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孕激素受体在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子宫肌瘤,磺基转移酶2A1,微小核糖核酸-23,孕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在体论文文献综述
汪亚丽,张云[1](2019)在《磺基转移酶2A1蛋白、miR-23、孕激素受体在子宫肌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磺基转移酶2A1 (SULT2A1)、微小核糖核酸-23 (miR-23)、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肌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作用机制,为子宫肌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路径。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子宫肌瘤手术切除患者为观察组,同期行子宫切除的非子宫肌瘤患者5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取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PR水平,采用PCR检测血清miR-23、SULT2A1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所有组织中的PR、SULT2A1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23表达。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P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SULT2A1、miR-23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 05)。观察组肌瘤组织中miR-23、SULT2A1表达低于肌层组织和对照组,PR表达高于肌层组织和对照组(P<0. 05),观察组子宫肌瘤外膜肌层组织中SULT2A1、miR-23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但PR表达高于对照组(P<0. 05)。PR在子宫肌瘤组织和肌瘤外膜肌层组织中的表达与子宫肌瘤发生率呈正相关,而SULT2A1、miR-23表达与子宫肌瘤发生率呈负相关。结论 SULT2A1和miR-23蛋白活性降低,PR高表达与子宫肌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叁者共同作用可能导致子宫肌瘤发生、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9年21期)
方莉莉,安玲,荆海霞,俞红贤,张勤文[2](2019)在《孕激素受体在不同发育期牦牛乳腺组织内的分布及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不同发育期牦牛乳腺组织内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的分布及蛋白水平的表达,试验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Image Pro Plus 6.0分析软件检测不同发育期牦牛乳腺内PR的分布情况,并采用Western-blot技术对乳腺组织内的PR蛋白含量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表明:PR阳性物质主要见于乳腺腺泡上皮细胞、导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小叶间结缔组织细胞的细胞核中,偶见胞质着色。PR阳性物质平均光密度在整个乳腺发育过程都呈现高-低-高的趋势,青春期PR阳性物质数高于其他几个期,差异显着(P<0.05);妊娠期、泌乳早期、泌乳中期和静止期PR阳性物质数比较差异显着(P<0.05);其中妊娠期和静止期的PR阳性物质数均高于泌乳早期和泌乳中期,但妊娠期和静止期PR阳性物质数差异不显着(P>0.05),泌乳早期和泌乳中期PR阳性物质数差异不显着(P>0.05)。PR阳性物质数的分布表明PR可促进导管分支和腺泡发育。PR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在不同发育期牦牛乳腺组织内明显不同,青春期PR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几个期,泌乳早期和泌乳中期PR蛋白相对表达很少,而静止期开始大量表达。提示在牦牛不同发育期,PR蛋白在乳腺发育及泌乳生物学中可能发挥不同的功能。(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1期)
黄琦羡[3](2019)在《雌、孕激素受体在不同月经周期子宫腺肌病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子宫腺肌病(AM)是一种较常见的慢性妇科疾病,在子宫切除样本中,其患病率达5%~70%。子宫腺肌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分娩方式、子宫创伤、生殖道感染以及血清雌激素水平的升高。子宫腺肌病临床表现子宫疼痛加重、经血增多、子宫均匀增大和低生育等症状。它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直接浸润理论是子宫腺肌病的主要发病机制,这一理论不能完全解释在位的子宫内膜细胞向肌层侵袭的发病机制。众所周知子宫腺肌病是性激素依赖性疾病,已有相关性文献报道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异常表达与子宫腺肌病有密切的关系,但国内外文献不多,本文通过检测在不同月经周期子宫腺肌病组织中ER、PR的表达情况,探讨雌、孕激素及其受体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的关系,为临床诊治子宫腺肌病的病因供应新的研究思路。目的:研究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在不同月经周期ER、PR的表达,探讨ER、PR在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实验组30例(增殖期为18例,分泌期为12例);正常对照组15例(增殖期9例,分泌期6例);采取免疫组化SP法检测ER和PR在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组(EU)、异位内膜组(EC)以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ER、PR在AM在位内膜组和异位内膜组及正常子宫内膜中均呈阳性表达,前两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别(P<0.05)。2.ER、PR在AM在位内膜组的阳性表达高于AM异位内膜组,而对照组子宫内膜ER、PR阳性表达最低。3.正常内膜组增殖期和分泌期ER、PR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AM患者在位内膜组和异位内膜组增殖期和分泌期的ER、PR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5.AM患者痛经程度与CA125呈正相关性(r=0.1792,P<0.05),子宫体积与痛经程度和CA125无相关性。结论: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ER异常高表达增强了雌激素效应的调控,而子宫腺肌病异位病灶内膜PR的异常高表达削弱了对雌激素的抑制作用,以及子宫腺肌病患者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周期性变化的丧失,提示ER及PR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01)
