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赵淑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说,赵淑侠,叙事结构,传统
赵淑侠论文文献综述
陈秀端[1](2016)在《兼传统与现代──赵淑侠小说的叙事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赵淑侠小说的叙事模式,构思缜密而成熟圆浑,兼有传统小说与现代小说的叙事特征与艺术魅力,既有旧文学的继承、又有现代文学的创新,内容更充分表现出重生命情思和历史意蕴的反省。(本文来源于《职大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陈秀端[2](2015)在《论赵淑侠小说中的象征手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赵淑侠是欧华文学中颇具代表性的女性作家。她的小说同时融合了中西方文学创作技巧于一炉,特别是象征手法的运用。因此,本文拟从赵淑侠的小说作品,探讨其如何运用象征手法,以形成其文学创作独具一格的艺术内涵。(本文来源于《职大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孙然[3](2014)在《《赛金花》——赵淑侠爱国情怀的体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外华人女作家赵淑侠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成书的长篇小说《赛金花》,虽以赛金花的一生为主要写作对象,但从中发现,作者已将自己的爱国情怀融入其中。无论是主人公赛金花,还是书中其他一些重要人物,在他们心中都有着一份情,一份爱国情。这也是作者自身想要表达的一份情。该文从"爱国"这一角度出发,以故事中的人物为线索,探究作者在《赛金花》这部作品中传达的爱国情怀。(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14年15期)
刘丽丽,李丰[4](2014)在《满族作家赵淑侠《凄情纳兰》研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外华人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在体裁、题材和主题上,大多具有中国情结,既有承传的中国文学特色,又有异域的文学元素,两者交融结合,使得海外华人的文学,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色。海外华人文学创作中,有很多比较出名的作家,赵淑侠女士就是其中之一。她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和民族(本文来源于《芒种》期刊2014年02期)
李欣[5](2013)在《赵淑侠笔下《赛金花》对主人公历史意义的“循环”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赛金花是中国晚清民初历史上一位影响颇具争议的女性,对这一人物的研究热潮在近代历史上反复出现,不仅是出于作家本人的个人偏好,同时也与社会发展的集体认同不可分割。本文立足于对历史人物的塑造的"循环"模式,探讨华裔作家赵淑侠对赛金花这一女性形象的建构,并与这一人物在近代文学史中的建构加以比较,力求再现赛金花这一传奇女性的历史意义。(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3年12期)
李欣[6](2013)在《华裔作家赵淑侠笔下的晚清名妓赛金花之“北京爷”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赛金花是中国晚清民初历史上颇具争议的女性,她的一生可以说是中国近代社会屈辱历史的缩影。庚子年间,赛氏由于其在北京特殊的身份和作为而被赋予了"赛二爷"这一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称谓。瑞士华裔作家赵淑侠立足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对赛氏颇具争议的一生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本文试从社会性别研究的角度入手,对赵淑侠笔下赛金花"北京爷"形象及文化意义加以阐释,以期对赛金花这一历史人物的社会历史文化意义给予适当的评价。(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3年35期)
李欣[7](2013)在《赵淑侠笔下《赛金花》妓女、妾与“妻”的命运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赛金花是中国晚清民初史上一位影响颇具争议的女性,其早年随夫洪钧以"状元夫人"的身份出使欧洲四国,在这一时期,其人生发展经历了"妓—妾—妻—妾—妓"的循环,即其由妓到妾,经历了短暂的"妻"生活(随夫出使时期)的荣耀之后,又由妾身份成为妓。值得注意的是,其身为"妻"身份时,她的这种身份的肯定却并非是由祖国和同胞赋予,而是由不同文化背景的洋人给予的,是对其的一种肯定和尊重。本文以赵淑侠的《赛金花》为蓝本,从女性主义研究的角度出发,对赛氏妓女、妾与"妻"的人生循环发展加以阐释,以期对赛金花这一历史人物的社会历史文化意义给予适当的评价。(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3年18期)
