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频电压比例标准论文-刘罡,姜春阳,曾辉

工频电压比例标准论文-刘罡,姜春阳,曾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工频电压比例标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工频电压比例标准,多盘感应分压器,不确定度评定,最佳估计值

工频电压比例标准论文文献综述

刘罡,姜春阳,曾辉[1](2017)在《工频电压比例标准多盘感应分压器校准线路分析及校准结果不确定度评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盘感应分压器是工频电压比例标准装置中应用最广泛的感应分压器,其下级所有标准互感器的不确定度评定都需要考虑多盘感应分压器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对多盘感应分压器的校准线路进行了分析,并对标准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选取了重复性测量、标准器及误差测量装置等3个主要分量作为不确定度来源。最后取包含因子为2,对扩展不确定度和最佳估计值进行了计算。(本文来源于《东北电力技术》期刊2017年11期)

雷民,周峰,项琼,肖凯,陈松[2](2013)在《新一代110kV工频电压比例标准装置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较分析了工频电压比例自校系统溯源的发展过程,提出了半绝缘互感器电压串联加法新线路,建立了110 kV工频电压比例国家计量标准装置,计量性能提升了2个准确度等级,克服了原有自校系统中主标准必须为全绝缘屏蔽型电压互感器的局限性,减少了由于屏蔽电位引入的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更高、开放性更好,适合在省级计量机构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供用电》期刊2013年02期)

雷民[3](2009)在《1000kV串联式工频电压比例标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工频电压比例标准器是开展工频电压量值溯源和传递工作的关键设备,本文以串联式电压互感器为主要研究对象,研制出了1000kV串联式标准电压互感器,并对其各方面性能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本文首先阐述了国内外工频电压比例标准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对各种类型的标准器具及相应的溯源方法进行了全面地分析研究和总结。研究表明随着电压等级进一步提升,建立更高电压等级的工频电压比例标准面临两个最主要的困难:其一是研制高电压等级、高准确度级别的标准器具,其二是对标准器具进行准确可靠的量值溯源。本文围绕着这两方面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工作。基于互感器T型等效模型和电压串联加法原理,本文分析了互感器电压系数的测量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串联式电压互感器(STV)的原理,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根据串联式电压互感器的等值电路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得到STV的误差特性。计算结果表明:通过在高压隔离互感器(HVIT)的一次侧串联电容的方式可以补偿由于高、低压绕组绝缘距离过大而产生的大漏抗,减小HVIT的误差,从而使STV的整体误差性能得到优化;通过在上级标准TV的上下均压环间并联电容量合适的高压电容器,即可使STV上下级阻抗达到平衡,使上下级之间的电位达到均衡,各分担二分之一额定电压,充分发挥STV在降低高电压等级电压互感器绝缘设计难度方面的优势。基于串联式互感器原理,对1000kV串联式标准电压互感器(SSTV)的研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对1000kV SSTV研制中的各个关键问题,如绕组线圈、误差补偿、绝缘结构、互感器器身等提出了设计方案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参数。设计结果表明:通过对500kV标准TV的绕组的设计,其各部分场强均满足工程要求,误差满足0.01级准确度要求;通过对HVIT的一、二压绕组屏蔽电极结构进行设计,其空间电场分布趋于均匀化,采用串联电容补偿后,误差满足0.02级准确度要求;对样机的壳体强度、密封性能、防爆性能等进行了针对性设计,均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1000kV SSTV样机结构设计中电场较为不均匀的局部地方进行了电场仿真计算及分析,得到以下结论:高压导体连接块的形状和接地内屏蔽筒的内径r_2及高度h是影响套管部位电场分布的主要因素,通过改变高压导体连接块的形状,可以改善套管内部及盆式绝缘子部位的电场分布;通过调整接地内屏蔽筒的高度可以改善接地屏蔽筒上端部屏蔽环处的电场分布及套管外部电场分布;通过调整接地屏蔽筒内径可以改善套管内部及盆式绝缘子部位的电场分布。对于HVIT,在屏蔽体计算模型的内空尺寸确定的前提下,高、低压屏蔽电极和铁芯屏蔽电极的端部圆弧倒角半径是影响HVIT内部电场的主要因素。最后,针对串联式电压互感器的原理及结构特点提出了基于电压加法原理的半绝缘互感器电压加法溯源方法,通过试验的方法对1000kV串联式标准电压互感器的量值溯源方法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以下结论:临近效应对串联式电压互感器的误差性能影响远远小于对串级式电压互感器的误差性能,一般不大于2×10(-5);采用半绝缘互感器电压加法和电压系数法分别对1000kV串联式标准电压互感器样机进行量值溯源测量,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很好,偏差不大于3×10(-5)。试验结果表明,样机的绝缘水平和误差性能均满足设计要求;两种溯源方法相比,半绝缘互感器电压加法所使用的设备少,测量线路相对简单,数据容易处理,而且测量不确定度相对较小,具有明显优势。(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9-10-01)

