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动力转染法论文-李秀梅,刘光泽,谢勇,佟明华,孔祥平

水动力转染法论文-李秀梅,刘光泽,谢勇,佟明华,孔祥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动力转染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微环载体DNA,水动力转染技术

水动力转染法论文文献综述

李秀梅,刘光泽,谢勇,佟明华,孔祥平[1](2017)在《微环载体结合水动力转染技术制备乙肝病毒受体小鼠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乙肝病毒受体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Na+/taurocholate co-transporting polypeptide,NTCP)小鼠基因转染模型,为乙肝的防治研究提供动物模型。方法制备携带人NTCP真核表达框的亲本质粒ZY781-CMV-NTCP及微环DNA p MC-CMV-h NTCP,采用水动力转染技术将微环DNA p MC-CMV-h NTCP经尾静脉注入ICR小鼠体内,采用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TCP基因在小鼠体内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携带人NTCP基因的微环载体。PCR检测表明人NTCP基因成功转入小鼠肝组织内,同时肝组织免疫组化检测表明h NTCP可以在小鼠的肝脏内表达。结论成功制备出乙肝病毒受体(NTCP)基因转染小鼠模型。(本文来源于《实验动物科学》期刊2017年06期)

程怡,王翠玲,刘光泽,李秀梅,庄彩芳[2](2016)在《水动力转染技术建造慢性乙型肝炎动物模型特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不同质粒建立的水动力转染乙型肝炎小鼠模型的特性。方法将pc DNA 3.1-1.3-HBV-C与PAAV-1.2-HBV-A两种质粒通过水动力转染法建立两种乙型肝炎小鼠模型,通过对建模成功率和小鼠外周血HBs Ag滴度及稳定性,T细胞指数流式等检测分析,比较不同模型差异和特效。结果转染pc DNA3.1-1.3-HBV-C质粒建模成功率为78.6%,转染后体内HBs Ag滴度最高达到220IU/m L;转染PAAV-1.2-HBV-A质粒建模成功率为56%,转染后体内HBs Ag滴度最高达到2 300IU/m L。建模小鼠的肝脏进行切片,做免疫组化后,观察实验结果,转染pc DNA 3.1-1.3-HBV-C质粒的小鼠肝脏切片的HBs Ag免疫组化较PAAV-1.2-HBV-A质粒小鼠颜色面积更大。实验小鼠转染质粒后6周的外周血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特异性T细胞CD4+、CD8+和正常小鼠比较,两种质粒的造模小鼠未有差别。结论利用水动力转染法用不同质粒建造乙型肝炎小鼠模型在乙肝病毒指标水平和稳定性方面有着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实验动物科学》期刊2016年04期)

周勇,阎少多,闫虎,段相国,王纪东[3](2011)在《树鼩水动力转染方法的建立及在HBV模型探索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水动力注射将外源基因导入树鼩肝脏的方法,并用此方法建立HBV树鼩模型。方法用萤火虫荧光素酶(firefly luciferase,Fluc)和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β-Gal)作为报告基因,通过树鼩大隐静脉将报告基因用水动力注射方法导入树鼩肝脏,活体成像和β-Gal染色观察水动力转染效果。将pHBV1.2质粒用水动力注射方法转入树鼩肝脏,检测树鼩血清中ALT、实时荧光定量检测血清中HBV DNA,ELISA检测血清中HBsAg、HBsAb。结果通过大隐静脉水动力注射,报告基因能够在肝脏特异性表达,转染HBV1.2质粒后树鼩血清中能够检测到相关阳性指标。结论大隐静脉水动力注射法能够作为树鼩肝脏外源基因导入的一种方法,并用此方法初步探索了树鼩的HBV模型。(本文来源于《军事医学》期刊2011年10期)

