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锌纳米颗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ZnFe_2O_4,NPs,序批式反应器(SBR),活性污泥,微生物酶活性
锌纳米颗粒论文文献综述
董俊伟,马丙瑞,李珊珊,万一平,于娜玲[1](2018)在《铁酸锌纳米颗粒对序批式反应器性能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铁酸锌纳米颗粒(ZnFe_2O_4 NPs)浓度变化对序批式反应器(SBR)性能、微生物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0~50mg/L的ZnFe_2O_4 NPs对COD和NH_4~+-N的去除未产生影响,出水NO_2~--N浓度接近于0mg/L,而出水NO_3~--N浓度在3.89~5.63mg/L之间变化。随着进水,ZnFe_2O_4 NPs浓度从0mg/L增加到50mg/L,活性污泥的比耗氧速率(SOUR)、比氨氧化速率(SAOR)、比亚硝酸盐还原速率(SNIRR)、脱氢酶(DHA)、氨单加氧酶(AMO)和亚硝酸盐还原酶(NIR)的活性逐渐降低。与进水ZnFe_2O_4 NPs浓度为0mg/L时相比,活性氧(ROS)产生量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的变化表明,ZnFe_2O_4 NPs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有一定毒性效应。ZnFe_2O_4 NPs的浓度变化导致微生物群落种类和相对丰度在门和属水平上发生变化。该研究结果为评价ZnFe_2O_4 NPs对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潜在影响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S1期)
陈哲豪[2](2018)在《锑化锌纳米颗粒的制备与光热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由于淡水资源短缺的加剧使得人们愈发关注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目前使用较多的有蒸汽压缩法、反渗透膜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和多级闪蒸法等。然而,这些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常规能源,这也导致了能源的紧缺和污染的形成。因此,太阳能海水淡化这一环境友好并且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受制于能量转换效率偏低等因素,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还无法做到产业化,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减弱淡水资源短缺对人类生活造成的影响,寻求一种具有高光热转换效率的合适材料使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更加成熟并能快速获得大量淡水,这是广大研究人员努力的方向。在纳米材料科学领域,锑化锌纳米材料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窄带隙半导体材料。因其具有制备成本较低、性质较为稳定、生物毒性小、形貌和结构可控性强等优点,锑化锌纳米材料也受到了各方面学者的广泛关注。根据已发表的文献可知,锑化锌有着优良的热电性能,但是其光热性能却未有深入研究。因此,本文利用溶剂热法,通过控制实验参数,如化学原料的配比、反应的温度和时间等条件,制备出具有纳米结构的Zn_4Sb_3和ZnSb。制备完样品后,对不同的纳米颗粒分别进行相应的表征,结果表明实验中已经获得了高纯度的Zn_4Sb_3和ZnSb纳米颗粒,且其粒径大小约为70-150 nm。接着,分别进行了相关光热性能的研究与测试:在808 nm激光的照射下Zn_4Sb_3纳米颗粒的光吸收达到了0.359,且其光热转换效率则高达32.90%;另外,ZnSb纳米颗粒的光吸收高达0.607,而其光热转换效率则达到了22.05%,并且两者都具有较好的光热稳定性。基于此,分别将两种纳米颗粒制备成均匀且致密的膜状结构并悬浮于去离子水的表面,模拟太阳光垂直照射,测试其太阳能海水淡化的效果。由实验数据可知,Zn_4Sb_3纳米膜的太阳能光热转换效率高达88.39%,而ZnSb纳米膜的太阳能光热转换效率则高达90.67%,且两者均具有很好的光热稳定性。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两种纳米颗粒均具有良好的光吸收性能、光热转换效率和光热稳定性,其中ZnSb的光热性能略好于Zn_4Sb_3。