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层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

某高层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

一、某高层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凡家恒[1](2021)在《深填黄土场地既有高层建筑物纠偏加固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文中指出随着城市用地紧张,填土场地上的建筑物日益增多,其上建筑物发生病害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如能通过纠偏加固等技术措施恢复其安全及使用功能,不但可以节约投资,减少资源浪费,且对建筑业发展具有重大工程意义。故本文以西宁某深填黄土场地既有高层建筑物倾斜事故为研究背景,提出一种适用于深填黄土场地的综合纠偏加固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对诸多已完成的纠偏加固工程案例分析总结,从场地勘察、设计、施工、使用及维护等多个方面对造成建筑物倾斜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了目前常用纠偏方法以及不同纠偏方法适用条件与相关技术特点,并对掏土迫降纠偏法的掏土成孔过程进行分析,给出了掏土孔的弹塑性解。(2)以西宁某深填黄土场地既有高层建筑物倾斜事故为研究背景,通过对该高层建筑物的地质条件、使用及维护等方面的分析,得出该高层建筑物发生倾斜的原因,并结合地层岩性与该建筑物结构形式提出了一种综合纠偏加固方法,即“微型桩快速止沉+人工挖孔桩止沉加固+掏土迫降纠偏+堆载加压促沉”,该方法采用微型桩以及人工挖孔桩,对倾斜建筑物止沉加固,待建筑物稳定后,选取合适位置钻孔掏土并堆载加压,对倾斜建筑物进行迫降纠偏,最终使建筑物变形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达到纠偏目的。(3)采用本文提出的“微型桩快速止沉+人工挖孔桩止沉加固+掏土迫降纠偏+堆载加压促沉”综合纠偏加固方法对该高层建筑物进行合理纠偏加固设计、施工及动态监测,其最大倾斜率由10.95‰下降并稳定至2.13‰,满足规范相关要求。通过该工程实例证明了,该综合纠偏加固方法在深填黄土场地倾斜建筑物治理方面是可行的,为深填黄土场地纠偏加固工程提供了可借鉴的工程实践经验。(4)由于在“微型桩快速止沉+人工挖孔桩止沉加固+掏土迫降纠偏+堆载加压促沉”综合纠偏加固方法中微型桩对倾斜建筑物起到快速止沉的重要作用,故通过微型桩室内模型试验,对深填黄土场地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不同桩径的微型桩的单桩承载特性进行了研究,并采用FLAC3D软件对微型桩建立数值模型,探究了桩径以及桩长对单桩承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桩Q-s曲线呈陡降型;桩竖向承载力随着桩径增加而增大;桩身轴力随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桩侧摩阻力随深度的增加基本呈现出先增大而后逐渐减小的趋势;桩径越大,桩侧摩阻力与桩端阻力的荷载分担百分比越接近;微型桩具有较高的竖向承载力;增加微型桩桩长以及桩径都可以提高微型桩的竖向承载力。为该综合纠偏加固方法中微型桩的选取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曲胜涛[2](2020)在《某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监测鉴定与加固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我国各类建构筑物中占绝大多数。伴随着结构服役时间的增加,结构的安全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检测鉴定与加固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基于此,本文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检测鉴定加固进行研究。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质量要求以及规范标准出发,阐述了检测鉴定的基本内容,对不同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较为具体的介绍了混凝土强度检测、混凝土缺陷检测、钢筋的检测、结构的变形及结构裂缝的检测鉴定手段,对结构的可靠性鉴定方法进行了说明。具体介绍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加固方法,包括加固目的、加固的特点及加固原则,简单介绍了维修加固的程序、基本原理。对有缺陷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维修加固是减少安全事故、提升结构承载力、延长结构寿命十分有效的方法。本文对新旧混凝土的共同工作效应进行了分析,对受损结构的工作程序、计算的基本假定进行了阐述,较为详细的介绍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维修加固方法,重点介绍了混凝土置换加固法的施工方法、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处理措施。本文运用混凝土置换加固方法对某工程进行了检测鉴定,给出了相应的加固方案,明显提升了结构的承载能力,同时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对后续工程的运用提高借鉴。通过工程实例的检验,对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检测、鉴定、安全性评价及加固技术的研究更加深入,文末得出了相关结论,并对未来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供相关人员参考。

胡琼[3](2020)在《某地下室结构工程上浮开裂事故分析与加固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大中小城市的规模均处于快速扩大的阶段,因此一方面城市用地需要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城市的纵向空间发展也成了很重要的一个领域,表现就是建筑物高度的大幅度增长以及地下空间的开发速度加快,如地下车库、地下商场迅速增多,但由于地下空间的工程隐蔽性,使得地下结构往往存在很多问题,建筑物的抗浮设计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领域。在南方多雨地区、东部沿海地区以及区域性受地下水影响严重的地区,由于建筑物上浮造成的破坏案例已经屡见不鲜。但目前国内外针对抗浮设计的研究和规范条文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对于地下结构的上浮机理、勘察设计、抗浮措施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地下室结构的上浮机理、抗浮设计以及加固处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研究:(1)对比分析了国内外不同规范对地下水勘察、抗浮设防水位确定等方面的规定,提出了目前规范存在的不足。通过查阅文献和工程资料,分别对地下室上浮机理和抗浮锚杆研究应用的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2)提出了地下水的赋存状态、渗流机理等相关因素对浮力计算和折减的影响。结合地下室结构上浮破坏的机理和模式,借助Midas Gen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了地下室结构正常使用和上浮破坏两种不同形态下的受力情况,研究了地下室上浮事故对上部构件受力的影响,针对发生典型破坏的相关节点、构件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受力分析。