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回流论文-赵硕,黄章芳,成胜军

进气回流论文-赵硕,黄章芳,成胜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进气回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进气,回流燃烧室,轴向扩压器,进口气流角

进气回流论文文献综述

赵硕,黄章芳,成胜军[1](2015)在《进气对某回流燃烧室性能影响的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不同进口气流角对某回流燃烧室性能影响,进行了回流燃烧室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进口气流角度对回流燃烧室的出口温度分布影响不同,回流燃烧室中装配30°整流叶片的轴向扩压器时出口温度分布系数是无整流叶片的轴向扩压器时的1/2,而径向温度分布系数比无整流叶片的轴向扩压器时小得更多.不同的进口气流角对点火性能也有较大影响.(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龚义朝,杜礼明,王澄宇,王焱[2](2014)在《进气回流机匣处理离心压气机的扩稳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车用增压器的离心压气机在高转速下,往往暴露出流量过窄的问题.通过数值分析,对实壁机匣离心压气机模型高转速下的失速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转速下叶顶区域的流动变为跨音速流动,小流量下槽道激波前移至分流叶片之前,由于采用了长短叶片导致该处叶片稠度较小,间隙泄漏气流跨过激波后扰动迅速扩大,并诱发大量低能流体的堆积,促使压气机过早失稳.同时,对具有扩稳能力的进气回流机匣处理模型也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布置在激波过后的回流槽能有效带走堆积在导风轮尾部附近的低能流体,减少了泄漏二次流对主流的扰动程度,使得气流以较小的攻角流过短叶片前缘,大大改善了叶轮内部流场.(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赵华,张连方,谢辉,解立艳,王新颜[3](2013)在《进气前回流对HCCI汽油机着火时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对着火时刻的调控,在负气门重迭角(NVO)策略下,通过进气门早开,形成不同程度的进气前回流,来调控着火时刻.叁维仿真结果表明,进气门开启提前,前回流比例逐渐增大,产生两个主要的作用,一个是散热造成缸内平均温度发生改变,另一个是改变新鲜进气和废气的混合历程,使得缸内温度、废气分布发生变化.当前回流质量分数小于20%时,缸内平均温度的降低使着火时刻推迟.当前回流质量分数大于20%时,温度、废气不均匀度的增加使得着火时刻提前;前回流的存在还使得缸内高温区和高废气区的重合度减小,使缸内形成了利于着火的高温及相对低废气区,促进自燃点的出现,使着火时刻提前.(本文来源于《燃烧科学与技术》期刊2013年03期)

马宗正,程勇,纪少波,杨永广[4](2012)在《进气回流对PFI汽油机燃油挥发量影响的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进气道喷射式汽油机模型,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进气回流对燃油挥发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闭阀喷射模式时,气缸内部高温燃气的回流使得附壁油膜表面能够得到更多的热量,有利于提高附壁油膜挥发量;采用开阀喷射模式时,气缸内部的高温燃气的回流与喷雾相互作用,促进了燃油的空间挥发,燃油空间挥发油量增大.(本文来源于《燃烧科学与技术》期刊2012年01期)

林文武[5](2008)在《4110柴油机进气歧管进气回流数值仿真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70年代能源危机的爆发,人们越来越重视发动机的经济性,而随着各国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为了减少大气污染,发动机的排放性能获得越来越高的重视。进气道是内燃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影响充气效率,并直接影响后期的燃烧质量及排放物的生成。因此,对进气道的研究一方面可以提高内燃机自身的性能,一方面也是对环境保护的需要。但由于进气道自身的复杂性,及传统研究方法的盲目性和局限性,故存在设计开发周期长、耗费大等缺点。计算机技术在发展,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现己成为解决各种流体流动与传热问题的强有力工具。把强大的计算机功能加在实际内燃机研究这个载体,可以使得研究具有设计成本低、周期短的特点。进气歧管作为进气系统的一部分,对充气效率的影响也必定存在一定的规律。本文以4110柴油机进气系统的进气歧管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CFD软件研究该柴油机在歧管中的进气回流过程,目的是探讨进气歧管回流对充气效率的影响规律,并借此提高内燃机性能,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首先回顾了内燃机中对进气道研究的发展和现状,接着对CFD的基础知识及所使用的CFD软件FLUENT的基础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通过对FLUENT的计算流程及边界条件的介绍,确定下所需要完成研究目标的大致流程。按照流程,先根据逆向工程,利用叁坐标测量机得到气道模型的点云图,使用叁维工程设计软件UG获得了柴油机气道的叁维实体模型,在FLUENT中重建了进气歧管的气道流体动力模型。然后通过在4110柴油机上试验,又获得了所需要加载的边界(包括壁面温度,压力进口变化规律,压力出口变化规律等)及模型所需要对比试验真实值的实际质量流量和充气效率。通过一系列加载迭代计算,模拟得到了各个不同转速下(共7个转速)情况下的质量流量和充气效率。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后,可看到趋势吻合。这表明,应用逆向工程的方法获得歧管叁维实体模型是可行的,应用FLUENT做歧管流动计算模拟其精度是可以接受的。最后在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的基础上,对进气歧管的一些回流规律及参数进行了探讨。在文章末,对全文工作进行了总结,指出了本文的一些不足之处,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08-04-01)

