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水泥颗粒论文-李春广,叶明蕊,高凯,陈春冉,张霏

骨水泥颗粒论文-李春广,叶明蕊,高凯,陈春冉,张霏

导读:本文包含了骨水泥颗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万古霉素骨水泥,颗粒骨,小腿创伤,骨髓炎伴骨及软组织缺损

骨水泥颗粒论文文献综述

李春广,叶明蕊,高凯,陈春冉,张霏[1](2019)在《万古霉素骨水泥及颗粒骨治疗小腿创伤后骨髓炎伴骨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万古霉素骨水泥及颗粒骨治疗小腿创伤后骨髓炎伴骨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0例小腿创伤后骨髓炎伴骨及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观察组接受万古霉素骨水泥填充及颗粒骨植骨联合带蒂组织瓣修复术治疗,对照组接受普通骨水泥填充及颗粒骨植骨联合带蒂组织瓣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骨折愈合率、骨折愈合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骨髓炎窦道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率为80.00%(12/15),与对照组的60.00%(9/1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髓炎窦道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万古霉素骨水泥及颗粒骨联合带蒂组织瓣修复术治疗小腿创伤后骨髓炎伴骨及软组织缺损的效果可靠,可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本文来源于《中国民康医学》期刊2019年02期)

周炎,李亚明,瞿新丛,明江华,马永刚[2](2018)在《一期带蒂组织瓣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及颗粒骨治疗小腿创伤后骨髓炎伴骨及软组织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一期带蒂组织瓣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及颗粒骨治疗小腿创伤后骨髓炎伴骨及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8年6月~2013年3月,收治小腿创伤后骨髓炎伴骨及软组织缺损患者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22~60岁,平均46.5岁。病程1~5个月,平均2.5个月。软组织缺损面积为4 cm×5 cm~13cm×8 cm,骨缺损长度0.5 cm~2.5 cm,平均1.8 cm。采用带蒂组织瓣移位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及颗粒骨植入一期治疗。选择带蒂的腓肠肌肌瓣16例,比目鱼肌肌瓣12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6例,远端蒂股前外侧肌皮瓣2例,同时一期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填充及颗粒骨植骨,肌瓣表面游离植皮处理。结果 3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55个月,平均39.5个月。2例组织瓣远端发生部分坏死,经清创换药及游离植皮后愈合,4例术后创面渗出患者经换药处理后愈合,2例感染未控制,经再次手术病灶清除及灌洗引流后愈合。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21个月,平均12个月。末次随访时按Johner-Wruhs标准评定疗效,优20例,良12例,可4例,优良率为88.9%。结论一期应用带蒂组织瓣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及颗粒骨治疗小腿创伤后骨髓炎伴骨及软组织缺损,有利于创面愈合、感染控制及骨缺损修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李彩荣,孙键乔,李龙,姚治东,王新峦[3](2017)在《复合纳米氧化镁颗粒可注射PMMA骨水泥制备及成骨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复合纳米氧化镁(Nano-MgO)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可注射骨水泥的成骨性能,从而构建一种具有骨传导和骨诱导性的新型可注射性植骨材料。制备复合Nano-MgO的PMMA骨水泥材料,其中Nano-MgO的含量分别为5%,10%,15%,20%,并将单纯PMMA骨水泥材料作为对照。检测负载Nano-MgO颗粒的PMMA骨水泥的镁离子的释放。在体外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5种共同培养,通过CCK8检测5种材料的细胞毒性;通过DAPI染色检测细胞在材料上的粘附;通过碱性磷酸酶活性、茜素红染色以及成骨基因表达检测材料的成骨活性。Nano-MgO在PMMA中呈持续缓慢释放。在培养7d后,含Nano-MgO骨水泥复合材料可显着提高BMSCs的细胞粘附,ALP活性和成骨基因表达含量。复合Nano-MgO的PMMA可注射骨水泥复合材料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新型可注射骨移植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F:生物医用高分子》期刊2017-10-10)

