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年论文-陈文新

张光年论文-陈文新

导读:本文包含了张光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张光年,《文心雕龙》,《骈体语译文心雕龙》

张光年论文文献综述

陈文新[1](2019)在《何以要用骈体白话翻译《文心雕龙》——读张光年《骈体语译文心雕龙》》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光未然,本名张光年,着名的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他的许多着述广为人知,但有一部书,极有价值却流传不广,有必要加以推介。这部书是2017年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骈体语译文心雕龙》。对于一部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巨着,何以要用骈体白话加以翻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有助于深入认识《骈体语译文心雕龙》一书。大体说来,有叁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张光年有志于以刘勰喜欢的方式译述刘勰的着作。(本文来源于《长江文艺评论》期刊2019年05期)

高洪波[2](2019)在《怀念张光年先生》一文中研究指出我曾率队走访长江水利委员会,从武汉小住一夜即赴南水北调的水源地丹江口,车子经过一处叫做老河口的镇子,同行的高伟突然说道:“老河口是光年的家乡呀!”于是话题自然转到中国作协这位老领导的身上。老河口有一条路以光年的名字命名。当年他从这里走上革命的漫漫(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9-09-25)

黄德林[3](2019)在《张光年抗战文艺思想及其时代映射》一文中研究指出张光年,笔名光未然,湖北老河口人,《黄河大合唱》歌词作者。作为中华民族伟大革命的见证者、中华民族奋勇开拓时代的守卫者、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时代的捍卫者,张光年在国难危亡时期创作的大量抗日救亡歌曲与诗词,极大地促进了抗战艺术的发展与繁荣;《五月的鲜花》《黄河大(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9-06)

严辉[4](2017)在《张光年生平与文学活动简编》一文中研究指出1913年旧历九月二十五日~([2])(即1913年10月24日),张光年出生于湖北省光化县老河口镇(现名老河口市)一个钱庄职员的家庭。原名张文光,后改名张光年。曾用笔名未然、然、蓝枫、光未然、张望、华山、华夫等~([3])。老河口镇坐落在湖北省西北部,汉水流经此地后汇入长江,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商贸繁荣的水陆码头。张光年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是在老河口镇度过的。他的父亲张云程,从15岁起就在本地冯姓资本家开的裕通钱庄里供职。在战乱频繁的年月,钱庄(本文来源于《华中学术》期刊2017年02期)

汤礼春[5](2017)在《张光年和他的《黄河大合唱》》一文中研究指出张光年,笔名光未然,系着名作家、诗人、文艺理论家,1939年他作词的《黄河大合唱》已载入抗战史册。1988年10月25日,他回到了阔别半个世纪的家乡——湖北老河口市。27日,他对家乡的一百余名文学爱好者谈文学创作。笔者当时作为老河口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不仅亲自聆听了他的讲课,还作了记录,课后,笔者又专程采访了他。2017年是抗战全面爆发80周年,撰写此文,对这位革命音乐家深情追念。张光年(1913-2002)出生于湖北省老河口市一个普通店员家中。他从小聪颖,1924年小学毕业时年仅11岁,却(本文来源于《乡音》期刊2017年03期)

冯姣姣[6](2016)在《张光年文艺思想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黄河大合唱》等诗歌、歌词的创作使张光年的诗人身份得以确认。张光年也是一位具有丰富的文学批评经验的文艺理论家,在当代中国的文学体制内,长期担任文艺工作岗位的领导职务。从20世纪30年代的革命文学运动,直到新时期文艺的复苏发展,张光年一直都处于文艺工作的第一线,他的文学活动和文艺思想的建构过程,可以折射出当代中国文艺发展的艰辛历程。张光年的文艺思想受到苏联文学理论的影响,在中国文学体制和文艺政策的范畴内建构,其中有着对毛泽东文艺思想及《延座讲话》的创造性解读和开拓,本质上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批评。诚然,张光年的文艺思想是其自觉的理论探求,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和指导意义,然而在叙述中仍有难以摆脱的时代局限,体现出一定的政治功利性和历史具体性。以张光年一生中几经起伏的文学道路为背景,从建国前文艺思想的萌芽、“十七年”时期的反复求索、直到新时期理论体系的渐进成熟,以宏观的把握和微观的解读来品评不同阶段的文艺评论文章。聚焦张光年文艺思想建构的复杂过程,窥探其思想的初建、形成、反拨、完善的曲折嬗变之路。本论文从“人民文学”、“现实主义”、“民族形式”叁个主题来归纳张光年的文艺思想,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文学是“人学”,其表现对象是人,呈现人类的生命状态和生存境遇。张光年的文学活动中,始终关注人的表现,坚持发展人民文艺。在其文艺思想中,“人民”概念萌生于抗战文艺运动,建国后自觉地贴近“工农兵文学”,历经文革的沉重反思和新时期的拨乱反正,“人民文学”复苏与重建并得以真正成型。第二部分,现实主义是实现人民文艺的重要途径,现实主义是二十世纪文学发展的主潮。张光年的“现实主义”经历“反复”的体认过程:抗战文艺中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十七年时期对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阐释、创作题材和艺术典型的关照,乃至《文艺辩论集》表征的时代局限,表现出特定时代的政治对文学的规约;新时期现实主义精神得以复归。第叁部分,1940年代,张光年即对文艺的“民族形式”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他认为利用大众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才能真正体现文艺的人民性。对民间形式的肯定与借鉴,强调文艺传统的承继,是张光年努力贴近大众、汲取民族文化资源的主要方式,也是其一以贯之的文学态度。本论题以张光年为个案研究,在整体性关照的前提下探究其文艺思想的发展变化。张光年文艺思想的得失,表征着时代的局限与矛盾,反映出文学现代化过程中的曲折性与复杂性,从而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同时亦欲填补文学史叙述的某些盲区。(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冯姣姣[7](2015)在《当诗人遇上革命:皈依还是疏离?——论张光年建国前后诗歌创作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史斑驳复杂,而我国一代文人的命运也历经坎坷。借以诗人张光年为例,试解答这两难问题:当诗人遇上革命,皈依还是疏离?通过展示建国前夕直到十七年期间,文学面临的时代纷纭和诗人们普遍进行的话语抉择,进一步解读张光年的诗歌、歌词创作,深刻审视当时文坛个人话语与时代话语的消长,以发现真实的历史,作出严肃的追问。(本文来源于《湖北函授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18期)

