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吸附氧论文-刘常坤,奚强,邝生鲁

化学吸附氧论文-刘常坤,奚强,邝生鲁

导读:本文包含了化学吸附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四氢萘,吸附氧,表面吸附,可控气氛

化学吸附氧论文文献综述

刘常坤,奚强,邝生鲁[1](1996)在《CoCr_2O_4在催化氧化四氢萘的可控气氛下化学吸附氧的EPR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钴铬氧化物CoCr2O4对四氢萘催化氧化的比活性和得到萘满酮的选择性均高于单组分氧化物CoO和Cr2O3的。用EPR方法对叁个催化剂样品表面吸附氧及其在可控气氛下与四氢萘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CoO和CoCr2O4在50℃下氧气中处理后,得到可归属为化学吸附超氧负离子O2顺磁信号,该信号在1.33×10-2Pa的室温及低温(157K)下均能稳定存在。CoCr2O4在400℃下抽空至1.33×10-2Pa无O2顺磁信号。吸附过氧的CoCr2O4催化剂在无气相氧存在,于50℃下与四氢萘作用时,O2的顺磁信号随反应时间延长而渐弱,同时IR检测到羰基信号,表明O2可能是活性氧物种,钴为O2化学吸附的中心组分。参铬改变了其配位环境,增加了O2的吸附量。(本文来源于《化学物理学报》期刊1996年05期)

蓝田,徐飞岳[2](1989)在《用低能电子衍射计算Ni(001)表面化学吸附氧族元素的表面原子层间距》一文中研究指出用一维能带理论计算了Ni(001)表面化学吸附氧族元素(O、S、Se和Te)的表面原子层间距d_X(X表示O、S、Se和Te)。当表面原子层间距d_O=0.87±0.005A,d_S=1.29±0.01A,d_(Se)=1.44±0.01A和d_(Te)=1.93±0.01A时,LEED谱计算值与实验结果一致。(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1989年02期)

化学吸附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用一维能带理论计算了Ni(001)表面化学吸附氧族元素(O、S、Se和Te)的表面原子层间距d_X(X表示O、S、Se和Te)。当表面原子层间距d_O=0.87±0.005A,d_S=1.29±0.01A,d_(Se)=1.44±0.01A和d_(Te)=1.93±0.01A时,LEED谱计算值与实验结果一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化学吸附氧论文参考文献

[1].刘常坤,奚强,邝生鲁.CoCr_2O_4在催化氧化四氢萘的可控气氛下化学吸附氧的EPR研究[J].化学物理学报.1996

[2].蓝田,徐飞岳.用低能电子衍射计算Ni(001)表面化学吸附氧族元素的表面原子层间距[J].化学学报.1989

标签:;  ;  ;  ;  

化学吸附氧论文-刘常坤,奚强,邝生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