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官能化烯烃环氧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手性催化剂,烯烃,环氧化反应
非官能化烯烃环氧化论文文献综述
李怡然,王亚明,蒋丽红[1](2016)在《非官能烯烃不对称环氧化反应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具有光学活性的环氧化物是很多药物、光学材料、天然产物的重要合成中间体,非官能烯烃不对称环氧化反应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虽然人们采取了多种途径来获得手性环氧化物,但对于手性催化剂催化非官能烯烃不对称环氧化仍是化学界的难题。综述了几类手性催化剂如:手性金属卟啉催化剂、手性salen Mn(Ⅲ)催化剂催化非官能烯烃环氧化研究新进展。(本文来源于《化工科技》期刊2016年01期)
牛凡凡,聂昌军,陈勇,孙小玲[2](2014)在《非官能化烯烃的不对称催化环氧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性环氧化合物是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由于叁元杂环的张力使其很容易与各种亲核试剂作用,通过官能团转化反应,可以从环氧化物制备一系列不同结构的手性化合物。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可以使潜手性的烯烃转化为带有手性碳的环氧化合物,在医药、农药、香料等精细化学品的合成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非官能化烯烃经手性催化剂诱导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是获得光学纯手性化合物的有效方法。这些手性催化剂包括生物酶、金属卟啉、金属Salen配合物以及有机小分子催化剂。本文综述了这几种催化剂催化的非官能化烯烃不对称催化环氧化反应近几年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催化剂的催化机理,并就其发展趋势提出了构想。(本文来源于《化学进展》期刊2014年12期)
方尚勇[3](2011)在《官能化烯烃与30%过氧化氢的环氧化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烯烃的环氧化反应是一类重要的研究课题。环氧化物作为一种中间体,广泛用于石油化工、有机合成、精细化工等领域。目前,环氧化物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卤醇法,另外一种是过酸法。这两种方法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人们积极寻找新的方法合成环氧化物。目前人们主要研究过氧化氢作为氧源催化烯烃环氧化。过氧化氢做为氧源副产物只有水,对环境没有污染,是一种理想的氧化剂。本论文主要研究各种烯烃的环氧化条件以及讨论纳米二氧化硅对各种烯烃的环氧化的影响,烯烃主要包括烯醇、烯酮、双烯等。纳米二氧化硅具有高的比表面积有利于烯烃取得高的环氧化转化率。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在适当的条件下,讨论烯烃各自的较好的反应条件,反应中加入纳米二氧化硅时,对烯烃的环氧化反应一般都有一些促进作用,对一些烯烃的促进效果较明显,比如反-2-己烯醇的反应,不加二氧化硅时,其转化率仅为10.1%,而加二氧化硅时,反-2-己烯醇的转化率为98.4%,而对另外一些烯烃的环氧化促进效果要差一些。本文也用分子筛代替纳米二氧化硅催化烯烃的环氧化,选取了几个烯烃对比了一下分子筛和二氧化硅对烯烃环氧化的影响。本文还着重讨论了苯乙烯的反应,从常压和密闭反应釜中的结果对比,以及反应温度、过氧化氢的用量、过氧化氢的利用率以及溶剂用量的影响讨论。结果表明,在常压下的反应结果较好,较适宜的反应温度是65℃,苯乙烯完全转化时过氧化氢的量保持在1.3倍比较合适,而且苯乙烯过量时有助于提高过氧化氢的利用率(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期刊2011-06-01)
李跃东[4](2010)在《聚(苯乙烯—苯乙烯基膦酸)—磷酸氢锆固载的西佛碱钼(Ⅵ)配合物的制备及催化非官能化烯烃环氧化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催化领域,有机合成中非官能化烯烃的环氧化反应一直是化学工作者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到目前为止,很多的金属配合物已经被应用到烯烃的环氧化反应中。其中,在以有机过氧化氢为氧源均相催化非官能化烯烃环氧化反应中,西佛碱型钼配合物作为催化剂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金属配合物。尽管该类配合物具有活性高、选择性好和反应条件相对温和等优点,但由于是均相反应,所以存在催化剂容易分解、难以回收再利用、易形成多聚体而失活等与很多均相催化剂共同的缺点。为解决这一学术难题,各国学者纷纷将均相催化剂负载于高分子载体或无机载体以制得方便回收利用的多相化催化剂,通过多相反应来达到进-步的研究目的。因此,在研究非官能化烯烃环氧化反应的同时,对于各种各样的载体和均相催化剂及其固载方法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论文在本课题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有机聚合物-无机杂化新型载体聚(苯乙烯-苯乙烯基膦酸)-磷酸氢锆进一步衍生化,通过固相合成制得了一系列新型的双齿、叁齿固载型西佛碱钼金属配合物,作为多相催化剂催化非官能化烯烃的环氧化反应。该反应体系以叔丁基过氧化氢为氧源,1,2-二氯乙烷为溶剂时,催化剂对某些底物显示出非常好的催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类催化剂重复使用达十次以上仍然具有非常好的催化活性。有趣的是,在以α-甲基苯乙烯和茚为底物时,空白试验中得到其相应环氧化物的ee值即可大于99%。当加入多相催化剂后,底物的转化率和环氧化物选择性大大提高,最重要的是目标产物PP值仍在99%以上。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过程并未使用任何昂贵的手性配体或者助催化剂,该类催化剂只是有效的加速了催化反应进程。通过对其配体进行设计、更广泛的筛选反应底物,应该可以进一步提高底物转化率和相应环氧化物的选择性。该类非手性多相催化剂将对提高体积较大烯烃的环氧化反应的对映选择性产生深远意义,并为工业化的实际应用提供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0-05-18)