本文对不同晶相的锑化锌纳米颗粒的制备、光热特性及其相关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一研究为锑化锌纳米颗粒制备的产业化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韩臻臻[3](2018)在《利用碳材料改性铁酸锌纳米颗粒及其超级电容器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新型的储能器件,因具有功率密度大、充放电速度快、循环稳定性好等优点而备受科学家青睐。电极材料是影响超级电容器性能的关键因素,其中叁元过渡金属氧化物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因具有更丰富的氧化还原反应而得到广泛关注,而铁酸锌作为叁元过渡金属氧化物的一种,因储量丰富、无毒、成本低以及高的理论比电容等优势而引起科研工作者的兴趣。但是,铁酸锌电极材料自身导电性差、结构不稳定等缺点限制了铁酸锌基超级电容器的发展。本文设计在铁酸锌电极材料结构纳米化的基础上与高导电性的碳材料复合来提高铁酸锌基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作为研究内容。首先,利用一步溶剂热法制备出了铁酸锌纳米颗粒/石墨烯复合材料,利用化学浸渍法制备出了铁酸锌纳米颗粒/活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出了铁酸锌纳米颗粒/碳复合材料;其次,利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电化学交流阻抗等测试手段对所制备的电极材料进行电化学性能分析;最后,将制备出的铁酸锌纳米颗粒/石墨烯复合材料和铁酸锌纳米颗粒/活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分别制备成超级电容器器件,并研究了器件的电化学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利用一步溶剂热法,通过在前驱体溶液中加入聚乙二醇-4000,有效调节了铁酸锌的颗粒尺寸和负载量,制备出了高电容性能的铁酸锌纳米颗粒/石墨烯复合材料。电化学反应过程中,较小的铁酸锌纳米粒子能被充分利用,石墨烯高的导电性可以促进电子的快速运输,同时,大负载量的铁酸锌纳米颗粒还能提高铁酸锌纳米颗粒/石墨烯复合材料电极的比电容。铁酸锌纳米颗粒/石墨烯复合材料电极的比电容在1 A g~(-1)时达到352.9F g~(-1),优于其它铁酸锌基复合材料电极。它还展现了非常好的循环稳定性和良好的倍率性能,经过10000次循环稳定性测试之后,仍可达到初始电容量的92.3%。此外,铁酸锌纳米颗粒/活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基对称超级电容器于1.2 V的电压范围内、2 mol L~(-1)KOH电解液下测试时,当功率密度为300 W kg~(-1)时,其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达到6.7Wh kg~(-1)。2.利用化学浸渍法成功制备出了一种铁酸锌纳米颗粒/活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其中作为模板或框架基底的具有分级多孔结构的活性碳纤维是由一种新型棉衍生而来,复合材料中铁酸锌纳米粒子被均匀的嵌入到活性碳纤维较大的纳米孔(~20 nm)中,较小的叁维互通的纳米孔(~2.5 nm)结构依然被保留。活性碳纤维基底不仅控制了铁酸锌颗粒粒径、避免颗粒团聚,而且还提供了连续的电子通路和快速的离子扩散通道,防止了电化学反应过程中铁酸锌活性材料的损失。铁酸锌纳米颗粒/活性碳纤维复合材料电极展现了一个非常高的比电容为192.2 F g~(-1)(58.7 mAh g~(-1))。此外,铁酸锌纳米颗粒/活性碳纤维复合材料电极还展现了非常高的倍率性能。3.利用可控的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了一维结构的铁酸锌纳米颗粒/碳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实验中依次探索了聚丙烯腈、盐溶液浓度、注射器针孔型号对复合材料形貌的影响以及碳化温度对纯度的影响。当前驱体溶液配比为聚丙烯腈1 g、ZnCl_20.5 mmol、FeCl_3?6H_2O 1 mmol、注射器针孔22号时,可纺制出形貌最佳的复合材料;当碳化温度为600℃时,可以制备出纯的铁酸锌纳米颗粒/碳复合材料。最佳样品ZFO/C-B-22复合材料电极展现了优异的倍率电化学性能,叁电极测试系统下,在电流密度为1 A g~(-1)时,比电容为237 F g~(-1),即便电流密度达到10 A g~(-1),电容保持率依然能达到88.4%。(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8-05-01)