(3)借助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锚杆进行数值分析,研究了单锚的受力机理。采用正交设计法对锚杆的群锚效应进行了参数分析,研究了锚杆间距、锚杆长度及其他因素对群锚效应的影响,对抗浮锚杆的布置提出了建议。(4)以合肥市庐江县某地下室结构上浮破坏事故为背景,从设计和施工等方面,全面分析了可能导致该地下室上浮的原因,得出了最优加固处理方案,给出了该地下室结构抗浮加固工程的加固设计方法,并证明了抗浮加固问题技术程序的正确性、可行性,对此类工程事故的处理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温平平[4](2019)在《基坑桩锚支护结构水平变形特性及分级预警报警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深基坑工程发展日新月异,更加复杂的施工环境,不断加深的基坑深度,深基坑工程安全稳定性已经成为热点话题。但深基坑面临着研究理论不足,影响因素复杂多样,设计与施工不规范等问题,由于缺乏全过程位移监测,不能及时报警,导致深基坑工程事故无法及时控制,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故了解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特性,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深基坑工程分级预警报警十分重要。主要研究与成果为:(1)收集与研究大量深基坑工程文献资料,了解深基坑工程支护结构变形特性与内力关系、破坏机理。(2)通过文献细致调查研究深基坑工程事故的发生过程,深入分析事故发生的关键节点,探寻基坑破坏前的征兆。调查了正常施工完成时或基坑破坏时水平位变形比的范围。(3)结合南昌某深基坑工程施工与监测工作,采用理正设计软件、FLAC3D软件,建立模型,模拟计算从基坑开始土方开挖至基坑底全过程的支护结构变形和内力变化特性。通过这种全过程跟踪形式的计算和监测对比表明,是有利于基坑监测监控的,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偏差,进而追踪问题根源。(4)通过案例分析计算、数值模拟,都表明南昌锚拉形式的深基坑支护结构水平变形特征,与其他一般土地区表现一样,与软土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别,破坏形式推测表现为锚杆全部失效后呈现悬臂形式结构破坏,在靠近基坑底面位置产生很大弯矩而折断。而软土地区的桩的折断是由于靠近基坑底面的“弓”形变形大、弯曲率大产生弯曲破坏。(5)综合数值模拟分析结果以及工程案例情况,探讨确定橙色和红色报警值的方法。第一次通过理论分析、论证了红色报警值、橙色报警值。(6)根据文献调查,结合基坑工程实践经验,以当前国家规范为基础,参考部分省市地方规范成果,提出的四级预警报警策略有重大意义,实施方案可行。提出的应急管理措施可供参考。本分级方案缓解了设计压力,有利于解决当前设计施工中存在的矛盾状况。(7)研究锚索轴力变化、超载、超挖、地下水水位变化等对桩身水平位移以及内力变化。研究表明,桩锚支护结构的锚杆的上下位置、水平间距设置和预应力大小对于控制变形作用很大。在一般土地区的基坑,第一道锚杆的作用大于第二道的,因此务必精心设计和施工,同时加强锚杆的监测及时、有效非常重要。

徐洋洋[5](2016)在《某框架剪力墙置换加固的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中国的工程质量问题频发,而由于局部混凝土强度不足使结构不能达到安全使用要求的工程越来越多。同时,由于剪力墙结构整体性好、抗震性优,被更多地应用于高层建筑中。因此,针对混凝土强度不足对剪力墙结构整体性能的影响研究及加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对于此类问题的研究,更多集中在对梁、柱等构件在置换中的研究上,对于剪力墙在置换中的研究较少。本文在国内已有加固实例的基础上,用有限元分析了剪力墙在分期抽条置换的加固。本文以某高层剪力墙结构住宅楼工程为背景,首先采用PKPM软件SATWE模块对结构的受力状况进行初步分析,验算该工程的置换的可行性。通过对比置换中所有墙体的轴压比,可以看出,在局部置换过程中,某一面墙体、或者少量墙体的拆除与加固对周围或者其他墙体等构件的影响远小于对置换中墙体本身的影响。也就是说,在置换墙体过程中,某一面的墙体的施工,对该墙体构件承载力的影响较大。因此需将加固的重点放在该结构构件承载力的加固上。其次,由于是对既有加固方案的验算,用PKPM软件SATWE模块对该工程的整体计算过程中,发现所研究的墙体的荷载是有变化,且整体的荷载变化不大,因此以该墙体在置换中所受最大荷载为荷载,来研究剪力墙置换加固法的相关问题。最后,一方面以验算为主,按照实际工程中的做法,采用ABAQUS软件对该面墙体进行弹性分析,对各个阶段的置换进行模拟,验算该加固方案的可行性,发现是否有不安全的或者还能多拆一点的可能;另一方面以优化为主,将模型简化,根据第一阶段的问题,进行探讨,拆除长度,拆除顺序的优化。

王澄燕[6](2014)在《基于失效模式分析的工程项目质量安全问题的可追溯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建筑科技技术和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进步,人们对建筑的质量安全、舒适度、适用性、功能性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建筑项目的质量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质量管理也成为了项目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近年来出现了不少由于质量缺陷导致建筑物倒塌的事故,造成了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环境污染,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这些因素都迫使我们必须正视目前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管理上和技术上的问题。首先,介绍了我国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管理的现状,在目前的质量管理体系下,质量安全事故依然不能杜绝。深入探讨了我国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从过程控制和事故处理的角度分析了存在的不足。然后,将失效模式分析方法应用到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中。针对我国目前发生的质量安全事故,总结出工程项目的主要失效模式,以及失效产生的原因/机理,为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问题的可追溯提供了一定的分析基础和数据支持。最后,通过建立工程项目的可追溯管理系统,一旦工程项目发生质量安全问题,可以尽快地找到源头,提出解决措施,提高工程项目质量事故的处理效率,减少经济损失和降低社会不良影响。而且通过可追溯管理,对工程事故产生的机理进行研究,并进行经验总结,提出一些防范措施,加强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管理,杜绝此类事故再次发生。最终通过革新技术、健全法规、完善规范标准等一系列措施,完善我国的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用以指导新建项目的质量管理以及已建项目的质量安全检查,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李杏[7](2011)在《基于模糊事故树分析的工程质量主动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建筑工程的质量是保证建筑物有效使用的基本条件。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建筑工程质量总的形势是好的,在建筑界“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等政策方针的指引下,大批优质工程应运而生。