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毕节方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毕节,方言,文化意蕴,叁大主题
毕节方言论文文献综述
谭本龙,潘丽琴,陈菊,杨力,MING,Mao-xiu[1](2018)在《毕节方言文化在试验区“叁大主题”建设中的张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毕节特殊的地形地貌环境、历史积淀和传统的社会生产方式,为毕节方言的形成提供了肥沃的自然生态和社会历史文化土壤,同时也使它承载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信息。这些具有独特文化意蕴的方言词汇,在毕节试验区"叁大主题"建设中,潜移默化地显示出了它的文化张力,这对毕节"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建设亦有一定启示。(本文来源于《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谭本龙,范成亮[2](2017)在《毕节方言特色词的文化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毕节特殊的地形地貌环境、历史积淀和传统的社会生产方式,为毕节方言的形成提供了肥沃的自然生态和社会历史文化土壤,同时也使它在婚育、丧葬、农耕文明、节令、舞蹈音乐等方面承载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信息,具有独特的文化意蕴。(本文来源于《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左立伟[3](2017)在《贵州毕节方言文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法和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最能反映一种语言的文化特色。本文从贵州毕节方言的词汇和语法入手,分析了和方言相关的移民,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历史沿革等叁个方面探讨影响贵州毕节方言文化的因素,同时也指出了少数民族文化、政治措施等对毕节方言文化形成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期刊2017年07期)
杨璐[4](2017)在《毕节方言特色词语使用域调查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方言学的兴起,语音由于其显着性受到广大研究者的青睐,相较之下,词汇和语法研究则稍显薄弱。但词汇系统是变化最大、更新最快的语言系统,从词汇系统可以更直接的探寻语言演变的轨迹,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毕节方言属于贵州川黔方言片区,是黔西北区方言的代表,在贵州汉语方言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往对毕节方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词汇构成和地名解析两方面,本文首次提出“毕节方言特色词语”这一概念,即笔者立足于《汉语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表》中列举的二十九类词目,对贵州方言内部进行横向对比,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得出毕节方言特色词语调查表。通过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以毕节方言特色词语的使用域和语言态度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性别、年龄、教育、职业和区域五个社会因素,描写了毕节方言特色词语使用现状及其内部差异,并从语言态度入手,探究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其内部差异主要表现为男性比女性、中老年比青年、受教育程度低比受教育程度高、城市比农村、教师和农民比其他职业对毕节方言特色词语的掌握情况更好。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词语使用不受限于社会因素的影响。在语言态度方面,不同社会群体绝大多数都对毕节话和普通话持正面评价,但也存在一些内部差异,且普通话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受普通话影响的人群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毕节方言特色词语是毕节方言的缩影,它们是最具毕节特色的词语,通过对它们进行调查分析可窥见毕节方言的演变轨迹,从而预测毕节方言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7-06-01)
明茂修,郎禹[5](2016)在《毕节方言的调形格局——兼论毕节方言中的特殊声调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毕节方言属于西南官话川黔片,包含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声调,其调形格局中高调多,低调少,是一个以高平、高降(包括高微降、全降)和低凹等调形共同组合而成的较为稳定的格局类型。毕节方言当中还存在一些比较特殊的声调现象,包括作为非区别特征的假声和嘎裂声等,这是传统声调研究中没有发现的。毕节方言中阳平调和上声调这两个降调的调头等高,要通过其调尾才能区别开来,这说明声调调尾与声调调头一样也可以作为降调的一个重要区别特征。(本文来源于《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杨璐[6](2016)在《毕节方言名词重迭形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毕节方言词汇的重迭形式十分丰富,且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从构成形式入手,以名词为主要分析对象,对毕节方言名词的重迭形式进行详细的描写和分析。(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6年23期)
杨璐[7](2016)在《毕节方言“拿”字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毕节方言的"拿"字可以作动词、介词。作介词时可以表示处置,毕节方言中表处置意义的"拿"字句与普通话的处置式"把"字句相似,但仍有其独特之处。本文以"拿"字句为描写分析的对象,从而探究毕节方言的句式结构,进一步完善毕节方言的语法研究系统。(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6年11期)
黄朵[8](2015)在《方言与普通话教学——以毕节方言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毕节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受方音影响形成的"地方普通话"的客观存在,给普通话教学带来了极大障碍。要提高普通话的教学质量,必须重视方言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寻找出方言与普通话的具体差异以及对应规律和方音辨正的方法。只有这样,普通话教学才能根据学习者的不同因素,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普通话的教学和推广也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亚太教育》期刊2015年36期)
王兆春,谭本龙,明茂修[9](2015)在《毕节方言特色地名词的新价值——以毕节特色旅游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毕节方言特色地名词具有词源多样性特色、风俗语义特色,既有方言研究的意义,也有文化研究的价值,对打造毕节旅游特色,形成特色旅游,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毕节生态人文旅游的发展战略,需要高于旅游业的视野。毕节方言地名特色词反映独特的自然地理风貌和历史人文内容,是特色旅游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来源于《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尚光琴[10](2015)在《从优选论看毕节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母语为毕节方言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语音进行抽样调查发现,插音、替换、删音叁种现象是该类大学生英语语音习得中最常见的错误,其中插音、替换发生的频率较高,容易在中介语中凝固沉淀下来,形成语音僵化现象。用优选论对母语为毕节方言的大学生习得英语语音的插音、替换现象进行解释性分析。(本文来源于《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毕节方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毕节特殊的地形地貌环境、历史积淀和传统的社会生产方式,为毕节方言的形成提供了肥沃的自然生态和社会历史文化土壤,同时也使它在婚育、丧葬、农耕文明、节令、舞蹈音乐等方面承载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信息,具有独特的文化意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毕节方言论文参考文献
[1].谭本龙,潘丽琴,陈菊,杨力,MING,Mao-xiu.毕节方言文化在试验区“叁大主题”建设中的张力[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8
[2].谭本龙,范成亮.毕节方言特色词的文化意蕴[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7
[3].左立伟.贵州毕节方言文化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7
[4].杨璐.毕节方言特色词语使用域调查与研究[D].云南大学.2017
[5].明茂修,郎禹.毕节方言的调形格局——兼论毕节方言中的特殊声调现象[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6
[6].杨璐.毕节方言名词重迭形式分析[J].长江丛刊.2016
[7].杨璐.毕节方言“拿”字句研究[J].明日风尚.2016
[8].黄朵.方言与普通话教学——以毕节方言为例[J].亚太教育.2015
[9].王兆春,谭本龙,明茂修.毕节方言特色地名词的新价值——以毕节特色旅游为视角[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5
[10].尚光琴.从优选论看毕节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