周勇[4](2011)在《水动力转染技术在IFNβ-Luc小鼠模型与HBV树鼩模型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动力转染方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将外源物质转染至活体动物细胞中的非病毒转染方法,这种方法是利用快速大量将溶液注射进血管,迅速产生压力增加血管内皮和细胞膜的通透性,将携带的物质转入细胞内。水动力转染方法越来越多的用在活体动物的研究上,包括动物模型建立、疾病的治疗、基因免疫等、药物评价等。该方法可用来将质粒DNA、基因组DNA、RNA、寡核苷酸、蛋白质等目的分子转染到活体动物的组织器官中。利用水动力转染的平台,本研究探索了两种实验动物模型,一种是用于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的天然免疫分子IFN-β活性监测的小鼠模型,另一种是乙型肝炎病毒质粒转染的树鼩模型。以期在这两种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研究肝炎病毒感染及免疫致病机制。第一部分水动力转染方法建立IFN-β启动子调控荧光素酶表达小鼠模型I型干扰素(Interferon ,IFN)在天然免疫反应中有着重要作用,其主要成员是IFN-α和IFN-β,干扰素最先被人们发现是因为它的抗病毒的作用,后来的研究发现它还参与器官发生、肿瘤的发展等生理病理学的机制。病毒的识别及蛋白信号级联反应的启动是引发抗病毒天然免疫的必要条件,病毒感染或是双链RNA、双链DNA都能够诱导I型干扰素的产生,随后I型干扰素通过自分泌或者旁分泌结合到细胞表面引发干扰素级联反应,通过正反馈诱发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的大量表达,这些基因编码一系列的抗病毒蛋白和炎性因子来阻止病毒的扩散避免宿主进一步的被感染。但是许多病毒在进化过程中逐渐产生一些逃避免疫的方式。一些细胞水平上有关干扰素的调节机制的研究丰富了天然免疫网络。但是在有着完整免疫力的活体动物内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肝脏是蛋白合成和许多天然免疫成分活化的一个重要场所,许多免疫相关分子能够被肝细胞来源的信号活化,肝脏作为一个重要的免疫器官的说法在逐渐被人们接受。肝脏的天然免疫系统在肝炎病毒感染及其免疫致病中发挥何种效应,已经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因此本研究构建了一种含有噬菌体整合酶识别位点attB的、由IFN-β启动子调控萤火虫荧光素酶表达的报告基因载体;先细胞水平通过荧光素酶检测和荧光成像来验证了该载体能够正常表达。然后通过水动力注射法将质粒转染至小鼠肝脏,并通过活体成像和Western blot证实了该质粒在小鼠肝脏的表达。进一步通过巢式PCR和活体荧光成像证实了表达载体在小鼠肝脏发生位点特异性整合。上述结果提示已成功建立IFN-β启动子调控荧光素酶表达小鼠模型。随后我们用经典的IFN-β的激活剂poly(I:C)来诱导小鼠模型肝脏中的荧光素酶表达,荧光素酶在6-8小时达到峰值。同时用ELISA法监测血清中的IFN-β,血清中的IFN-β的表达在时效上与荧光素酶表达一致,结果显示报告基因的表达能够指示IFN-β的活化。用不同剂量的poly(I:C)来激活小鼠肝脏的IFN-β,结果显示激活小鼠肝脏IFN-β最佳剂量为250μg/kg。已知HCV NS3/4A蛋白酶能够在人的细胞中阻断IFN-β信号通路,我们将HCV NS3/4A质粒水动力转染到小鼠肝脏,通过活体成像、血清IFN-β监测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提示HCV NS3/4A蛋白酶能够在小鼠体内阻断IFN-β信号活化通路。以上结果显示,我们建立了一种灵敏、稳定的在活体肝脏内评价IFN-β活性的模型体系,用此模型动物可以研究不同因素在体内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调节作用,也可作为天然免疫中干扰素调节药物的评价模型。同时也有助于体内研究肝脏的天然免疫系统和肝炎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二部分水动力转染方法初步建立HBV转染树鼩模型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嗜肝DNA病毒,全球约有1/4的人曾经感染过HBV,有约3.6亿慢性携带者。虽然大部分成年人在感染后病毒很快被清除,但婴幼儿感染HBV后却有很高的慢性化率。HBV慢性感染的机制至今未能明确,长期以来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阻碍了HBV的研究进展。HBV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已知的宿主有人,黑猩猩、和树鼩。黑猩猩等灵长类动物价格昂贵,实验还受到伦理学的限制。树鼩是一种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哺乳纲攀鼩类的小型动物,在生物进化上比啮齿类、猫、犬、兔等动物更接近灵长类。新陈代谢与解剖结构比啮齿类更接近人类,且易于驯养。因此,树鼩可能是应用于建立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最佳动物之一。近年来在建立嗜肝病毒感染模型上有着较多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常规感染方法是用阳性血清或纯化的病毒颗粒接种树鼩,但是阳性率低,多为一过性感染。因此我们尝试用水动力转染HBV质粒的方法建立树鼩肝炎模型。为了建立一种水动力注射将外源基因导入树鼩肝脏的方法,本研究摸索了水动力转染树鼩的适宜条件,确定了树鼩水动力注射以0.8ml/s速度注射100ml/kg的生理盐水为最佳条件。在确定了水动力转染的条件后用萤火虫荧光素酶和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β-Gal)作为报告基因,通过树鼩大隐静脉将报告基因导入树鼩肝脏,通过活体成像和β-Gal染色观察到报告基因在肝脏特异性的表达,活体成像检测到肝脏中荧光光子数达到106~107。然后将pAAV/HBV1.2质粒用水动力转染的方法转入树鼩肝脏,检测到树鼩血清中ALT在注射后第1天达到峰值,3天后恢复到原来水平,实时荧光定量检测血清中HBV DNA在一周内一过性的升高,检测值在103~105,到第二周大部分树鼩血清HBV DNA降至检测线下。ELISA检测血清中HBsAg一过性升高,一周后大部分树鼩血清HBsAg转阴,部分树鼩在一周后出现anti-HBsAg。用环磷酰胺抑制树鼩免疫力后,水动力转染pAAV/HBV1.2质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未见有明显差别。水动力转染后树鼩血清标志物阳性率达到90%。由于树鼩不是模式化动物,树鼩之间个体差异大,所得数据差异也较大。因此本研究结果显示大隐静脉水动力注射法能够作为外源基因导入树鼩肝脏的一种方法,用这种方法初步探索了树鼩的HBV转染模型。本研究可为建立树鼩感染肝炎病毒模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本研究以水动力转染技术作为平台,成功建立了IFN-β启动子调控荧光素酶表达小鼠模型,并用此技术初步探索了树鼩的HBV模型的建立。(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期刊2011-05-23)

