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药复杂成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液质联用,分析方法,中药复杂成分,药代动力学
中药复杂成分论文文献综述
王静[1](2018)在《基于LC-MS的中药复杂成分分析和吲哚转化特征组分识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液质联用(LC-MS)技术将液相色谱法的高效分离能力和质谱法的定性优势有机结合在一起,尤其是以大气压电离为接口的LC-MS技术已经在医药学、生物化学、环境化学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促进了相关学科的发展。本文针对多种中药及生物转化的复杂体系,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和串联质谱等技术,进行了中药成分分析和吲哚转化特征组分识别的研究。建立了基于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联用(HPLC-TOF/MS)的分析方法,对中药中复杂组分进行高分辨质谱定性分析。以两种狼毒(月腺大戟,狼毒大戟)的根为研究对象,针对其乙醇水提取液,优化液相色谱分离条件,分别鉴定了狼毒大戟中55种化合物、月腺大戟中83种化合物,初步确定了未知组分的组成。二者都含有二萜类内酯成分,而该类物质被认为是狼毒具有抗肿瘤药效的主要成分。分别建立了基于HPLC-TOF/MS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叁重四极杆质谱(HPLC-MS/MS)的分析方法,同时对中药中复杂组分进行快速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养心氏片和产复康颗粒为研究对象,基于HPLC-TOF/MS方法,共推测得到养心氏片中30种、产复康颗粒中24种化合物。利用已有的标准对照品,鉴别出养心氏片中16种、产复康颗粒中13种化学成分,并应用HPLC-MS/MS方法分别对这些组分进行了定量分析。为中药产品的质量控制和药理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建立了基于HPLC-MS/MS的定量方法,对产复康颗粒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以水苏碱和益母草碱为指标物质,比较了二者在单独给药和产复康颗粒复方给药时的药代动力学差异。以产复康颗粒形式给药比单一成分应用生物利用度更高,更有利于药理活性的发挥,从药代动力学的角度揭示了中药复方“减毒增效”的组方规律。建立了基于HPLC-TOF/MS的定性方法,开展了生物转化特征产物识别研究。对苯酚降解菌PI1和PI2转化吲哚合成靛蓝的产物进行鉴定,检测到4个m/z均为261.0670的物质,包括靛蓝(C16H10N2O2)和紫色产物2-(7-氧-1H-吲哚-6(7H)-取代)吲哚-3-酮,并证实了中间产物靛红和7-羟基吲哚的存在,推测出菌株PI1和PI2转化吲哚的途径。利用表面响应法对菌株PI1和PI2合成靛蓝的条件进行优化,得到了菌株PI1和PI2合成靛蓝的最优条件,二者合成靛蓝产量最高可达11.82± 0.30 mg/L和17.19± 0.49 mg/L。(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6)
钱力[2](2017)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在复杂中药成分中筛选目标成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获得一种简便快速的从中草药复杂成分中找出目标活性成分的方法。方法:(1)Docking方法 分子对接是分子模拟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本质是两个或多个分子之间的识别过程,其过程涉及分子之间的空间匹配和能量匹配。分子对接方法在药物设计、材料设计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2)酶活性测试DPP4活性检测试剂盒,内包含了DPP4活性检测检测所需的所有试剂和相关组份。1缓冲溶液(试剂盒中有5ml 10X)配好一次可以用六个月保存在-20oC取3ml加入27ml的HPLC级的纯水中。最终的缓冲溶液含有(20 mM的Tris-HCLPH=8.0,包含100mM NaCl,1mM EDTA)2 DPP4酶(人重组,来源于人)每罐含有120ul,在冰上解冻,加入480ul的稀释的缓冲溶液,轻轻摇匀。稀释的酶可以在冰上稳定2小时。一瓶酶可以足够测试60孔。3底物配制这瓶底物含有300ul的5mM的AMC,取120ul加入2.88ml的缓冲溶液混匀。可以足够测试60孔。根据需要提前配置。室温中可以稳定存在6小时。50ul的加入可产生最终浓度为100uM的底物。注:该肽的Km值为17.4μM.底物浓度的检测可通过在用户的自由裁量权缓冲稀释降低,特别是当对竞争性抑制剂(包括西他列汀阳性对照剂) 4阳性对照这瓶包含500 nmol的抑制剂。在500ul加入缓冲溶液,制成1mM保存体积总共是500ul。每个孔加入10ul,每个孔中抑制剂的浓度就是100uM。结果:通过以上研究获得了2种具有降糖活性的单体化合物。结论:本文采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方法,将文献报道的酸荔枝中具有的单体成分进行了虚拟筛选,找出了潜在具有降糖活性的化合物。同时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体外DPP4酶活性测试,从实验方面确认具有降糖活性的化合物。间接也证实了此方法是可靠的。(本文来源于《2017年第五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中册)》期刊2017-12-06)
马晓慧,闫凯境,郝瑞家,王根辈,郭治昕[3](2016)在《浅析复杂成分中药毒代动力学的研发难点和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毒代动力学(Toxicokinetics,TK)试验是运用药代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 ,定量地研究在毒性剂量下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和特点,进而探讨药物毒性的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了解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及其靶器官,为进一步进行其它毒性试验提供依据,并为(本文来源于《2016年第六届全国药物毒理学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06-28)
