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敏感性论文-张凌云,刘蕾,王艺,李宜爽

地形敏感性论文-张凌云,刘蕾,王艺,李宜爽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形敏感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干侵入,强垂直风切变,地形影响

地形敏感性论文文献综述

张凌云,刘蕾,王艺,李宜爽[1](2018)在《一次冰雹天气的数值模拟及地形敏感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WRF中尺度模式对2012年4月12日柳州市出现的一次冰雹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高分辩率数值模拟,较好地再现了冰雹天气发生的热力和动力机制,在此基础上对柳州市北部山脉作降低和升高处理,运用WRF中尺度模式进行了地形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1)此次冰雹天气过程发生在典型的上干下湿不稳定大气层结中;(2)强对流发生需要较长的能量积累时间,但强对流爆发后能量释放迅速且时间短暂;(3)强对流发生前上升运动和正涡度较弱,且当中层有"干侵入"时会出现较弱的下沉运动,但在强对流爆发时上升运动瞬间突增,正涡度迅速增加,强上升运动和强涡度柱到达对流层上部,并出现强的垂直风切变;(4)地形改变对深厚冷空气的影响不大,地形降低使山脉南部急流强度加大,地形升高使山脉南部急流强度减弱,急流核南落,地形升高也使得动力条件明显增强,对强对流的发生更有利。(本文来源于《气象研究与应用》期刊2018年02期)

郑焘,李晴岚,王兴宝,肖爱国[2](2018)在《台风对深港局地风影响数值模拟及地形敏感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WRF中尺度模式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每6h一次的1°×1°全球再分析资料,分别对西北太平洋1208号台风韦森特及1415号台风海鸥个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WRF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台风中心移动的路径与强度变化,单点风速的时间变化表明模拟得到的近地风场与实际观测吻合。在模式结果与实际观测比较一致的基础上,开展了改变特定区域内的地形和陆面特征的敏感性试验,通过比较不同站点的观测和模拟风速的变化,探究台风影响下香港及深圳地区地形和下垫面性质的改变对深圳不同地区阵风变化的作用,发现对于登陆粤西或向西移动的台风,香港地形和陆地的阻挡和摩擦作用减弱了台风在深圳中西部地区引起的风速,香港对深圳中西部起到了一定的缓冲和保护作用,另外深圳地区的梧桐山地形所形成的峡口使得盐田港风力增大。(本文来源于《气象》期刊2018年03期)

郑焘[3](2017)在《台风对深港局地风影响的数值模拟及地形敏感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气候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全球气候的变化,但它的时空分辨率较低,不能满足区域型天气变化的研究,需要将大尺度的气候信息进行降尺度,进而得到区域型中小尺度的高分辨率信息要素。目前,降尺度的应用方法可以分为叁类:动力降尺度,统计降尺度以及动力与统计相结合的降尺度方法。其中,动力降尺度是基于大气动力学所建立的动力学方程,在此基础之上,利用初始和边界场条件,计算获取更高时空分辨率的区域特征描述信息的方法。本文采用WRF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中尺度模式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每6小时一次的l°× 1°全球再分析资料(Final Operational Global Analysis,Fnl),分别对西北太平洋1208号台风“韦森特”及1415号台风“海鸥,”案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WRF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台风中心移动的路径与强度变化,再现了台风的发展、演变以及登陆过程,同时,自动气象站点的风速时间变化序列显示:模拟得到的近地风场与实际观测基本吻合。在模式结果与实际观测比较一致的基础上,开展了改变特定区域内的地形和陆面特征的敏感性试验,通过比较不同站点的观测和模拟风速的变化,探究台风影响下香港及深圳地区地形和下垫面性质的改变对深圳不同地区阵风变化的作用,发现对于登陆粤西或向西移动的台风,香港地形和陆地的阻挡和摩擦作用减弱了台风在深圳中西部地区引起的风速,香港对深圳中西部起到了一定的缓冲和保护作用,另外深圳地区的梧桐山地形所形成的峡口使得盐田港风力增大。(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7-05-25)