孙梅兰[4](2016)在《微球形骨水泥颗粒椎体成形术的生物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是脊柱外科临床的多发病、常见病。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深,OVCF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主要致病因素是年龄的增长、骨质流失、骨小梁变稀疏、骨质的韧性减小、脆性增大、椎体的骨质力学水平整体下降,进而轻微外力,譬如摔倒,严重者甚至咳嗽等都会导致椎体骨折,而椎体骨折其最常见部位为胸腰椎体。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包括卧床休息、理疗及镇痛治疗,但对于老年人来说,骨质丢失速度大于骨质合成速度,卧床休息少则3个月,多则需要视复查情况及临床查体及病人自身感受而定,这对于本身身体处于下坡状态的老年人来说是一个致命性的打击,长期卧床易导致骨量进一步流失及肌肉废用性萎缩,甚至导致深静脉血栓、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如无明显手术禁忌症,手术干预是治疗OVCF,减轻病人痛苦,加快临床康复的必要手段。然而对于现在已经十分成熟的针对OVCF的两种术式(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也存在诸多优缺点譬如PVP骨水泥注入时椎体内压力过大,而PKP则骨水泥注入量过大易造成临近椎体骨折同时球囊价格不菲对患者的经济能力是一项考验。为此,我科在这两种已有手术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一种新型手术方法:微球形骨水泥颗粒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with Microballoon Cement Augumentation,PMA)。本研究旨在评估该手术方法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为其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初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材料选取及分组:选取30个新鲜小牛胸腰椎椎体标本(T9-L4),X线检查无明显先天性畸形、骨质疏松、骨折和肿瘤等病变;剔除椎体表面附着的软组织、椎间盘,分解为完整的单个椎体并妥善保存。将椎体依次排序,应用骨密度测试仪测量其骨密度并完全随机将30个标本分成3组椎体(PKP组、PVP组、骨水泥颗粒组),每组10例椎体。2造模2.1骨质疏松造模(脱钙):所有椎体均用丝攻(标准5.00mm直径)预制双侧椎弓根通道,深度达到椎体前1/3处。每个椎体均通过微量注射泵持续向其双侧的椎弓根通道以40ml/h匀速灌注浓度为3%稀盐酸,脱钙24小时建立骨质疏松性椎体模型[1]。灌注完毕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标本表面及钉道内残留稀盐酸,并再次骨密度测试仪测量其骨密度,并与相应椎体脱钙之前骨密度进行比较。2.2压缩性骨折造模:骨质疏松造模成功后使用游标卡尺测量椎体前缘高度记录数据,并将3组椎体置于型号为CSCC-44020(微机控制扭转试验机,长春试验机研究所)的力学实验轴向压缩机上,以5mm/min加载速度进行压缩试验,加载轴线在椎体前方皮质后缘5mm处,设定椎体前缘被压缩至1/4时停止,以此造成椎体压缩骨折模型[2],根据得出的椎体前缘压缩高度及位移曲线,得出载荷-位移曲线,根据曲线出现的拐点及斜率得出相应椎体的强度及刚度。2.3椎体成形术:叁组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模型椎体按照对应的分组顺序分别别在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MMA)为载体实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经皮骨水泥颗粒椎体成形术,术后再次置于生物力学压缩机以5mm/min进行垂直加载试验,进行载荷-位移曲线测定,以达到测量不同手术方式后相应椎体强度及刚度目的,记录各组的强度和刚度并进行比较。结果:30个小牛胸腰椎体初始骨密度为(1.59)g/cm2,脱钙后骨密度为(0.90)g/cm2。脱钙后椎体骨密度较脱钙前骨密度明显降低。数据见附表。PKP组、PVP组、PMA组注射量分别为(4.13±0.73)ml、(4.02±0.49)ml和(4.13±0.60)ml,3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PVP组、PMA组椎体前缘压缩高度值为:(9.47±0.30)mm、(9.50±0.58)mm、(9.75±0.62)mm,叁组椎体前缘压缩高度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椎体恢复后高度值为(29.45±0.89)mm、(29.62±1.16)mm)(29.00±0.98)mm,叁组统计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叁组术后椎体恢复后压缩高度无统计学差异。PKP组术前刚度值为(2406.00±731.92)N/mm,术后刚度值为(518.42±173.95)N/mm,采用配对t检验对术前及术后的刚度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前后刚度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前刚度大于术后刚度;PVP组术前刚度值为(2399.23±630.57)N/mm,术后刚度值为(664.27±61.66)N/mm,采用配对t检验对术前及术后的刚度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前后刚度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前刚度大于术后刚度;PMA组术前刚度值为(1807.38±625.23)N/mm,术后刚度值为(711.51±109.13)N/mm,采用配对t检验对术前及术后的刚度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前后刚度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前刚度大于术后刚度。PKP组术前强度值为(5128.15±815.68)N,术后强度值为(9003.54±784.44)N,采用配对t检验对术前及术后的强度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前后强度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强度与术前相比明显增大;PVP组术前强度值为(5700.13±964.99)N,术后强度值为(8985.74±827.15)N,采用配对t检验对术前及术后的强度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前后强度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强度与术前相比明显增大;PMA组术前强度值为(5660.72±881.56)N,术后强度值为(9020.87±637.04)N,采用配对t检验对术前及术后的强度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前后强度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强度与术前相比明显增大。PKP组、PVP组、PMA组术前强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叁组术后椎体强度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即叁组术后强度类似;叁组术前刚度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叁组术后刚度值均明显低于椎体术前刚度,统计学表明叁组间有差异(P<0.05),且PMA组刚度显着大于PKP组,但与PVP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微球形骨水泥颗粒成型术(PMA)用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在恢复椎体高度上与现已有的PKP、PVP等现有手术方法有着相近的效果,在恢复伤椎刚度上则比PKP较好且与PVP手术方式效果相近;在恢复伤椎强度的效果上,PMA则与PVP、PKP两组相近。总体来说,本实验初步说明PMA术式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上与目前临床应用的手术方法效果相近,也为其今后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初步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6-03-01)