白冰,赵勇,张海,师长宏[5](2011)在《水动力转染技术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动力转染技术是一种快速、方便、高效的外源基因转染方法,是指通过小鼠尾静脉快速注射大体积含有目的基因的生理盐水,从而实现外源目的基因在小鼠体内的高效表达。此方法在肝脏疾病、糖尿病、心肌炎、肾脏疾病和抗肿瘤等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以及这些疾病的基因免疫疗法的研究中已有应用。此外,水动力转染技术在对活体动物基因功能、基因调节、蛋白表达以及基因治疗等方面也有广泛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比较医学杂志》期刊2011年01期)

田粉梅,付秋霞,詹林盛[6](2008)在《水动力转染技术及其在肝炎病毒实验动物模型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动力转染方法是指从小鼠尾静脉快速注射大体积含目的基因的生理盐水,从而实现外源基因在小鼠体内(尤其是肝脏内)的高效表达。它作为一种快速、简单、高效、安全的外源基因转染方法,已经广泛用于体内基因功能、基因调节、蛋白表达和基因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由于该方法转染的目的基因主要在小鼠体内肝脏获得高水平表达,特别适用于肝炎病毒功能基因小鼠体内表达模型的建立。利用该技术建立的肝炎病毒实验动物模型有助于促进肝炎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以及抗病毒药物的体内筛选与评价。(本文来源于《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期刊2008年01期)

王启贵,王娉,庄淑珍,郑耀虎,李辉[7](2007)在《水动力转染鸡PPARγ基因在小鼠肝脏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动力转染技术将含有家鸡PPARγ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表达该基因siRNA的干扰质粒注射到小鼠体内,并利用RT-PCR方法检测PPARγ基因在小鼠脏器中的表达情况,以建立检测重组质粒瞬时表达和筛选siRNA序列的有效方法。结果表明:注射重组质粒pcDNA3/PPARγ后家鸡PPARγ基因在小鼠的肝脏中高效表达;同时注射重组质粒pcDNA3/PPARγ和表达该基因siRNA序列的干扰质粒pGenesil-1/PPARγshRNA1后,家鸡PPARγ基因在小鼠肝脏中的表达明显地受到抑制。与传统的真核细胞转染技术相比,水动力转染技术具有快速、简单、方便、高效、安全、成本低等优点,可作为外源重组DNA表达的检测和siRNA的筛选等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期刊2007年01期)

