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前黄人民医院213172
摘要:本文主要是为了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通过选取2014年4月-2014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患有支气管肺炎的患儿,并且随机把其平均分成两组,一组是治疗组,另一组是对照组。针对两组患儿我们都进行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中医内服外敷的治疗方法。然后比较两组患儿之间的临床表现,比如比较患儿咳嗽的时间长短、沙哑音持续的时间、体温不正常时间等,同时还要比较两组患儿出现的不良反应。经过认真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治疗组患儿的各项指标都比对照组患儿好很多,且二者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计算得知,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2.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达到了80.0%,前者明显比后者高出很多,两者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并且停止药物治疗后都能够恢复,两组数据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因此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上述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不仅能够缩短治疗时间,还能够提升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比较安全,利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儿科常见的肺系疾病即小叶性肺炎,也是婴幼儿常见死亡原因之一,常由病毒和细菌引起,发病季节多在冬春季节和气候骤变阶段,发病人群多为婴幼儿,临床表现多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肺部湿啰音等[1]。由于婴幼儿处在特别的生理期,免疫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呼吸道黏液不易排出,这为病菌的繁殖创造了条件,所以患儿多表现为炎症消除缓慢,病情容易加重,死亡率较高。对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西医多运用抗生素抗感染,中医则以辩证治疗为主。近年来我院在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上运用中西医结合的疗法,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4年4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4个月~4岁,平均(1.5±0.6)岁;对照组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3个月~5岁,平均(1.8±0.5)岁。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支气管肺炎的诊断标准。对照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的治疗:给予患儿抗感染、吸氧、止咳、祛痰、平喘、通畅呼吸、降温等治疗,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疗程7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内服基本药方为:麻黄5g、杏仁5g、生石膏(先煎)10g、甘草3g、银花6g、连翘10g、芦根6g、牛蒡子6g、桔梗10g,治疗中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施行对应加减,1剂/d,治疗7d。外敷药方基本组成是白芥子末30g、面粉30g,用水调和纱布包裹外敷于背部啰音明显处,发红为止。
1.3疗效观察:记录两组患儿的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X线检查结果等指标,根据患者检查结果评价临床疗效。疗效判断标准[2]为:①治愈:体温正常,咳嗽、气促、肺部啰音消失,胸部X线炎症反应吸收。②显效:发热咳嗽明显减轻,气促、肺部湿啰音明显减少,胸部X线显示炎性反应已基本吸收。③有效:发热咳嗽稍减轻,气促、肺部湿啰音稍减少,胸部X线显示炎性反应小部分吸收。④无效:发热咳嗽、气促、肺部湿啰音无好转或加重,胸部X线显示炎性反应无吸收或增多。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每组总例数×100%。;记录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过程比较:经过比较得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儿的各项指标如停止咳嗽的时间、沙哑音小时的时间、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比治疗组要高出很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35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治愈22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10例,总有效为8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本研究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轻微可耐受,停药后均可自行恢复,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儿科中,比较普遍的呼吸道疾病就是小儿支气管肺炎,这种病大部分是由于病毒或细菌感染而来的。由于小儿的身体各项机能没有发育成熟,自身抵抗力较弱,万一发生感染,就有可能引起支气管肺炎,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中医学将小儿支气管肺炎归为“肺炎喘嗽”的范畴。发病原因为患儿饮食过甜、过咸、过油腻等使内热过盛,外感风寒,表邪不解,入里闭肺,痹郁不宣,从而化热烁津,炼液为痰,阻于气道而使患者表现出一系列风热闭肺的症状,多表现为发热、气急、痰多、痰黏稠发黄、口干、咽痛、舌苔薄而黄等,严重的患者会表现为剧烈咳嗽、气促喘息、气道阻痰、面红鼻煽、大便干燥、小便泛黄、舌红苔黄、指纹紫滞等。所以对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要以清热解毒、宣肺止咳、清痰消炎为依据,给予患者降气涤痰、平喘利气、活血化瘀的治疗,即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标本兼治。
本研究治疗组内服药运用了麻杏石甘汤,药方中石膏辛甘寒,可以清除肺热,宣泄肺气;麻黄辛苦温,可和杏仁共同平喘止咳;双花、连翘可以清热解毒,有解表之功效;芦根可以生津止咳;牛蒡子和桔梗可以解毒利咽,宣肺祛痰。所有药物共同作用可以止咳平喘,抗菌消炎。而外敷的白芥子可以理气化痰,通络平喘,温润肺部,吸收啰音。再同时加上西药抗感染、吸氧、止咳、祛痰、平喘、通畅呼吸、降温、使用抗生素等治疗,必能提高疗效。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治疗组的50例患儿运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均优于仅使用西医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愈率为70.0%,总有效为92.0%,而对照组治愈率44.0%,总有效为80.0%,治疗组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不良反应方面来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轻微可耐受,停药后均可自行恢复,这些结果均证明了中西医结合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周泽恩.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特征与治疗[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5(8):3586-3587.
[2]吴俏青.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80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3):388-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