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行进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AGV小车,循迹传感器,PID算法,PLC
行进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杨利,杨述,陈柳松[1](2019)在《基于循迹传感器和PID算法的AGV小车行进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S7-1200 PLC作为主控,采用直流无刷电机驱动左右驱动轮,设计了一款能自动循迹的AGV搬运小车。使用前后的万向轮实现转弯,因此运行时易出现路线不平稳的问题。为实现小车的平稳运行,采用在AGV小车的前后两端各安装一个循迹传感器的方法,主控PLC通过查询循迹传感器的输出状态得出小车的偏移情况,并通过位置和速度的双闭环PID算法来调整AGV小车的左右驱动轮的速度差,从而实现小车位置的修正。实验表明,基于循迹传感器和双闭环PID算法的小车行进平稳。(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9年13期)
江一夫,师为建[2](2019)在《里程仪辅助捷联惯导系统的旋转式行进间对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行进间对准可有效提高捷联惯导武器系统平台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机动性能,但其对准精度受限于等效东向陀螺的零偏。鉴于惯性仪表整周旋转的积分平均作用能对消常值零偏,将旋转调制原理引入里程仪辅助捷联惯导的行进间对准以提升其精度,提出了"正反旋转+惯性系粗对准+回溯Kalman滤波精对准"的对准方案。相比于常规双重积分惯性系算法,该对准方案仅采用一次积分算法,其速度矢量信息采用滑动平均处理,较大程度地抑制了由里程增量微分导致的噪声误差,并实现了从非零速开始的行进间对准。对机抖激光陀螺固定数字滤波延时进行补偿后输出,以确保惯性仪表、转位测角和里程仪叁者的同步。仿真结果表明,旋转式行进间对准能够将航向对准精度从1.1'(RMS)提高到0.54'(RMS)。同时,车载试验表明,旋转式行进间对准能够达到15min时间内1'(RMS)的航向对准性能。(本文来源于《导航与控制》期刊2019年03期)
吴佳宝,陈万忠,马迪,蒋贵虎[3](2019)在《基于视觉追踪的轮椅行进控制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目前一些手部存在障碍的使用者无法实现自主操纵轮椅的问题,研究了一种由软、硬件相结合的视觉追踪轮椅行进控制系统。使用者头戴视觉追踪装置坐在由单片机最小系统、蓝牙模块、霍尔传感器模块组成的电动轮椅上,通过图像采集分割、瞳孔轮廓检测、瞳孔标定、容差判定等方法确定使用者眼球的位置,进而控制电动轮椅向前走、向后走、向左转、向右转和停止5个行为状态。通过实验测试,该系统操作简单、方便且灵敏度高。该系统较传统轮椅而言,适用人群更加广泛,使得一些手部无法自理的使用者能够直接通过眼睛的转动控制轮椅的行进,间接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应用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马毓泽,杨国来[4](2019)在《坦克行进间垂向稳定器机电液系统的建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准确描述坦克行进间的火炮稳定系统,采用多体动力学软件Recur Dyn和液压系统仿真软件AMESim,建立了基于多体动力学与液压系统控制的联合仿真模型。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了坦克行进间多体动力学模型,利用液压系统仿真软件,对垂向稳定器进行液压控制系统建模,通过接口模块完成了坦克行进间稳定性模型的联合仿真,对比了单侧布置和对称布置垂向稳定器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该文建立的联合仿真模型能够准确地对坦克稳定系统进行仿真,且满足坦克稳定系统稳定精度的要求;对称布置方案可以有效提高稳定效果,为提高坦克高机动条件下的稳定性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弹道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麻小明,刘馨心,李正宇,李庚,胡建国[5](2019)在《某车载防空系统行进间发射动力学仿真分析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某车载防空系统行进间发射的发射精度、发射稳定性以及发射安全性,综合考虑行进间发射时所受的路面随机激励、发射后坐力和燃气流冲击力的影响,基于路面功率谱密度,采用谐波迭加法原理模拟叁维路面并对生成的路面进行验证,采用多体动力学方法,在符合国家标准的路面上进行仿真分析与研究,得到该防空武器系统行进间发射的安全包络区间,研究表明,在规定路面和车速情况下,可以安全发射。(本文来源于《弹箭与制导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李伟,姜俊峰,任海波,张光辉[6](2018)在《行进间火炮指向稳定跟踪系统建模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使行进间火炮指向具备高射角条件下的稳定跟踪能力,提出了一种采用捷联惯性导航系统(SINS)测量火炮身管轴线指向,同时测量火炮身管运动角速率,完成火炮在大地坐标系下的稳定跟踪控制方法。稳定系统采用传统的叁环控制,将系统的位置环和速度稳定环的主令和反馈都统一至大地坐标系下,SINS作为系统的位置环反馈,其航向和姿态测量值基于大地坐标系下完成解算。将安装在火炮上的SINS陀螺组测量值转换至大地坐标系下的火炮方位回转角速率和高低俯仰角速率,并乘以各自传动机构的传动比后,作为速率稳定环的反馈,实现速率稳定控制。考虑炮塔、火炮回转中心与重心不重合、载体处于六自由度运动状态等因素,采用Lagrange方法建立火炮、炮塔与载体之间动力学耦合模型,结合SINS测量模型、双电机拖动和电机伺服系统控制模型,对该控制方案进行了仿真验证。验证结果表明,火炮指向稳定跟踪系统实现方位和高低两个通道独立控制,使火炮指向在高角下保持高精度的稳定控制,在一定射角范围内具有良好跟踪性能,能够克服较宽频带载体姿态干扰,明显优于传统高炮位置解算式稳定。(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叶亮,时锐,毛人杰,王珺妍,张臣军[7](2018)在《四旋翼无人机引导的车辆行进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提出了一种四旋翼无人机引导的车辆行进系统,利用四旋翼无人机、计算机和车辆的相互协作,实现了场地图像的获取和最优路径规划,能够完成无人机引导车辆躲避障碍物、行进到指定目的地的任务。(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8年12期)
