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固定剂论文-李佳华,林仁漳,王世和,郭红岩,王晓蓉

化学固定剂论文-李佳华,林仁漳,王世和,郭红岩,王晓蓉

导读:本文包含了化学固定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固定剂,镉污染,原位化学固定,土壤修复

化学固定剂论文文献综述

李佳华,林仁漳,王世和,郭红岩,王晓蓉[1](2008)在《几种固定剂对镉污染土壤的原位化学固定修复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野外现场条件下,开展了硅肥、钙镁磷肥、石灰和骨炭粉等多种材料对镉污染土壤的固定修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这几种固定剂后不同程度地抑制了玉米(Zeamays L.)对Cd的吸收,其中骨炭粉和石灰的效果最好,在0.5%的施用量下,这两种固定剂可使玉米可食部位Cd含量降低到安全限量标准水平。而其它处理在本研究条件下未能使作物Cd含量降低到安全范围。固定剂抑制植物吸收Cd的效果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骨炭粉≈石灰﹥硅肥≈钙镁磷肥﹥高炉渣≈钢渣。形态提取分析表明,施用固定剂处理使土壤Cd的水溶态、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减少,而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增加,说明促进Cd从有效态向缓效/迟效态转化是固定剂抑制植物吸收Cd的重要机制。(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期刊2008年06期)

张大红,王琳,李庆明[2](2005)在《不同固定剂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不同固定剂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影响。方法:取大鼠胃窦组织,分别采用4 %多聚甲醛、10%甲醛和Bouin液固定,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大鼠胃窦黏膜内生长抑素(SS)和胃泌素(Gas)的表达。结果:用Bouin液固定的组织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的阳性细胞数比用其他2种固定剂所显示的阳性细胞数多(P<0 .0 5 ) ,而3种固定剂显示的SS和Gas的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差别无显着性(P>0 .0 5 )。结论:Bouin液比4%多聚甲醛、10 %甲醛能较好保存大鼠胃窦黏膜内SS和Gas的抗原性。(本文来源于《实用医技杂志》期刊2005年02期)

刘荷中,陈坤,张贺秋,修冰冰,宋晓国[3](2002)在《不同固定剂对膜表面表达HCV E2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是世界范围内引起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HCV感染后极易慢性化,有70-75%的感染者将演变为慢性感染,并可引起肝硬化、肝癌等终末期肝病。阐明HCV感染的机制将对疫苗的研制和抗HCV药物的开发提供有力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学会全国显微与亚显微形态科学(细胞及分子显微技术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2-10-01)

刘莹莹,贾轶,刘惠玲,焦西英,鞠躬[4](2002)在《固定剂对细胞色素氧化酶组织化学染色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色素氧化酶 (CytochromeOxidase ,CO)是呼吸链上的最后一个酶 ,是细胞能量产生和传递的关键组成部分。在中枢神经系统中 ,区域性CO活性反映了局部组织能量代谢变化 ,这种变化与神经元的功能尤其是神经元突触和自发性电活动的能量需求密切相关。CO的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已被广泛用于反映中枢神经系统CO的活性。为了成功地进行CO的组织化学染色 ,适中的组织固定是关键。固定剂的组成必须考虑既要保持良好的组织结构又要保持较高的酶活性。通常使用多聚甲醛和戊二醛混合固定液。本实验选用不同浓度的多聚甲醛和戊二醛固定组织 ,做CO组织化学染色 ,并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 ,发现 1%多聚甲醛和 2 %戊二醛混合固定既可保存良好的组织结构又可获得较高的CO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神经科学杂志》期刊2002年01期)

