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的叙事论文-孙元元

虚构的叙事论文-孙元元

导读:本文包含了虚构的叙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乡村非虚构叙事,虚构,坦白,沉默

虚构的叙事论文文献综述

孙元元[1](2019)在《在“坦白”与“沉默”之间——关于乡村非虚构叙事中的两重虚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乡村(村民)自有其主动性,能够通过不配合采访的方式对返乡的作者施展力量并参与文本虚构。如果作者对此加以坦白,那么乡村的自我虚构就会被暴露出来,其另一种面向也因此得以呈现。反之,如果作者囿于对乡村的成见或执着于表面的真实感营造,用沉默这一虚构行为包裹和遮掩乡村的自我虚构,则会在文本中形成一个二重立体的虚构结构,使真实的乡村形象被遮蔽。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只有祛除成见,打破沉默,勇于坦白,才能为乡村去蔽,呈现出更真实的乡村形象,也才有可能进一步探索破解乡村自我虚构之法。(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期刊2019年11期)

谈翀[2](2019)在《精神内核与叙事特质——新闻类非虚构写作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非虚构写作逐渐渗透到新闻领域,不少学者开始思考非虚构写作在场式和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对新闻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聚焦新闻类非虚构写作作品,总结其精神内核与叙事特质,从而尝试探索其发展之道。(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9年11期)

罗超,丁蔓[3](2019)在《保罗·利科叙事诗学中历史叙事与虚构叙事的交织》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叙事研究集中于文学叙事领域,但保罗·利科的叙事诗学兼容了历史叙事和虚构叙事,有其包容性和开放性。文章从利科叙事诗学中历史叙事与虚构叙事出发,讨论两种叙事形态的交织。在利科的叙事诗学中,历史叙事是事实性与准虚构性的结合,历史叙事在言说过去中预测和筹划未来;虚构叙事是虚构性与真理性的融合,虚构叙事通过叙述不真实之物指向本体论意义上的在世存在和世界。叙事是关于存在的,存在是在时间中的,现代性视域下,随着叙事时间被读者化和现实化,新的叙事性也将应运而生。(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20期)

周映映[4](2019)在《高中虚构叙事写作实践研究——以叙事曲线的写作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虚构叙事即讲述虚构的事件,它在学生生活中广泛存在并备受欢迎:小说、电影、动画、广告……虚构叙事写作在国外母语教学中占重要地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州立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十一年级和十二年级的学生能够写小说、自传或传记叙事;法国的写作教学目标把个人经历、想象性故事的叙述写作列入文学写作目标。相比之下,我国除了小学有简单的幻想类故事写作外,高中的虚构叙事写(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期刊2019年28期)

闫存林[5](2019)在《基于标准的学习叙事(一)——以“非虚构文学的阅读”教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语文教材,学习内容不同,但学习的方式好像亘古不变。传统学习方式往往忽视学生的自我系统,即并不看重学生是否有强烈的动机去自我学习。于是我们需要一个核心任务来推动学生的学习,也就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里提及的"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即基于项目的学习。我们设想,有了这样一个核心任务,学生就能主动阅读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源,而且还可能自己去寻找更加合适的学习资源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达成任务。(本文来源于《基础教育论坛》期刊2019年27期)

刘泽溪[6](2019)在《新闻与文学的杂糅:非虚构报道的表达特征与叙事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非虚构报道文体凭借可读性与故事性迅速在新闻界占据一席之地。在非虚构报道崛起的同时,其文学性和主观性对"新闻客观真实"原则的消解也引起质疑。本文分析了新闻传媒业的生态变迁和内容生产者的角色转型,指出当前信息传播格局中,新闻报道对真相的还原已经成为动态过程,非虚构写作的真实性,体现在对受众认知的影响中。(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9年09期)

