中式英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华裔这一特殊身份以及与之伴随的文化冲突让美国华裔文化翻译略显复杂,尤其是戏剧文化研究更是难以捉摸。美国的华裔戏剧文化翻译者首先要打破语言这一表层的阻碍,毕竟语言是人际互动的基石,只有在语言互通有无的情况下才能正常自由地交流。其次便是文化差异,所谓的异国风情,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民族下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差异。十几年来,美国华裔戏剧文化翻译的佼佼者不断涌现,同时针对美国华裔戏剧进行研究的国内外学者也越来越多,他们分别就不同侧面对华裔美国作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分析,尤其是对黄哲伦的戏剧作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在研究领域,绝大多数的专家学者大都侧重在黄哲伦的《蝴蝶君》上,对其近期的作品《中式英语》,目前国内外学者关注的很少,特别对其所蕴含的文化翻译研究鲜有涉及与关注。鉴于此,首先阐释文化与翻译的关系,结合国际化视野,回顾文化与翻译的历史文明,从而揭示文化与翻译的本质联系。随后,通过回顾黄哲伦的个人生活、文学成就以及前人对其重要戏剧的研究成果与评价,发现前人在翻译研究《中式英语》方面是空白的,并且结合黄哲伦的《中式英语》,尝试分析与解读其背后蕴含的文化翻译特征。最后,从不同角度利用文化翻译作为批评的措施,阐释东西方差异与误解对文化翻译的影响,并且探索美国华裔戏剧文化翻译研究的新出路。(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张露馨[5](2016)在《论美国华裔戏剧中的文化话语权》一文中研究指出从18世纪晚期第一批华人移民、华人矿工的大量迁移至美国,带来了具有东方特色的中国传统戏曲,这些戏曲文化在美国不断上演翻译、改编,再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掀起的东方文化热潮,到七八十年代在北美大陆这些文化逐渐的成功,美国华裔戏剧中的文化话语权完成了对"东方主义"的解构,成为美国戏剧和美国少数族裔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美国华裔戏剧的历史嬗变中论述其文化话语权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湖北函授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18期)
葛文婕[6](2015)在《美国华裔女性形象的“华丽”转身——林小琴戏剧文本对华裔女性形象的改写》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在美国华裔文学中,戏剧是起步和发展较晚的,而华裔女性戏剧形成一定的规模要算20世纪60年代以后了。美国华裔女性戏剧的里程碑式的标志性成果是1993年出版的两部亚裔女性戏剧作品选集。一部是由Velina Hasu Houston编辑的《生活的政治:美国亚裔女性四部剧作》,另一部是由Roberta Uno编辑的《不断的线:美国亚裔女性剧作选集》。在这两部最有代表性的选集中,只有林小琴一人的两部作品《苦甘蔗》和《纸天使》分别被收录其中。而林小琴也是通过她的戏剧创作,以女性作家独特的视角展现了美国华裔女性的生活状况、社会地位和人际关系,她的戏剧展现了鲜活生(本文来源于《山花》期刊2015年14期)
姜萌萌[7](2014)在《当代美国华裔戏剧的性别身份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从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华裔戏剧趋于成熟并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在近40年的戏剧实验中,美国华裔戏剧力图突破西方主流意识形态与种族主义的宰制,跨越过分强调的民族主义藩篱,审视离散视角对传统根基的忽略,用自己的声音讲述故事,建构出多元化的华裔性别身份。本文聚焦于70年代之后的美国华裔戏剧,以赵健秀(Frank Chin)、黄哲伦(David Henry Hwang)、段光忠(Alice Tuan)、陈美欢(Eugenie Chan)以及谢耀(Chay Yew)的作品为研究对象,从时代背景、意识形态、权力关系、性取向、族裔身份、后殖民话语等多角度来探讨华裔戏剧中性别身份的本土化、民族化和多元化建构的历史发展规律与意义。(本文来源于《外国语文》期刊2014年02期)
周郁蓓[8](2013)在《华裔戏剧的历史变迁——《美国华裔戏剧研究》评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少数族裔戏剧的崛起和发展,就像美国实验派和先锋派戏剧的持续兴盛,美国百老汇内外界限的逐渐模糊一样,是20世纪下半叶美国戏剧的特点之一。美国少数族裔戏剧的去中心性、多元性和实验性等,不仅代表着当代美国戏剧的共性特征,揭示了美国戏剧发展的根本原因,也定义了20世纪美国文化的发展走向。徐颖果的《美国华裔戏剧研究》(商务印书馆2012年8月出版)是研究和了解美国华裔及其戏剧不可多得的着作之一,值得一读。(本文来源于《中国出版》期刊2013年21期)
吴丽莹[9](2013)在《黄哲伦——美国华裔戏剧发展的缩影》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华裔戏剧是美国华裔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以来,优秀的美国华裔剧作家不断涌现,他们的戏剧作品成为华裔族群表达心声,争取权益的重要载体,极大地丰富了美国华裔文学。华裔剧作家黄哲伦在戏剧创作上取得了惊人的成功,被称为美国戏剧最杰出的声音之一,更被推崇为华裔乃至亚裔群体的代言人。黄哲伦创作力旺盛,他的创作生涯贯穿了华裔戏剧发展的整个叁大浪潮,并且他的作品主题更是典型体现了叁大浪潮的戏剧主题变化。由此从分析黄哲伦系列作品的主题变化来一窥华裔戏剧发展脉络无疑是个新鲜的视角。(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徐颖果[10](2012)在《美国华裔戏剧的历史与剧团形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华裔戏剧在美国华人的生活中有重要的文化、政治和社会意义,华裔剧团在华裔文化的建构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华裔戏剧的产生与发展和华裔的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由于社会和文化的差异,美国华裔戏剧团体的建立和运作也有自己的特点,与我们国内的戏剧形式、戏剧创作的目的和追求也有所不同。(本文来源于《华文文学》期刊2012年03期)
美国华裔戏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美国华裔戏剧的发展,与华裔群体在美国社会经历的演变过程密切相关,从最初的以汉语言和中华传统文化为区分的群体性戏剧,到不断将中国元素与西方文化相杂糅,以更加开放和融合的姿态,逐步迈向主流成为大众戏剧。其在戏剧主题、表演形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是忠于中华民族的特质、反对同化主义,还是走向文化多样性,将不同文化进行结合与对话,成为美国的主流戏剧?一代代华裔剧作家在探索和实践中,在对艺术表现上的坚持和妥协中,华裔戏剧得以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美国华裔戏剧论文参考文献
[1].王蓓.论美国华裔剧作家黄哲伦的戏剧创作理念及艺术特色[J].戏剧文学.2018
[2].高云燕.美国华裔戏剧在艺术表现上的坚持与妥协[J].戏剧文学.2018
[3].张璐.中国想象与想象中国:略论美国华裔戏剧经典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元素[J].大众文艺.2018
[4].张露馨.美国华裔戏剧文化翻译研究——以黄哲伦的《中式英语》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
[5].张露馨.论美国华裔戏剧中的文化话语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
[6].葛文婕.美国华裔女性形象的“华丽”转身——林小琴戏剧文本对华裔女性形象的改写[J].山花.2015
[7].姜萌萌.当代美国华裔戏剧的性别身份建构[J].外国语文.2014
[8].周郁蓓.华裔戏剧的历史变迁——《美国华裔戏剧研究》评析[J].中国出版.2013
[9].吴丽莹.黄哲伦——美国华裔戏剧发展的缩影[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
[10].徐颖果.美国华裔戏剧的历史与剧团形式[J].华文文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