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橄榄脑桥小脑萎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橄榄—脑桥—小脑萎缩,滋肾阴,补肾阳,地黄饮子
橄榄脑桥小脑萎缩论文文献综述
王姣,张静莎[1](2019)在《典型橄榄—脑桥—小脑萎缩病例治疗验案两则》一文中研究指出橄榄—脑桥—小脑萎缩(Olivopontocerebellar atrophy,OPCA),是中枢神经系统慢性变性疾病,以脑桥及小脑萎缩为病理特点,以小脑性共济失调和脑干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OPCA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临床上尚无特效治疗。我科近年收治了2例患者,均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结合平衡针疗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1.1 病例1男性,53岁,主因"行走不稳近2年,加重10余天"于2013年8月28日入院。(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18期)
彭炜,王玉梅[2](2016)在《中毒性周围神经病误诊为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对收治的中毒性周围神经病误诊为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为66岁男性,因双下肢麻木无力11个月,进行性加重伴步态不稳4个月就诊。曾按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老年性脑萎缩予相应治疗后效果不佳,入我院后经追问病史(经营果园,长期无防护喷洒农药)及呕吐物、粪便标本毒物检测确诊为中毒性周围神经病。予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后症状略有缓解,患者要求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药物治疗,随访6个月,自诉症状好转。结论对表现为双下肢麻木无力进行性加重的患者,应考虑到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可能,注重全面采集病史,仔细鉴别诊断,及时行肌电图、毒物检测,以早期诊断并积极治疗,从而改善预后。(本文来源于《临床误诊误治》期刊2016年09期)
朱云红,戴淑清,苏莉[3](2015)在《针药结合治疗橄榄脑桥小脑萎缩验案举隅》一文中研究指出橄榄脑桥小脑萎缩是一种常见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主要病变累及小脑蚓部、绒球和橄榄体。本病起病缓慢,为少见遗传病,多数病人于中年后发病[1],属中医学"痿病"范畴。目前西医尚无较理想的治疗方法,运用中医学针刺、中药治疗对改善症状有明显的作用。病例介绍患者某,女,59岁。因"走路不稳,发音不清5年,加重1年"于2014年6月4日入院。时值夏日,患者身裹棉服,头戴厚帽。患者5年前不明原因出现双下肢无(本文来源于《中国民间疗法》期刊2015年11期)
石欢[4](2015)在《中医头项针配合中药治疗橄榄-脑桥-小脑萎缩个案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橄榄-脑桥-小脑萎缩(olivopontocerbellar atrophy,OPCA)是共济失调中较常见的一种,属于多系统变性病,是一组原因不明的神经系统多部位萎缩性变性疾病。部分病例呈家族性发病,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称为家族性发作;其余多为散发病例,成年起病,男女均可罹患,临床上以小脑共济失调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伴有植物神经及锥体外系症状以及其它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其起病形式多样,临床较易忽视。本病的发病(本文来源于《光明中医》期刊2015年11期)
彭巧玲,段立晖,何月,孙芳,严斌[5](2015)在《老年起病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的临床特点(附1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起病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OPCA)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老年OPC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患者为女性,77岁。主要表现为尿频、夜尿增多、尿潴留、行走不稳、动作不协调、四肢僵硬,并伴有言语不流畅、吐词不清。EMG示双侧腓总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偏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正常;双侧胫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MCV正常。双侧尺神经、左侧正中神经、左侧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正常。体感诱发电位(SEP)示左上肢及左下肢深感觉通路未见异常;右上肢深感觉通路皮质段受损;右下肢深感觉通路受损。头颅MRI显示T1WI矢状位及冠状位小脑的各直接径线均缩短;中脑线及延髓线之比值减少,脑干各径线与第四脑室前后径之比显着缩小;T2WI可见脑桥"十字征"。结论OPCA早期表现不典型,主要症状为双下肢无力及进行性的小脑性共济失调,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头颅MRI特点为"十字征"。(本文来源于《临床神经病学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孙江燕,刘轲,张怀亮[6](2015)在《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OPCA)是多系统萎缩(MSA)的不同临床亚型之一,是一组以小脑性共济失调和脑干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进行性神经系统多部位变性疾病。OPCA是在帕金森样症状的基础上出现的复杂的运动障碍和多系统病变,临床上较为少见,其症状表现复杂而无特异性,误诊率较高,预后较差。现将我科经治的OPCA 1例结合文献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性,58岁,已婚,农民,主因"头晕、行走不稳3个月,(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5年08期)