布玛力亚木·阿尔垦[4](2016)在《AERMOD模式地表气象数据与地形数据参数的敏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制度,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重要组成部分,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是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它是判断拟建项目或规划项目完成后对评价区域大气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并由此得到建设项目或规划项目的选址,建设规模是否合理,环保措施和建设项目或规划项目是否可行的重要依据。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基本工具是大气扩散模型。主要包括:箱式模型、高斯模型、拉格朗日/欧拉模型、计算流体力学模型以及气溶胶动力学模型等,目前国际上主流的大气扩散模型大都属于高斯模型。其中之一的AERMOD(AERMIC Model)模型是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与美国气象学会组建的法规模式改善委员会(AMS/EPA Regulatory Model Improvement Committee AERMIC)在ISC3基拙上开发。它是一个稳态烟羽扩散模式,可基于大气扩散边界层数据特征模拟点源、面源、体源等放出的污染物在短期(小时平均、日平均),长期(年平均)的浓度分布,适用于农村或城市地区,简单或复杂地形,还考虑了建筑物尾流的影响,即烟羽下洗。为便于理解模型运行的机理,本文简单介绍了AERMOD模型的算法,着重对地表气象参数以及地形参数对于AERMOD运行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参数敏感性分析主要分为两步:第一步,判断参数的变化是否会影响AERMOD模式的运算结果,如果影响则进一步分析其敏感性,如果不影响则在接下来的研究中不予考虑。第二步,用单因子分析法进一步研究这些参数的敏感性并排序。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考虑沉降因素时,在风向、风速、时间、总云量、湿球温度、低云量、降雨量、干球温度、降水类型、相对湿度、海平面气压、露点温度、地面气压等众多地表气象参数中云量、风速、站点压力及干球温度等参数值对模型运算结果有明显的影响。参数敏感性由小到大排序为:站点压力<温度<云量<风速。地形参数(反射率、波恩比、粗链度)对于运算结果有较大影响,确定参数值时应有科学依据以及相关权威机构认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污染物浓度的扩散也有较大的影响,同等条件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污染物最大浓度值由大到小依次为:首先是干燥气候:水面、草原、耕地、城市、沙漠、湿地、落叶林、针叶林。其次是中等湿度气候:水面、草原、沙漠、耕地、城市、落叶林、针叶林、湿地。第叁种情况是潮湿气候:沙漠、城市、针叶林、水面、耕地、草原、湿地、落叶林。此项研究将有利于环评工作者在现有气象数据,地表数据条件下优化相关参数的筛和利用,估算其可能带来的误差,从而使环评工作中的大气频测,更具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6-05-01)

茅家华[5](2015)在《基于LAPS同化技术的北京“721”暴雨数值模拟及地形敏感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LAS局地气象数据融合系统和WRFV3.2中尺度数值模式,融合自动站、雷达、探空和卫星等多源观测资料,对暴雨过程进行了高分辨数值模拟和地形敏感性研究。首先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再分析资料、“风云”气象卫星红外亮温数据和高分辨的数值模拟资料对北京“721”特大暴雨进行了多尺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北京“721”暴雨发生在河套低涡、低槽冷锋、副热带高压、高低空急流和“韦森特”台风等系统相互作用的天气背景下;数值模拟能较好地再现暖区及冷锋降水的时空分布,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形成、发展及组织化过程。本文设计了6组地形敏感性试验,细致分析了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复杂地形与“721”暴雨间的相互作用,对比了不同高度地形对“721”暴雨降水分布、地表温度和地面风场的影响。结果表明:(1)地形高度不断下降,北京地区地形辐合线减弱,暖湿汽流深入腹地,强降水中心减弱,局地总降水量减少,后期冷锋迅速东移,地表温度显着下降。(2)地形高度不断上升,北京地区地面风场气旋性辐合减弱,地形辐合线则反而增强,更多水汽被拦截,强降水中心增强,后期冷锋东移受阻,局地地表温度平稳变化,暖湿气流持续输送和高大地形加热作用,局地近地面温度则有所上升。(3)地形高度上升到一定程度,地面风场气旋性辐合大为减弱,地形辐合线大为增强,并向西南延伸,空气质量堆积增多,产生强的局地东北风,水汽输送中心随之南移,局地降水量显着下降,后期随着暖湿气流输送减弱,空气质量堆积减少,东北风减弱,水汽输送中心重新移至北京地区,局地降水量显着上升。(本文来源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5-06-01)