蔡贤华,李振华,王庆,黄卫兵[5](2015)在《骨基质明胶颗粒/骨水泥复合材料固定人工关节假体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骨基质明胶颗粒(BMG)复合骨水泥(PMMA)用于人工关节假体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制备成年新西兰白兔股骨中上段15mm骨缺损,于髓腔内置入直径3mm的钛棒并以骨水泥或BMG/PMMA复合材料固定,模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之动物模型,分别进行术后步态、X线检查、生物力学、组织学检查观察。结果术后第2天至12周两组动物均可正常行走;术后24h力学检测示两种固定方法无显着性差异;随着时间的延长,骨缺损无短缩;X线及组织学检查示复合材料组钛棒周围有成骨现象,扫描电镜见复合材料内有骨长入。结论 BMG颗粒/PMMA复合材料固定假体时显示出可靠的力学性能及诱导成骨能力,将可能使其成为一种新的假体固定方法。(本文来源于《第叁届全军创伤骨科学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5-04-17)

茹江英,丛宇,赵建宁,郭亭,俞磊[6](2014)在《乌司他丁对骨水泥颗粒诱导MC3T3-E1鼠前成骨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前期研究发现,乌司他丁对RANKL诱导RAW264.7细胞活化为成熟破骨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可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但其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促成骨细胞凋亡效应是否有干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骨水泥颗粒诱导MC3T3-E1鼠前成骨细胞凋亡及Ⅰ型胶原、骨钙素、基质金属蛋白酶2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取第六七代生长状态良好的MC3T3-E1鼠前成骨细胞,分4组培养,骨水泥组加入1 g/L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悬液;高、低剂量乌司他丁组在加入1 g/L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悬液后,再分别加入5 000,500 U/mL的乌司他丁;设置单独培养的细胞为空白对照。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矿化程度,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半定量RT-PCR检测细胞中Ⅰ型胶原、骨钙素、基质金属蛋白酶2 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骨水泥抑制了MC3T3-E1细胞增殖活性(P<0.05),促进了细胞凋亡(P<0.05),在加入不同浓度乌司他丁后,细胞增殖活性逐渐增强(P<0.05),凋亡率降低(P<0.05),且呈剂量时间依赖关系;骨水泥降低了细胞中Ⅰ型胶原、骨钙素表达(P<0.05),升高了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P<0.05),在加入5 000 U/mL乌司他丁后,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降低,Ⅰ型胶原、骨钙素表达升高(P<0.05)。骨水泥组无矿化结节,其他组均有矿化结节形成。结果表明乌司他丁对骨水泥诱导MC3T3-E1鼠前成骨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促进成骨细胞中Ⅰ型胶原、骨钙素的生成,并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4年43期)