杨蕾[4](2007)在《量传制度的一项重大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2006年12月9日,由国家高电压计量站在全国首创的工频高电压、大电流比例巡回标准研究项目在武汉通过专家组验收。通过这种巡回检定方式,以后在进行高电压、大电流标准量值溯源时,不用再按照传统的逐级送检的量值传递方式,而是将国家标准实验室的标准量值直接传递到(本文来源于《中国质量报》期刊2007-02-27)

戴军[5](2004)在《110kV工频电压比例标准自校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几种电压标准自校系统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对它们逐个作了研究说明。(本文来源于《电测与仪表》期刊2004年02期)

宋连城,高文永[6](1995)在《110kV工频电压比例标准自校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110kV电压比例标准自校系统自校试验,采用参考电势法及互感器串联加法技术,实现了电压比率量值复现和互感器误差电压系数校准,并由此得出了该系统主标准器的基准误差。(本文来源于《山东电力技术》期刊1995年02期)

魏学英,吴湛郁,张立伟[7](1992)在《工频电压比例标准自校系统的应用与扩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110kV工频电压比例标准自校系统中的参考电势法、互感器串联加法、两次标定法、回差法的量值复现与调试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与扩展。(本文来源于《河北电力技术》期刊1992年03期)

高广淦,赵保旺[8](1992)在《10~500/3~(1/2)kV工频电压比例标准装置》一文中研究指出对10~500/kV工频电压比例标准装置的原理和校验方法进行了研究,将低电压下常用的替代法引进到高电压测量领城中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不完全替代法”,然后逐个找出各部件在“不完全替代法”中产生的系统误差进行修正,大大提高了测量准确度。误差分析表明,本装置的总不确定度(置信因子为3)优于1×10~(-5),与加拿大NRC和原18kV国家基准的比对数据是令人满意的。(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1992年01期)

高广淦[9](1991)在《“10~500kV工频电压比例标准装置的研制”在武汉通过部级鉴定(部重点项目)》一文中研究指出由能源部武汉高压研究所承担的部重点科研项目——10~500/3~(1/2)kV工颇电压比例标准装置的研制,于1991年9月29日在武汉通过了部级鉴定。目前电力系统的运行电压已达500kV,高压试验室中的工频电压已达2000kV,而工频电压比例国家基准电压仅为18kV,远不能满足工频电压测量的需要。因此,该项目的完成对解决目前高电压、高准确度的测量有着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1991年04期)

高广淦,徐达明[10](1989)在《35kV、11O/3~(1/2)kV工频电压比例标准的建立和传递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35kV和110/3~(2╱1)kV工频电压比例标准的建立及其传递方法。它们采用电容分压器的结构,在低电压下用感应分压器校准,在高电压下使用。研究结果表明,这一工频电压比例自校传递系统的测量准确度,对于35kV╱100V变化为1.5×10~(-5),对于(110/3~(2╱1)kV)/(100/3~(2╱1)V)为5×10~(-5)。(本文来源于《计量学报》期刊1989年01期)

工频电压比例标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比较分析了工频电压比例自校系统溯源的发展过程,提出了半绝缘互感器电压串联加法新线路,建立了110 kV工频电压比例国家计量标准装置,计量性能提升了2个准确度等级,克服了原有自校系统中主标准必须为全绝缘屏蔽型电压互感器的局限性,减少了由于屏蔽电位引入的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更高、开放性更好,适合在省级计量机构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工频电压比例标准论文参考文献

[1].刘罡,姜春阳,曾辉.工频电压比例标准多盘感应分压器校准线路分析及校准结果不确定度评定[J].东北电力技术.2017

[2].雷民,周峰,项琼,肖凯,陈松.新一代110kV工频电压比例标准装置及其应用[J].供用电.2013

[3].雷民.1000kV串联式工频电压比例标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4].杨蕾.量传制度的一项重大创新[N].中国质量报.2007

[5].戴军.110kV工频电压比例标准自校系统[J].电测与仪表.2004

[6].宋连城,高文永.110kV工频电压比例标准自校试验研究[J].山东电力技术.1995

[7].魏学英,吴湛郁,张立伟.工频电压比例标准自校系统的应用与扩展[J].河北电力技术.1992

[8].高广淦,赵保旺.10~500/3~(1/2)kV工频电压比例标准装置[J].高电压技术.1992

[9].高广淦.“10~500kV工频电压比例标准装置的研制”在武汉通过部级鉴定(部重点项目)[J].高电压技术.1991

[10].高广淦,徐达明.35kV、11O/3~(1/2)kV工频电压比例标准的建立和传递方法的研究[J].计量学报.1989

标签:;  ;  ;  ;  

工频电压比例标准论文-刘罡,姜春阳,曾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