王青,张旭东,魏智强,戴剑锋,李维学[4](2015)在《锰掺杂硫化锌纳米颗粒的制备及磁学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硫化锌(ZnS)是非常重要的II-VI族稀磁性半导体材料,具有非常优异的光电特性。采用水热法制备ZnS∶Mn纳米颗粒,研究不同掺杂量Mn离子对ZnS∶Mn纳米颗粒磁学性质的影响,样品的形态和微结构分别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进行检测。结果表明,ZnS∶Mn纳米颗粒的晶体结构为球形六方结构,晶粒大小均匀,粒径在15~18nm之间。室温下,磁测量表明,施加相同的外磁场,样品磁化强度随着Mn离子掺杂量的增加先增强后减弱,更多的Mn离子会占用间隙位置,并生成顺磁性物质,这将导致硫空位含量降低,使剩余磁化强度和矫顽力减弱。(本文来源于《甘肃科学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邹旭,许娴,付海川,张铁民,彭菊媛[5](2014)在《温度及压力作用下的铁酸锌纳米颗粒结晶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铁酸锌前驱物,设置温度范围为200~600℃对前驱物进行3 h灼烧处理;并取1 g前驱物原粉在5 MPa压强下作压片处理,500℃下灼烧3 h.通过XRD,Raman表征样品并观察铁酸锌的结晶过程,研究压强和温度对合成铁酸锌纳米晶的影响.发现样品经5 MPa压强处理后,Raman图反映出铁酸锌的两个常压下不明显的二维振动模式225 cm-1和249 cm-1处峰位特征明显.结果表明随着灼烧温度的升高,铁酸锌粒径增大;对前驱物加压能够促进铁酸锌晶体的形成.(本文来源于《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雷春[6](2011)在《水热法合成锰掺硫化锌纳米颗粒及其荧光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ZnS是Ⅱ-Ⅵ族重要的一种化合物,自然界中存在具有闪锌矿结构的立方相和纤锌矿结构的六方相两种变形体,其对应的禁带宽度分别为3.66 eV和3.8 eV。由于具有优越的发光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越来越受到化学、物理以及材料学家的重视。自1994年Bhargava等人将Mn2+掺入ZnS首次发现显着提高锰掺杂ZnS的荧光量子效率以来,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研究过渡金属离子掺杂ZnS材料的热情。科学家们对单掺金属离子Mn、Cu、Fe、Co或共掺Mn,Cu、Co,Cu等研究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金属Mn2+掺杂ZnS材料,人们不仅获得低维ZnS:Mn纳米线、颗粒、薄膜,ZnS:Mn量子点的合成及其应用人们也进行了深入研究。然而人们在介孔/多孔ZnS:Mn材料的研究还远不够充分,因此合成出具有介孔/多孔结构的ZnS:Mn是人们首要解决的问题。本论文主要分为两部分工作,第一部分是使用表面活性剂CTAB辅助溶剂热合成表面具有花簇状特殊结构的ZnS:Mn微纳材料;第二部分是利用二水合柠檬酸叁钠做络合剂水热合成单分散ZnS:Mn纳米球。此外,还对合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并对微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具体内容如下:1、花簇状ZnS:Mn材料的制备采用六水合硝酸锌,四水合乙酸锰,硫脲为原料,外加表面活性剂CTAB为添加剂,通过辅助溶剂热合成法制备了具有纤锌矿结构的六方相微纳结构的ZnS:Mn材料,微米级的ZnS:Mn表面由许多10 nm厚纳米片堆积因而呈现出一定的空隙结构。研究表明呈特殊花簇状的纳米片是反应到一定时间后才由表面分化而成;在低于临界胶束浓度范围内,增加CTAB的用量对样品形貌影响不大,只是样品尺寸较为均一;而改变无机原料的浓度和溶液的pH值却严重影响样品形貌;对反应体系中添加粘度大的有机溶剂可获得更小尺寸的花簇状ZnS:Mn。此外还对花簇状ZnS:Mn的生长机理进行了讨论。2、单分散多孔ZnS:Mn纳米球的制备以六水合硝酸锌,四水合乙酸锰,硫脲为原料,二水合柠檬酸叁钠做络合试剂水热合成单分散ZnS纳米球、ZnS:Mn纳米球。研究发现在反应温度为170℃时,合成的样品为ZnO和ZnS组成的混合物。室温光致发光分析说明,样品的光致发光谱图并不是由ZnO和ZnS各自荧光发射峰组成,而是在形成了新的能级后出现新的发光中心,因而出现新的荧光发射峰。