贾帅争,胡锦辉,郑晓玲,吕丽萍,刘敏霞[8](2005)在《应用水动力转染技术使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CD81和浸入诱导蛋白L同时在小鼠体内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CD81和浸入诱导蛋白L(Sip-L)等多个HCV感染相关分子共表达的转基因小鼠,首先分别构建了白蛋白启动子调控的人LDLR、CD81和Sip-L基因的小鼠肝脏组织特异性表达载体,将3种质粒同时采用水动力转染技术导入小鼠体内,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转入体内基因的表达及持续时间。结果表明,转染8h后即可检测到3种基因在体内转录,人LDLR和CD81在转染1~4d后可在50%~90%的肝细胞中高效表达,7d后检测不到目的基因表达。为了进一步延长转染基因在小鼠体内的表达时间,又分别构建了人LDLR、CD81和Sip-L的染色体整合型表达载体,将它们与噬菌体ФC31的整合酶表达载体同时水动力转染小鼠,3种基因在体内表达时间可持续到转染后25d。以上结果表明建立了多个HCV感染相关分子共表达的转基因小鼠,为确定这些分子能否使小鼠感染HCV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讯》期刊2005年04期)

贾帅争,王全立[9](2005)在《水动力转染基因在小鼠体内的长期高效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动力转染技术是近年新出现的一种体内基因转染方法,可以实现目的基因在小鼠体内的高效表达,有可能作为受精卵显微注射的一种简单替代技术。但该技术的缺点是转染基因多瞬时表达,外源基因在体内高效表达的时间通常不超过1周,而且局限于肝、肾等器官,从而限制了该技术广泛应用。为了延长水动力转染基因在小鼠体内长期高效表达的时间,从而能对目的基因的体内功能进行长期研究,国外研究者进行了广泛的探索,本文综述了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讯》期刊2005年03期)

水动力转染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不同质粒建立的水动力转染乙型肝炎小鼠模型的特性。方法将pc DNA 3.1-1.3-HBV-C与PAAV-1.2-HBV-A两种质粒通过水动力转染法建立两种乙型肝炎小鼠模型,通过对建模成功率和小鼠外周血HBs Ag滴度及稳定性,T细胞指数流式等检测分析,比较不同模型差异和特效。结果转染pc DNA3.1-1.3-HBV-C质粒建模成功率为78.6%,转染后体内HBs Ag滴度最高达到220IU/m L;转染PAAV-1.2-HBV-A质粒建模成功率为56%,转染后体内HBs Ag滴度最高达到2 300IU/m L。建模小鼠的肝脏进行切片,做免疫组化后,观察实验结果,转染pc DNA 3.1-1.3-HBV-C质粒的小鼠肝脏切片的HBs Ag免疫组化较PAAV-1.2-HBV-A质粒小鼠颜色面积更大。实验小鼠转染质粒后6周的外周血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特异性T细胞CD4+、CD8+和正常小鼠比较,两种质粒的造模小鼠未有差别。结论利用水动力转染法用不同质粒建造乙型肝炎小鼠模型在乙肝病毒指标水平和稳定性方面有着显着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动力转染法论文参考文献

[1].李秀梅,刘光泽,谢勇,佟明华,孔祥平.微环载体结合水动力转染技术制备乙肝病毒受体小鼠模型[J].实验动物科学.2017

[2].程怡,王翠玲,刘光泽,李秀梅,庄彩芳.水动力转染技术建造慢性乙型肝炎动物模型特效研究[J].实验动物科学.2016

[3].周勇,阎少多,闫虎,段相国,王纪东.树鼩水动力转染方法的建立及在HBV模型探索中的应用[J].军事医学.2011

[4].周勇.水动力转染技术在IFNβ-Luc小鼠模型与HBV树鼩模型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

[5].白冰,赵勇,张海,师长宏.水动力转染技术的应用进展[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1

[6].田粉梅,付秋霞,詹林盛.水动力转染技术及其在肝炎病毒实验动物模型研究中的应用[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8

[7].王启贵,王娉,庄淑珍,郑耀虎,李辉.水动力转染鸡PPARγ基因在小鼠肝脏中的表达[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7

[8].贾帅争,胡锦辉,郑晓玲,吕丽萍,刘敏霞.应用水动力转染技术使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CD81和浸入诱导蛋白L同时在小鼠体内表达[J].生物技术通讯.2005

[9].贾帅争,王全立.水动力转染基因在小鼠体内的长期高效表达[J].生物技术通讯.2005

标签:;  ;  ;  ;  

水动力转染法论文-李秀梅,刘光泽,谢勇,佟明华,孔祥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