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阿拉伯民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萨达特时期,阿拉伯地区,国家民族主义,国家认同
阿拉伯民族论文文献综述
王小飞,常文泽[1](2019)在《国家民族主义视域下阿拉伯地区国家认同刍议——以萨达特时期的埃及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民族主义与现代阿拉伯国家的建立相伴而生,国民国家认同的强化利用是阿拉伯世界国家民族主义发展的重要环节。出于国家政权的需要,萨达特时期提出的"埃及第一"的口号是国民国家认同强化的体现。萨达特时期国民国家认同的强化方式有文化整合、领土认同,以及利用阿拉伯国家间的矛盾。国民国家认同为萨达特时期对外目标的开展和国家民族属性的转变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加深了阿拉伯民族间的矛盾。(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何志龙[2](2019)在《论当代阿拉伯民族主义的衰落》一文中研究指出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阿拉伯民族主义走过了从体现具体阿拉伯国家利益的阿拉伯国家民族主义加强,导致体现阿拉伯国家团结合作的泛阿拉伯主义衰落,到阿拉伯国家民族主义和泛阿拉伯主义共同衰落的过程。阿拉伯民族主义衰落的原因多样,影响深远。阿拉伯民族主义虽进入低谷,但并未终结,必将经历一个衰落期后走出低谷,进入复兴,这是阿拉伯国家实现安全、稳定、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钟楚[3](2019)在《江西人民社《中国共产党怎样解决民族问题》阿拉伯语版新书面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刊讯《中国共产党怎样解决民族问题》阿拉伯语版新书发布会暨江西人民出版社(以下简称"江西人民社")与阿拉伯科学出版社版权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本届BIBF期间举行。中文传媒党委委员、总编辑游道勤表示,江西(本文来源于《中国出版》期刊2019年17期)
马菊香[4](2019)在《试析民族类院校本科阶段阿拉伯语教学中的问题——以西北民族大学阿拉伯语专业四级考试成绩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阿拉伯语专业四级测试是高校阿拉伯语基础阶段最主要的一种教学评估手段,考试目的在于考查教学大纲执行情况,考核学习成效,评估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等。本文通过对西北民族大学阿拉伯语专业(以下简称民大阿语专业)2011年-2017年四级考试成绩进行不同角度的统计分析,研究民族类院校本科阶段阿拉伯语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措施,旨在狠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26期)
张志忠[5](2017)在《西部少数民族语言对阿拉伯文献的译介及其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西域地区翻译历史,尤其是在察合台时期的阿拉伯文献的译介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对翻译形式,语种等进行了归纳,对阿拉伯文的经典名着的翻译和着名翻译家都做了简介,总结了翻译活动的特征。(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7年36期)
殷之光[6](2017)在《国际主义时刻——中国革命视野下的阿拉伯民族独立与第叁世界秩序观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以中国革命的语境下发展起来的对阿拉伯民族独立运动的理解为基础,尝试从思想史与文化研究的角度出发,去分析中国第叁世界国际主义话语的形成及其对现代世界秩序的描述方式。同时,本文还尝试再现作为知识的"阿拉伯反帝民族独立运动",在中国革命语境下,构成了改造"世界观"这一政治历程中的重要经验。这种知识还进入到了建立"中国人民"这一政治主体性、调动民众进行政治参与、塑造"世界人民大团结"这一国际主义认同中,将"国际主义"这一命题融入进了"民族独立"的政治体验内。(本文来源于《开放时代》期刊2017年04期)