王凌云,张卫平,刘长安,尹豫,赵风杰[7](2014)在《球状骨水泥颗粒植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球状骨水泥颗粒植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接受球状骨水泥颗粒植入治疗的13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后疗效、常见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球状骨水泥颗粒植入可产生良好的膨胀复位效果,由于减少了液态骨水泥的用量,除1例术中出现一过性低血压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球状骨水泥颗粒植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疗效明显,可明显降低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期刊2014年05期)

邢志军,陈德喜,赵景明,郎继孝[8](2013)在《经皮注入骨水泥联合壮骨颗粒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壮骨颗粒联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壮骨颗粒(5 g/次,2次/d),1个月为1疗程,2组均观察1疗程,比较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结果治疗组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05),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对照组为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05)。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联合壮骨颗粒能够缓解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疼痛。(本文来源于《吉林中医药》期刊2013年12期)

黄强,杨静,沈彬,周宗科,康鹏德[9](2013)在《大量同种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结合多孔非骨水泥臼杯翻修髋臼大面积骨缺损的中期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结合多孔非骨水泥臼杯髋臼翻修大面积髋臼骨缺损的技术要点,并随访其中期临床和影像学疗效。方法随访2004年9月~2009年8月之间连续收治的采用同种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联合非骨水泥多孔髋臼杯翻修髋臼骨缺损面积大于整个髋臼关节面50%的27例(27髋)患者。按AAOS分类标准均为AAOSⅢ型骨缺损。按Paprosky分类标准,PaproskyⅡ型19例(19髋),PaproskyⅢ型8例(8髋)。髋臼假体与宿主自体骨接触面积均小于50%;其中有19例患者的髋臼杯全完与异体骨接触。评价术前、术后的Harris评分,肢体长度。在X线片上评价髋关节旋转中心、髋臼侧透亮线、以及植骨融合情况,并判断髋臼有无松动和移位。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价髋臼假体的6年生存率。结果患者均完成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4±1.4)年(4~9年)。术前Harris评分为(14.9±4.4)分(6~34分),最后随访时的Harris评分为(85.6±8.1)分(67~9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意义(t=22.181,P<0.01)。术前肢体短缩(14.7±5.1)mm(6~24 mm),术后肢体短缩(0.2±3.4)mm(-9~12 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223,P<0.01)。术后髋关节旋转中心均在Renawat叁角内。所有病例术后1~1.5年植入的异体骨均与宿主骨融合。无髋臼假体松动或失败。髋臼假体的6年生存率为100%(95%可信区间为0.95~1.0)。结论髋臼AAOSⅢ型、PaproskyⅡ型甚至部分Ⅲ骨缺损,只要髋臼顶及前、后柱3个方向均存在大部分的骨皮质及一定的支撑作用,即便骨缺损面积大于髋臼关节面的50%,仍可采用同种异体骨颗粒骨打压植骨结合多孔非骨水泥臼杯髋臼重建术进行修复,并可取的满意的中期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期刊2013年05期)

