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永超河北省隆尧县第一中学055350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主要形式,可以让教师将课堂关注的焦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同时课堂提问本来是一种基本的课堂教学活动,问题设计得好,可以引导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学习。那么,怎样才能优化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使其更为有效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为有效教学而服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下面,笔者从课堂提问的设计入手,分提问前、提问时、提问后三个阶段,探讨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提问前要精心设计,选择最佳的提问方式
精心设计提问是指在上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选好问点。这些问点可以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理解的知识点;也可以是学生学习的疑难点,也可以是本课的重难点,有效提问可以引导学生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如在学习《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这部分内容时,学生普遍感兴趣的话题就是我们有哪些政治权利,教师就可以把问点放在这里。在《中国共产党执政:人民和历史的选择》这部分内容时,执政方式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这也是教师的问点所在。
同时,教师还要针对知识点的等级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好提问方式,即该怎么问。如果是了解等级的,就可以用“是什么”或“什么是”;如果是理解等级的,就可以用“为什么”;如果是运用等级的,就可以用“请运用……知识,分析说明……”或者“针对这种状况,我们该怎么办呢?”如在讲解《中国共产党执政:人民和历史的选择》这部分内容中,我就分别这样问:“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分别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请结合材料说明在《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制定过程中是怎样体现党的执政方式的?”
最重要的是设计提问的环节,即针对一个知识点,怎样通过提问的形式既为突破知识点做铺垫,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其积极参与,加深理解。如在讲到“国家的含义及其根本属性”时,就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简单概括国家的本质是什么?”“谁来运用这一工具,为谁服务?”“是不是所有的阶级都是统治阶级?”“既然国家这一工具不是为所有阶级服务的,那她具有怎样的根本属性?”
二、提问时要把握恰当的提问时机
在课堂教学中,正确把握提问时机显得十分重要。课堂提问的时机是要细心选择的,提问过早则学生对教材知识缺乏准备,启而不发;提问过迟则问题已经解决,成了马后炮。教师课堂提问必须选择最佳时机,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
在新课导入时,适当设置提问,既可以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学习目标明确,而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讲到“民主监督”时,可以就课本的卖瓜农为例,设置如下问题:“针对此种情况,该瓜农应行使什么权利?”“他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去行使呢?”(前一问是复习监督权,后一问就是贯穿新课)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疑惑的时候,也可以适当设置问题,以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如讲到“中国共产党执政”中的依法执政时,有一个问题就是“党的主张是否等于国家意志?”要解答这一问题,首先必须解答的是“国家意志(或者国家政策)是在哪个机关作出的?”这是我们上一框学习的内容,全国人大具有最高决定权,决定全国一切重大事务。很明显党的主张不等于国家意志。“那么,党的主张能不能上升为国家意志呢?”学生自然就会得出结论:把党的主张拿到全国人大审议表决,如果通过则上升为国家意志。同时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法定程序,也体现了党的执政方式——依法执政。
三、提问后要耐心等候,及时评价
教师提问后,常常缺乏等待的耐心,总希望学生能对答如流,如果学生不能很快作出回答,教师就会重复这个问题,或重新加以解释,或提出别的问题,或叫其他的同学来回答,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作出反应。这样的提问也是无效的。教师提问后应该等候一段时间,使学生能给出更好的答案,也会使拒绝或随意回答的情况减少。同时,教师还必须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热情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在提问时适当运用“说说看”、“勇敢地谈谈自己的看法”、“说错了没关系”等鼓励性词语,消除学生回答问题的一些心理障碍,诸如害羞、畏难等。对于后进生还可用一些浅显的问题,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的自信心会极大地增强,自主参与课堂的意识也将会增强。
同时,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应该及时评价。如果对学生回答的对错与否不作评价,马上又提出第二个问题叫学生回答,或者评价含糊其辞,使学生如坠云雾,摸不着头脑;或者只说缺点,不说优点;或者过早地把答案告诉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将会逐渐失去参与的积极性。
总之,课堂提问极大地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诚然,一个好的政治教师,一定是善于讲述政治理论知识的,也一定是善于提出问题的。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而问题恰恰是思维的推动力。一堂效果好的政治课,也一定是通过教师充满智慧的提问,才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思想上、情感上、话语上的亲密交流的。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敢于向既定规律挑战,批判地对待人类的认识成果,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正是政治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也是课堂教学有效性最本质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