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诗歌读本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邱华栋,生命经验,李少君,编选者,时代话语,带着,结集出版,吉狄马加,诗艺,雅丽
诗歌读本论文文献综述
曾子芙[1](2020)在《以诗歌拥抱新时代》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代的到来,伴随着信息科技的支持,人们的知识形态也随之发生变化,新时代诗歌创作的语境也发生了变化。对于诗歌创作者来说,最明显的变化是当下他们的感知时代、感知世界的能力被放大了。对诗人来说,在这个信息、活力、希望、冲突、风险等各种时代情绪交织的时代语境下(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20-01-10)
洪子诚[2](2019)在《给孩子们的诗歌读本》一文中研究指出《未名诗歌分级读本》被设定在中小学的范围。诗与童心的内在契合,让少年儿童时期成为培育良好的语言和诗歌趣味的最佳阶段。2010年,我们编选了一套共六册《诗歌读本》。读本面世后,受到读者欢迎,也收获了一些改进的建议。前年,“活字文化”的朋友们认为,(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19-04-10)
张跃军[3](2018)在《诗歌翻译新模式——读《栖居于可能性:艾米莉·狄金森诗歌读本》》一文中研究指出《栖居于可能性:艾米莉·狄金森诗歌读本》作为中外合作项目,在项目组构成、选诗以及体例编排等方面特色鲜明。狄金森诗歌的表现主题和表现方式均别具一格,该《读本》力求遵照诗人诗学观念,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读本》融翻译、注释、解读、通讯摘录与作者附言等于一体,代表了国内狄金森翻译与研究的最新成果,是诗歌翻译的一种新模式。(本文来源于《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崔铭[4](2017)在《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中华少儿诗教亲子读本·唐代诗歌选》前言》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写诗和诵诗成为当时十分普遍的社会风气。无论是帝王将相、地方官员,或是普通的书生、商人,甚至和尚、道士等各种身份的人,只要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都热情地从事诗歌创作。那时候,印刷术还没有广泛应用,诗歌主要不是通过印刷品来传播,而是在宴会和酒席上咏唱,在亲戚朋友间传抄,或者题写在学校、寺庙、旅馆、车船、岩石、树叶等一切可以书写的地方。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曾自豪地说:"从长安(本文来源于《博览群书》期刊2017年08期)
陈曦[5](2017)在《诗心的温度——评王宜振《现代诗歌教育普及读本》》一文中研究指出萨义德曾在《历史人物与文化危机》中写道:"今天世界一切文化都是混合体,都杂有异质的、高度分殊的因子,没有一个文化是单一而纯粹的。"然而,作为高密度的文化集合,诗歌以凝练的语言和深远的意蕴最大程度上承担起其载体职责,这种混合着历史、政治、文化等诸多要义的文体实际上指示(本文来源于《师道》期刊2017年05期)
常智奇[6](2017)在《诗歌教育的好教材——评《现代诗歌教育普及读本》》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国100所中小学校长联合推荐的《现代诗歌教育普及读本》(上下册),是一套适合师生共读的诗之书,填补了中小学诗歌教育没有系统读本的空白。这是中国当代诗坛着名的儿童诗人王宣振先生集一生心血和智慧,为孩子们精心奉献的一份珍贵礼物。在中国诗歌教育史上,也有许多启蒙诗歌教育读本,例如《启蒙尺牍》《千家诗》《少儿唐诗读本100首》《少儿宋词读本100首》(本文来源于《师道》期刊2017年05期)
孟伟[7](2014)在《《唐宋八家文读本》与沈德潜的古文理论——兼及沈德潜古文理论与诗歌理论的互通与互补》一文中研究指出《唐宋八家文读本》是沈德潜选评的一部古文选本。《读本》在选篇和评点方面鲜明地体现了沈德潜的古文理论。选篇方面,沈德潜以文章艺术品位与思想道德相统一为标准,通过对一些名作的"选"与"不选"体现了其"文道合一"的观念。从《读本》评语可以看出,主张复古与新变相结合是沈德潜古文理论的基本原则;对文章体式特点和写作方法的探讨、总结是沈德潜古文创作理论的具体体现。《读本》评语中所体现的古文理论和《说诗晬语》中的诗歌理论多有互通与互补之处,体现了沈德潜诗文会通的理论思维,认识这一思维方式,可加深对沈氏文学理论的全面理解。(本文来源于《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贡军生[8](2013)在《语文读本中徐志摩诗歌绘画美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徐志摩诗歌的解读,绘画美是其中必定分析的一个方面。其诗歌中所呈现出来的绘画意象、色彩感、画面感以及其灵动的画面美,是其诗歌绘画美的主要构成部分。(本文来源于《语文建设》期刊2013年21期)
丛菊红,许建华[9](2013)在《诗歌教学中的整合策略探索——以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与《古代诗歌读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补充和拓展,并按照一定的线索有机组合,使高中的诗歌教学既不拘泥于教材,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组织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积淀、鉴赏诗歌能力的目的。苏教版在诗歌教学板块选用了《唐诗宋词选读》和《古代诗歌读本》两个诗歌阅读范本。无论是从板块的切割、篇目的选择还是课后问题的设置上都做了精心安排,给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提供(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期刊2013年09期)
陆子[10](2011)在《最可靠的鲁迅诗歌读本》一文中研究指出80余年来,关于鲁迅的诗歌,国内外曾先后出版过为数不少的各种形式的注解或赏析,但由于各种原因,其中所涉文字资料的错讹及其诗意理解的纷乱乖谬,不难时时见其卷端。对此,有识之士很希望有一册足以使鲁迅诗歌正本清源的读本。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鲁迅诗编年笺证》一书正(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闻出版报》期刊2011-05-06)
诗歌读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未名诗歌分级读本》被设定在中小学的范围。诗与童心的内在契合,让少年儿童时期成为培育良好的语言和诗歌趣味的最佳阶段。2010年,我们编选了一套共六册《诗歌读本》。读本面世后,受到读者欢迎,也收获了一些改进的建议。前年,“活字文化”的朋友们认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诗歌读本论文参考文献
[1].曾子芙.以诗歌拥抱新时代[N].文艺报.2020
[2].洪子诚.给孩子们的诗歌读本[N].中华读书报.2019
[3].张跃军.诗歌翻译新模式——读《栖居于可能性:艾米莉·狄金森诗歌读本》[J].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2018
[4].崔铭.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中华少儿诗教亲子读本·唐代诗歌选》前言[J].博览群书.2017
[5].陈曦.诗心的温度——评王宜振《现代诗歌教育普及读本》[J].师道.2017
[6].常智奇.诗歌教育的好教材——评《现代诗歌教育普及读本》[J].师道.2017
[7].孟伟.《唐宋八家文读本》与沈德潜的古文理论——兼及沈德潜古文理论与诗歌理论的互通与互补[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8].贡军生.语文读本中徐志摩诗歌绘画美解析[J].语文建设.2013
[9].丛菊红,许建华.诗歌教学中的整合策略探索——以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与《古代诗歌读本》为例[J].中学语文.2013
[10].陆子.最可靠的鲁迅诗歌读本[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