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纳米阵列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薄膜锂离子电池,纳米阵列,Cu_xO薄膜电极,磁控溅射
纳米阵列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彭希虹,陈越,范昕玥,陈寅,林春[1](2019)在《具有纳米阵列结构的Cu_xO薄膜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磁控溅射薄膜沉积技术设计制备了具有纳米阵列结构的3种(Cu O、Cu_4O_3、Cu_2O)铜氧化物薄膜,将其直接用作锂电池负极材料进行电化学性质的表征测量.经循环200次之后,结果发现CuO负极薄膜虽然在前50次经历了容量衰减,但之后保持有最高的比容量.在此基础上,将CuO负极薄膜与商业钴酸锂正极匹配制作出软包薄膜全电池,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测试,为设计高容量全电池薄膜负极材料提供一个可行的方案.(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吕喜庆,张环宇,李瑞,张梅,郭敏[2](2019)在《Nb_2O_5包覆对TiO_2纳米阵列/上转换发光复合结构柔性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热法与旋涂法,成功制备出基于钛网基底的TiO_2纳米线阵列/Yb-Er-F掺杂TiO_2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TNWAs/YEF-TiO_2-UCNPs)复合结构光阳极,并将其组装成柔性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探讨了Yb-Er-F掺杂TiO_2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的光学性能对复合结构DSSC光电转换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了不同NbCl_5浓度包覆对复合结构形貌和DSSCs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Yb-Er-F掺杂TiO_2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的引入可以增大光阳极的入射光利用范围,但同时也会增加其内部的电子复合。通过Nb_2O_5纳米粒子层的包覆可以在半导体/电解液界面形成能量势垒,增加复合阻抗R_(rec),抑制电子复合;提高电子收集效率η_(ec)和光生电子寿命τ_e,进一步增大短路电流和开路电位,最终提高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采用20 mmol/L的NbCl_5乙醇溶液旋涂制备的Nb_2O_5@TNWAs/YEF-TiO_2-UCNPs复合结构柔性DSSC获得了最佳的光电转换效率(6.89%),比未经包覆的TNWAs/YEF-TiO_2-UCNPs复合结构提升了24.3%。(本文来源于《无机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寒[3](2019)在《核/壳结构双金属化合物纳米阵列的构筑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级电容器,又称为电化学电容器。由于超级电容器具有功率密度较高,循环寿命较长和充放电较快等优点,因此超级电容器被广泛地应用在仪器仪表、电动汽车、电子器件、国防军事和航天航空等领域。鉴于电极材料是影响超级电容器的性能和生产成本的关键因素,所以研究和开发高性能和低成本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是超级电容器研发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在众多研究的电极材料当中,因双金属化合物具有理论比电容较高,成本较低,环境相对友好,耐碱腐蚀等优势而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关注和研究,但是双金属化合物也存在导电性较差和循环稳定性较低的缺点。研究表明核壳阵列结构复合材料因为具有很强的协同作用而被认为是性能优异的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金属化合物的比电容低和导电性差等难题。本文中我们利用水热等方法先后制备了一系列具有核壳结构的双金属化合物纳米阵列复合材料,研究了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探讨了两者之间的相关影响机理,具体研究内容如下:一、以Ti片为基底,采用分步水热法先在Ti片表面生长TiO_2纳米带阵列,然后在其基础上包覆生长NiCo_2S_4纳米片,得到NiCo_2S_4纳米片包覆TiO_2纳米带的核/壳阵列结构(简称TiO_2@NiCo_2S_4)。将TiO_2@NiCo_2S_4作为超级电容器无粘结剂和导电剂的电极,叁电极测试结果表明,1 A g~(-1)时TiO_2@NiCo_2S_4电极的比电容达到1300 F g~(-1),电流密度从1 A g~(-1)到10 A g~(-1)时,比电容能保持在80%,在8 A g~(-1)下进行5000次充放电循环后比电容仍能维持在82%,这说明TiO_2@NiCo_2S_4电极具有较高的比电容,良好的倍率性能,优异的循环稳定性。