冯力,熊大成,杨国良,熊滨生[6](2007)在《叁叶罗茨风机渐扩缝隙预进气结构的回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渐开线叶型叁叶罗茨风机的渐扩缝隙预进气结构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与普通结构的回流缝隙的差别进行了比较。给出了渐扩缝隙预进气结构的回流缝隙的理论值与实际值,计算出基元容积内的压力。生产实例表明,采用渐扩缝隙预进气结构,可以使叁叶罗茨风机工作于几乎无回流冲击的理想状态,最后给出了渐扩缝隙起始位置选择的参考值。(本文来源于《矿山机械》期刊2007年03期)

傅维镳,龚景松[7](2004)在《改变进气流量实现可调回流区位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实现回流区可调的新方法 ,并对其特点进行了研究。根据流体力学的规律 ,实现了无移动部件和无高温部件 (钝件 )情况下回流区的可调性 ,满足不同油品正常燃烧时对回流区的要求 ,特别是在研究不同掺水率的“水包油”型乳化油的燃烧特性时 ,其特点更为突出。此研究还为工业应用提供了支持。实验和计算结果表明 ,此回流区可以适应不同油品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热能动力工程》期刊2004年05期)

周力行,林文漪,廖昌明[8](1994)在《双侧进气突扩燃烧室中叁维湍流有施回流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双侧进气突扩燃烧室中叁维湍流有施回流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周力行,林文漪,廖昌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北京100084)关键词:湍流两相流,数值模拟为提高整体式冲压发动机双侧进气突扩燃烧室火焰稳定能力,我们提出了进气管内装设有切向导角的中心管。流场显示及L...(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1994年04期)

进气回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车用增压器的离心压气机在高转速下,往往暴露出流量过窄的问题.通过数值分析,对实壁机匣离心压气机模型高转速下的失速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转速下叶顶区域的流动变为跨音速流动,小流量下槽道激波前移至分流叶片之前,由于采用了长短叶片导致该处叶片稠度较小,间隙泄漏气流跨过激波后扰动迅速扩大,并诱发大量低能流体的堆积,促使压气机过早失稳.同时,对具有扩稳能力的进气回流机匣处理模型也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布置在激波过后的回流槽能有效带走堆积在导风轮尾部附近的低能流体,减少了泄漏二次流对主流的扰动程度,使得气流以较小的攻角流过短叶片前缘,大大改善了叶轮内部流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进气回流论文参考文献

[1].赵硕,黄章芳,成胜军.进气对某回流燃烧室性能影响的试验[J].航空动力学报.2015

[2].龚义朝,杜礼明,王澄宇,王焱.进气回流机匣处理离心压气机的扩稳机理[J].内燃机学报.2014

[3].赵华,张连方,谢辉,解立艳,王新颜.进气前回流对HCCI汽油机着火时刻的影响[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3

[4].马宗正,程勇,纪少波,杨永广.进气回流对PFI汽油机燃油挥发量影响的计算分析[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2

[5].林文武.4110柴油机进气歧管进气回流数值仿真及优化[D].武汉理工大学.2008

[6].冯力,熊大成,杨国良,熊滨生.叁叶罗茨风机渐扩缝隙预进气结构的回流分析[J].矿山机械.2007

[7].傅维镳,龚景松.改变进气流量实现可调回流区位置的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04

[8].周力行,林文漪,廖昌明.双侧进气突扩燃烧室中叁维湍流有施回流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4

标签:;  ;  ;  ;  

进气回流论文-赵硕,黄章芳,成胜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