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设规模的不断加大和建设进程的加快,建筑工程事故也随之频繁发生,事故的发生不仅会造成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更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工程的开展,甚至影响到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如何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降低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大量工程事故案例的分析,根据工程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通过加强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来确保工序(工程)质量,把事后事故的处理转为事前质量的预控和过程把关上。与通常的质量反馈控制不同,本文的出发点是事前的主动控制,同时结合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以确保工程质量。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几方面内容:⑴首先分析了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相关概念、特点、分类。通过调查工程质量事故并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导致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基本原因,并进行评价分析。研究了常用的事故评价方法,并比较了其在工程质量事故原因评价中的优缺点;⑵研究了传统事故树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范围,并研究了模糊数学基本理论,着重分析了经典集合理论与模糊集合理论的不同;⑶深入研究模糊事故树的基本原理,通过研究模糊事故树分析方法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将其引入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中,并尝试将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提出了基于模糊事故树分析方法的工程质量主动控制思想;⑷结合某在建火车站站房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建立了基于模糊事故树分析方法的裂缝事故主动控制模型,提出了相应的预控措施。实践证明,这些预控措施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使得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在了允许范围内,同时结合过程控制,很好地指导了后期工程的开展。

赵瑞娟[8](2011)在《混凝土结构梁板柱构件常见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建筑工程质量一直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近几年来,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总体不错,但工程质量事故还时有发生。对工程质量事故进行准确的分析,寻求合理的加固措施,不仅量大面广、而且任重道远,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介绍了混凝土结构梁、板、柱构件常见质量事故类型,并对其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选取了两个工程实例,详细说明了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程序。一个是搁置十余年的烂尾楼工程,由于长时间受自然界的侵蚀,梁柱节点处混凝土普遍存在的夹渣、孔洞、疏松现象,梁板裂缝随处可见,国家设计标准的提高造成了混凝土柱配筋不足,针对事故原因,对其进行了检测鉴定,并分别采取了置换混凝土加固法、定压针筒注胶法及加大截面加固法进行了加固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一个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突遇大风降温,且养护不周造成了现浇混凝土楼板产生了大量的早期裂缝,该批裂缝不影响混凝土强度,但却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美观性,故对其采用抹灰修复的办法及时进行了修补,保证了工程顺利进行。通过这两个工程,对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及工程加固方法和步骤进行了详细介绍,指出加固方案要有针对性,不同的加固方案应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对同类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周志坚[9](2010)在《深基坑工程生命周期安全评价研究》文中认为深基坑工程由于受到建设环境及工程项目的特殊性等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基坑工程的安全事故。因此,如何尽可能地减小对环境破坏程度和遏制深基坑工程中的事故发生,已经成为了我们迫切需要重视的课题。对深基坑工程事故的资料收集和整理,按责任方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了深基坑工程事故的支护结构体系破坏的六种形式。针对深基坑工程出现的事故,分析了勘察方失误、设计方失误,施工方失误、监理方失误和投资方的管理失误的各种原因。对目前深基坑工程安全评价常用的基本方法进行概述,并且指出这些方法的优点和不足。指出目前的安全评价方法中未考虑环境影响因素。针对深基坑工程安全评价中未考虑环境的问题,结合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环境评估的思想,提出深基坑工程生命周期安全评价(the Life Cycle Safety Assessment,简称LCSA)的概念并且构建深基坑工程生命周期评价评价体系,这套评价体系包括:生命周期安全评价目的和原则、评价标准、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权重、计算方法以及评分标准。结合深圳横岗再生水厂及配套管工程第Ⅰ标段的深基坑支护工程(基坑深度为9.5米)为例进行实例分析,对其进行生命周期安全评价。最后,指出此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对进一步工作的方向进行简要的讨论。