究其原因可能是TiO_2具有较高的导电性,核壳结构具有较短的离子运输通道,以及NiCo_2S_4纳米片具有较多反应活性位点之间的协同效应。此外,将煤基多孔碳(CPC)作为负极,TiO_2@NiCo_2S_4作为正极,组装成了TiO_2@NiCo_2S_4//煤基多孔碳(CPC)不对称超级电容器(ASC),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TiO_2@NiCo_2S_4//CPC不仅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在400 W kg~(-1)时为41.6 Wh kg~(-1)),而且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在4 A g~(-1)下循环5000次后,电容保持率为82.5%)。二、以等离子体清洗的柔性碳布为基底,采用分步水热法先在碳布表面生长TiO_2纳米线阵列,然后在其基础上包覆生长NiCo_2S_4纳米片,得到NiCo_2S_4纳米片包覆TiO_2纳米线的核/壳阵列结构(NiCo_2S_4@TiO_2@C Cloth简称NTC)。将NTC作为超级电容器无粘结剂和导电剂的电极,在叁电极体系下测试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1 A g~(-1)时NTC电极的比电容达到900 F g~(-1),当电流密度从1 A g~(-1)到5 A g~(-1)时,比电容能保持在75%,在5 A g~(-1)下进行10000次充放电循环后比电容仍能维持在95%,这说明NTC电极具有较高的比电容,良好的倍率性能,优异的循环稳定性。究其原因可能是因TiO_2具有较高的导电性,核壳结构具有较短的离子运输通道,以及NiCo_2S_4纳米片具有较多反应活性位点之间的协同效应。此外,将碳纳米管阵列(CNT@C)作为负极,NTC作为正极,组装成了NTC//CNT@C不对称超级电容器(ASC),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NTC//CNT@C不仅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在3.1 mW cm~(-2)时为0.24 mWh cm~(-2)),而且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在5 mA cm~(-2)下循环5000次后,电容保持率为85%)。根据电化学测试结果可证明,NTC//CNT@C柔性非对称器件是一种优良的高性能柔性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叁、以等离子体清洗的柔性碳布为基底,采用分步水热法先在碳布表面生长NiGa_2O_4纳米片阵列,然后在其基础上包覆生长MnO_2纳米片,得到MnO_2纳米片包覆NiGa_2O_4纳米片的核壳阵列结构(MnO_2@NiGa_2O_4@C cloth简写MNC)。将MNC作为超级电容器无粘结剂和导电剂的电极,在叁电极体系下测试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1 A g~(-1)时MNC电极的比电容达到1700 F g~(-1),当电流密度从1A g~(-1)到15 A g~(-1)时,比电容能保持在70%,在20 A g~(-1)下进行10000次充放电循环后比电容仍能维持在90%,这说明MNC电极具有较高的比电容,良好的倍率性能,优异的循环稳定性。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NiGa_2O_4具有较高的导电性,核壳结构具有较短的离子运输通道。此外,将氮掺杂介孔碳(N-CMK)以及CNT@C分别作为负极,MNC作为正极,组装成了MNC//N-CMK和MNC//CNT@C不对称超级电容器(ASC),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MNC//N-CMK具有优秀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在800 W kg~(-1)时为25 Wh kg~(-1)),MNC//CNT@C具有优秀的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在2.5 mW cm~(-2)时为0.26 mWh cm~(-2)),而且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在3 A g~(-1)下循环5000次后,电容保持率为80%)。根据电化学测试结果可证明,MNC//CNT@C柔性非对称器件是一种优良的高性能柔性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9-05-25)