毛海青,耿德春,朱雪松,邹俊,杨惠林[10](2013)在《椎间盘骨水泥颗粒对人髓核细胞增殖的影响并非无足轻重》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椎体成形和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过程中,常发生椎间盘骨水泥渗漏,但有关骨水泥进入椎间盘后对椎间盘细胞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观察骨水泥颗粒对人髓核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体积分数0.001%,0.01%,0.1%,0.5%,1.0%的磷酸钙骨水泥颗粒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颗粒处理人正常髓核细胞,以常规培养的人正常髓核细胞为对照,以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结果与结论:不同体积分数的磷酸钙骨水泥颗粒对人正常髓核细胞增殖无影响。体积分数0.001%,0.01%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颗粒对人正常髓核细胞增殖无显着影响;体积分数0.1%,0.5%,1.0%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颗粒明显抑制人正常髓核细胞的增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且该效应具有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在处理3,6d时,对人正常髓核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随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当颗粒体积分数为0.1%,0.5%和1.0%时,对人正常髓核细胞增殖抑制的效果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加强。(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3年12期)

骨水泥颗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一期带蒂组织瓣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及颗粒骨治疗小腿创伤后骨髓炎伴骨及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8年6月~2013年3月,收治小腿创伤后骨髓炎伴骨及软组织缺损患者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22~60岁,平均46.5岁。病程1~5个月,平均2.5个月。软组织缺损面积为4 cm×5 cm~13cm×8 cm,骨缺损长度0.5 cm~2.5 cm,平均1.8 cm。采用带蒂组织瓣移位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及颗粒骨植入一期治疗。选择带蒂的腓肠肌肌瓣16例,比目鱼肌肌瓣12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6例,远端蒂股前外侧肌皮瓣2例,同时一期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填充及颗粒骨植骨,肌瓣表面游离植皮处理。结果 3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55个月,平均39.5个月。2例组织瓣远端发生部分坏死,经清创换药及游离植皮后愈合,4例术后创面渗出患者经换药处理后愈合,2例感染未控制,经再次手术病灶清除及灌洗引流后愈合。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21个月,平均12个月。末次随访时按Johner-Wruhs标准评定疗效,优20例,良12例,可4例,优良率为88.9%。结论一期应用带蒂组织瓣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及颗粒骨治疗小腿创伤后骨髓炎伴骨及软组织缺损,有利于创面愈合、感染控制及骨缺损修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骨水泥颗粒论文参考文献

[1].李春广,叶明蕊,高凯,陈春冉,张霏.万古霉素骨水泥及颗粒骨治疗小腿创伤后骨髓炎伴骨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9

[2].周炎,李亚明,瞿新丛,明江华,马永刚.一期带蒂组织瓣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及颗粒骨治疗小腿创伤后骨髓炎伴骨及软组织缺损[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8

[3].李彩荣,孙键乔,李龙,姚治东,王新峦.复合纳米氧化镁颗粒可注射PMMA骨水泥制备及成骨性能的研究[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F:生物医用高分子.2017

[4].孙梅兰.微球形骨水泥颗粒椎体成形术的生物力学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6

[5].蔡贤华,李振华,王庆,黄卫兵.骨基质明胶颗粒/骨水泥复合材料固定人工关节假体的实验研究[C].第叁届全军创伤骨科学术大会论文集.2015

[6].茹江英,丛宇,赵建宁,郭亭,俞磊.乌司他丁对骨水泥颗粒诱导MC3T3-E1鼠前成骨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

[7].王凌云,张卫平,刘长安,尹豫,赵风杰.球状骨水泥颗粒植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

[8].邢志军,陈德喜,赵景明,郎继孝.经皮注入骨水泥联合壮骨颗粒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J].吉林中医药.2013

[9].黄强,杨静,沈彬,周宗科,康鹏德.大量同种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结合多孔非骨水泥臼杯翻修髋臼大面积骨缺损的中期疗效[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

[10].毛海青,耿德春,朱雪松,邹俊,杨惠林.椎间盘骨水泥颗粒对人髓核细胞增殖的影响并非无足轻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

标签:;  ;  ;  ;  

骨水泥颗粒论文-李春广,叶明蕊,高凯,陈春冉,张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