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转化差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转化差生

河北省博野县博野镇第二中学徐会芬

如何使初中历史教学差生转化为优生,一直是教师们感到很头疼的问题。因为教师这一职业面对的总是千差万别的学生,有的聪明好学成绩优秀、有的贪玩成绩落后、有的学得轻松愉快、有的则非常吃力……但是在学校不论学生的表现如何,我们习惯以成绩为依据把学生划分为优等生和后进生。我们为优等生欣喜,为后进生苦恼。那么这些后进生是如何形成的呢?这些后进生又怎样才能得到很好的转化呢?本文就这两个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析。

一、差生的主要表现

1.学习兴趣淡薄、记忆力和注意力差。历史学科和其他科不同的是有很强的过去性,客观的历史事实不能重演,也不能借助实验加以再现。学生通过对文字资料感知到的历史事实是空洞的抽象的,时间地点是枯燥的,加上历史知识本身实用性不强,这些因素的存在使许多学生不愿学习历史。他们往往只对故事感兴趣,对知识的掌握则缺乏兴趣。他们记忆知识速度慢,持久性不长。

2.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由于初中历史教学的不重视和学生基本对历史不感兴趣,因“考试而学,试完而忘”导致他们对书本上的历史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史实容易混淆;基本历史概念、基本理论概念理解不清、把握不牢;对学过的历史知识形不成体系和结构。

3.基本没有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自学时,他们找不出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提不出问题;看书时注意力不集中,打开书看似熟悉,合起书则一片空白,不能同时做到手动、口动、心动;做作业时,基本没有一定的方法、步骤、不检查解题过程;考试时,他们的心理极为紧张,答题时既缺乏思考,又缺乏检查和反思,要么乱写一通、草草交卷,要么做不出来,寻找机会作弊。

4.课堂内外学习效率低。在课堂上,他们基本不会做笔记,更缺乏积极思考和主动参与意识,只注重结论,不深究因果关系,不善于发散思维,把握不住知识的显性联系,思维僵化、思路狭窄。在课后,往往不会及时复习、巩固,不善于归纳、整理知识,不会及时去钻研、解决疑难问题,遇到困难消极等待。有的虽然收集了成堆的复习资料,但却缺乏驾驭资料的能力,要么陷于资料尤其题海中出不来,要么将资料弃而不用。

二、差生形成的原因

初中历史教学中差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思想、意志、品质、态度上的问题,有教师教育工作的不足,还有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等等。从教师和教学的角度看,其主要原因有:

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个智能、知识基础和性格各异的学生。按理,教师因材施教。但有些教师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要求上发出的是同一个指令,很少考虑到高、探讨,提不出自己的问题,往往自卑、自暴、自弃。

2.教学内容上一味追求难度。有些教师认为,反正有部分学生考不上中学,况且历史新中考注重的是考查学生的理解力、思维力、创新能力,因而,在教学内容上攀高求难。他们热衷于给学生讲那些高深的问题,但却忽视了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多角度理解和归纳,忽视了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阐述和运用。这样,就使得原本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很难跟上要求,而且每况愈下,与基础好的学生距离越拉越大。

3.教学进度过快。有些教师为了保证在中考前有充足的时间安排复习,往往对教学进度安排过快。他们有意识地压缩新课授课时间,过早地结束新课,以便搞“深化”复习。新课的教学进度安排过快,必然会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囫囵吞枣、消化不良,而学生在学习新课时基础没打好,“深化”复习也就没有根基,在复习时又必然是如坐云雾。实际上,教学进度安排过快,既对学生整体水平的稳步提高不利,也促使学生超前分化。

4.教学采用满堂灌的方法。目前,仍有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一讲到底,学生只能静心“听历史”,其思维处于被动、应付状态,缺乏积极参与的意识和锻炼各种能力的机会,因而,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思考历史问题中的缺陷不易被老师发现。同时,也容易使学生满足于一知半解,对知识难以融会贯通。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严重违背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致使一些在知识理解、理论运用上存在偏差的学生,因得不到老师的及时指点而逐渐地分化成了差生。

5.考试次数过多,试题难度过大。有些教师认为:“要想成绩好,多考是法宝”。因而考试安排越来越多,试题编制越来越难。这样做的结果,使得一些学生考试经常不及格。一次又一次考试的失败,给这些学生带来一次又一次学习上的失望,久而久之,他们对历史学习便产生畏难、苦恼和厌倦的心理,因而也就丧失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进取心,并逐渐沦为学习上和纪律上的差等生。

三、转变差生的对策

从教师和教学的角度看,转变初中历史差生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在教学要求上,“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要求宜立足于中等生,坚持以“纲”为纲,以“本”为本,争取在课堂内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听懂、学懂。在课堂提问、课堂训练、课外作业布置上,根据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要求。在课外辅导上,对基础好的学生,应注意开拓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思维力;对差生,则着力于帮助他们理解和归纳基础知识,指点其基本的学习方法。这样做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逐步提高。

2.在教学内容上,变“追求难度”为“夯实基础、逐步提高”。简单来说,就是要根据大纲要求,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在传授新知识的过程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体系和结构;在适当降低教学内容难度的前提下,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历史思维方法;在学生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的前提下,再适当提高要求,增加难度。在这里,“夯实基础”是转化差生的立足点,“逐步提高”是转化差生的努力目标,在教学中,二者应当兼顾。

3.在教学进度上,变追求过快为合理安排。一般说来,应当根据大纲要求,保证新课讲授时间。在差生面较大的班级,则应当适当增加新课讲授时间,减少复习时间和复习的轮次。学生只有在学习新知识时打好了基础,注重了思维力的开拓和解题技能的培养,复习时才能如鱼得水,深化才有根基。否则,必定是事倍功半、欲速不达。

4.在教学方法上,变“满堂灌”为“启发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中等生为依托,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原则,注意发挥好学生的学习优势,调动他们排难解疑的积极性,带动全班。对差生,则应多鼓励,多提问,多板演,多检查,多辅导,多当面批改作业。只有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只有师生双边都真正活动了起来,历史教学质量才能大幅度、大面积提高,历史差生才能逐渐转化。

5.在考试安排上,变频繁的高难度考试为有计划、有目的单元、阶段性课堂检测。这样做的目的是,力求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上的偏差,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促使一些掉队的学生能及时赶上队伍。对于测试范围较大的考试,则应控制次数,适当降低难度。同时,要特别重视考试后的讲评工作,尤其在审题、解题方法指导和失误分析上要多下功夫,使考试真正成为全面检查、调整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

6.对后进生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对后进生的不良行为,我没掉以轻心,听之任之。如果我们不在他们心灵中消除不良行为的苗头,任其发展下去,必然导至从小到大,形成恶习,但是大张其鼓地批评教育,处理不当,也会损害他们的自尊心,做出事与愿违的事。

世界上最稚嫩的是孩子的心。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要充满爱意,去保护这一颗颗稚嫩的心。尤其是对那些在班级里处于弱势的群体,更应该倾注满腔爱心。没有优点,我们为他们创造优点,多给孩子们创造表扬的机会,多给他们一些掌声,做一个教育孩子的有心人。

标签:;  ;  ;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转化差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