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论文-殷霞丽,宋芬,栾笑溪

人工耳蜗论文-殷霞丽,宋芬,栾笑溪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工耳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右美托咪定,麻醉,耳聋,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术

人工耳蜗论文文献综述

殷霞丽,宋芬,栾笑溪[1](2019)在《右美托咪定麻醉在耳聋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麻醉在耳聋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将2016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小儿耳聋拟行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和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各3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丙泊酚、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在手术结束前30 min泵入右美托咪啶,对照组则泵入生理盐水。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前(T0)、用药后5 min(T1)、15 min(T2)、30 min(T3)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并观察用药后临床疗效、躁动程度及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睁眼及意识恢复时间、镇静满意率及苏醒后不良反应。结果 T0时,两组HR、MAP、DBP及SBP相比无明显差异(P>0. 05)。T1~T3时,观察组HR均出现下降,与T0相比,差异明显(P<0. 05)。观察组T1~T3的HR均低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T1~T3的MAP、DBP及SBP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 05)。用药后,观察组临床疗效、躁动程度、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睁眼及意识恢复时间、镇静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在耳聋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结束前应用右美托咪定麻醉,可有效降低心率,缓解躁动程度,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黄金聪,陈平[2](2019)在《人工耳蜗电极位置与电极阻抗关系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耳蜗又名电子耳蜗、仿生耳或电子仿生耳,是一种能使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重获听力的人工电子装置,也是目前能让患者理解言语的有效方法,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极大帮助。基于耳蜗的特殊解剖结构,人工耳蜗的性能和设计必须符合耳蜗的形态学特点,通过植入耳蜗内的电极序列,刺激残存的神经节细胞胞体,重建听觉功能。电极设计和电极植入位置是影响植入术后获益的重要因素,测定电极阻抗值是评估人工耳蜗电极状态的有效手段。现结合耳蜗的解剖病理生理学特点对人工耳蜗电极位置与电极阻抗的关系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吴丽蓉,陈军[3](2019)在《融合教育分班模式对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觉语言能力提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融合教育分班模式对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觉语言能力康复的影响。方法以31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为被试,采用随访观察法和评估调研法,进行融合前、融合6个月后及融合12个月后3个时期的评估,评估内容为听觉能力和语言能力,分析听觉年龄组与生理年龄组的效果差异。结果融合6个月后,两组间听觉能力得分无显着差异(P>0.05),语言能力得分有极显着差异(P<0.01)。融合6个月后与融合12个月后,两组间听觉能力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语言能力得分存在极显着差异(P<0.01)。结论按照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听觉年龄进行分班,可以提高其语言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尹薇,贾欢[4](2019)在《上海九院完成机器人辅助人工耳蜗植入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科团队完成国内首例手术机器人辅助人工耳蜗植入术。手术在上海九院安装了 RobOtol耳科机器人的一体化手术室中进行,由院长吴皓教授主刀。据吴皓教授介绍,患者为一位中年男性,近十年双侧听力逐渐下降,近两年已(本文来源于《健康时报》期刊2019-11-08)