赵瑜,赵桂香,苗春生,薄燕青[6](2015)在《2007-07-07江淮地区特大暴雨过程的地形敏感性试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地探究暴雨强度和落区对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利用WRF模式对2007-07-07—08江淮地区的特大暴雨进行了地形人为变化的影响和模式地形分辨率影响的地形敏感性试验。由此得出,控制试验和3个对比试验的雨带均呈现西北—东南走向带状分布。在此次暴雨过程中,九华山、天目山、黄山一带的地形对江苏西部强降水中心位置的影响很大,使得其位置向东偏移了1个纬度左右,但是,对安徽境内的暴雨落区影响不大;幕阜山对此次暴雨过程的影响最小;大别山一带的地形对安徽西北部的降雨量影响较大。采用较低分辨率的地形时,安徽西北部的强降雨中心降雨量明显偏少,而对江苏北部的强降雨中心降雨量并无影响;采用较高分辨率的地形时,2个强降雨中心的降雨量均未发生变化。(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创新》期刊2015年03期)

李侃,戴晶晶,彭义峰,叶小峰[7](2014)在《江西中西部地区一次暴雨过程的地形敏感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常规观测、加密自动站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2005年5月江西萍乡地区春季一次暴雨过程发现,该过程仅萍乡南部地区出现暴雨,而中北部地区为小到中雨。考虑到萍乡中南部特殊地形,通过WRF中尺度模式模拟再现这次暴雨过程,并设计降低、增高和移除地形叁组敏感性试验探究地形对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1)萍乡地形的屏障作用在南部地区造成的风场辐合是南部产生暴雨的重要原因;(2)地形通过影响切变线附近风场辐合以及水汽汇集的位置和强度来改变暴雨的落区与强度;(3)较高的地形造成气流在山前堆积,造成明显的水平气压梯度,使局地气流与背景气流在山前辐合,有利于山前降水增强。(本文来源于《暴雨灾害》期刊2014年04期)

黄海波,陈阳权,王清平[8](2014)在《乌鲁木齐机场东南大风数值预报及地形敏感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WRF模式和GFS资料对乌鲁木齐机场一次东南大风天气进行了预报和地形敏感性试验。模式预报的结果表明:WRF模式对东南大风的起风时间、持续时间、风速大小等方面有较强的预报能力。地形敏感性试验表明:1乌鲁木齐市区与机场300m左右的高度差对机场风速的影响很大;2机场上空下沉运动的强弱与东南大风的强弱有很好的对应关系;3机场东南大风的风速变化并不总是与峡谷两端气压梯度力的变化同步。此次东南大风天气的产生是低空动量下传、狭管效应和下坡风共同作用的结果。动量下传主要出现在海拔2000m以下的高度,下坡风主要出现在海拔935m以下的高度。(本文来源于《气象科技》期刊2014年06期)

杨银,田祎楠,朱克云,张杰[9](2014)在《一次四川暴雨雷达资料同化的地形高度敏感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2010年8月21日四川地区一次暴雨过程,以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为背景场,以DEM数据作为地形高度数据,通过WRF-3DVAR变分同化系统对雷达数据进行地形高度敏感性直接同化试验,研究表明:(1)同化反射率因子并采用DEM地形高度数据能明显改善降雨预报,小雨、中雨、大雨、暴雨量级降雨的TS评分相对控制试验都有提高,其中暴雨TS评分提高了0.15,达到0.29;(2)同化反射率因子和径向速度对风场和水汽通量场都有影响,且都受地形高度的影响,其中径向速度对地形更加敏感;(3)初始场低层比高层改变明显,同化反射率因子对水汽通量的改变大于风场,径向速度反之;(4)同化反射率因子对降雨预报有正效果,随着时间的延长模拟效果减弱,24小时仍有正效果,径向速度反之;(5)同化径向速度出现负效果的原因可能是速度矢量的插值处理还不完善,以及在复杂地形下,用失真的速度插值场替代原有风场后,采用DEM数据可能与同化系统部分物理量不协调。(本文来源于《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 气象雷达探测技术研究与应用》期刊2014-11-03)