任文山[5](2009)在《低聚苯乙烯基膦酸—磷酸氢锆侧链固载手性Salen-Mn(Ⅲ)及催化非官能化烯烃不对称环氧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了侧链固载法制备了多相化的salen-Mn(Ⅲ)催化剂,并考察了其对非官能化烯烃不对称环氧化的催化性能。本文以不同有机无机比例的低聚苯乙烯基膦酸-磷酸氢锆(ZSPP)Zr(HPO_4)_(2-x)[O_3P-(CH(C_6H_5)CH_2)_n]_x·mH_2O(x=0-2.0)为载体,合成了系列氯甲基化的低聚苯乙烯基膦酸—磷酸氢锆(ZCMSPP)Zr(HPO4)_(2-x)[O_3P-(CH(C_6H_4CH_2Cl)CH_2)_n]_x·mH_2O,运用FT-IR、N_2吸附、SEM等表征手段对载体进行了表征,分析了该系列载体的结构。合成了均相手性salen-Mn(Ⅲ)配合物并用侧链接枝法将其固载到了载体上,从而实现了手性salen-Mn(Ⅲ)催化剂的多相化。运用FT-IR、DR ug-Vis、XPS、SEM、TEM和TG等表征手段对手性salen-Mn(Ⅲ)固载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提出了固载催化剂的可能结构模型。研究了叁种同载型催化剂对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及茚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首先我们考察了x=0.65的载体固载的催化剂在m-CPBA和NaClO氧化体系中催化上述非官能化烯烃环氧化反应的性能,结果表明在NaClO氧化体系中催化α-甲基苯乙烯环氧化反应时该催化剂的对映选择性比Jacobsen均相催化剂的高(ee 60-70%Vs 54%),有趣的是,该催化剂在NaClO氧化体系中的活性和对映选择性均比其在m-CPBA氧化体系中的要好,这与文献报道的结果不尽相同。同时还考察了系列固载催化剂在NaClO氧化体系催化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和茚的环氧化反应的性能,并着重讨论了X值对载体结构以及固载催化剂活性和对映选择性的影响。最后在NaClO氧化体系中以α-甲基苯乙烯为底物,考察了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实验结果表明固载催化剂稳定性较好能循环利用9次以上。(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9-05-18)
李宁宁,刘月明,吴海虹,李晓红,谢伟[6](2008)在《Ti-MWW/H_2O_2体系催化官能化烯烃环氧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Ti-MWW/H2O2催化体系对多种官能化烯烃液相环氧化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与钛硅分子筛TS-1相比,Ti-MWW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和环氧化产物选择性.溶剂对Ti-MWW催化环氧化反应的活性影响较大,其中水是催化丙烯酸乙酯和乙酸烯丙酯的最佳溶剂,随着C=C双键相邻官能团吸电子能力的增强,环氧化反应的催化活性下降.(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王东平[7](2007)在《手性吡咯烷(salen)Mn(Ⅲ)配合物的合成和催化非官能化烯烃不对称环氧化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性环氧化物是用途很广的中间体,通过区域和立体选择性开环反应,手性环氧化物能转化为多种对映纯的手性化合物。近二十年来,人们研发出很多方法来制备手性环氧化物,其中手性(salen)Mn(Ⅲ)配合物催化非官能化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NaClO两相体系中,手性(salen)Mn(Ⅲ)配合物,尤其是Jacobsen催化剂,对共轭顺式二取代、叁取代和部分四取代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具有高的对映选择性,然而即使存在轴向配体,环氧化反应也通常需要长的反应时间。考虑到实际应用,人们一直希望能寻找到在NaClO水/有机两相体系中能提高反应活性的催化环氧化体系。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设计并合成新的具有高活性的手性(salen)Mn(Ⅲ)配合物,以提高在上述反应体系中的环氧化反应活性。论文合成了十一个手性吡咯烷(salen)Mn(Ⅲ)配合物,在NaClO/PPNO(4-苯基吡啶氮氧化物)氧化体系中都能催化苯乙烯、取代色烯和反式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且获得了中等至高的产率,但只有对取代色烯的不对称环氧化具有高的对映选择性。上述催化剂的特点是:含有叔胺单元的配合物比类似的含有酰胺单元的配合物以及Jacobsen催化剂的活性高,环氧化反应的产率和ee值相似;二聚的配合物比其二倍量的相应单体的活性高,环氧化反应的产率略高,对映选择性几乎完全相同。此外,配合物吡咯烷骨架N原子上的取代基对环氧化反应的对映选择性有立体效应,本文基于此讨论了烯烃的进攻路径。在NaClO/PPNO水/有机两相氧化体系中,本文研究了加入过量CH_3I时的手性吡咯烷(salen)Mn(Ⅲ)配合物的催化性能,并研究了含有吡啶盐的配合物的催化性能,目的是探索催化剂中的分子内季铵盐和/或吡啶盐对取代色烯不对称环氧化反应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含有分子内季铵盐和/或吡啶盐的手性吡咯烷(salen)Mn(Ⅲ)配合物,无论是原位生成的还是分离的,都比类似的配合物以及Jacobsen催化剂的活性明显高。分子内季铵盐和吡啶盐具有相转移能力,对于取代色烯不对称环氧化的作用与外加的吡啶盐和卤化铵的作用相似,使(salen)Mn(Ⅲ)催化剂催化取代色烯环氧化反应的活性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7-05-01)