田璐莎[8](2015)在《张光年与新时期文学(1976-1984)》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期初期(1976—1984)的张光年是当时最重要的文学官员之一。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在整个文坛回春时期,他以文艺界领导者的身份,对于文学秩序的重建,对于文艺繁荣的开创,对于文学走向的选择,均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拟在把握新时期文学具体实践的基础上梳理并解读张光年的文学活动和文艺思想,在整体性关照的前提下探讨张光年之于新时期文学的重要意义。“文革”结束后,张光年重归文艺界,思想上的重大转变使他在新时期持有更加宽容、开明的文艺观。为了尽快使新时期文学发展走上正轨,张光年以《人民文学》为主要阵地进行拨乱反正,推动思想解放;他通过主持召开一系列文学会议,给了“文艺黑线专政”论、“文艺黑线”论等极“左”文艺思想以沉重的打击,由此揭开了重建文学秩序、实现文坛复兴的序幕。面对“文革”后百废待兴的文艺界,张光年积极组织倡导全国性的文学评奖活动,大力扶植文学新人,从而激发了文学创作的大繁荣、大丰收。而当文艺界潜伏已久的分歧和裂隙显露之时,他又在“伤痕文学”论争、“《苦恋》风波”等事件中坚定地与“偏‘左’派”进行抗争,张开羽翼护佑文学的新芽幼苗不受侵袭。在以张光年为代表的“惜春派”文艺家的不懈努力之下,一个宽容和谐、欣欣向荣的文坛格局逐渐形成,新时期文学进入了黄金时代。(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涂宏伟[9](2015)在《从汉江涛声到黄河咆哮——张光年的革命生涯》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枕着汉江涛声长大的青年人,在中华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发出了"黄河在咆哮"的民族强音。这个人就是留下传世绝唱的《黄河大合唱》词作者——光未然,他的真实姓名叫张光年。汉江畔的革命少年张光年出生于汉江边古镇——湖北省老河口市路家巷一个普通店员家庭。1924年,他小学毕业时,年仅11岁,便考了第一名。他原来可以选择自己理想的学校,父亲却想让他长大后成为一个商人,继承家业,(本文来源于《炎黄纵横》期刊2015年04期)

洪子诚[10](2014)在《材料与注释:张光年谈周扬》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50—60年代,张光年长期担任中国作协主办的《文艺报》主编,并参与不少重要文件、报告的讨论、起草,深受周扬的赏识。1969年2月他的《我和周扬的关系》,虽是他在成为"文艺黑线人物"时被迫撰写的"检讨书",但也提供了了解五六十年代文艺界重要事件的一些线索:包括1957年的"鸣放"、反右运动,1958年周扬"建立中国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设想,和60年代初"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方针的提出。对张光年的这份"检讨书",本文就相关背景作了注释,在注释中作了建立在不同时间、不同处境下同一和不同的人的对话关系的尝试。(本文来源于《文学评论》期刊2014年04期)

张光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曾率队走访长江水利委员会,从武汉小住一夜即赴南水北调的水源地丹江口,车子经过一处叫做老河口的镇子,同行的高伟突然说道:“老河口是光年的家乡呀!”于是话题自然转到中国作协这位老领导的身上。老河口有一条路以光年的名字命名。当年他从这里走上革命的漫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张光年论文参考文献

[1].陈文新.何以要用骈体白话翻译《文心雕龙》——读张光年《骈体语译文心雕龙》[J].长江文艺评论.2019

[2].高洪波.怀念张光年先生[N].文艺报.2019

[3].黄德林.张光年抗战文艺思想及其时代映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4].严辉.张光年生平与文学活动简编[J].华中学术.2017

[5].汤礼春.张光年和他的《黄河大合唱》[J].乡音.2017

[6].冯姣姣.张光年文艺思想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7].冯姣姣.当诗人遇上革命:皈依还是疏离?——论张光年建国前后诗歌创作的变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

[8].田璐莎.张光年与新时期文学(1976-1984)[D].华中师范大学.2015

[9].涂宏伟.从汉江涛声到黄河咆哮——张光年的革命生涯[J].炎黄纵横.2015

[10].洪子诚.材料与注释:张光年谈周扬[J].文学评论.2014

标签:;  ;  ;  

张光年论文-陈文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