王宇宇[8](2012)在《文学女人的情关》一文中研究指出赵淑侠是世界华文文学中的重要作家,自20世纪70年代创作,因《我们的歌》被广大读者熟识,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如《落第》、《赛纳河畔》、《赛金花》等。她以其“文学女人”的细腻敏感,将其内心的情感注入文学的笔端,酣畅淋漓地呈现给读者。赵淑侠的小说世界既有中国情结的积淀,流露着海外游子漂泊异域的感伤,又能冲破迷离、感伤,唱响回归中华文化的我们的歌,当然,在这慷慨激昂的情感中又渗透着一种理性的批判意识,表现着作家对“故国”“吾民”的深沉的爱。浸润在强劲的欧洲文明中,赵淑侠始终以一种清醒地态度审视中国家庭伦理秩序,用一种“有容乃大”的心胸和气度表达对异国人性、人情的关爱。赵淑侠对爱情婚姻的描写,透视着作家对人本身的一种生命体悟,理想的恋情与现实总是有着千差万别,“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成为现实中的饮食男女难以企及的爱情神话,作家以颇具现代性的眼光透视现代人难以言说的情感悲哀,具有多重生存哲学的意味。本文梳理《西窗一夜雨》(小说集)《当我们年轻时》(小说集)《我们的歌》《落第》《塞纳河畔》《赛金花》等小说(集),试图从叁个方面来探究赵淑侠小说的情感世界,体认作家本人的情感流动痕迹,挖掘小说中人物的情感,以此更好地理解和探究赵淑侠的文学世界。第一章,国的守望。这一章主要探讨赵淑侠作品中浓郁的回归中华文化意识,海外华人、漂泊的感伤,这是海外华文作家常常表现的主题,不同的是,赵淑侠并没有沉溺在失根的描写中,而是以磅礴的气势唱响了回归之歌。因此,她的作品充满着皈依中华文化的激情,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作家更是以一种理智而清醒的态度关切现实的中国,体现着对故国吾民的深挚热爱。这是深入探讨其小说情感问题的重要角度。第二章,家的反思。这是从宏大的“国”的热爱到具体的“家”的体认,在对家庭的言说中,渗透着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沉思考。浸润在生机勃勃的欧洲文明中,赵淑侠更能以一种中西文化交汇的视角来审视中国家庭伦理秩序,取长补短,作家甚至将笔触伸入到外国家庭的平凡琐事中,用一种宽广的心胸和气度,超越种族,来表达对亲情的理解与阐释。第叁章,爱情的追寻。婚恋题材是赵淑侠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在对青年男女爱情的悲欢离合,婚姻围城内外的女人的描绘中,作家透析了婚恋中人性的情与欲的矛盾与挣扎、婚姻的尴尬境地、当代都市男女的情爱困境。作家更是以现代性的眼光透视一代名妓——赛金花的悲苦人生,理想与现实的难以契合,总之,对于婚姻爱情的描绘,呈现出多重生存哲学的意味。赵淑侠作品中呈现的情感世界,上述叁个部分还只是对其小说创作的一个简单的梳理和解读。透过小说中人物情感来关注赵淑侠,可以更好地体认其作品的丰富内涵,也有助于我们更为精确地把握作家的情感流动,同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海外华文作家的情感律动。(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2-06-10)
黄峰[9](2011)在《论文化身份的动态建构在赵淑侠小说中的呈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身处欧洲的非西方族群而言,传统的"他者"身份是西方话语霸权的产物。他们不得不被动接受,并任由这种模式化、僵硬的文化身份束缚自我的发展。但以赵淑侠为代表的欧洲华人主动解构旧有的"他者"身份,不断把日益变化的族群意识充实到新的"他者"身份之中,在谋求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更新自我的文化身份。赵淑侠的小说正是这一过程的历史见证,不仅把新文化身份的动态建构过程展现出来,而且对当地华人未来的生存与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来源于《黄山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陈玲玲[10](2011)在《植根于民族文化精神的永恒恋曲——华人女作家赵淑侠长篇小说《我们的歌》评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着名华人女作家赵淑侠的长篇小说《我们的歌》洋溢着爱国的激情和青春的气息,呼唤一种对生活真诚和美好的期待,从思想内容到艺术风格均具深深的感染力。小说对异域的艰辛、人世的沧桑,漂泊异乡华人的孤独苦闷的心绪与拼搏自强的精神刻画得淋漓尽致,风格清新质朴,意境悠远。情挚意切的民族情感是这部长篇小说思想感情的血脉,海外华人与祖国血脉相连、息息相关,只有祖国真正崛起和强大,所有炎黄子孙才能够真正高贵和骄傲。《我们的歌》是一曲青春之歌,爱情之歌,更是对祖国的挚爱之歌,是一曲植根于自己民族文化精神的永恒的恋歌。(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11年13期)
赵淑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赵淑侠是欧华文学中颇具代表性的女性作家。她的小说同时融合了中西方文学创作技巧于一炉,特别是象征手法的运用。因此,本文拟从赵淑侠的小说作品,探讨其如何运用象征手法,以形成其文学创作独具一格的艺术内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赵淑侠论文参考文献
[1].陈秀端.兼传统与现代──赵淑侠小说的叙事结构[J].职大学报.2016
[2].陈秀端.论赵淑侠小说中的象征手法[J].职大学报.2015
[3].孙然.《赛金花》——赵淑侠爱国情怀的体现[J].语文学刊.2014
[4].刘丽丽,李丰.满族作家赵淑侠《凄情纳兰》研读[J].芒种.2014
[5].李欣.赵淑侠笔下《赛金花》对主人公历史意义的“循环”建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
[6].李欣.华裔作家赵淑侠笔下的晚清名妓赛金花之“北京爷”形象[J].名作欣赏.2013
[7].李欣.赵淑侠笔下《赛金花》妓女、妾与“妻”的命运书写[J].文教资料.2013
[8].王宇宇.文学女人的情关[D].山东师范大学.2012
[9].黄峰.论文化身份的动态建构在赵淑侠小说中的呈现[J].黄山学院学报.2011
[10].陈玲玲.植根于民族文化精神的永恒恋曲——华人女作家赵淑侠长篇小说《我们的歌》评述[J].语文学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