林立[10](2011)在《大型桥梁建设项目的鉴识工程制度与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目前正处于基础建设的高峰时期,工程灾害和事故频繁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普遍采取的是组成临时专家组来处理工程事故的做法,然而其过程的合法性和结论的科学性近年来受到质疑。我国的桥梁工程已经走向了规模化建设的道路,当前已迈入海湾大桥建设的时代,传统的事故处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大型桥梁建设管理的需要,亟需建立专门的机构、人员和制度对事故原因进行追溯、对事故责任进行判别,以保证分析和判别结果的有效性和客观性。本文基于我国大型桥梁建设的工程实际,结合我国法律制度改革的趋势,引入工程全寿命理念,探讨公平、独立、客观的“鉴识工程”第三方机制及方法。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果如下:1.调查和分析了我国近年来桥梁和地下工程典型事故的处理和鉴定情况。目前临时性、非专业的事故鉴定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我国高速发展的大型桥梁建设的项目管理需要,必须通过建立中立、合法、专业的鉴识工程制度来对其进行改善。2.引入工程全寿命周期理念,研究大型桥梁建设项目的全寿命风险鉴识方法。论文提出了全寿命期阶段健康的评价模型,建立了事故风险和损失的评价方法,对工程阶段风险的贡献和责任可能进行辨析。研究结果表明,业主、管理部门等工程参与方对事故风险存在高贡献可能,规划、设计等工程上游阶段对工程风险的继承和传递有很大的影响,需要在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中予以高度的重视。3.设计了桥梁专家鉴识系统。该系统包括了基于VFP语言开发的用户界面、基础数据库管理模块以及基于MATLAB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块。该系统用于事故样本的收集和整理、神经网络的训练和检验以及桥梁建设项目的工程鉴识仿真分析。4.进行了鉴识工程实践架构的研究。基于我国大型桥梁建设的实际,对鉴识过程中的实践操作提出了建议,包括事故调查、分析过程和报告规范等。5.进行了鉴识工程法律制度构架的研究。在我国目前的鉴定制度与英美法系专家证人制度相融合的改革趋势前提下,对我国的鉴识工程立法进行必要的基础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和建议,包括鉴识执业制度、鉴识启动机制、鉴识结论的开示制度、质证制度和采信制度等。基于实践和法律制度架构的研究,建议了大型桥梁建设项目的鉴识工程导则。本研究旨在对我国的大型桥梁建设项目的鉴识工程制度与方法做开创性的探索,从而为大型桥梁工程事故的处理提供科学的技术鉴定和责任识别方法,为工程争议提供有效的法律证据,使之成为连接法律和工程的桥梁。论文的研究成果也可供其它大型建设项目的鉴识工程参考借鉴。

二、某高层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某高层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深填黄土场地既有高层建筑物纠偏加固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纠偏加固研究现状
        1.2.2 国内纠偏加固研究现状
    1.3 纠偏加固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本文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既有建筑物纠偏技术研究
    2.1 引言
    2.2 既有建筑物倾斜原因分析
        2.2.1 场地勘察原因
        2.2.2 设计原因
        2.2.3 施工原因
        2.2.4 使用及维护原因
        2.2.5 其他原因
    2.3 既有建筑物纠偏控制标准
    2.4 既有建筑物纠偏方法
        2.4.1 迫降法
        2.4.2 抬升法
        2.4.3 综合法
    2.5 掏土迫降纠偏
    2.6 掏土孔的弹塑性变形分析
        2.6.1 掏土土孔成孔过程分析
        2.6.2 圆筒形孔扩张理论
        2.6.3 圆筒形孔扩张问题的弹性解
        2.6.4 Tresca材料圆筒形扩张问题弹塑性解
        2.6.5 Coulomb材料圆筒形孔扩张问题弹塑性解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某高层建筑物纠偏加固案例分析
    3.1 工程概况
    3.2 工程地质条件
        3.2.1 地层岩性
        3.2.2 地下水
        3.2.3 地基土腐蚀性
    3.3 建筑物倾斜变形情况
    3.4 建筑物倾斜变形原因分析
    3.5 纠偏加固方案设计
        3.5.1 纠偏加固目标
        3.5.2 纠偏加固总思路
        3.5.3 纠偏加固方案
    3.6 监测方案设计
        3.6.1 沉降监测
        3.6.2 倾斜监测
    3.7 纠偏加固施工
        3.7.1 建筑物止沉加固
        3.7.2 建筑物纠偏
        3.7.3 地面设施及上部结构维修
    3.8 纠偏加固效果分析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微型桩室内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室内模型试验
        4.2.1 试验目的
        4.2.2 试验方案
        4.2.3 试验准备工作
        4.2.4 试验过程
    4.3 试验数据处理计算
    4.4 室内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4.4.1 荷载沉降特性
        4.4.2 桩身轴力特性
        4.4.3 桩侧摩阻力特性
        4.4.4 桩侧摩阻力与桩端阻力荷载分担特性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竖向荷载下微型桩承载特性的数值模拟分析
    5.1 FLAC~(3D)简介
    5.2 数值模型建立
    5.3 数值模拟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项目基金及项目

(2)某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监测鉴定与加固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检测鉴定及加固研究现状
        1.2.1 结构检测鉴定研究现状
        1.2.2 结构加固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目的、技术路线与主要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3.3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检测、鉴定
    2.1 混凝土结构检测方法
        2.1.1 混凝土结构检测方法分类
        2.1.2 钢筋混凝土结构检测方法选择
    2.2 混凝土检测
        2.2.1 检测混凝土强度
        2.2.2 检测混凝土缺陷
        2.2.3 检测混凝土碳化深度
    2.3 钢筋检测
        2.3.1 检测钢筋锈蚀程度
        2.3.2 检测钢筋力学性能
        2.3.3 检测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
    2.4 检测混凝土结构裂缝
    2.5 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靠性鉴定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维修加固研究
    3.1 结构维修加固的目的、特点与原则
        3.1.1 结构维修加固的目的、特点
        3.1.2 结构维修加固的原则
    3.2 结构维修加固工作程序
    3.3 结构维修加固的基本原理
        3.3.1 维修加固结构的受力性能及共同工作问题
        3.3.2 计算分析的基本假定
    3.4 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
        3.4.1 外包钢加固法
        3.4.2 加大截面法
        3.4.3 外部粘钢加固法
        3.4.4 混凝土置换加固方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某高层结构改造项目工程检测
