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赖氨酸盐论文-熊琳,朱军,李鹏,陈琴华

布洛芬赖氨酸盐论文-熊琳,朱军,李鹏,陈琴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布洛芬赖氨酸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赖氨酸布洛芬,液体栓,释放度,药物代谢动力学

布洛芬赖氨酸盐论文文献综述

熊琳,朱军,李鹏,陈琴华[1](2014)在《赖氨酸布洛芬缓释液体栓的制备及体内外释放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赖氨酸布洛芬缓释液体栓进行处方、卡波姆和氯化钠用量筛选以及液体栓剂的体内外释放度进行研究。方法:根据处方中不同比例的泊洛沙姆及不同含量的卡波姆、氯化钠制备赖氨酸布洛芬缓释液体栓,考察不同含量的卡波姆和氯化钠对液体栓凝胶温度、凝胶强度和生物粘附力以及理化性质的影响,并对适宜处方进行体外释放度的测定;测定赖氨酸布洛芬缓释液体栓在犬体内的血药浓度,并进行体内释放度研究。结果:通过筛选最终确定卡波姆的含量为0.8%,氯化钠含量为0.8%,液体栓凝胶温度、凝胶强度、生物粘附力具有适合直肠给药的性质;赖氨酸布洛芬液体栓体外释放符合零级模式,R2>0.9,释药时限大于6 h;经3p9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体内过程为一室模型,药代动力学参数为:Tmax=4.82 h,Cmax=42.7μg/mL,T1/2(Ke)=8.26 h,AUC0→∞=715.48 mg/(h·L),MRT=10.68 h,显示了良好的体内相关性。结论:本研究制备的赖氨酸布洛芬液体栓具有良好的缓控释特征。(本文来源于《儿科药学杂志》期刊2014年08期)

王宁[2](2010)在《NeoProfen(布洛芬赖氨酸盐)注射剂召回》一文中研究指出8月2日,FDA宣布召回两个批次的NeoProfen注射剂,原因是该两批产品没有达到FDA对可见微粒的质量要求标准。NeoProten是一种用于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注射用非甾体抗炎药,适用于体重在(本文来源于《药品评价》期刊2010年16期)

唐云峡[3](2009)在《布洛芬赖氨酸盐胶囊剂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布洛芬赖氨酸盐是布洛芬与赖氨酸的复合物,为水溶性药物,具有很强的解热、镇痛及抗炎作用。布洛芬赖氨酸盐克服了原来布洛芬水溶性差的缺点,溶出更迅速,起效更快,国外已有布洛芬赖氨酸盐相关制剂上市,如片剂、胶囊剂和注射剂,但是其价格较昂贵且未在我国应用,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本研究研制了布洛芬赖氨酸盐胶囊,并对胶囊的处方、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初步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不同粘合剂对各指标的影响,经过对胶囊性状、休止角、细粉率及崩解时限的考察筛选得到最佳处方。经过生产过程优化,得到了操作简单、工艺成熟、稳定性良好的布洛芬赖氨酸盐胶囊生产工艺。进行了布洛芬赖氨酸盐胶囊的质量和初步稳定性研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布洛芬赖氨酸盐的含量(以布洛芬计)、溶出度(以布洛芬计)及有关物质,含量测定时采用内标法,布洛芬的浓度在400~5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专属性强。在溶出度研究中,布洛芬的浓度在2.5~1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专属性强。初步稳定性试验中,经影响因素试验及加速试验,测定其稳定性。本品经各种试验条件的影响,其含量、有关物质及溶出度与放置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高湿试验中胶囊壳在RH92.5%时吸湿较严重,溶出稍有加快,高温试验中溶出稍有变慢,说明所制备的布洛芬赖氨酸盐胶囊质量稳定,应置在室温下密闭保存。比较了布洛芬赖氨酸盐胶囊及布洛芬片对大鼠的解热及抗炎作用,经方差分析证明,布洛芬赖氨酸盐胶囊解热及抗炎作用稍快于布洛芬片。(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9-05-01)

胡士凤,姚勃,曹晓燕[4](2008)在《布洛芬赖氨酸有关物质高效液相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Agilent C18柱,以水(调节pH至2.5)~乙腈(640:3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4 nm,流速为2.0 mL/min,柱温为30℃。结果表明样品浓度在2.01~40.14 ug/mL[相当于布洛芬样品溶液0.05%(定量检测限)~1.0%]的溶液的峰面积与浓度成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表明线性关系较好;定量限和检测限试验中,信噪比符合规定,能够达到定量检测及检出的要求;0.05%、0.10%、0.15%的回收率均在90%~110%的范围内,符合要求。该方法专属性好,精密度、准确度都符合要求,方法可靠,可用于原料药布洛芬赖氨酸盐有关物质的控制。(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学》期刊2008年09期)

