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强夯置换机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海相沉积软土路基,强夯置换,相似试验,数值模拟
强夯置换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闫迎州[1](2017)在《错点强夯置换处理厚层海相淤积软土路基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我国复杂多变的地质地形条件,沿海地区的道路工程不可避免地穿过广泛分布的海相沉积淤泥,这给公路的施工质量和后期运营带来了很多挑战。强夯置换法作为适用于处理高饱和度、低透水性、低强度、高压缩性软弱土体的有效手段,自上世纪80年代起已历经30多年的发展,并在沿海地区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与此同时,针对强夯置换法机理和工艺参数的研究往往集中在现场试验和工程经验的总结,至今并未形成完善可靠的理论和工艺设计准则。本文以“新动力排水固结法厚层海相淤积软土路基抗沉降处理关键技术研究”科研项目为依托,以浙江省76省道复线南延玉环楚门至大麦屿疏港公路工程K17+420-K17+830段软土路基处理中应用的强夯置换法为研究对象,对强夯置换加固软土路基的作用机理及主要工艺参数影响进行了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和数值分析工作。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结合物理学中的波动理论和碰撞理论,对强夯中涉及到的冲击荷载、能量传递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从理论上对强夯置换的机理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依据相似理论设计并实施了室内相似试验,对强夯置换处理淤积软土层的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通过对试验数据、影像资料的分析总结,得到了试验过程中块石、土体的运移规律,并探讨了夯锤锤径、夯点间距、落距等不同工艺参数对强夯置换效果的影响。其次,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参照室内相似试验的设计尺寸,采用离散元建模的方法对强夯置换处理软土层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单点及多点强夯置换下块石、土体的移动规律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到了强夯置换过程中软土层内孔隙率和位移矢量变化规律,并对比分析了数值模拟和相似模型试验结果的吻合程度。再次,为研究落距、夯锤锤径、夯点间距等主要工艺参数对强夯置换效果的影响规律,建立了模拟强夯置换的离散元和有限元数值模型。计算最终得到了强夯置换中主要工艺参数与强夯置换效果之间的关系,经对比也与室内试验的结论相符合。最后,根据实体工程的相关资料,整理得到了强夯置换处理软土路基的完整工艺流程,成果可为沿海地区软基处理提供理论参考和设计指导。(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7-05-01)
梁燕[2](2014)在《强夯置换碎石墩复合地基承载机理及稳定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强夯置换碎石墩复合地基同时具有强夯置换和排水固结加固软弱地基的优势,在加固填海地层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强夯置换法是在强夯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又和强夯法有着显着的不同点,然而目前针对强夯置换的研究工作十分匮乏,参考文献极其稀少,机理还不明确。本文结合大连航天城实际工程,围绕强夯置换碎石墩复合地基的基本特性、承载机理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在总结分析强夯碎石墩基本特性的基础上,发现强夯置换形成的碎石墩由于受到夯锤的影响,会产生明显的鼓出效应,用碎石墩表面积与周围加固土体的面积之比已经不能准确地反映出实际工程中复合地基的置换率,提出了体积置换率的概念,用墩体体积与被加固土体体积之比来表示,同时得出了体积置换率与面积置换率的换算关系,即在原有的面积置换率公式之上乘以一个增大系数α(α=1.25~1.6)来表示体积置换率。考虑到墩体的鼓出效应,提出了适当减小设计墩径,利用简化的鼓形和漏斗形模型确定了工程上可以使用的墩体改进值,并且用数值模拟手段证明了此方法的合理性。同时,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考虑垫层厚度、墩体形式、墩体直径、置换率等因素对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建立了不同工况下的复合地基叁维数值模型,详细模拟和讨论了墩间土和墩体的极限承载力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规律,给出了这些因素的影响范围,为可以最大限度发挥极限承载力的复合地基方案提供了参考。系统讨论了强夯置换法中的各项参数,提出了强夯置换碎石墩复合地基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指标和要求,将上述强夯参数和数值分析得到的参数运用到实际工程中,检测施工后的地基承载力,验证参数的合理性;采用提出的体积置换率进行了地基承载力的计算,说明了此方法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4-06-01)