陈吉[4](2019)在《雌、孕激素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ERα及PR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对比其在肺良性肿瘤、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ERα、PR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间的关系,评估ERα、PR能否成为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方法:1、检索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病理科信息库中2011~2016年经外科手术切除并且病理诊断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收集该患者完整的相关临床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女性绝经史、吸烟史、原发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等。筛选有效病例355例,包括肺腺癌180例,肺鳞状细胞癌175例。同时随机挑选各20例肺良性肿瘤组织以及癌旁正常肺组织(距肿瘤>5.0cm)作为对照组。2、挑选出上述经筛选过后的有效病例的组织蜡块,运用组织芯片技术将其制作成组织芯片,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其内ERα、PR的表达情况;由于组织芯片存在脱片现象,进行二次筛选后,NSCLC有效病例为331例、肺良性肿瘤组织为18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为20例。对比ERα、PR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肺良性肿瘤组织、癌旁正常肺组织间的表达情况;分析ERα、PR二者间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间的相关性;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预后与其临床特征间的相关性。3、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构成比差别采用卡方检验,同时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曲线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特征与其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上述33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男性患者共248例,女性患者共83例,年龄范围为26~84岁,中位年龄为62岁,平均生存时间为32.69个月。ERα、PR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2%(11/331)、2.11%(7/331),在肺良性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78%(5/18)、22.22%(4/18),且ERα、PR在癌旁正常肺组织中均呈阴性表达。ERα、PR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同患者的性别、年龄、女性绝经史、吸烟史、原发肿块大小、分化程度、病理组织学类型、淋巴转移情况及临床TNM分期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NSCLC中ERα与PR的阳性表达无统计学差异;ERα、PR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预后无关;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预后与其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TNM分期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女性绝经史、吸烟史及病理组织学类型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1.ERα、PR在NSCLC及肺良性肿瘤中有一定表达,在正常肺组织中未见表达,提示雌、孕激素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有一定相关性;2.ERα、PR与NSCL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无相关性,尚不能作为预测NSCLC患者预后的指标。(本文来源于《皖南医学院》期刊2019-05-01)
李秀芳,徐志英[5](2018)在《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在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在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经宫腔镜检查并手术确诊的宫腔粘连患者91例,对照组为宫腔镜检查正常患者,共45例。所有患者在宫腔镜下用异物钳钳取适量(重约20 mg)的内膜组织作为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宫腔粘连术后患者采用激素治疗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子宫内膜均有不同程度ER、PR的表达,腺体中ER阳性率为66. 2%,PR阳性率为58. 1%;内膜间质中ER阳性率为42. 6%,PR阳性率为36. 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对照组比较,运用免疫组化法宫腔粘连组患者ER蛋白表达水平较高,而PR蛋白表达水平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宫腔粘连组患者ER、PR蛋白表达水平均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ER高表达患者总有效率为62. 9%,低表达患者总有效率为31.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表明ER表达水平的高低与治疗效果呈正比。PR高表达患者总有效率为51. 8%,低表达患者总有效率为51. 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表明PR表达与治疗效果无相关性。结论宫腔粘连术后患者可以先检测ER的表达,从而制定个性化激素治疗方案,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8年23期)