毛勇,程骏,朱成贤,韩盼盼[8](2018)在《“铠甲”防空武器系统行进中发射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世界上先进的弹炮一体化武器系统——"铠甲"防空武器系统的行进中发射技术进行了研究,重点对行进中发射技术的叁个关键技术:行进中减(隔)震技术;快速定位定向和瞄准技术;行进中导弹发射稳定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叁项关键技术的研究为深入学习、了解"铠甲"防空武器系统行进中发射技术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8年18期)
张烨[9](2018)在《以系统培训提升区域德育工作队伍 专业化水平的实践旨归与行进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室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执行《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苏教师[2009]1号)文件精神,立足全市德育队伍(班主任)专业发展全局,以师德建设为首位,以德育队伍(班主任)专业技能的提升为核心,统筹规划、系统设计培训项目,整合资源、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优化内容、创新培训形式,大力加强德育骨干和优(本文来源于《华人时刊(校长)》期刊2018年Z1期)
吕璐[10](2017)在《行进间车载伺服系统控制策略及路谱滤波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行进间车载伺服系统需要在路面扰动的情况下对运动目标进行快速、稳定、准确地跟踪,因此系统控制策略及对路面扰动的处理是该系统研究的重点。本文以两轴车载伺服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基于误差分区的PID算法为基础,主要研究了车体静止时的维护态与车体运动时的工作态下对应的两种控制算法;为对路面扰动进行精准补偿,本文研究了路谱-信号的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实际调试结果表明,伺服系统满足各项性能指标要求。首先,介绍了系统功能及各项性能指标要求,根据系统要求对系统执行机构电机及其他关键元件进行选型分析,同时分析了各主要环节数学模型并在建立方位、俯仰模型基础上搭建了系统总体仿真模型。其次,对路谱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及建模,在AR模型基础上分析了路谱信号的经典卡尔曼滤波及Sage-Husa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实现。针对前两种滤波算法在本系统应用中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滤波增益矩阵K估计的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然后,采用PID加前馈的复合控制方式实现车体静止时对目标的快速稳定跟踪;在路面扰动情况下,研究了扰动补偿算法实现并提出了基于扰动补偿的控制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各控制算法均能满足相应工作状态下系统需求。最后,对连续系统进行离散化设计。在滤波算法、控制算法及其他辅助算法基础上,对系统控制进行了数字化实现并进行了最终的实际调试。调试结果表明,系统在静止时及行进间工作时稳定性及跟踪目标能力均较好。(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7-01-08)
行进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行进间对准可有效提高捷联惯导武器系统平台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机动性能,但其对准精度受限于等效东向陀螺的零偏。鉴于惯性仪表整周旋转的积分平均作用能对消常值零偏,将旋转调制原理引入里程仪辅助捷联惯导的行进间对准以提升其精度,提出了"正反旋转+惯性系粗对准+回溯Kalman滤波精对准"的对准方案。相比于常规双重积分惯性系算法,该对准方案仅采用一次积分算法,其速度矢量信息采用滑动平均处理,较大程度地抑制了由里程增量微分导致的噪声误差,并实现了从非零速开始的行进间对准。对机抖激光陀螺固定数字滤波延时进行补偿后输出,以确保惯性仪表、转位测角和里程仪叁者的同步。仿真结果表明,旋转式行进间对准能够将航向对准精度从1.1'(RMS)提高到0.54'(RMS)。同时,车载试验表明,旋转式行进间对准能够达到15min时间内1'(RMS)的航向对准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行进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杨利,杨述,陈柳松.基于循迹传感器和PID算法的AGV小车行进系统[J].电子设计工程.2019
[2].江一夫,师为建.里程仪辅助捷联惯导系统的旋转式行进间对准方法[J].导航与控制.2019
[3].吴佳宝,陈万忠,马迪,蒋贵虎.基于视觉追踪的轮椅行进控制系统[J].应用科技.2019
[4].马毓泽,杨国来.坦克行进间垂向稳定器机电液系统的建模与仿真[J].弹道学报.2019
[5].麻小明,刘馨心,李正宇,李庚,胡建国.某车载防空系统行进间发射动力学仿真分析与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9
[6].李伟,姜俊峰,任海波,张光辉.行进间火炮指向稳定跟踪系统建模与控制[J].兵工学报.2018
[7].叶亮,时锐,毛人杰,王珺妍,张臣军.四旋翼无人机引导的车辆行进系统[J].南方农机.2018
[8].毛勇,程骏,朱成贤,韩盼盼.“铠甲”防空武器系统行进中发射技术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8
[9].张烨.以系统培训提升区域德育工作队伍专业化水平的实践旨归与行进路径[J].华人时刊(校长).2018
[10].吕璐.行进间车载伺服系统控制策略及路谱滤波算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