样品经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BET)表征说明所合成的样品具有多孔结构,然而由于孔道无序的缘故,样品比表面积较小,为7.8 m2/g,孔径为16.5 nm;经550℃高温热处理后由于孔径的尺寸略有增加,样品的比表面积较小;在反应温度为120℃,反应物浓度减低后,获得单分散性良好的ZnS纳米球,由小角X射线衍射(SAXS)分析可知,单分散纳米球的孔结构仍然为短程无序,且孔径分布宽;在获得此分散性好的ZnS的实验基础上,加入锰源,合成不同掺杂含量的ZnS:Mn,发现掺杂后的ZnS:Mn荧光发射强度比掺杂前的ZnS荧光发射强度高,且在掺入10%时强度达到最强。此外,掺杂后的ZnS:Mn在530 nm出现新的荧光发射峰。结合XRD数据以及晶格畸变参数分析可知,Mn2+没有取代ZnS基体晶格中的Zn2+而成为晶格态的Mn2+,即Mn2+没有取代Zn2+占据四面体晶格。(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1-05-01)
刘献省[7](2010)在《锡酸锌纳米颗粒及其复合体系的表面光电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材料是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复合材料,更显示出它们的优于单一材料的特性。开发和探索新型复合材料是太阳能电池研究领域的焦点。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TiO_2作为一种重要光电材料,易得、造价低廉、性能稳定等优点。TiO_2纳米材料由于在太阳能电池、光催化、气敏传感器等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而倍受关注,特别是从1998年日本的Kasuga小组首次采用水热法处理TiO_2纳米颗粒,获得了新型的管状纳米结构材料以来,该方面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因为TiO_2带隙较大(3.2 eV),其只对紫外光敏感,并且易受到光蚀,寿命较短,因此新型的光电材料的开发已经成为广大光电研究人员的焦点。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Zn_2SnO_4(带隙3.6 eV)的光生电子寿命大于TiO_2,并且较大电导率,但只对紫外光敏感;另外α-Fe_2O_3和α-Bi_2O_3的带隙较小(2.2和2.8 eV),对可见光敏感,有较好光电特性,也同样受到人们关注:与Zn_2SnO_4复合后可能克服各自的弱点,并会产生新的协同效应,出现更好的光电特性。本文主要利用表面光电压谱仪做了以下叁方面的内容:在第二章中,我们首先用水热法、高温固相法和低温固相法制备锡酸锌纳米颗粒,并用X射线衍射(XRD)、Raman散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致发光谱(PL)和表面光电压谱(SPS)等工具进行了表征形貌和性能。Zn_2SnO_4在紫外区有一定的表面光电压响应。在第叁章中,将Zn_2SnO_4放入制备好的氧化铁胶体中,再用溶胶凝胶法得到α-Fe_2O_3/Zn_2SnO_4复合体。并用XRD、Raman散射等工具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复合体是Zn_2SnO_4和α-Fe_2O_3的有机复合,不是简单的混合。我们用表面光电压(SPS)、场诱导表面光电压(FISPS)、紫外-可见(UV-vis)吸收等工具研究了α-Fe_2O_3/Zn_2SnO_4复合体的光电性能。结果表明,α-Fe_2O_3/Zn_2SnO_4复合体在UV-vis光区有很好的光伏响应,相对于单一体系的光伏响应范围有一定程度的拓宽,并且响应强度也有很大增强。在外电场的作用下,α-Fe_2O_3/Zn_2SnO_4复合体的表面光电压随正电场的增强而增强,随负电场的增强而减弱。而用Zn_2SnO_4和α-Fe_2O_3粉末颗粒直接简单混合的表面光电压与此不同,主要表现在复合材料的表面光电压强度是纯Zn_2SnO_4和α-Fe_2O_3的表面光电压的简单迭加。我们用能级匹配和良好的颗粒接触导致的协同效应对这一现象作了解释。在第四章中,我们用水热法制备了α-Bi_2O_3/Zn_2SnO_4(Bi:Zn = 4:1)复合体,并研究了其光电性能。在波长为425-550 nm的范围内,可以看到一个很明显的光伏响应带,和复合物的显着吸收一致,而不同于纯的α-Bi_2O_3和Zn_2SnO_4。复合物的电场诱导的表面光电压谱表明,其在整个吸收带内都有很强的光电响应。这些现象归因于生成少量的界面相Bi2Sn2O7和叁种成分有很好的接触、能级匹配。这些界面相是由Bi~(3+)进入到Zn_2SnO_4晶格中取代了Zn~(2+)而形成的,它们也是复合物的光致发光谱中观察到黄绿光发射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0-06-01)