    4.1 工程概况
    4.2 检测与鉴定的目的、范围及内容
        4.2.1 鉴定目的、范围
        4.2.2 检测评定的主要依据
        4.2.3 墙柱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
        4.2.4 检测后承载力计算
        4.2.5 钢筋、保护层及裂缝检测
    4.3 检测评定结论及建议
    4.4 检测结论与建议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某高层结构验算分析及加固处理
    5.1 结构构件安全性验算分析
        5.1.1 建立模型
        5.1.2 结构计算基本参数及材料强度
        5.1.3 结构回顶支撑架验算
    5.2 结构加固处理方案
        5.2.1 维修加固主要材料及分段返工置换流程
        5.2.2 新旧构件的连接
        5.2.3 置换混凝土、植筋
        5.2.4 临时钢结构卸荷支撑制作、安装、拆除
    5.3 加固后承载力及变形验算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致谢

(3)某地下室结构工程上浮开裂事故分析与加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不足
        1.2.1 地下室抗浮原理与抗浮技术研究现状
        1.2.2 抗浮锚杆的应用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规范条文相关规定
        1.2.4 国内外规范条文的不足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内容
第二章 抗浮计算理论研究
    2.1 地下水概述
        2.1.1 地下水分类
        2.1.2 地下水对建(构)筑物的影响
    2.2 抗浮设防水位的合理选取
    2.3 渗流机理分析
        2.3.1 渗流概念
        2.3.2 渗流定律
    2.4 水浮力的计算
    2.5 地下室抗浮稳定性验算与失效形式
        2.5.1 整体抗浮验算与失效模式
        2.5.2 局部抗浮验算与失效模式
    2.6 上浮事故数值分析
        2.6.1 基本信息
        2.6.2 模型建立
        2.6.3 加载方式与边界条件
        2.6.4 结果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抗浮加固技术与抗浮锚杆设计研究
    3.1 抗浮加固处理措施
    3.2 抗浮加固处理技术程序
    3.3 抗浮锚杆
        3.3.1 抗浮锚杆的构造与锚固机理
        3.3.2 抗浮锚杆拉力的计算
        3.3.3 抗浮锚杆配筋和长度计算
        3.3.4 几种抗浮锚杆配筋和长度确定算法的比较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单锚与群锚效应数值分析
    4.1 求解方法及材料特性的选择
    4.2 模型的建立
        4.2.1 基本工况
        4.2.2 网格划分
        4.2.3 边界条件、接触设置及加载模式
    4.3 单锚模型结果分析
    4.4 群锚效应模型结果分析
        4.4.1 群锚效应概述
        4.4.2 正交设计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某地下室上浮事故处理工程实例
    5.1 工程概况
        5.1.1 地形地貌
        5.1.2 地基土分布特征及性能
        5.1.3 地下水埋藏条件
    5.2 结构破坏情况调查
        5.2.1 上浮观测
        5.2.2 上部构件破坏情况
    5.3 上浮原因分析
    5.4 抗浮验算
    5.5 抗浮措施
    5.6 上部结构加固修复措施
    5.7 防范预警措施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4)基坑桩锚支护结构水平变形特性及分级预警报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桩锚支护结构技术特点与应用发展研究现状
        1.2.2 桩锚支护深基坑工程事故研究现状
        1.2.3 桩锚支护结构变形与受力特性研究现状
        1.2.4 基坑监测与预警报警控制值研究现状
    1.3 深基坑工程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1.3.1 深基坑工程的特点
        1.3.2 深基坑工程存在的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
第2章 深基坑桩锚支护的机理分析
    2.1 概述
    2.2 桩锚支护结构的体系和特点
    2.3 桩锚支护体系的作用机理
        2.3.1 支护桩的作用与效应
        2.3.2 锚杆的作用与效应
    2.4 桩锚支护基坑工程破坏形式与原因
    2.5 桩锚支护结构变形特点
        2.5.1 概述
        2.5.2 影响因素分析
        2.5.3 基坑水平位移规律
        2.5.4 现场监测与分析
        2.5.5 变形特征归纳总结
    2.6 深基坑工程破坏事故案例与征兆探究
        2.6.1 基坑工程事故案例
        2.6.2 破坏前征兆信息总结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南昌某基坑工程施工监控实践与分析
    3.1 工程概况
    3.2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3.2.1 工程地质条件
        3.2.2 水文地质条件
        3.2.3 地下室施工及维护期间水文条件
    3.3 桩锚支护结构变形与内力计算分析
        3.3.1 支护结构设计概况
        3.3.2 分工况的支护桩变形与内力计算分析
        3.3.3 基坑整体稳定性分析
        3.3.4 抗倾覆稳定性验算分析
        3.3.5 基坑抗隆起分析
    3.4 施工监测方法与结果
        3.4.1 监测项目与要求
        3.4.2 监测工作布置
        3.4.3 监测结果整理分析
    3.5 正常使用状态下全过程支护结构变形和锚杆轴力特点分析
        3.5.1 全过程支护桩变形特点与分析
        3.5.2 与全过程变形监测结果比较分析
        3.5.3 开挖与超挖期间锚索轴力变化特点分析
        3.5.4 裸挖情况下开挖深度与桩顶水平位移的关系
    3.6 两类重要因素对桩顶水平位移的影响
        3.6.3 地下水位与桩顶水平位移的关系
    3.7 基于案例技术分析的基坑监控要点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FLAC~(3D)数值模拟分析与参数影响研究
    4.1 FLAC~(3D)简介
        4.1.1 FLAC~(3D)中的弹塑性本构关系
        4.1.2 摩尔一库仑(Mohr-coulomb)弹塑性生本构模型
    4.2 模型单元的建立
        4.2.1 深基坑建模范围
        4.2.2 支护结构模型
    4.3 岩土本构模型及相应材料参数的选取
    4.4 基坑开挖与支护工况的模拟
        4.4.1 FLAC~(3D)水平位移数值模拟
        4.4.2 FLAC~(3D)锚索轴力模拟分析
    4.5 FLAC~(3D)模拟值与监测值和设计值的对比分析
        4.5.1 桩顶水平位移对比分析
    4.6 模拟不同因素对基坑影响的分析