周亚吉[3](2013)在《柱锤强夯置换的加固机理研究与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柱锤强夯置换法是在普通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基础上进行创新改进所形成的一种新型地基处理施工方法。其利用柱锤将工业废骨料、建筑垃圾等较为坚硬的粗骨料压入土中,形成一定直径的置换墩,与土体形成复合地基,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降低地基沉降量。本文在总结和分析了前人关于强夯的研究的基础之上,进行了如下的工作:1.利用波动理论对柱锤强夯置换法的加固机理进行阐述,从波的传播角度分析了其与普通强夯作用机理的差异,又从复合地基的角度介绍了柱锤强夯置换法承载力和沉降的计算方法;2.对土体采用修正剑桥模型,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模拟出柱锤强夯置换法夯击作用过程,得出土中的位移和应力分布,对波动理论描述柱锤强夯置换法中应用的有效性进行解释;3.根据波动理论,同时参照传统强夯的施工参数选择方法,得出柱锤强夯置换法有效加固深度、夯击能、夯击间距等施工参数的选择方法。综上所述,柱锤强夯置换法由于其自身具有的复杂性,在理论上对其认识并不深入,在工程实践中需要靠地区经验来进行指导。本文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尝试,结果可以为柱锤强夯置换法的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设计指导。(本文来源于《东华理工大学》期刊2013-04-19)
郑凌逶[4](2012)在《软土中强夯置换法形成碎石墩的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强夯置换作为一种经济实用的近海地基处理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投入实际工程应用。随着我国发展海洋经济战略的提出,以及大量近海构筑物投入建设,研究强夯置换下碎石墩形成机理对工程经济性和安全性都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对强夯置换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力固结效应、置换深度、强夯置换工艺、复合地基承载机理以及强度检测等方面,一般认为:在强夯置换过程中,动力挤密、置换成墩、排水固结等机制共同作用、相辅相成,最终形成复杂的整体加固效果。但是对于置换墩形成机理特别是动态过程研究较少。本文研制了强夯置换模型试验装置并设计了相应的测试系统,对碎石墩的形成过程和机理进行了研究。使用高速摄影仪获得了高分辨率的夯击过程图像,使用加速度传感器测得了夯击过程中夯锤的加速度,通过测量的力学参量和软土中碎石墩宏观形貌的对比分析,得到了强夯置换下软土中碎石墩形成的一些内在控制机制。最后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了强夯置换下散体碎石成墩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强夯置换与强夯的夯锤加速度曲线存在不同,可分为早期应力波在夯锤中震荡、碎石密实、软土和碎石流动、夯锤回弹4个阶段。随着击数增加,每次夯击中能量释放时间减小、近似平台区的时间减小、平均加速度值变大、峰值变高。同时发现,填料对动应力的持续时间或称能量释放时间影响较大,而在两次填料之间,每次夯击中夯锤的能量释放时间变化不大。动态纵向位移时程曲线显示,回弹量与夯沉量的比值(回弹比)随着填料次数增加而增加。并能从动态图像中观察单次夯击中碎石的运动方向规律。从所获取的夯锤动态力-位移曲线看,填料后夯锤的动态冲击力峰值增大、冲击力加载曲线斜率变小、弱冲击力段变短。(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期刊2012-11-15)
强夯置换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强夯置换碎石墩复合地基同时具有强夯置换和排水固结加固软弱地基的优势,在加固填海地层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强夯置换法是在强夯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又和强夯法有着显着的不同点,然而目前针对强夯置换的研究工作十分匮乏,参考文献极其稀少,机理还不明确。本文结合大连航天城实际工程,围绕强夯置换碎石墩复合地基的基本特性、承载机理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在总结分析强夯碎石墩基本特性的基础上,发现强夯置换形成的碎石墩由于受到夯锤的影响,会产生明显的鼓出效应,用碎石墩表面积与周围加固土体的面积之比已经不能准确地反映出实际工程中复合地基的置换率,提出了体积置换率的概念,用墩体体积与被加固土体体积之比来表示,同时得出了体积置换率与面积置换率的换算关系,即在原有的面积置换率公式之上乘以一个增大系数α(α=1.25~1.6)来表示体积置换率。考虑到墩体的鼓出效应,提出了适当减小设计墩径,利用简化的鼓形和漏斗形模型确定了工程上可以使用的墩体改进值,并且用数值模拟手段证明了此方法的合理性。同时,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考虑垫层厚度、墩体形式、墩体直径、置换率等因素对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建立了不同工况下的复合地基叁维数值模型,详细模拟和讨论了墩间土和墩体的极限承载力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规律,给出了这些因素的影响范围,为可以最大限度发挥极限承载力的复合地基方案提供了参考。系统讨论了强夯置换法中的各项参数,提出了强夯置换碎石墩复合地基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指标和要求,将上述强夯参数和数值分析得到的参数运用到实际工程中,检测施工后的地基承载力,验证参数的合理性;采用提出的体积置换率进行了地基承载力的计算,说明了此方法的合理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强夯置换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1].闫迎州.错点强夯置换处理厚层海相淤积软土路基的机理研究[D].东南大学.2017
[2].梁燕.强夯置换碎石墩复合地基承载机理及稳定评价[D].东北大学.2014
[3].周亚吉.柱锤强夯置换的加固机理研究与数值模拟[D].东华理工大学.2013
[4].郑凌逶.软土中强夯置换法形成碎石墩的机理[D].宁波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