丁浩冉,陈星建,徐波,王树林[8](2010)在《锌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干法室温条件下,以锌粉为原材料,通过滚压振动研磨法制备锌纳米颗粒,经过表征发现研磨11h后的锌纳米颗粒,分散性好,粒度均匀。将该锌纳米颗粒应用到制氢过程中,以氩气为载气携带水蒸气进入反应器,与预热的锌纳米颗粒接触,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化锌纳米结构。利用气相色谱仪检测可知,氢气的生成速率最高可达184mL/min。利用能量发射谱图和透射电镜检测可知,固体产物为棒状和块状混合的氧化锌纳米结构,在可见光区有着优异的吸光特性,尤其在波长大于400nm的范围内,吸收因子明显高于商业纳米氢化锌和锌纳米颗粒。(本文来源于《中国粉体技术》期刊2010年02期)
丁浩冉,王树林,陈星建,韩光强[9](2009)在《锌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干法室温条件下,以商业锌粉为原材料,通过滚压振动研磨法制备了锌纳米颗粒,经过表征发现研磨11h后的锌纳米颗粒,分散性好,粒度均匀。将该锌纳米颗粒应用到制氢过程中,以氩气为载气携带水蒸汽进入反应器,与预热的锌纳米颗粒接触,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化锌纳米结构。利用气相色谱仪检测产物中氢气的浓度,利用能量发射谱图和透射电镜检测、表征固体产物为棒状和块状混合的氧化锌纳米结构,且已被证实在可见光区有着优异的吸光性。(本文来源于《颗粒学前沿问题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9-10-22)
高岳[10](2009)在《Zn~(2+)离子诱导的囊泡相模板电沉积合成锌纳米颗粒》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及其氧化物形成的纳米结构,具有新颖的光学、电学、磁学和化学性质,因此在生产生活中有诸多潜在的应用,而合成这些纳米结构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以表面活性剂有序聚集体作为模板,通过电化学方法合成纳米材料的方法,条件温和,可控性强,应用广泛。本论文从以下叁个方面详细的研究了以金属离子配位囊泡相为模板,通过电沉积合成锌纳米颗粒的方法,及相关应用:1、不同链长氧化胺与月桂酸锌复配体系的研究:体系一:月桂酸锌([CH_3(CH_2)_(10)COO]_2Zn)/十四烷基二甲基氧胺(C_(14)DMAO)向100mM的十四烷基二甲基氧胺(C_(14)DMAO)中加入月桂酸锌[CH_3(CH_2)_(10)COO]_2Zn)构筑了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体系二:月桂酸锌[CH_3(CH_2)_(10)COO]_2Zn)/十六烷基二甲基氧胺(C_(16)DMAO)作为对比,向100mM的十四烷基二甲基氧胺(C_(14)DMAO)中加入月桂酸锌[CH_3(CH_2)_(10)COO]_2Zn),构筑了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利用电导率法初步确定了两个体系的相图。通过偏光显微镜(Polarizing-microscopy)、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低温透射电镜(cryo-TEM)等方法对其相行为进行了表征。2、以两个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为电解质,通过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在氧化铟锡电极上沉积锌单质。系统地研究了温度、表面活性剂配比、直流电流密度以及氧化胺表面活性剂碳氢链长度对沉积单质形貌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表明:以上的几项实验条件都会显着影响沉积形貌(平均粒径和分散性),尤其是当以囊泡相为模板时,可以得到粒径较小且单分散的纳米颗粒。利用金属离子配位的囊泡相,通过电沉积方制备金属纳米材料,与传统的原料-模板模型方法所得到的纳米材料是完全不同的。3、以制备的Zn@ITO为原料,通过电化学表面氧化的方法,制备了ZnO@ITO纳米结构,并通过SEM观察,初步探索了通电时间对产品形貌的影响和形成机理。(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9-04-20)