马鑫[7](2016)在《从《耶路撒冷异乡人》看以色列阿拉伯人的民族身份认同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小说《耶路撒冷异乡人》情节的简单概括,分析在复杂环境中生存的以色列阿拉伯人的矛盾和困惑。小说中的二位主人公,同是以色列阿拉伯人的"律师"和"埃米尔",在不同的环境状况和变化下,产生了不同的民族身份认同变化。然而,最终二人均无法摆脱身为阿拉伯人的民族身份,他们其实是以色列阿拉伯人的一个缩影。研究在夹缝环境中生存的以色列阿拉伯人的民族身份认同,是有关中东和平进程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的课题。(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6年36期)
独乐[8](2016)在《伊斯兰教对阿拉伯民族性格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伊斯兰教以"认主独一"为信仰的根本,它兴起于阿拉伯半岛,涵盖了宗教信仰、宗教礼仪、精神道德、社会行为、家庭伦理和经商原则等各个方面。在近1400多年的发展历程当中,伊斯兰教已经深深根植在穆斯林的民族性格和宗教感情之中,对阿拉伯人的民族性格产生了同化和异化的双重影响。在中阿友好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从伊斯兰文化角度深入理解阿拉伯人的民族性格对于加强中阿战略伙伴关系,实现构建和谐世界的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期刊2016年10期)
李福泉[9](2016)在《民族国家建构视角下的阿拉伯什叶派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阿拉伯什叶派问题并非简单的政治反对派问题或教派问题,从根本上说,它是阿拉伯国家严重的民族国家建构问题的产物和反映。阿拉伯世界民族国家建构面临着晚近的国家形成、社会结构严重碎裂化和多种政治认同激烈竞争的难题,它们决定着阿拉伯什叶派问题的基本内涵和表现形式,并深刻影响着阿拉伯什叶派的政治命运。在伊拉克、黎巴嫩、沙特、巴林和科威特等国,什叶派被边缘化,逊尼派(或马龙派)主导民族国家建构,引发了种种问题。建设成熟的民族国家是阿拉伯什叶派实现平等的根本途径。(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问题》期刊2016年04期)
陈静[10](2016)在《阿拉伯民族认同的历史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阿拉伯民族是一个民族整体,阿拉伯民族认同是阿拉伯人对本民族的认可感和归属感。阿拉伯民族本身构成来源复杂,阿拉伯民族认同也一直受到宗教认同、国家认同、血缘认同、区域等同等多重认同的影响,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本文从民族认同概念出发,根据阿拉伯民族认同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表现,将阿拉伯民族认同的历史演变划分为五个不同时期,研究和讨论它在每个时期的表现和所体现的特征。并且从历史、文化、政治叁个层次探究阿拉伯民族认同所具有的总体特点和对阿拉伯民族成长、阿拉伯地区政治社会形势产生的影响。论文分为叁个主要部分:绪论、正文、结语。其中,绪论部分介绍了论文写作的选题理由、研究意义、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着重于梳理中外学者在民族研究领域以及对民族认同问题的学术成果,并引出论文所要重点讨论的部分理论。正文共分为七个章节。其中第一章是理论概念的阐述和梳理。分别从民族认同的基本概念、民族认同的层次、民族认同的价值和功能叁个小节,讨论阿拉伯民族认同所涉及的理论知识。第二章至第六章是根据不同的历史阶段对阿拉伯民族认同的历史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和解读。第二章是贾希利叶时期阿拉伯人的认同。阿拉伯半岛是阿拉伯人的故乡,共同的地理环境、血缘联系和语言因素为阿拉伯人产生互相认同提供了准备条件。这一时期内,阿拉伯人的主要生活状态是游牧的部落制。在集体生活中,阿拉伯人对部落产生了部落认同,也产生了超越部落的整体意识和求同的向往。但是,阿拉伯人的民族认同在贾希利叶时期尚未真正产生,仍然有很多不稳定的因素。第叁章是伊斯兰时期的阿拉伯民族认同。伊斯兰教的创立播下了一个民族的种子,为阿拉伯民族认同奠定了基础,促进了阿拉伯民族认同的形成。阿拉伯民族认同的产生,与伊斯兰教的建立与对外传播是密不可分的。伊斯兰教打破了以血缘联系为基础的部落认同,宗教语言阿拉伯语和日渐稳定的社会生活为阿拉伯认同的凝聚创造了良好环境。这一时期,阿拉伯民族开始形成,民族认同以宗教为先决条件,以阿拉伯化为发展手段,具有宗教和民族的双重特征。第四章是奥斯曼时期的阿拉伯民族认同。这一时期阿拉伯人处于外族的统治之下。在奥斯曼帝国统治和西方殖民势力的双重压力下,阿拉伯民族认同处于被压抑的状态。随着奥斯曼帝国的瓦解,阿拉伯民族认同开始觉醒。阿拉伯人开始寻求独立的民族身份,并且赋予了民族认同新的内涵。