杨俊[4](2019)在《钛基一维纳米阵列和微纳米结构的自支撑电极制备及电化学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在金属钛表面构建一维纳米结构,包括纳米管阵列电极和纳米纤维阵列电极,发展高活性的自支撑电极材料,并通过3D打印构建钛微米柱阵列,进一步生长纳米管和纳米纤维阵列,发展出具有极高比表面积的微纳米阵列电极材料。研究了这些自支撑电极材料在钠离子电池、电化学析氢和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电化学阳极氧化在金属钛片表面制备出定向排列的一维TiO_2纳米管阵列(TiO_2 NTAs),然后制备出碳膜包覆的TiO_2纳米管阵列(TiO_2@C NTAs),纳米管长度约为10μm,纳米管内径约80 nm,这种自支撑结构的一维纳米阵列电极在高可逆容量方面表现出优异的钠储存(在200 mA g~(-1)电流密度下循环充放电500次仍可保留232 mA h g~(-1)的可逆容量)和优异的倍率性能(电流密度为6.4 A g~(-1)下的可逆容量为68 mA h g~(-1))。(2)通过化学沉积在阳极氧化的TiO_2 NTAs内壁负载NiO纳米颗粒,然后将聚多巴胺纳米薄膜附着到纳米管内壁,碳化处理后得到叁明治结构的C/NiO/TiO_2NTAs,纳米管内径约80 nm,管长约5μm,纳米碳膜的厚度约13 nm,直径约20nm的NiO纳米颗粒被纳米碳膜包裹,均匀分布在TiO_2纳米管内壁。这种叁明治结构的一维纳米阵列电极表现出很高的析氢活性,在0.5 mol/L H_2SO_4溶液中的起始电位仅为30 mV,10 mA cm~(-2)电流密度下的过电位为86 mV,Tafel斜率为67.1mV dec~(-1),其催化性能接近于商品化的Pt/C电极,优于绝大多数非贵金属电极材料,并且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连续工作24小时后的析氢活性几乎没有降低。(3)采用3D打印的方法制备钛微米柱阵列,微米柱直径为500μm,相邻两柱体间距为300μm,柱高为5 mm,利用电化学阳极氧化在微米柱表面制备出规整排列的一维TiO_2 NTAs,然后将聚多巴胺纳米薄膜附着到纳米管内壁,碳化处理后得到具有极高比表面积的微纳米结构,显示出良好的电化学活性,能够实现对抗坏血酸和尿酸的同时测定,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尿酸的线性范围为0.1-30μmol/L时,灵敏度为11.6775μA/(μM·cm~2);抗坏血酸的线性范围为100-3000μmol/L,灵敏度为0.3186μA/(μM·cm~2)。(4)采用3D打印的方法制备钛微米柱阵列,微米柱直径为500μm,相邻两柱体间距为300μm,柱高为5 mm,利用热化学反应在微米柱表面生长出碳包裹TiO_2纳米纤维阵列(TiO_2@C NFAs),单根纳米纤维的直径约80 nm,长度约5μm,随后负载氮化钼镍纳米颗粒,表现出很高的析氢活性,在0.5 mol/L H_2SO_4溶液中的起始电位仅为38 mV,10 mA cm~(-2)电流密度下的过电位为78 mV,Tafel斜率为86mV dec~(-1),其催化性能优于绝大多数非贵金属电极材料。(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19-05-20)
何璇,王少飞,汪小琳[5](2019)在《基于叁维纳米阵列结构的表面增强拉曼技术研究及其在痕量铀酰离子探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是一种新型痕量表征技术,其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特征谱易辨识,尤其适用于铀酰离子等危化品的探测。在过去十几年里,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在新兴技术和SERS的应用方面获得了长足发展,将先进的纳米制造技术引入了SERS领域。本文总结了利用光刻、原子层沉积等技术,开发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叁维阵列纳米材料作为SERS基底,并应用于痕量铀酰离子的检测。其中,以Al_2O_3、HfO_2等惰性氧化物包裹修饰的银纳米棒叁维阵列作为基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根据不同特征的拉曼振动频谱,可识别多个不同种态的铀酰离子,检出限低至nmol/L,具有潜在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期刊2019年02期)
李春梅[6](2019)在《叁氧化二铁/助催化剂核壳结构纳米阵列高效光解水阳极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以来,污染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能源的日益减少是世界所面临的两大挑战。由于太阳能是清洁能源且具有超高的能量,因此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能是人类的终极目标,对它的探索也从未停止过。通过水分解将太阳能转换为氢气形式的化学能可能是解决当今能源和环境危机的终极策略。光电化学(PEC)水分解因为它的低成本、高效率、清洁环保且可工业化生产的特点,所以是水裂解中一种非常有潜能的方式。然而,其性能受到非常缓慢的光阳极水氧化反应的限制。因此,大量研究集中于改善光电化学水氧化反应的光阳极。