锌纳米颗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由于淡水资源短缺的加剧使得人们愈发关注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目前使用较多的有蒸汽压缩法、反渗透膜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和多级闪蒸法等。然而,这些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常规能源,这也导致了能源的紧缺和污染的形成。因此,太阳能海水淡化这一环境友好并且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受制于能量转换效率偏低等因素,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还无法做到产业化,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减弱淡水资源短缺对人类生活造成的影响,寻求一种具有高光热转换效率的合适材料使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更加成熟并能快速获得大量淡水,这是广大研究人员努力的方向。在纳米材料科学领域,锑化锌纳米材料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窄带隙半导体材料。因其具有制备成本较低、性质较为稳定、生物毒性小、形貌和结构可控性强等优点,锑化锌纳米材料也受到了各方面学者的广泛关注。根据已发表的文献可知,锑化锌有着优良的热电性能,但是其光热性能却未有深入研究。因此,本文利用溶剂热法,通过控制实验参数,如化学原料的配比、反应的温度和时间等条件,制备出具有纳米结构的Zn_4Sb_3和ZnSb。制备完样品后,对不同的纳米颗粒分别进行相应的表征,结果表明实验中已经获得了高纯度的Zn_4Sb_3和ZnSb纳米颗粒,且其粒径大小约为70-150 nm。接着,分别进行了相关光热性能的研究与测试:在808 nm激光的照射下Zn_4Sb_3纳米颗粒的光吸收达到了0.359,且其光热转换效率则高达32.90%;另外,ZnSb纳米颗粒的光吸收高达0.607,而其光热转换效率则达到了22.05%,并且两者都具有较好的光热稳定性。基于此,分别将两种纳米颗粒制备成均匀且致密的膜状结构并悬浮于去离子水的表面,模拟太阳光垂直照射,测试其太阳能海水淡化的效果。由实验数据可知,Zn_4Sb_3纳米膜的太阳能光热转换效率高达88.39%,而ZnSb纳米膜的太阳能光热转换效率则高达90.67%,且两者均具有很好的光热稳定性。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两种纳米颗粒均具有良好的光吸收性能、光热转换效率和光热稳定性,其中ZnSb的光热性能略好于Zn_4Sb_3。本文对不同晶相的锑化锌纳米颗粒的制备、光热特性及其相关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一研究为锑化锌纳米颗粒制备的产业化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锌纳米颗粒论文参考文献
[1].董俊伟,马丙瑞,李珊珊,万一平,于娜玲.铁酸锌纳米颗粒对序批式反应器性能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2].陈哲豪.锑化锌纳米颗粒的制备与光热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3].韩臻臻.利用碳材料改性铁酸锌纳米颗粒及其超级电容器性能研究[D].济南大学.2018
[4].王青,张旭东,魏智强,戴剑锋,李维学.锰掺杂硫化锌纳米颗粒的制备及磁学性质[J].甘肃科学学报.2015
[5].邹旭,许娴,付海川,张铁民,彭菊媛.温度及压力作用下的铁酸锌纳米颗粒结晶过程研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6].雷春.水热法合成锰掺硫化锌纳米颗粒及其荧光性能研究[D].安徽大学.2011
[7].刘献省.锡酸锌纳米颗粒及其复合体系的表面光电性能研究[D].河南大学.2010
[8].丁浩冉,陈星建,徐波,王树林.锌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应用[J].中国粉体技术.2010
[9].丁浩冉,王树林,陈星建,韩光强.锌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应用[C].颗粒学前沿问题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研讨会论文集.2009
[10].高岳.Zn~(2+)离子诱导的囊泡相模板电沉积合成锌纳米颗粒[D].山东大学.2009
标签:ZnFe_2O_4; NPs; 序批式反应器(SBR); 活性污泥; 微生物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