王广辉,王畏,钱军[6](2018)在《雌激素受体α和孕激素受体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与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0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肿瘤外科6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石蜡病理标本,包括6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原发灶(primary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PTC),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灶(metastatic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mPTC)。采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PTC中ERα、PR的表达水平及与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ERα、PR在p-PT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9. 4%、38. 7%;在m-PTC中,66. 7%患者ERα表达阳性,PR表达均为阴性。ERα在m-PTC表达水平显着高于p-PTC(P=0. 02)。ERα表达率与甲状腺癌合并甲状腺炎明显相关(P=0. 002),PR表达与患者高龄状态有显着关系(P=0. 003)。结论:ERα、PR可能成为PTC潜在的临床诊疗靶点,为进一步研究甲状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及预后分析提供思路。(本文来源于《现代肿瘤医学》期刊2018年21期)
张月涵[7](2018)在《雌激素受体-ERα、GPR30、孕激素受体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宫颈癌在全球范围内是女性肿瘤中的高发疾病,尽管有广泛的筛查和先进的治疗手段,致死率有所降低,5年生存率有较大提高,但仍然存在较高的罹患率和病死率。早期发现宫颈癌并进行有效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宫颈癌发病原因未明,目前公认的是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持续感染是发生宫颈癌的重要原因。有研究提出HPV与雌激素协同作用可能促进宫颈上皮细胞恶性转化,雌激素和孕酮可能促进HPV DNA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 alpha,ERα)表达下调是高危型HPV感染的宫颈病变进程中的一种早期改变。G蛋白偶联受体30(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30,GPR30)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转移、耐药等有关。有学者认为GPR30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提示患者预后良好。孕酮促进HPV DNA与ras致癌基因对宿主细胞致癌性转化作用,并增加E6和E7的表达,但有关性激素在宫颈癌病变中的作用研究较少,与HPV感染的关系知之甚少,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课题为进一步研究雌激素受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寻找宫颈癌的辅助治疗药物,检测雌激素受体家族ERα、GPR30及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核增殖指数Ki67、多肿瘤抑制基因p16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其变化趋势,探讨性激素在宫颈病变中的作用。检测雌激素受体拮抗剂(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ERM)-Raloxifene对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寻找宫颈癌的辅助治疗或联合治疗药物,以改善肿瘤细胞的耐药性。【材料与方法】1.收集活检及手术切除标本的石蜡包埋组织60例,其中正常宫颈组织10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11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21例,宫颈鳞状细胞癌(SCC)18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检测ERα、GPR30、PR、Ki67、p16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2.选择宫颈鳞状细胞癌细胞株C33-A(HPV-)和Caski(HPV16+)进行细胞培养,给予雌激素受体拮抗剂Raloxifene药物,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收集细胞蛋白进行Western Blot定量检测ERα表达,评估Raloxifene对宫颈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1.石蜡包埋组织IHC检测结果:(1)ERα染色评分:正常宫颈组织平均分10.30,LSIL平均分9.09,HSIL平均分6.57,SCC平均分3.68,P<0.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GPR30染色评分:正常组GPR30平均分2.00,LSIL组平均分3.18,HSIL组平均分3.38,SCC组平均分3.63,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PR染色评分:正常组PR平均分3.00,LSIL组平均分2.45,HSIL组平均分3.00,SCC组平均分2.68,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Ki-67染色评分:正常组平均分1.40,LSIL组平均分2.27,HSIL组平均分3.10,SCC组平均分3.47,P<0.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P16染色评分:正常组平均分0.001,LSIL组平均分1.09,HSIL组平均分2.10,SCC组平均分2.61,P<0.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细胞药敏实验结果:Raloxifene抑制细胞株C33A和Caski细胞内ERα蛋白表达,观察细胞生长受抑制,阴性对照组ERα蛋白灰度值与给药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ERα表达与宫颈病变进程有关,正常宫颈组织和LSIL组织ERα高表达,随着宫颈病变进展ERα表达逐渐减少,宫颈癌及高级别病变ERα表达减少或缺失。2.GPR30与宫颈病变进程有关,正常宫颈组织和LSIL组织GPR30低表达或不表达,HSIL组织和SCC中GPR30过表达。3.PR表达与宫颈病变程度无明显关联性,不能作为判断宫颈病变程度的指标。4.Ki-67和p16与宫颈病变进程有关,正常宫颈组织不表达P16,Ki-67仅在宫颈基底细胞表达,随着宫颈病变进展Ki-67和P16表达逐渐增多或高表达。5.Raloxifene通过特异性阻断癌细胞内ERα受体表达,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综上所述,ERα、GPR30、Ki-67、p16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具有差异性,随着宫颈病变恶性级别的增高,GPR30、Ki-67、p16表达呈上升趋势;ERα表达程度与之相反,随着宫颈病变恶性程度的增高,ERα表达降低或缺失。Raloxifene可以特异性降低宫颈癌细胞中ERα蛋白表达水平,抑制细胞生长,期望能作为宫颈癌辅助治疗药物。(本文来源于《大理大学》期刊2018-05-26)