        4.6.1 预应力锚索的水平间距影响
        4.6.2 锚杆倾角的影响
        4.6.3 锚索竖向间距对桩身水平位移的影响
        4.6.4 锚索预应力对桩身水平位移影响
        4.6.5 土体强度参数的影响
        4.6.6 桩径变化对桩身位移影响
        4.6.7 超挖深度对桩身水平位移的影响
    4.7 模拟锚索失效对土体变形影响
        4.7.1 锚索对土体变形控制影响
        4.7.2 不同失效条件下桩身水平位移
    4.8 支护桩极限开挖深度探讨
        4.8.1 无锚支护桩极限开挖深度探讨
        4.8.2 单锚支护桩极限开挖深度探讨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坑围护结构变形预警值(特征)调查研究
    5.1 概述
    5.2 支护结构变形理论预测方法研究
    5.3 基于实测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的预警值调查研究
        5.3.1 相关规范变形控制值的特点
        5.3.2 软土地区基坑变形控制值的特点
        5.3.3 一般岩土地区变形控制值的特点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坑工程分级预警报警策略和方案研究
    6.1 分级预警报警必要性
    6.2 预警报警控制策略研究
        6.2.1 当前的报警实践和研究情况
        6.2.2 建筑深基坑工程四级预警报警方案研究
        6.2.3 考虑因素与方法优点
        6.2.4 预警报警的应急管理
    6.3 红色报警控制值的确定研究
        6.3.1 基于实测变形统计调查确定红色报警控制值
        6.3.2 悬臂排桩支护红色报警值研究论证
        6.3.3 依据土体强度降低幅度论证研究支护桩变形橙色报警值
    6.4 案例评判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某框架剪力墙置换加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来由
        1.1.1 混凝土结构加固背景
        1.1.2 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
        1.1.3 本课题来源
    1.2 框架剪力墙的特点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2章 用PKPM进行内力验算
    2.1 引言
    2.2 工程概况
    2.3 混凝土强度的检测与评定
    2.4 结构建模过程分析
        2.4.1 结构内力参数
        2.4.2 结构计算
    2.5 模型简化
        2.5.1 模型的概况
        2.5.2 模型的荷载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用ABAQUS进行局部置换的验算与简化
    3.1 ABAQUS软件介绍
    3.2 材料的本构
        3.2.1 混凝土的本构模型
        3.2.2 钢筋的本构模型
    3.3 单元选择
    3.4 网格划分
    3.5 对16层墙体进行简化
    3.6 最终模型简化结果
    3.7 对该工程进行有限元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对置换墙体的进一步分析
    4.1 引言
    4.2 模拟中用结构特性
    4.3 控制拆除墙体宽度的模拟
    4.4 置换加钢柱的影响
    4.5 置换加钢管的影响
    4.6 不同的混凝土修补材料的影响
    4.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失效模式分析的工程项目质量安全问题的可追溯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基础
    第一节 文献综述
    第二节 理论基础
第三章 我国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第一节 我国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管理现状
    第二节 我国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事故概况
    第三节 我国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的失效模式分析
    第一节 失效模式分析方法概述
    第二节 建筑工程项目的失效模式及其失效机理
    第三节 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失效模式分析的流程
第五章 构建工程项目质量安全问题的可追溯管理系统
    第一节 工程项目可追溯管理体系的框架
    第二节 工程项目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系统的运作
    第三节 构建工程项目可追溯管理系统的技术支撑体系
    第四节 工程项目质量安全问题追溯的效果
第六章 工程项目质量安全失效的案例分析
    第一节 莲花河畔景苑 7 号楼整体倾覆事故
    第二节 莲花河畔景苑 7 号楼整体倾覆事故的失效分析
    第三节 莲花河畔景苑 7 号楼整体倾覆事故的原因追溯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7)基于模糊事故树分析的工程质量主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意义
    1.2 问题的提出
    1.3 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
        1.3.1 模糊事故树的发展现状
        1.3.2 工程质量事故控制现状
        1.3.2.1 国外质量控制研究现状
        1.3.2.2 国内质量控制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
    2.1 工程事故概述
        2.1.1 工程事故的特点
        2.1.1.1 复杂性
        2.1.1.2 可变性
        2.1.1.3 严重性
        2.1.1.4 多发性
        2.1.2 工程事故的构成因素
        2.1.3 工程质量事故分类
    2.2 工程质量事故原因分析
        2.2.1 工程地质勘查失误
        2.2.2 设计失误
        2.2.3 建筑制品及建筑材料存在质量问题
        2.2.4 建筑结构使用不当
        2.2.5 施工技术管理不当
        2.2.6 基本建筑程序问题
    2.3 工程事故原因分析方法的研究
        2.3.1 工程事故原因分析的重要性
        2.3.2 常用工程事故评价方法的分析比较
        2.3.2.1 国外事故评价方法研究与进展
        2.3.2.2 国内事故评价方法研究与进展
        2.3.2.3 各种事故评价方法在原因分析评价中的优劣比较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事故树与模糊数学基本理论
    3.1 事故树分析基本理论
        3.1.1 事故树发展简述
        3.1.2 事故树分析法的特点及应用
        3.1.3 事故树基本理论
        3.1.3.1 事故树基本符号
        3.1.3.2 事故树基本概念
        3.1.3.3 事故树分析程序
        3.1.4 事故树分析方法的优缺点
    3.2 模糊数学基本理论
        3.2.1 可能性理论及模糊数学
        3.2.2 经典集合论与特征函数