马晓慧,闫凯境,郝瑞家,王根辈,郭治昕[4](2016)在《浅析复杂成分中药毒代动力学的研发难点和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毒代动力学(Toxicokinetics,TK)试验是运用药代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定量地研究在毒性剂量下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和特点,进而探讨药物毒性的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了解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及其靶器官,为进一步进行其它毒性试验提供依据,并为今后临床用药以及药物过量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TK是沟通与链接临床前与临床研究的桥梁和纽带,是分析解释临床前毒性发现结果及其与人体(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一次(2016年)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期刊2016-05-13)
范哲贤,胡悦,赖宏强,李孝栋[5](2016)在《中药复方制剂整体复杂成分体内外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吸波面积测定透骨消痛胶囊中整体复杂成分体内外含量方法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为复杂体系中药复方制剂中整体药物总固体物成分的含量测定奠定基础。方法:以透骨消痛胶囊为模型,严格按照分析方法的要求,采用吸波面积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00~500nm下对胶囊内容物甲醇溶液进行全波长扫描,利用Origin软件,求算吸波面积,根据吸波面积和总固体整体成分的总浓度成正比的特点,测得胶囊中整体成分的含量;同时,通过大鼠灌服透骨消痛胶囊混悬液,利用吸波面积法测定了大鼠体内血浆中透骨消痛胶囊总固体物不同时间点血药浓度的动态变化,并用3P97软件计算出房室模型及其药动学参数。结果:透骨消痛胶囊体外方法学考察中药物总固体物在2.08~104.0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AUAWC=1.1531C+1.9239(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低、中、高分别为103.66%(RSD=2.06%)、104.21%(RSD=2.82%)、108.63%(RSD=2.95%);大鼠体内方法学考察中,吸波面积与血浆中胶囊总固体物总浓度在1.87~93.6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ΔAUAWC=0.6913C+1.7294(r=0.9997),提取回收率低、中、高分别为99.52%(RSD=5.44%)、81.18%(RSD=3.01%)、80.45%(RSD=1.26%),相对回收率分别为100.64%(RSD=7.08%)、104.45%(RSD=3.45%)、107.34%(RSD=1.85%);药代动力学测得大鼠体内药物过程为单室模型,整体药物的Cmax为(10.20±0.586)mg/L,T1/2为(1.901±0.049)h,AUC0~24为(12.718±0.422)mg·h~(-1)·L~(-1)。结论:吸波面积法可用于透骨消痛胶囊中整体药物体内外含量的测试,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稳定性,重现性和回收率良好,为中药复方制剂整体复杂成分体内外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启示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医临床研究》期刊2016年13期)
黄心[6](2015)在《创新中药或可双轮驱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创新、发展、应用”为主题的2015创新中药及植物药国际高峰论坛7月9~10日在河北张家口举行。国内外中医药专家学者及生物医药的研发机构、企业代表就医、药、研结合,推动中药与植物药应用的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进行研讨—— 坚持包容,现代化促发(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报》期刊2015-07-16)
赵新锋,郑晓晖,郑建斌[7](2015)在《中药复杂样品高活性成分分离分析方法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药作为创新药物开发的重要源泉[1],其活性成分的高效筛选已发展成为复杂性科学问题[2]。传统方法在进行中药活性成分筛选时往往面临周期长和准确率低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本质原因是在筛选过程中样品数据缺失严重、因果关系及成分结构相互影响彼此隔裂和忽视同步活性信息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作者所在团队以中药活性成分多靶点高效筛选为目标,先后建立了基于非平稳随机过程的因果关系数理辨识方法、基于色谱-质谱分析的成分结构辨识方法和集高效分离和特异性(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论文集(第一分册)》期刊2015-04-19)
邱明华[8](2015)在《高效制备中药复杂化学成分的串联智能制备色谱仪器研制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LCxLC(2D-HPLC)在分析上应用已经基本成型,LC-MS的二维技术的分析和结构表征的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色谱技术越来越微痕量化。但是在天然产物的系统分离纯化制备中应用较少,主要原因是药用植物中的化学成分过于复杂,制备色谱在研究中应用,操作繁杂,费时费力费事,而人工分离难于重复,其应用受到限制。天然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成了天然药物创制或先导化合物发现的瓶颈,大量的研究人员在分离纯化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化合物分离纯化成了劳动力密集型的体力劳动,严重制约了我国中药有效成分阐明和天然新药先导结构分子的快速发现,制约了我国中医药与西方医学的接轨。成为解决我国中药活性成分研究瓶颈的关键设备,亟待研制。(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论文集(第一分册)》期刊2015-04-19)