刘军,杨仕明[5](2019)在《人工耳蜗及相关技术的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 CI)是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听觉和言语康复的主要方法,随着人们对听觉系统和中枢可塑性的深入研究,手术技术及辅助工具的开发,以及人工耳蜗植入相关电子科技和材料科学的发展,人工耳蜗及相关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本文分析人工耳蜗植入体,尤其是电极设计和言语处理器的升级、人工耳蜗植入适应证的拓宽、术前评估手段的完善及精准微创人工耳蜗植入和残余听力保留的开展,并对人工耳蜗植入相关技术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罗佳,谭静芊,李鹏[6](2019)在《影响人工耳蜗植入效果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可帮助所有年龄段的感音神经性耳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患者,尤其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重获声音信息,可以改善患者的言语感知和生活质量,更好地促进身心健康,因此探究影响耳蜗植入效果的因素是临床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通过文献回顾,主要介绍影响人工耳蜗植入术效果的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张山山,刘军,刘明波,戴朴[7](2019)在《17例人工耳蜗再植入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17例人工耳蜗患者耳蜗再植入的原因,探讨降低耳蜗再植入风险的方法,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满意度及术后听力言语康复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8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17例采用面隐窝入路圆窗再植入人工耳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再植入原因。结果 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耳蜗再植入手术,再植入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满意度高,人工耳蜗助听听阈大幅改善,言语分辨能力明显提高,患者听力言语康复效果提升。17例人工耳蜗再植入原因分别为:植入体故障6例;植入体不工作2例;植入体受撞击后损坏2例;植入体接收刺激器移位1例;植入体接收刺激器部位破裂1例;皮瓣感染3例,其中1例为右侧感染后原植入体同侧再植入,皮瓣感染切口无法愈合后右侧植入体取出后行左侧人工耳蜗植入;电极未完全植入1例;应患者要求取出旧植入体同侧再植入新型植入体1例。结论人工耳蜗再植入原因复杂多样,选择合适材料的植入体、避免剧烈撞击、执行严格的无菌操作以及进行准确的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是避免人工耳蜗再植入的关键。(本文来源于《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唐红燕,胡瑞丹,李庆,唐蕴樵[8](2019)在《23例儿童再次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23例人工耳蜗植入患儿再植入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9年6月行人工耳蜗再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再植入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后。结果人工耳蜗植入后造成再植入的原因:外伤1例,手术固定电极不良1例,术区感染5例,排除言语处理器、手术植入及患者自身原因的助听效果差2例,不明原因植入体故障14例。5例感染患者均为一期行人工耳蜗取出,感染控制后行二期人工耳蜗手术,均为单耳再植入,2例同侧植入,3例对侧植入。23例患者首次均为右耳单侧植入,再次植入时2例患者行双侧人工耳蜗植入,3例患者改为对侧再次植入。再植入术后随访1个月至5年10个月,1例患者术中出现井喷,术后眩晕,3d后缓解;1例患者出现头皮下血肿,术后2周内自行吸收。所有患者术后人工耳蜗听声效果正常。结论人工耳蜗再植入的原因有外伤、手术原因、感染、助听效果差、植入体故障,其中植入体故障和感染是儿童人工耳蜗再次植入的主要原因。再植入手术不影响人工耳蜗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较初次手术无明显提高。为了减少人工耳蜗再植入,提倡精准的微创人工耳蜗植入预防并发症发生,同时加强对患者家长的教育,减少外伤等造成的人工耳蜗故障。(本文来源于《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余莉亚,费静,郑红弟,李雷激[9](2019)在《43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基因检测及术后康复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川南地区43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基因突变类型,分析其人工耳蜗术后康复效果,了解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对43例耳聋患者行GJB2、SLC26A4、mtDNA 12S rRNA基因检测,有基因位点发生致病突变者为耳聋基因检测阳性,归为A组;其余为基因检测阴性,归为B组。两组患者均行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术,于术前、术后3、6、12个月行听觉行为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言语可懂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评估。结果 43例患者中基因位点发生致病突变者14例(A组);耳聋基因筛查阴性29例(B组)。A组中9例患者GJB2检测阳性,6例患者SLC26A4检测阳性,其中1例患者GJB2、SLC26A4检测结果均为阳性,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不同时间点CAP和SIR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且评分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提高(P<0.05),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CAP和SIR评分比较均无差异(P>0.05)。结论 43例患者中常见致病耳聋基因为GJB2、SLC26A4,人工耳蜗植入术能有效提高患者听力及言语能力,但耳聋基因突变与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康复效果无明显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蔡洁青,柳依萌,姚闽云,温家康,苏省[10](2019)在《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对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感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对西洋乐器和我国民族乐器感知能力的差异,探讨人工耳蜗植入者与听力正常者在音乐音色感知的规律特征和听配能差异。方法耳蜗组和对照组受试者各20例,使用音乐感知评估平台对两组受试者进行音色识别能力测试,记录并比较两组音色识别正确率和总应答反应时间。结果①耳蜗组音色识别正确率(80.42±11.87)%,显着低于对照组正确率(96.67±4.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耳蜗组对我国民族乐器(琵琶、二胡)识别正确率82.50%,西洋乐器正确率80.0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4)。③耳蜗组对音色测试总应答反应时间(170.50±21.81)s,与对照组(161.85±18.18)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3,P>0.05)。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对音乐音色的感知能力显着低于听力正常者,在测听任务过程中所需听配能增加,并且容易混淆管弦乐器。对比西洋乐器,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对我国民族乐器的感知无明显优势。(本文来源于《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人工耳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工耳蜗又名电子耳蜗、仿生耳或电子仿生耳,是一种能使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重获听力的人工电子装置,也是目前能让患者理解言语的有效方法,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极大帮助。基于耳蜗的特殊解剖结构,人工耳蜗的性能和设计必须符合耳蜗的形态学特点,通过植入耳蜗内的电极序列,刺激残存的神经节细胞胞体,重建听觉功能。电极设计和电极植入位置是影响植入术后获益的重要因素,测定电极阻抗值是评估人工耳蜗电极状态的有效手段。现结合耳蜗的解剖病理生理学特点对人工耳蜗电极位置与电极阻抗的关系进行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工耳蜗论文参考文献

[1].殷霞丽,宋芬,栾笑溪.右美托咪定麻醉在耳聋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

[2].黄金聪,陈平.人工耳蜗电极位置与电极阻抗关系的研究进展[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9

[3].吴丽蓉,陈军.融合教育分班模式对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觉语言能力提升的研究[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9

[4].尹薇,贾欢.上海九院完成机器人辅助人工耳蜗植入术[N].健康时报.2019

[5].刘军,杨仕明.人工耳蜗及相关技术的进展[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9

[6].罗佳,谭静芊,李鹏.影响人工耳蜗植入效果因素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9

[7].张山山,刘军,刘明波,戴朴.17例人工耳蜗再植入原因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9

[8].唐红燕,胡瑞丹,李庆,唐蕴樵.23例儿童再次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临床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9

[9].余莉亚,费静,郑红弟,李雷激.43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基因检测及术后康复效果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9

[10].蔡洁青,柳依萌,姚闽云,温家康,苏省.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对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感知研究[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9

标签:;  ;  ;  ;  

人工耳蜗论文-殷霞丽,宋芬,栾笑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