蠕虫状纳米阵列α型三氧化二铁(WN-α-Fe_2O_3)核-助催化剂壳层构架有望最大限度地提高赤铁矿叁氧化二铁的光电化学(PEC)水氧化性能,但它们的制备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催化剂的促进作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通过原位水热生长然后煅烧的方法得到一层超薄、均匀且致密的Co_3O_4壳层,在赤铁矿(α-Fe_2O_3)上形成大面积、高密度的α-Fe_2O_3@Co_3O_4核壳纳米阵列,其中α-Fe_2O_3与反应物之间的静电力,pH值和温度控制的WN-α-Fe_2O_3结构以及Co_3O_4前躯体的超低成核率都扮演关键角色。得到的异质纳米结构阵列显示出光电流密度有3.48 mA cm~(-2),比原始α-Fe_2O_3(0.86 mA cm~(-2))的光电流密度高4.05倍,起峰电位约0.62V,比原始WN-α-Fe_2O_3(~0.68 V)低约60mV,以及它的光转换效率为0.55%,比WN-α-Fe_2O_3(0.14%)高3.93倍。研究发现Co_3O_4壳层能够显着增强电荷的分离,加速电荷传输和转移,并减少光电极到电解液的电荷转移阻力实现快速的水氧化反应,从而极大地促进了WN-α-Fe_2O_3的PEC水分解性能。这项工作不仅创造了一个新的低成本、地球资源充足且具有优异的PEC水分解性能的α-Fe_2O_3@Co_3O_4光电极,对水分解效率增强机制也提供了科学的见解。进一步,我们首次报道了Co_3O_4/GQD(GQD为石墨烯量子点)混合助催化剂的超薄、均匀、致密层直接生长在蠕虫状纳米结构赤铁矿叁氧化二铁(WN-α-Fe_2O_3)上,通过自组装然后热处理的方法在纳米棒上形成大面积、高密度的WN-α-Fe_2O_3@Co_3O_4/GQD核-混合壳层纳米阵列。得到的异质纳米结构阵列显示出的光电流密度有3.631 mA cm~(-2),比WN-α-Fe_2O_3、WN-α-Fe_2O_3@Co_3O_4和WN-α-Fe_2O_3@GQD分别高出4.19,1.78,和1.69倍。起峰电位约0.63V,比WN-α-Fe_2O_3、WN-α-Fe_2O_3@Co_3O_4和WN-α-Fe_2O_3@GQD分别低90mV、110mV、30mV,以及它的光转换效率为0.59%,比WN-α-Fe_2O_3、WN-α-Fe_2O_3@Co_3O_4和WN-α-Fe_2O_3@GQD分别高出4.10、2.36、1.92倍。这是报道的以叁氧化二铁为基础的光电阳极的水分裂最高性能之一。发现Co_3O_4/GQD壳层通过耗尽层和亥姆霍兹层显着增强了电荷分离,降低了电荷转移电阻,提高了从光阳极到电解液的空穴注入效率,从而大大促进WN-α-Fe_2O_3于PEC水氧化活性,GQDs可以显着增加Co~(2+)在Co_3O_4/GQD杂化共形组装中的分散,以及提高Co_3O_4的水氧化活性,使Co_3O_4与GQDs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从而提高了Co_3O_4/GQD混合壳层的促进效率。同样的,该工作不仅创造了一种新颖、低成本、地球资源充足且具有优异的PEC水分解性能的WN-α-Fe_2O_3@Co_3O_4/GQD光电极,并为其性能增强机制提供科学的见解,此外,还提出了一种在不同的光电极上生长混合WOC(水氧化催化剂)壳层的一般策略。(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08)
梁瑜章,徐挺[7](2019)在《表面等离激元纳米阵列结构传感器的集成化和小型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等离激元由于其异常的光学特性在高灵敏度传感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传统棱镜式表面等离激元传感器由于庞大的体积和昂贵的成本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表面等离激元金属纳米阵列结构传感器的出现为实现低成本、小型化和集成化的表面等离激元传感器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解决途径。文章首先总结了表面等离激元纳米阵列结构传感器的发展现状和应用优势,然后主要介绍了近期作者课题组在表面等离激元传感器小型化、集成化、低成本方面的一些工作。这些工作对推动表面等离激元传感理论的发展,实现金属纳米阵列传感技术器件化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物理》期刊2019年01期)
李伟,刘超,吕靖薇,刘昭庭,汪发美[8](2018)在《金属/石墨烯复合纳米阵列结构LSPR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离散偶极近似(Discrete Dipole Approximation,DDA)方法系统研究金属/石墨烯复合纳米阵列的消光特性,考察金属基底和石墨烯纳米阵列尺寸对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峰位和强度的影响,以及研究不同基底厚度比条件下纳米复合阵列的电场分布、规律和物理本质。仿真结果表明,当保持金属基底厚度不变时,Ag/Au/石墨烯复合纳米阵列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峰随石墨烯原子层数的增大而增大,共振波长发生微小红移;当保持八根石墨烯层柱和银基底厚度不变时,随金银厚度比的增大,消光光谱发生蓝移;Ag/Au/石墨烯复合纳米阵列银层表面的电场强度为最强,石墨烯纳米棒阵列的电场强度较强。