白毅[9](2013)在《中药复杂体系活性成分系统分析方法构建成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白毅报道 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获悉,由该所果德安教授等完成的“中药复杂体系活性成分系统分析方法及其在质量标准中的应用研究”,日前获得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据悉,该项目综合应用中药化学、分析化学、中药药理学及(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报》期刊2013-02-18)
[10](2013)在《“中药复杂体系活性成分系统分析方法”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果德安教授等完成的"中药复杂体系活性成分系统分析方法及其在质量标准中的应用研究",日前获得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据悉,该项目综合应用中药化学、分析化学、中药药理学及现代生物学等多学科技术和方法,创新性地构建了"化学分析-体内代谢-生物机制"中药复杂体系活性成分的系统分析方法学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药现代质量控制标准模式,并成功用于《中国药典》和《美国药典》标准中,取得(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中药》期刊2013年02期)
中药复杂成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为了获得一种简便快速的从中草药复杂成分中找出目标活性成分的方法。方法:(1)Docking方法 分子对接是分子模拟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本质是两个或多个分子之间的识别过程,其过程涉及分子之间的空间匹配和能量匹配。分子对接方法在药物设计、材料设计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2)酶活性测试DPP4活性检测试剂盒,内包含了DPP4活性检测检测所需的所有试剂和相关组份。1缓冲溶液(试剂盒中有5ml 10X)配好一次可以用六个月保存在-20oC取3ml加入27ml的HPLC级的纯水中。最终的缓冲溶液含有(20 mM的Tris-HCLPH=8.0,包含100mM NaCl,1mM EDTA)2 DPP4酶(人重组,来源于人)每罐含有120ul,在冰上解冻,加入480ul的稀释的缓冲溶液,轻轻摇匀。稀释的酶可以在冰上稳定2小时。一瓶酶可以足够测试60孔。3底物配制这瓶底物含有300ul的5mM的AMC,取120ul加入2.88ml的缓冲溶液混匀。可以足够测试60孔。根据需要提前配置。室温中可以稳定存在6小时。50ul的加入可产生最终浓度为100uM的底物。注:该肽的Km值为17.4μM.底物浓度的检测可通过在用户的自由裁量权缓冲稀释降低,特别是当对竞争性抑制剂(包括西他列汀阳性对照剂) 4阳性对照这瓶包含500 nmol的抑制剂。在500ul加入缓冲溶液,制成1mM保存体积总共是500ul。每个孔加入10ul,每个孔中抑制剂的浓度就是100uM。结果:通过以上研究获得了2种具有降糖活性的单体化合物。结论:本文采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方法,将文献报道的酸荔枝中具有的单体成分进行了虚拟筛选,找出了潜在具有降糖活性的化合物。同时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体外DPP4酶活性测试,从实验方面确认具有降糖活性的化合物。间接也证实了此方法是可靠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药复杂成分论文参考文献
[1].王静.基于LC-MS的中药复杂成分分析和吲哚转化特征组分识别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
[2].钱力.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在复杂中药成分中筛选目标成分中的应用[C].2017年第五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中册).2017
[3].马晓慧,闫凯境,郝瑞家,王根辈,郭治昕.浅析复杂成分中药毒代动力学的研发难点和策略[C].2016年第六届全国药物毒理学年会论文集.2016
[4].马晓慧,闫凯境,郝瑞家,王根辈,郭治昕.浅析复杂成分中药毒代动力学的研发难点和策略[C].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一次(2016年)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2016
[5].范哲贤,胡悦,赖宏强,李孝栋.中药复方制剂整体复杂成分体内外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6
[6].黄心.创新中药或可双轮驱动[N].中国中医药报.2015
[7].赵新锋,郑晓晖,郑建斌.中药复杂样品高活性成分分离分析方法学研究[C].第二十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论文集(第一分册).2015
[8].邱明华.高效制备中药复杂化学成分的串联智能制备色谱仪器研制及其应用[C].第二十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论文集(第一分册).2015
[9].白毅.中药复杂体系活性成分系统分析方法构建成功[N].中国医药报.2013
[10]..“中药复杂体系活性成分系统分析方法”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J].中国现代中药.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