祖凤华,刘彦钦,韩士田[8](2000)在《非官能化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详细综述了手性催化剂催化的不对称环氧化研究最新进展情况 ,按照手性催化剂的类型分 3部分进行了介绍 .(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期刊2000年04期)
[9](1995)在《非官能化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及其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非官能化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及其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孙宏斌,华维一.中国药物化学杂志,1994,4(3):216本文为非官能化烯烃的非酶催化不对称环氧化研究进展的综述,全文参考文献44篇。非官能化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及其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期刊1995年02期)
孙宏斌,华维一[10](1994)在《非官能化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及其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非官能化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及其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孙宏斌,华维一(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研究室,南京210009)手性环氧化物在天然产物合成、药物合成和有机合成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获得高光学纯度的环氧化物,人们建立了多种方法,包括:手性源的转化[1]...(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化学杂志》期刊1994年03期)
非官能化烯烃环氧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手性环氧化合物是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由于叁元杂环的张力使其很容易与各种亲核试剂作用,通过官能团转化反应,可以从环氧化物制备一系列不同结构的手性化合物。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可以使潜手性的烯烃转化为带有手性碳的环氧化合物,在医药、农药、香料等精细化学品的合成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非官能化烯烃经手性催化剂诱导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是获得光学纯手性化合物的有效方法。这些手性催化剂包括生物酶、金属卟啉、金属Salen配合物以及有机小分子催化剂。本文综述了这几种催化剂催化的非官能化烯烃不对称催化环氧化反应近几年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催化剂的催化机理,并就其发展趋势提出了构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官能化烯烃环氧化论文参考文献
[1].李怡然,王亚明,蒋丽红.非官能烯烃不对称环氧化反应研究进展[J].化工科技.2016
[2].牛凡凡,聂昌军,陈勇,孙小玲.非官能化烯烃的不对称催化环氧化反应[J].化学进展.2014
[3].方尚勇.官能化烯烃与30%过氧化氢的环氧化反应研究[D].湖北大学.2011
[4].李跃东.聚(苯乙烯—苯乙烯基膦酸)—磷酸氢锆固载的西佛碱钼(Ⅵ)配合物的制备及催化非官能化烯烃环氧化反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0
[5].任文山.低聚苯乙烯基膦酸—磷酸氢锆侧链固载手性Salen-Mn(Ⅲ)及催化非官能化烯烃不对称环氧化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9
[6].李宁宁,刘月明,吴海虹,李晓红,谢伟.Ti-MWW/H_2O_2体系催化官能化烯烃环氧化[J].催化学报.2008
[7].王东平.手性吡咯烷(salen)Mn(Ⅲ)配合物的合成和催化非官能化烯烃不对称环氧化反应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
[8].祖凤华,刘彦钦,韩士田.非官能化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研究进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
[9]..非官能化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及其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5
[10].孙宏斌,华维一.非官能化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及其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