(本文来源于《光散射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成方媛[9](2018)在《金属表面多孔纳米阵列结构的制备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材料是近年来科学上的一项重大发现,已经成为当今许多学科的研究热点,纳米材料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和介电限域应都是纳米微粒和纳米固体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导致了纳米材料具有许多常规材料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能。纳米注塑成型技术(NMT,Nano Molding Technology)近年来逐步应用于电子产品的制造业中,它是一种将高分子材料与金属材料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新技术,具有工艺流程简单、终端制品轻薄、外观装饰多样等优点。采用NMT技术将高分子材料与金属结合的强度及稳定性,与金属表面的多孔纳米阵列结构密切相关,本文通过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在7000系铝合金和304不锈钢表面,可控地制备多孔纳米阵列结构,并将其应用于NMT成型技术,形成了非常稳定的连接结构。同时将铝合金表面的多孔纳米阵列结构应用于制备Al_2O_3/TiO_2电极材料,显着地提高了铝电解电容器的比容量。本文主要研究内容而下: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在7000系铝合金表面制备多孔纳米阵列结构,系统地研究了阳极氧化的电流密度、电解液温度、阳极氧化时间、电流加载方式等因素对多孔纳米阵列结构的孔径大小、有序性的影响,并得到了30~130nm之间孔径大小可调的多孔纳米阵列结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对纳米阵列结构进行表征测试,发现: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阳极氧化电流密度的增加,多孔纳米阵列结构的有序性越高、纳米孔径越大;随着电解液温度的降低,多孔纳米阵列结构的有序性越高、纳米孔径越大;随着占空比的增加,多孔纳米阵列结构的有序性越高、纳米孔径越大;随着频率的降低,多孔纳米阵列结构的有序性越高、纳米孔径越大;并发现当孔径大小在70~90nm之间时,7000系铝合金与PBT树脂之间连接结构的剪切强度最大至1.62X10~4MPa。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在304不锈钢表面制备多孔纳米阵列结构,系统地研究了阳极氧化的电流密度、阳极氧化时间、电流加载方式等因素对多孔纳米阵列结构的孔径大小、有序性的影响,并得到了30~100nm之间孔径大小可调的多孔纳米阵列结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对纳米阵列结构进行表征测试,发现不同占空比和频率的电流加载方式不能够制备有序性高的多孔纳米阵列结构;但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阳极氧化电流密度的增加,多孔纳米阵列结构的有序性越高、纳米孔径越大;随着电解液温度的降低,多孔纳米阵列结构的有序性越高、纳米孔径越大;并发现当孔径大小在60~80nm之间时,304不锈钢与PBT树脂之间连接结构的强度最大,至剪切强度达到了7.2X10~3MPa。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在高纯铝箔表面制备了多孔纳米阵列结构,阳极氧化电流密度250mA/cm~2,阳极氧化时间5min,得到了孔径大小约为40nm的多孔纳米阵列结构,并对该多孔纳米阵列进行表面改性后填充具有高介电常数的TiO_2,热处理和阳极氧化后得到了电极材料Al_2O_3/TiO_2复合膜。结果表明相对于表面没有多孔纳米阵列结构的高纯铝箔,多孔纳米阵列结构的存在使得Al_2O_3/TiO_2复合膜中的Ti含量提高了30倍,在400V耐压下铝电解电容器比容量提高了44.26%。(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期刊2018-10-01)
曾梦丝[10](2018)在《自组装纳米球掩膜法制备半导体光学纳米阵列结构的工艺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纳米结构材料制备工艺的迅速发展,纳米光学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光调控手段被广泛关注。当纳米颗粒的尺寸小于入射光波长时,能够激发一种散射共振,这种效应最早由德国科学家Gustav Mie进行了物理解释,因此也被称为Mie光学共振。硅(Si)、砷化镓(GaAs)等常用半导体材料在其工作的光学波段都具有较高的折射率和较低的消光系数,是用于Mie光学共振的理想材料。半导体纳米结构的制备工艺成熟且易于与器件工艺进行集成,在光电子器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纳米结构的形状、尺寸、分布及光学常数等都是影响其光学共振特性的重要参数,如何对这些参数进行精确控制以获得满足实际应用要求的共振光学调控效应是当今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之一。