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动力润滑理论论文-陈振亚

流体动力润滑理论论文-陈振亚

导读:本文包含了流体动力润滑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深孔加工,直线度误差,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切削液入口压力

流体动力润滑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陈振亚[1](2015)在《基于流体动力润滑理论的深孔加工直线度误差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市场经济对制造业发展的多样性要求,机械零部件产品正以高效率、低成本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孔加工正面临着小批量、多品种、异型孔、新型材料、高难度及越来越高精度要求的挑战。深孔加工由于其特有的加工难点和使用要求,如何获得在尺寸精度、圆度、直线度、圆柱度和粗糙度等方面都很高精度的深孔,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深孔加工过程中,深孔轴线容易发生偏斜,当偏斜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深孔加工的直线度就开始急剧恶化,人们采用了提高机床、工装、刀具精度和刚度等多种方法改善深孔加工直线度误差,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故此,本文基于流体动力润滑理论,从深孔加工切削液流体动力特性、切削液对BTA旋转钻杆的动态干扰、切削液流体的入口压力特性及深孔加工直线度误差的测量等方面,研究深孔加工直线度。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深孔加工过程中旋转钻杆受到切削液流体力的特点,依据流体Reynolds方程及钻杆弯曲变形、倾角方程,建立了深孔加工直线度误差方程,揭示了切削液流体入口压力、钻杆转动、涡动、挤压、钻杆结构参数与深孔直线度之间的关系。指出在切削稳定状态下,减小切削液入口压力,增加钻杆转速、减小钻杆涡动速度或者减小钻杆挤压速度等均可改善深孔直线度误差。(2)深孔加工过程中,负压结构的工作参数对切削液入口压力有很大的影响,包括喷射系数、排屑口的横截面积比、排出压力、负压级数等。喷射系数和排屑口的横截面积比呈非线性正比关系,负压排出压力随入射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增加负压级数对降低切削液入口压力、改善排屑效果及提高深孔加工直线度精度有很好的作用。通过模拟切削液的运动形态,研究切削液在流动中能量的损失,发现曲面喷嘴的负压效果优于锥面喷嘴,多级负压结构优于单级负压结构。(3)设计了新型多级负压结构,其通过增设分流腔和增加喷射级数来降低切削液入口压力,可有效减小深孔直线度误差;阐述了SFD利用油膜阻尼力减小深孔钻杆的涡动与挤压运动,来提高深孔加工直线度。得出了多级负压结构、共同作用下的深孔直线度误差,试验验证了钻杆在较低切削液流体入口压力、较小涡动和挤压作用下加工的深孔有更好地直线度,为控制深孔加工直线度误差提出新的思路及方案。(4)基于光电原理,提出了一种利用输出电压的变化规律来准确测量深孔直线度的方法。分析了光电探测器发生平移运动和旋转运动时造成的实际孔中心位置的变化规律。基于最小二乘原理,推导了深孔直线度与输出电压的关系,为深孔直线度光电测量提供了理论基础。利用光电测量原理,设计了一种具有自定位功能、实时显示深孔直线度误差的光电测量装置,可实现深孔直线度的无损自动检测。(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5-06-03)

王刚志,楼小燕[2](2011)在《基于热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的内燃机主轴承油槽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内燃机(ICE)主轴承热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模型。预开设不同的油槽,计算研究了主轴承油槽的宽度、开设角度和位置对主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槽的宽度对主轴承润滑性能有较大的影响,使主轴承处于最佳流体动力润滑状态的最佳油槽宽度只存在于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大约在(0.03~0.15)B(B为轴承宽度)之间;油槽开设的角度和位置同样影响主轴承的润滑性能;主轴承适合开设周向油槽,且油槽的角度取0°~90°或270°~90°时主轴承润滑性能较好。(本文来源于《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期刊2011年03期)

王发辉,刘莹[3](2008)在《基于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的齿轮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齿轮传动是重要的传动形式之一,良好润滑是保证齿轮正常传动的关键因素。根据所建立的齿轮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数学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分析载荷参数、润滑油粘度对齿轮弹流润滑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载荷增加,二次压力峰值减少,位置向入口区偏离;而增大齿轮润滑油的粘度,弹流油膜压力影响不是很大,油膜膜厚是逐渐增加的。最后,根据齿轮形成的最小油膜厚度与齿面粗糙度之比(即膜厚比)分析了齿轮传动的润滑状态。(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研究》期刊2008年03期)