汤俏[7](2019)在《从历史叙事看海外华文文学的非虚构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非虚构写作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高度关注,也是当下中国文坛引起广泛热议的一个重要存在,关于真实性的争议是观点交锋的重镇。海外华文文学在全球化影响下走向纵深发展并出现新变,一部分作家不约而同地进入非虚构写作,其中尤以历史叙事最为显着。本文试从有关移民史、战争史、家族史、宗教史等几类题材的历史叙事文本出发,分析海外华文文学中的非虚构转向。这种创作倾向的转变,受到当前世界非虚构创作潮流的影响,也与中国当下文坛主流媒体的导向有关,但更多的是一种生发于文学内部自身生产的需求。(本文来源于《当代文坛》期刊2019年05期)

李琳[8](2019)在《行走在真实与虚构迭生的迷宫:《花腔》的叙事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新历史主义"的热潮开始在中国文坛兴起。李洱的《花腔》作为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典型代表,它将历史的真相放置于虚构的历史阐释当中。《花腔》是一个"真"的故事,为了将读者引入"真"的陷阱,作者专门设置了两套语码系统去架构"真"的叙述。故事是在尊重一定史实的基础上,经过历史虚构与想象生成的产物。在真实与虚构迭生的迷宫中,我们应该抬头看看迷宫之外的世界,去探索历史真相的多种可能性。(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9年08期)

刘诗霞[9](2019)在《中国故事的非虚构叙事研究——论非虚构叙事与时代记录》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个源自西方的文学和新闻体裁,非虚构在中国经历了本土化的发展过程。从最开始产生于文学的概念,到随后延伸到新闻生产中,这一演变过程体现了中国社会的时代特征。本文将以新闻话语模式的转变为基础,探讨非虚构叙事在这一过程中对中国社会的记录作用,以及非虚构叙事对讲述中国故事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9年22期)

沈闪[10](2019)在《从涪陵到梁庄:比较视野下的“非虚构”中国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江城》与《中国在梁庄》是"非虚构"中国叙事的两个典型文本,前者注重对涪陵小城精彩瞬间的捕捉,而后者倾向于对梁庄这一乡村废墟的展示。很大程度上,异域闯入者彼得·海斯勒敏锐的"地方感"与返乡者梁鸿的"童年经验"等写作立场与观察视角的不同导致了文本阅读的差异,并在叙述策略上分别呈现出客观"显示"与主观"讲述"之别。"重返"抑或"逃离",彼得·海斯勒与梁鸿各自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涪陵于彼得·海斯勒而言,已具有精神乌托邦的意味,为其"回老家"提供了极大可能性。与此相反,面对深陷从物质到精神全面崩盘危机的梁庄,梁鸿终将选择离去。(本文来源于《文学评论》期刊2019年04期)

虚构的叙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非虚构写作逐渐渗透到新闻领域,不少学者开始思考非虚构写作在场式和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对新闻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聚焦新闻类非虚构写作作品,总结其精神内核与叙事特质,从而尝试探索其发展之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虚构的叙事论文参考文献

[1].孙元元.在“坦白”与“沉默”之间——关于乡村非虚构叙事中的两重虚构[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9

[2].谈翀.精神内核与叙事特质——新闻类非虚构写作探析[J].视听.2019

[3].罗超,丁蔓.保罗·利科叙事诗学中历史叙事与虚构叙事的交织[J].海外英语.2019

[4].周映映.高中虚构叙事写作实践研究——以叙事曲线的写作为例[J].中学语文.2019

[5].闫存林.基于标准的学习叙事(一)——以“非虚构文学的阅读”教学为例[J].基础教育论坛.2019

[6].刘泽溪.新闻与文学的杂糅:非虚构报道的表达特征与叙事意义[J].视听.2019

[7].汤俏.从历史叙事看海外华文文学的非虚构倾向[J].当代文坛.2019

[8].李琳.行走在真实与虚构迭生的迷宫:《花腔》的叙事艺术[J].文学教育(上).2019

[9].刘诗霞.中国故事的非虚构叙事研究——论非虚构叙事与时代记录[J].传播力研究.2019

[10].沈闪.从涪陵到梁庄:比较视野下的“非虚构”中国叙事[J].文学评论.2019

标签:;  ;  ;  ;  

虚构的叙事论文-孙元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