丁红梅,刘宝英,杨光,张达矜,小舟[5](2001)在《免疫细胞化学中不同固定剂对核蛋白检测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观察免疫细胞化学中不同固定剂对乳癌易感基因 (brca1)和表皮生长因子 (epidermalgrowthfactor,EGF)在MCF 7细胞中的亚细胞分布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 ,按照ABC试剂盒提供的操作步骤观察用不同固定剂及不同缓冲液时BRCA1和EGF在MCF 7细胞中定位情况。结果 :如果细胞用 3.7%的甲醛 PBS溶液固定 ,抗体稀释液及细胞冲洗液皆用PBS ,则BRCA1和EGF均着色于细胞浆 ;若用 3.7%的甲醛 PBS溶液固定细胞 ,而抗体稀释液及细胞冲洗液更换为含有 0 .1%吐温 2 0或 0 .0 5 %TritonX 10 0的PBS ,则BRCA1和EGF均主要着色于细胞核。结果还表明 ,用纯甲醇、95 %乙醇或冰醋酸∶甲醇 (1∶3)固定细胞 ,无论是单用PBS或是含有化学去垢剂的PBS作为抗体稀释液及细胞冲洗液 ,BRCA1和EGF均主要着色于细胞核。结论 :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细胞核蛋白时 ,最好选用甲醇作为固定剂。如果用甲醛固定细胞 ,建议用能给核膜打孔的化学去垢剂进一步处理细胞 ,否则会导致错误结果出现(本文来源于《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期刊2001年04期)

牛兆山,项锋刚,邹伟,郭成浩[6](1997)在《不同固定剂对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固定剂对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效果的影响青岛大学医学院(青岛市266021)牛兆山项锋刚邹伟郭成浩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作为细胞增殖特性的指标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病理学的研究。有研...(本文来源于《实用癌症杂志》期刊1997年04期)

李天全[7](1988)在《生物组织固定剂戊二醛的化学和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戊二醛(glutaraldehyde简称GA)是一种饱和直链二羰基化合物。由于分子两端各有一个反应性能强的醛基,其性质非常活泼。长期以来,一直是用途广泛的化学试剂之一。六十年代初,GA被作为生物组织固定剂之后,有关GA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均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其中一个重要的成就是,经GA处理的生物软组织成功地用于人体脏器的修复和置换。(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期刊1988年02期)

王石平[8](1988)在《不同固定剂对绵羊舌丝状乳头透明角质颗粒超微结构的影响——颗粒组成成分的化学性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绵羊舌丝状乳头上皮存在两型透明角质颗粒。I型颗粒为均质的电子致密体,其基质中穿插有张力细丝束。它的超微结构不受固定剂的影响,其组成成分具有脂蛋白的性质。Ⅱ型颗粒不与张力细丝束结合,但周边围有游离核蛋白体。不同固定剂使Ⅱ型颗粒呈现不同的超微结构,其组成成分除具有脂蛋白的性质外,还具有非饱和脂类的性质。(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期刊1988年01期)

化学固定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不同固定剂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影响。方法:取大鼠胃窦组织,分别采用4 %多聚甲醛、10%甲醛和Bouin液固定,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大鼠胃窦黏膜内生长抑素(SS)和胃泌素(Gas)的表达。结果:用Bouin液固定的组织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的阳性细胞数比用其他2种固定剂所显示的阳性细胞数多(P<0 .0 5 ) ,而3种固定剂显示的SS和Gas的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差别无显着性(P>0 .0 5 )。结论:Bouin液比4%多聚甲醛、10 %甲醛能较好保存大鼠胃窦黏膜内SS和Gas的抗原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化学固定剂论文参考文献

[1].李佳华,林仁漳,王世和,郭红岩,王晓蓉.几种固定剂对镉污染土壤的原位化学固定修复效果[J].生态环境.2008

[2].张大红,王琳,李庆明.不同固定剂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效果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05

[3].刘荷中,陈坤,张贺秋,修冰冰,宋晓国.不同固定剂对膜表面表达HCVE2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的影响[C].中国动物学会全国显微与亚显微形态科学(细胞及分子显微技术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2

[4].刘莹莹,贾轶,刘惠玲,焦西英,鞠躬.固定剂对细胞色素氧化酶组织化学染色的影响(英文)[J].中国神经科学杂志.2002

[5].丁红梅,刘宝英,杨光,张达矜,小舟.免疫细胞化学中不同固定剂对核蛋白检测效果的影响[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1

[6].牛兆山,项锋刚,邹伟,郭成浩.不同固定剂对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效果的影响[J].实用癌症杂志.1997

[7].李天全.生物组织固定剂戊二醛的化学和应用[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988

[8].王石平.不同固定剂对绵羊舌丝状乳头透明角质颗粒超微结构的影响——颗粒组成成分的化学性质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88

标签:;  ;  ;  ;  

化学固定剂论文-李佳华,林仁漳,王世和,郭红岩,王晓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