        3.2.3 模糊集合论与隶属度函数
        3.2.4 经典集合论和模糊集合论的区别与联系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模糊事故树方法与工程质量主动控制研究
    4.1 模糊数的选取
        4.1.1 常用模糊数模型
        4.1.2 三角模糊运算准则
    4.2 模糊与门和模糊或门的逻辑关系
    4.3 基本事件模糊概率的确定
        4.3.1 有精确概率统计的模糊处理
        4.3.2 无精确概率统计的模糊处理
    4.4 模糊事故树的定量分析
        4.4.1 顶事件模糊概率分布
        4.4.2 基本事件模糊重要度分析
    4.5 模糊事故树的分析流程
    4.6 基于模糊事故树的主动控制模式研究
        4.6.1 质量主动控制概述
        4.6.2 质量主动控制过程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程实例分析
    5.1 工程事故概况
        5.1.1 工程概况
        5.1.2 裂缝事故概况
    5.2 裂缝事故的前期预防
        5.2.1 裂缝事故影响因素分析
        5.2.2 裂缝的模糊事故树分析
        5.2.2.1 编制事故树分析模型
        5.2.2.2 求取最小割集
        5.2.2.3 基本事件的概率模糊处理
        5.2.2.4 基本事件的重要度分析
        5.2.3 裂缝的预防措施
        5.2.3.1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5.2.3.2 混凝土控制裂缝措施
        5.2.3.3 成品保护措施
    5.3 裂缝事故的过程控制
        5.3.1 施工过程简述
        5.3.1.1 原材料情况
        5.3.1.2 配合比情况
        5.3.1.3 施工浇筑过程
        5.3.1.4 保温养护情况
        5.3.2 裂缝事故原因分析
        5.3.3 裂缝事故因素权重确定
    5.4 裂缝事故的评价与处理
        5.4.1 裂缝事故的评价
        5.4.2 裂缝事故的修补措施
        5.4.2.1 混凝土表面环氧树脂封闭
        5.4.2.2 裂缝内环氧树脂压力灌浆处理
        5.4.2.3 安全事项及检验手段
        5.4.3 裂缝事故的预防与改进措施
        5.4.3.1 以施工缝取代后浇带
        5.4.3.2 调整配合比
        5.4.3.3 加强混凝土浇筑的过程控制
        5.4.3.4 加强保湿养护
        5.4.4 改进效果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8)混凝土结构梁板柱构件常见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1.3.1. 国内外现状
        1.3.2. 发展趋势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2. 混凝土结构工程常见质量事故类型与事例
    2.1. 混凝土结构发展概况
    2.2. 混凝土结构常见质量事故类型与事例
        2.2.1. 混凝土强度不足
        2.2.2. 混凝土的外观质量缺陷
        2.2.3. 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裂缝
        2.2.4. 混凝土结构倒塌事故
3. 混凝土结构加固的方法、原则和程序
    3.1. 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现状
        3.1.1. 传统加固法
        3.1.2. 加固的新技术及新工艺
        3.1.3. 其他加固法
    3.2. 工程加固的原则
    3.3. 工程加固的程序
4. 工程实例
    4.1. 搁置十余年的烂尾楼加固工程
        4.1.1. 工程概况
        4.1.2. 质量问题和工程检测
        4.1.3. 工程质量事故原因分析
        4.1.4. 工程加固处理
        4.1.5. 质量验收
        4.1.6. 本工程得出的结论
    4.2. 某工程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分析与处理
        4.2.1. 工程概况
        4.2.2. 工程质量事故原因分析
        4.2.3. 处理过程
        4.2.4. 质量验收
        4.2.5. 现浇混凝土楼板早期裂缝的防治措施
        4.2.6. 本工程得出的结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9)深基坑工程生命周期安全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科学依据
    1.2 安全评价起源
    1.3 深基坑工程安全评价研究国内外现状
        1.3.1 国外深基坑工程安全评价研究现状
        1.3.2 国内的深基坑工程安全评价研究的现状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6 课题研究技术路线
    1.7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深基坑工程事故因素分析
    2.1 概述
    2.2 深基坑工程事故的统计分析
    2.3 深基坑工程事故的分析
        2.3.1 深基坑工程事故破坏形式分析
        2.3.2 深基坑工程事故原因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目前的深基坑工程安全评价
    3.1 概述
    3.2 安全评价发展简史
    3.3 安全评价基本概念及原理
    3.4 安全评价分析方法概述
    3.5 深基坑工程中经常使用的安全评价方法
        3.5.1 安全检查表法(SCL)
        3.5.2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深基坑工程生命周期安全评价
    4.1 概述
    4.2 生命周期评价的简介
    4.3 提出深基坑工程生命周期安全评价(LCSA)理论的原因
    4.4 深基坑工程生命周期安全评价(LCSA)概念的提出
        4.4.1 深基坑工程生命周期安全性评价的概念
        4.4.2 深基坑工程LCSA 的特点
    4.5 深基坑生命周期安全评价体系的研究技术路线
    4.6 深基坑生命周期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4.6.1 影响因素的分类
        4.6.2 宏观因素分析
        4.6.3 微观因素分析
第五章 构建深基坑工程生命周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5.1 概述
    5.2 深基坑工程生命周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应具备的功能
    5.3 深基坑工程生命周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原则
    5.4 深基坑工程生命周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4.1 深基坑工程生命周期安全评价指标的选取
        5.4.2 生命周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模型
        5.4.3 生命周期评价指标的内容
        5.4.4 生命周期评价指标的递阶层次结构编码体系
第六章 建立深基坑工程生命周期安全评价的模型