严升明[4](2006)在《我国流体动力润滑理论教学中的一处科学错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我国高等学校机械设计教材中有关流体动力润滑理论的部分内容提出质疑,对其中存在二十多年的一处科学错误进行了简要的论证和分析,指出即使发散间隙的推力轴承也有可能形成流体动压润滑。(本文来源于《2006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叁)》期刊2006-07-01)

周向阳,蒋庄德,王海容[5](2006)在《基于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的轧机轴承早期失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分析了润滑对重载轧机轴承使用寿命的影响,并用油膜参数理论和修正寿命理论研究了改善润滑、提高使用寿命的途径。对薄板轧机支承棍用四列圆柱滚子轴承FCDP100144530/HC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温低速条件下轴承润滑性能最差,此时滚道和滚子直接接触产生磨损,使轴承过早损坏;在载荷、润滑油粘度、转速不可改变的情况下,提高轴承精度是改善润滑、提高使用寿命的有效办法。(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06年04期)

袁祖强,刘建华[6](2001)在《含油轴承非牛顿流体动力润滑理论的推导》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幂指式流变模型τ=mγn作为非牛顿流体的本构方程。推导了描述多孔介质内渗流规律的变形达西公式及多孔质滑动轴承的变形雷诺方程。结果分析表明我们所得到的变形雷诺方程数学表达式具有普遍意义 ,从而为分析非牛顿流体润滑的含油轴承的润滑性能提供了理论分析基础。(本文来源于《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1年02期)

张恒[7](1997)在《各向异性热粘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的基础上,把各向同性线弹性的材料性能假设扩展为各向异性热粘弹性,建立了各向异性热粘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以适应复合材料齿轮和复合材料滚动轴承的工程设计需要。(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1997年02期)

陈冠国[8](1996)在《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在建筑机械滚动轴承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阐述了在建筑机械中对滚动轴承建立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的重要性,概要地介绍了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提出了滚动轴承形成油膜的条件,最后举例进行了计算(本文来源于《建筑机械》期刊1996年12期)

罗清真,毛学东[9](1991)在《用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建立滚动轴承的计算公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现行滚动轴承计算公式不符合滚动轴承实际工作过程.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可以建立金属接触表面疲劳失效和胶合失效的设计方法.按照滚动轴承的额定寿命和膜厚比可以选择滚动轴承的类型和规格,既准确又方便.(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期刊1991年03期)

陈以聪[10](1988)在《应用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对齿轮副最小油膜厚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用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对齿轮副节点处最小油膜厚度的研究结果,分析比较得出:直齿园柱齿轮副节点处润滑状态最差,斜齿园柱齿轮副润滑状态最好,正角变位齿轮也比直齿轮为好,如变位系数选择得当,则效果更佳。(本文来源于《渝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88年02期)

流体动力润滑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建立了内燃机(ICE)主轴承热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模型。预开设不同的油槽,计算研究了主轴承油槽的宽度、开设角度和位置对主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槽的宽度对主轴承润滑性能有较大的影响,使主轴承处于最佳流体动力润滑状态的最佳油槽宽度只存在于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大约在(0.03~0.15)B(B为轴承宽度)之间;油槽开设的角度和位置同样影响主轴承的润滑性能;主轴承适合开设周向油槽,且油槽的角度取0°~90°或270°~90°时主轴承润滑性能较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流体动力润滑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陈振亚.基于流体动力润滑理论的深孔加工直线度误差分析研究[D].中北大学.2015

[2].王刚志,楼小燕.基于热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的内燃机主轴承油槽设计[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11

[3].王发辉,刘莹.基于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的齿轮设计[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8

[4].严升明.我国流体动力润滑理论教学中的一处科学错误[C].2006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叁).2006

[5].周向阳,蒋庄德,王海容.基于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的轧机轴承早期失效分析[J].润滑与密封.2006

[6].袁祖强,刘建华.含油轴承非牛顿流体动力润滑理论的推导[J].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

[7].张恒.各向异性热粘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J].复合材料学报.1997

[8].陈冠国.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在建筑机械滚动轴承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机械.1996

[9].罗清真,毛学东.用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建立滚动轴承的计算公式[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1

[10].陈以聪.应用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对齿轮副最小油膜厚度的研究[J].渝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

标签:;  ;  ;  ;  

流体动力润滑理论论文-陈振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