王齐放,徐璐,赵喆,范晓文,姚宇[5](2006)在《布洛芬L-赖氨酸复合物及其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增加布洛芬的溶解度,制成了布洛芬L-赖氨酸复合物并考察复合物的动力学稳定性。方法:采用红外光谱及粉末X-射线衍射验证复合物的形成。通过恒温加速实验结合阿累尼乌斯方程考察复合物的稳定性。结果:形成复合物后布洛芬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增加,其溶液浓度可达100 mg/mL,最稳定pH范围是6.0~7.0。结论:布洛芬L-赖氨酸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稳定性较好,水溶性增加,为将布洛芬制成各种液体剂型提供了可能。(本文来源于《药学进展》期刊2006年10期)

谢能咏,秦汉明,吴学军,任建华,李平[6](1999)在《布洛芬-赖氨酸盐的研制及分析(二)》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元素分析布洛芬赖氨酸盐中碳、氢、氮的含量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及质谱、紫外光谱分析了新合成的有机化合物,确证此物质为布洛芬赖氨酸盐.(本文来源于《江汉大学学报》期刊1999年06期)

秦汉明,谢能咏,吴学军,陈恒初,李平[7](1998)在《布洛芬-赖氨酸盐的研制及分析(一)》一文中研究指出布洛芬─赖氨酸盐的合成主要通过消旋脱酸和成盐叁步主要工艺流程.产品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此物外观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性粉末,略有氨臭,味苦,水溶性显中性.布洛芬─赖氨酸盐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197.2nm处有吸收峰.采用化学分析法和电位滴定法分别测定此盐中布洛芬及赖氨酸含量,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质谱分析对此物作其结构表征.(本文来源于《江汉大学学报》期刊1998年03期)

栾立标,张钧寿,朱家壁[8](1994)在《布洛芬赖氨酸盐及其注射剂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布洛芬赖氨酸盐及其注射剂,考察了其稳定性和镇痛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该注射剂较稳定,室温留样观察2年,含量和色泽变化不大,镇痛作用强于口服等剂量的布洛芬。(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期刊1994年02期)

徐传福,朱驹[9](1989)在《酮基布洛芬赖氨酸盐的合成及制剂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酮基布洛芬为苯丙酸结构的消炎、镇痛新药,其特点为高疗效、低毒性,国内外临床均已广泛使用。由于本品为有机弱酸性化合物,水溶性极差,故国内仅有胶囊剂、片剂等口服剂型,而无水溶液的注射剂剂型。本文参考国外专利文献,以酮基布洛芬及赖氨酸为原料,研制成酮基布洛芬赖氨酸盐,增加了溶解度,(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学杂志》期刊1989年01期)

陈学敏,高其铭,吴英,王立飞,刘川生[10](1986)在《布洛芬L—赖氨酸盐的制备及药理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布洛芬又名异丁苯丙酸(Ibuprofen),是具有抗炎及解热镇痛作用的一种较新的非甾体类抗炎药。临床用于治疗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时,其不良反应较阿斯匹林轻。但布洛芬不溶于水,且口服吸收慢而不完全,若长期大量口服仍可致胃肠刺激症状甚至引起溃疡出血。七十年代中期国外曾先后报道研制成布洛芬赖氨酸盐(Ibuprofen Lysine),其水溶度高达50%,呈中性稳定溶液,可制成各种制剂供临床使用,疗效与布洛芬基本一致,且胃肠道副作用小。(本文来源于《陕西新医药》期刊1986年08期)

布洛芬赖氨酸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8月2日,FDA宣布召回两个批次的NeoProfen注射剂,原因是该两批产品没有达到FDA对可见微粒的质量要求标准。NeoProten是一种用于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注射用非甾体抗炎药,适用于体重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布洛芬赖氨酸盐论文参考文献

[1].熊琳,朱军,李鹏,陈琴华.赖氨酸布洛芬缓释液体栓的制备及体内外释放度研究[J].儿科药学杂志.2014

[2].王宁.NeoProfen(布洛芬赖氨酸盐)注射剂召回[J].药品评价.2010

[3].唐云峡.布洛芬赖氨酸盐胶囊剂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4].胡士凤,姚勃,曹晓燕.布洛芬赖氨酸有关物质高效液相分析方法[J].现代农业科学.2008

[5].王齐放,徐璐,赵喆,范晓文,姚宇.布洛芬L-赖氨酸复合物及其稳定性研究[J].药学进展.2006

[6].谢能咏,秦汉明,吴学军,任建华,李平.布洛芬-赖氨酸盐的研制及分析(二)[J].江汉大学学报.1999

[7].秦汉明,谢能咏,吴学军,陈恒初,李平.布洛芬-赖氨酸盐的研制及分析(一)[J].江汉大学学报.1998

[8].栾立标,张钧寿,朱家壁.布洛芬赖氨酸盐及其注射剂的研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4

[9].徐传福,朱驹.酮基布洛芬赖氨酸盐的合成及制剂的初步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1989

[10].陈学敏,高其铭,吴英,王立飞,刘川生.布洛芬L—赖氨酸盐的制备及药理作用研究[J].陕西新医药.1986

标签:;  ;  ;  ;  

布洛芬赖氨酸盐论文-熊琳,朱军,李鹏,陈琴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