李琳,杨硕,赵丹鹏,刘喜灿,卜淑芳[7](2015)在《DTI在多系统萎缩(橄榄-脑桥-小脑萎缩型)诊治中应用与预后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评估多系统萎缩--橄榄-脑桥-小脑萎缩型(Multiple System Atropy—olive-pontine-cerebellar type,MSA-C)脑组织损害情况,从而指导临床诊治,进而对患者预后做出科学评估。方法选择年龄在40岁以上已确诊的MSA-C型患者28名;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进行平衡功能评定,BBS21~40,通过测量桥脑、小脑蚓部、小脑半球、小脑中脚DTI的平均弥散系数值(mean diffusivity,MD)和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hy,FA),分为A组14人和B组14人。A组和B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6个月;通过BBS和日常生活量表(ADL)测评,评定患者运动障碍进展及日常生活情况。结果 A组BBS和日常生活量表(ADL)无变化或下降,B组则变化明显,差异有显着性(P<0.05,P<0.01)。结论通过DTI定量检测MSA-C型患者脑组织损害微观结构改变,细致展示橄榄-脑桥-小脑白质纤维束分布情况,初步预测患者对于临床药物、康复治疗效果,从而提前将患者可能面临的困境告知,让其提前有所准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医药论坛杂志》期刊2015年02期)
佟淑平[8](2014)在《橄榄-脑桥-小脑萎缩与“十字征”八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MRI脑桥十字征的橄榄-脑桥-小脑萎缩(OPCA)患者临床与影像学特点。方法总结8例经临床诊断为OPCA,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表现。结果 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均以小脑性共济失调和脑干功能受损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主,MRI在脑桥轴位T2WI上均出现典型的"十字征"。结论以小脑性共济失调和脑干功能受损为主要表现的OPCA患者,多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脑桥十字征是MRI特征性表现之一,有助于该病的诊断。(本文来源于《脑与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4年05期)
姚建华,韩英博,赵丽丽[9](2014)在《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OPCA)一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OPCA)是多系统萎缩(MSA)的一个亚型,是一组原因不明、累及锥体外系、锥体系、小脑和自主神经系统等多部位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中包括以帕金森样症状为主的纹状体-黑质变性(SND)、以小脑症状为主的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OPCA)和以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为突出表现的Shy-Drager综合征(SDS)叁部分。该病例临床表现以帕金森样症状为主,曾误诊为"帕金森病",因患者同时伴有小脑症状(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期刊2014-09-18)
吴筠凡,周志华,韩咏竹,王训,韩永升[10](2013)在《帕金森病和橄榄-脑桥-小脑萎缩患者血尿酸水平的改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帕金森病(PD)和橄榄-脑桥-小脑萎缩(OPCA)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氧自由基生成过多是导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尿酸是人体内的抗氧化剂,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本研究通过检测PD和OPCA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探讨其血尿酸水平的改变。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PD组:系2009年1月~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PD患者85例,男45例,女40例;年龄45~69岁,平均(65.8±6.4)岁;病程1~9年,平均4年。均符合1999年英(本文来源于《临床神经病学杂志》期刊2013年03期)
橄榄脑桥小脑萎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对收治的中毒性周围神经病误诊为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为66岁男性,因双下肢麻木无力11个月,进行性加重伴步态不稳4个月就诊。曾按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老年性脑萎缩予相应治疗后效果不佳,入我院后经追问病史(经营果园,长期无防护喷洒农药)及呕吐物、粪便标本毒物检测确诊为中毒性周围神经病。予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后症状略有缓解,患者要求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药物治疗,随访6个月,自诉症状好转。结论对表现为双下肢麻木无力进行性加重的患者,应考虑到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可能,注重全面采集病史,仔细鉴别诊断,及时行肌电图、毒物检测,以早期诊断并积极治疗,从而改善预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橄榄脑桥小脑萎缩论文参考文献
[1].王姣,张静莎.典型橄榄—脑桥—小脑萎缩病例治疗验案两则[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
[2].彭炜,王玉梅.中毒性周围神经病误诊为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一例[J].临床误诊误治.2016
[3].朱云红,戴淑清,苏莉.针药结合治疗橄榄脑桥小脑萎缩验案举隅[J].中国民间疗法.2015
[4].石欢.中医头项针配合中药治疗橄榄-脑桥-小脑萎缩个案1例[J].光明中医.2015
[5].彭巧玲,段立晖,何月,孙芳,严斌.老年起病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的临床特点(附1例报告)[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5
[6].孙江燕,刘轲,张怀亮.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1例[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
[7].李琳,杨硕,赵丹鹏,刘喜灿,卜淑芳.DTI在多系统萎缩(橄榄-脑桥-小脑萎缩型)诊治中应用与预后评估[J].医药论坛杂志.2015
[8].佟淑平.橄榄-脑桥-小脑萎缩与“十字征”八例[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
[9].姚建华,韩英博,赵丽丽.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OPCA)一例报告[C].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2014
[10].吴筠凡,周志华,韩咏竹,王训,韩永升.帕金森病和橄榄-脑桥-小脑萎缩患者血尿酸水平的改变[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3
标签:橄榄—脑桥—小脑萎缩; 滋肾阴; 补肾阳; 地黄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