    6.1 概述
    6.2 深基坑工程生命周期安全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6.2.1 层次分析法(AHP)的介绍
        6.2.2 确定深基坑工程生命周期安全评价指标的权重
    6.3 深基坑工程生命周期安全评价评价方法和模型
        6.3.1 深基坑工程生命周期安全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简介
        6.3.2 生命周期安全评价评价模型的建立
    6.4 深基坑工程生命周期安全评价基准的确定
        6.4.1 生命周期安全评价评价标准
        6.4.2 生命周期安全评价等级
第七章 实例分析
    7.1 深基坑工程概况
        7.1.1 工程地质状况和水文地质条件
        7.1.2 设计概况
    7.2 对此深基坑工程安全的分析
    7.3 深基坑工程生命周期安全评价
        7.3.1 此项深基坑工程生命周期安全的综合评价
        7.3.2 此项深基坑工程生命周期评价安全评价的结论及分析
第八章 结论和展望
    8.1 结论
    8.2 存在问题以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附 深基坑工程事故责任统计表

(10)大型桥梁建设项目的鉴识工程制度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课题的提出
        1.1.1 我国近年来桥梁工程典型事故的调查和鉴定情况
        1.1.2 我国建设项目事故处理现状研究
        1.1.3 鉴识工程的提出
        1.1.4 鉴识工程的定义
    1.2 国外鉴识工程研究现状
        1.2.1 鉴识工程的起源和发展
        1.2.2 欧美法系中鉴识工程制度
        1.2.3 鉴识工程对工程事故处理的贡献
        1.2.4 鉴识工程对项目全寿命期风险管理的贡献
        1.2.5 鉴识工程方法研究现状
    1.3 我国鉴识工程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1.4.1 论文的主要工作
        1.4.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基于全寿命理念的大型桥梁建设项目风险识别
    2.1 基于全寿命期理念的大型桥梁建设风险分析理论
        2.1.1 工程建设项目全寿命期风险分析
        2.1.2 大型桥梁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风险模型
    2.2 基于全寿命理念的大型桥梁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方法
        2.2.1 大型桥梁建设项目全寿命阶段风险贡献因子及风险责任
        2.2.2 大型桥梁建设项目全寿命期事故风险集成及贡献评价
    2.3 基于全寿命理念的大型桥梁建设项目风险事故损失评价方法
        2.3.1 风险评估中的事故损失评价方法
        2.3.2 大型桥梁建设项目的事故损失评价方法和标准
    2.4 小结
第三章 大型桥梁建设项目的鉴识分析方法研究
    3.1 反问题理论及其求解方法
        3.1.1 反问题基本理论
        3.1.2 反问题的人工神经网络模拟方法
    3.2 大型桥梁建设项目的专家鉴识系统开发
        3.2.1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仿真方法的专家鉴识系统
        3.2.2 基于 VFP 和 MATLAB 语言的专家鉴识系统设计
        3.2.3 专家鉴识系统的知识数据库模块构建
        3.2.4 专家鉴识系统的神经网络仿真模块构建
    3.3 钢筋混凝土梁式桥的人工神经网络鉴识分析方法
        3.3.1 钢筋混凝土梁式桥的破坏样本依据
        3.3.2 钢筋混凝土梁式桥的样本库构建
        3.3.3 钢筋混凝土梁式桥的人工神经网络鉴识仿真
        3.3.4 案例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大型桥梁建设项目的鉴识调查实践架构
    4.1 鉴识调查方法
        4.1.1 工程关系网络调查
        4.1.2 现场调查
        4.1.3 试验室调查
        4.1.4 内业调查
    4.2 鉴识分析方法与原则
    4.3 鉴识的意见报告规范
    4.4 工程事故的预防和处置办法
    4.5 小结
第五章 大型桥梁建设项目的鉴识工程法律制度构架
    5.1 鉴识工程开展的法律环境
        5.1.1 英美法系的专家证人制度与我国司法鉴定机制比较
        5.1.2 鉴识的与鉴定的区别
        5.1.3 鉴识工程在司法鉴定分类中的独立化和专业化
    5.2 鉴识主体执业制度
        5.2.1 两大法系鉴识主体资质认定方式比较
        5.2.2 鉴识机构和鉴识工程师的执业资格
        5.2.3 鉴识主体执业资质分类
        5.2.4 鉴识主体的执业制度
    5.3 鉴识主体的职责、权利和义务
        5.3.1 鉴识主体的职责
        5.3.2 鉴识主体的权利
        5.3.3 鉴识主体的义务
    5.4 鉴识职业道德和责任监管
        5.4.1 鉴识工程师的道德约束
        5.4.2 鉴识道德的监管
        5.4.3 鉴识主体的法律责任
    5.5 “鉴识工程”启动机制
    5.6 鉴识的质证和采信制度
        5.6.1 鉴识的质证制度
        5.6.2 鉴识的采信制度
    5.7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专家鉴识系统的 VFP 语言开发源码
附录 B 桥梁破坏样本的基本信息库
附录 C BP 网络和 RBF 网络的鉴识仿真源码
附录 D 建设项目鉴识工程导则(建议稿)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成果

四、某高层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深填黄土场地既有高层建筑物纠偏加固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D]. 凡家恒.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2]某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监测鉴定与加固应用研究[D]. 曲胜涛. 青岛理工大学, 2020(02)
  • [3]某地下室结构工程上浮开裂事故分析与加固技术研究[D]. 胡琼.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4]基坑桩锚支护结构水平变形特性及分级预警报警研究[D]. 温平平. 南昌大学, 2019(02)
  • [5]某框架剪力墙置换加固的研究[D]. 徐洋洋. 燕山大学, 2016(01)
  • [6]基于失效模式分析的工程项目质量安全问题的可追溯管理研究[D]. 王澄燕. 南京工业大学, 2014(04)
  • [7]基于模糊事故树分析的工程质量主动控制研究[D]. 李杏. 青岛理工大学, 2011(04)
  • [8]混凝土结构梁板柱构件常见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技术研究[D]. 赵瑞娟. 北京林业大学, 2011(10)
  • [9]深基坑工程生命周期安全评价研究[D]. 周志坚. 武汉科技大学, 2010(04)
  • [10]大型桥梁建设项目的鉴识工程制度与方法研究[D]. 林立. 福州大学, 2011(05)

标签:;  ;  ;  ;  ;  

某高层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