卜耀军,朱清科,包耀贤,赵维军,赵彦敏[10](2014)在《陕北黄土区微地形土壤质量指标变异性及敏感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陕北黄土区微地形土壤质量指标的变异性及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微地形土壤质量指标变异性及敏感性适中,无强变异性和高度敏感指标。最小持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及pH为弱变异性指标或不敏感指标;非毛管孔隙度、碱性磷酸酶、速效氮、速效钾、含水量、过氧化氢酶、全磷、全钾、CaCO3和CEC为中等变异性指标或低度敏感指标;蔗糖酶、速效磷、全氮、有机质和脲酶为中等变异性指标或中度敏感指标,是土壤质量恢复与调控的主要目标。不同微地形对有机质、全氮、土壤含水量、非毛管孔隙度、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速效磷和速效氮等土壤动态质量指标的变异性起主导作用。在陕北黄土区土壤质量评价中,应充分考虑微地形类型,可选择中度敏感指标。(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地形敏感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WRF中尺度模式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每6h一次的1°×1°全球再分析资料,分别对西北太平洋1208号台风韦森特及1415号台风海鸥个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WRF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台风中心移动的路径与强度变化,单点风速的时间变化表明模拟得到的近地风场与实际观测吻合。在模式结果与实际观测比较一致的基础上,开展了改变特定区域内的地形和陆面特征的敏感性试验,通过比较不同站点的观测和模拟风速的变化,探究台风影响下香港及深圳地区地形和下垫面性质的改变对深圳不同地区阵风变化的作用,发现对于登陆粤西或向西移动的台风,香港地形和陆地的阻挡和摩擦作用减弱了台风在深圳中西部地区引起的风速,香港对深圳中西部起到了一定的缓冲和保护作用,另外深圳地区的梧桐山地形所形成的峡口使得盐田港风力增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形敏感性论文参考文献

[1].张凌云,刘蕾,王艺,李宜爽.一次冰雹天气的数值模拟及地形敏感性试验[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8

[2].郑焘,李晴岚,王兴宝,肖爱国.台风对深港局地风影响数值模拟及地形敏感性试验[J].气象.2018

[3].郑焘.台风对深港局地风影响的数值模拟及地形敏感性试验[D].湘潭大学.2017

[4].布玛力亚木·阿尔垦.AERMOD模式地表气象数据与地形数据参数的敏感性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

[5].茅家华.基于LAPS同化技术的北京“721”暴雨数值模拟及地形敏感性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

[6].赵瑜,赵桂香,苗春生,薄燕青.2007-07-07江淮地区特大暴雨过程的地形敏感性试验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5

[7].李侃,戴晶晶,彭义峰,叶小峰.江西中西部地区一次暴雨过程的地形敏感性试验[J].暴雨灾害.2014

[8].黄海波,陈阳权,王清平.乌鲁木齐机场东南大风数值预报及地形敏感性试验[J].气象科技.2014

[9].杨银,田祎楠,朱克云,张杰.一次四川暴雨雷达资料同化的地形高度敏感性研究[C].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气象雷达探测技术研究与应用.2014

[10].卜耀军,朱清科,包耀贤,赵维军,赵彦敏.陕北黄土区微地形土壤质量指标变异性及敏感性[J].水土保持学报.2014

标签:;  ;  ;  

地形敏感性论文-张凌云,刘蕾,王艺,李宜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