由于民族复兴和民族独立是该阶段民族生活的主题,所以民族认同与宗教认同和国家认同也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协调一致。第五章是近现代阿拉伯民族认同。近现代时期,阿拉伯人反对西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取得了胜利,但是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对阿拉伯现代民族国家分而治之,对阿拉伯民族认同形成了人为割裂。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思潮成为时代的主流,阿拉伯人在政治实践中迈出了走向民族统一的步伐,阿拉伯民族认同也达到了高潮。这一时期的民族认同,是阿拉伯民族团结的强化剂,推动了阿拉伯民族团结统一的浪潮。并且,民族认同开始与宗教认同和国家认同出现分化,多重认同的复杂性开始展现。第六章是当代阿拉伯民族认同。该章节阐述了阿拉伯民族认同在当代面临的状况和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美苏两个大国的冷战思维对阿拉伯民族认同进行了撕扯和争夺,全球化进程中阿拉伯民族认同遭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冲击,中东剧变的乱局又对阿拉伯民族认同进行着考验。阿拉伯民族认同在当代受到政治利益的分裂化,也受到其他认同的多重影响。第七章是从多层次的角度看阿拉伯民族认同。从历史层次来看,阿拉伯民族认同在历史上具有延续性,是无法否认的历史存在。但是它也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波浪式的、不稳定的发展状态。从文化层次来看,阿拉伯民族认同以阿拉伯语作为纽带和标识,具有伊斯兰教的宗教色彩,重视本民族历史和传统。从政治层次来看,阿拉伯民族认同一方面受到政治利益和政治现实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推动着政治实践的发展。本文结论认为,理解阿拉伯民族认同,应当结合对阿拉伯民族历史的梳理,客观地看待阿拉伯民族认同的起伏。阿拉伯民族认同是阿拉伯人对共同群体意识的自我表达。当下阿拉伯社会动荡,国家四分五裂、各自为政、教派冲突持续发酵、恐怖主义问题丛生。在这样的乱局之下,增强阿拉伯民族认同有助于帮助缓解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矛盾,增进阿拉伯人之间的相互感情。当代社会的阿拉伯民族认同已经难以成为政治主流,更多地是一种文化上的认同。阿拉伯人必须以开放性的文化姿态认识和对待民族认同问题,从文化和思想角度发展阿拉伯民族认同,形成开发性的、具有民族特色并能够与世界文化协调发展的阿拉伯文化,才能增强阿拉伯民族的团结友爱、巩固阿拉伯民族认同。(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6-03-10)
阿拉伯民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阿拉伯民族主义走过了从体现具体阿拉伯国家利益的阿拉伯国家民族主义加强,导致体现阿拉伯国家团结合作的泛阿拉伯主义衰落,到阿拉伯国家民族主义和泛阿拉伯主义共同衰落的过程。阿拉伯民族主义衰落的原因多样,影响深远。阿拉伯民族主义虽进入低谷,但并未终结,必将经历一个衰落期后走出低谷,进入复兴,这是阿拉伯国家实现安全、稳定、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阿拉伯民族论文参考文献
[1].王小飞,常文泽.国家民族主义视域下阿拉伯地区国家认同刍议——以萨达特时期的埃及为例[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
[2].何志龙.论当代阿拉伯民族主义的衰落[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钟楚.江西人民社《中国共产党怎样解决民族问题》阿拉伯语版新书面世[J].中国出版.2019
[4].马菊香.试析民族类院校本科阶段阿拉伯语教学中的问题——以西北民族大学阿拉伯语专业四级考试成绩为例[J].青年与社会.2019
[5].张志忠.西部少数民族语言对阿拉伯文献的译介及其特点[J].北方文学.2017
[6].殷之光.国际主义时刻——中国革命视野下的阿拉伯民族独立与第叁世界秩序观的形成[J].开放时代.2017
[7].马鑫.从《耶路撒冷异乡人》看以色列阿拉伯人的民族身份认同问题[J].青年文学家.2016
[8].独乐.伊斯兰教对阿拉伯民族性格的影响[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6
[9].李福泉.民族国家建构视角下的阿拉伯什叶派问题[J].历史教学问题.2016
[10].陈静.阿拉伯民族认同的历史演变[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