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重点对当今常用的Si和GaAs两种半导体材料的表面纳米阵列结构制备工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其光学特性进行了表征测试。该结构的制备工艺主要分为叁个步骤:首先合成二氧化硅(_(SiO2))纳米球,该过程对合成方法St?ber法进行了改进,并发现纳米球最佳合成时间为4h,从而制备出单分散的任意粒径且均匀的SiO_2纳米球;然后自组装SiO_2纳米球单层掩膜,该过程发现采用旋涂法制备布均匀分布面积较大的Si衬底的掩膜层的最佳实验参数为400rmp低转速条件下旋转10s,再2500rmp高转速条件下旋转9-10s。对于GaAs衬底,研究发现采用水气界面自组装法能够制备任意面积排列紧密的掩膜层,该工艺的研究在过去几乎没有被报道过;最后以掩膜层作为阻挡层进行ICP刻蚀,该过程发现了纳米阵列结构深宽比与形状的影响因素,最终制备出了形状、尺寸与分布精确可控的Si和GaAs纳米阵列结构。此外验证了该结构的光学特性,发现其反射率大幅度降低,从而为满足光学共振效应的需求打下坚实基础。(本文来源于《东华理工大学》期刊2018-05-26)
纳米阵列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水热法与旋涂法,成功制备出基于钛网基底的TiO_2纳米线阵列/Yb-Er-F掺杂TiO_2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TNWAs/YEF-TiO_2-UCNPs)复合结构光阳极,并将其组装成柔性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探讨了Yb-Er-F掺杂TiO_2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的光学性能对复合结构DSSC光电转换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了不同NbCl_5浓度包覆对复合结构形貌和DSSCs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Yb-Er-F掺杂TiO_2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的引入可以增大光阳极的入射光利用范围,但同时也会增加其内部的电子复合。通过Nb_2O_5纳米粒子层的包覆可以在半导体/电解液界面形成能量势垒,增加复合阻抗R_(rec),抑制电子复合;提高电子收集效率η_(ec)和光生电子寿命τ_e,进一步增大短路电流和开路电位,最终提高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采用20 mmol/L的NbCl_5乙醇溶液旋涂制备的Nb_2O_5@TNWAs/YEF-TiO_2-UCNPs复合结构柔性DSSC获得了最佳的光电转换效率(6.89%),比未经包覆的TNWAs/YEF-TiO_2-UCNPs复合结构提升了24.3%。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纳米阵列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彭希虹,陈越,范昕玥,陈寅,林春.具有纳米阵列结构的Cu_xO薄膜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吕喜庆,张环宇,李瑞,张梅,郭敏.Nb_2O_5包覆对TiO_2纳米阵列/上转换发光复合结构柔性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J].无机材料学报.2019
[3].李寒.核/壳结构双金属化合物纳米阵列的构筑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新疆大学.2019
[4].杨俊.钛基一维纳米阵列和微纳米结构的自支撑电极制备及电化学行为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9
[5].何璇,王少飞,汪小琳.基于叁维纳米阵列结构的表面增强拉曼技术研究及其在痕量铀酰离子探测中的应用[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19
[6].李春梅.叁氧化二铁/助催化剂核壳结构纳米阵列高效光解水阳极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9
[7].梁瑜章,徐挺.表面等离激元纳米阵列结构传感器的集成化和小型化研究[J].物理.2019
[8].李伟,刘超,吕靖薇,刘昭庭,汪发美.金属/石墨烯复合纳米阵列结构LSPR特性[J].光散射学报.2018
[9].成方媛.金属表面多孔纳米阵列结构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8
[10].曾梦丝.自组装纳米球掩膜法制备半导体光学纳米阵列结构的工艺特性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