黄晓晖,范保维,邓庆珊[8](2018)在《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在不孕症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宫腔镜术后妊娠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不孕症子宫内膜息肉(EP)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宫腔镜术后妊娠中的相关性,旨在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16例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的方式对子宫内膜息肉中的ER受体与PR受体的表达进行检测,根据其行宫腔镜手术之后的3~6个月后术后妊娠为标准,分为妊娠组79例和非妊娠组37例,并对两组患者手术前EP组织中的ER受体与PR受体进行分析。结果 ER mRNA的表达情况妊娠组患者低于非妊娠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 mRNA的表达情况妊娠组患者高于非妊娠组患者(P<0.05)。非妊娠组患者中的复发患者ER mRNA表达明显高于妊娠组患者及非复发患者(P<0.05)。结论 PR受体的低表达可能是EP不孕患者行宫腔镜术后不孕的诱导因素之一,不孕症子宫内膜息肉患者PR受体的低表达及ER受体的高表达与患者术后复发之间有密切联系。(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8年04期)
郭文,温勤坚,白玲,钟映红,胡蓉[9](2017)在《雌、孕激素受体在不明原因性复发性流产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与不明原因性复发性流产发生的关系。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不明原因性复发性流产患者30例为观察组,同期行人工流产的正常早孕者3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子宫蜕膜细胞中ER、PR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检测显示,观察组患者ER在蜕膜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低于对照组患者(χ2=5.455,P=0.020),两组患者PR在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8,P=0.605);RT-PCR检测显示,观察组患者ER表达低于对照组患者(t=2.374,P=0.033)。两组患者PR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3,P=0.500);两种方法分别检测两组蜕膜组织中ER与PR的相关性比较均呈正相关(P<0.05),两种方法相关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激素缺乏可能不是导致流产的唯一因素,对于习惯性流产病人单用孕激素治疗可能无法获得理想的保胎效果。采用免疫组化或PCR的检测方法检测PR、ER的表达结果一致,故临床中单独采用其一即可。(本文来源于《包头医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贺凌云,朱炜,罗君玲[10](2017)在《整合素-β3与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子宫腺肌病广义上是指子宫内膜的腺体及部分间质侵入子宫肌层,进行性生长,合并出血,致子宫肌层局部或广泛增大的一种预后良好的疾病,临床表现为经量持续增多、经期延长和或继发性、进行性加剧的痛经,痛经率甚至高达64.8%~77.8%~([1])。其具有粘附、侵袭及转移等类似于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目前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发生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药杂志》期刊2017年04期)
孕激素受体在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揭示不同发育期牦牛乳腺组织内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的分布及蛋白水平的表达,试验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Image Pro Plus 6.0分析软件检测不同发育期牦牛乳腺内PR的分布情况,并采用Western-blot技术对乳腺组织内的PR蛋白含量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表明:PR阳性物质主要见于乳腺腺泡上皮细胞、导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小叶间结缔组织细胞的细胞核中,偶见胞质着色。PR阳性物质平均光密度在整个乳腺发育过程都呈现高-低-高的趋势,青春期PR阳性物质数高于其他几个期,差异显着(P<0.05);妊娠期、泌乳早期、泌乳中期和静止期PR阳性物质数比较差异显着(P<0.05);其中妊娠期和静止期的PR阳性物质数均高于泌乳早期和泌乳中期,但妊娠期和静止期PR阳性物质数差异不显着(P>0.05),泌乳早期和泌乳中期PR阳性物质数差异不显着(P>0.05)。PR阳性物质数的分布表明PR可促进导管分支和腺泡发育。PR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在不同发育期牦牛乳腺组织内明显不同,青春期PR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几个期,泌乳早期和泌乳中期PR蛋白相对表达很少,而静止期开始大量表达。提示在牦牛不同发育期,PR蛋白在乳腺发育及泌乳生物学中可能发挥不同的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孕激素受体在体论文参考文献
[1].汪亚丽,张云.磺基转移酶2A1蛋白、miR-23、孕激素受体在子宫肌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9
[2].方莉莉,安玲,荆海霞,俞红贤,张勤文.孕激素受体在不同发育期牦牛乳腺组织内的分布及表达[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3].黄琦羡.雌、孕激素受体在不同月经周期子宫腺肌病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D].南昌大学.2019
[4].陈吉.雌、孕激素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皖南医学院.2019
[5].李秀芳,徐志英.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在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8
[6].王广辉,王畏,钱军.雌激素受体α和孕激素受体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现代肿瘤医学.2018
[7].张月涵.雌激素受体-ERα、GPR30、孕激素受体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大理大学.2018
[8].黄晓晖,范保维,邓庆珊.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在不孕症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宫腔镜术后妊娠的相关性[J].中国妇幼保健.2018
[9].郭文,温勤坚,白玲,钟映红,胡蓉.雌、孕激素受体在不明原因性复发性流产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7
[10].贺凌云,朱炜,罗君玲.整合素-β3与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