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政权论文-李春梅

匈奴政权论文-李春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匈奴政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匈奴,政权,国家特征

匈奴政权论文文献综述

李春梅[1](2018)在《匈奴政权的发展阶段》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界对匈奴政权是否可称为"国家"的问题至今没有统一的认识。作为一个政治共同体,无论是从其具备的基本要素——东至海、西至葱岭的广阔领土,数量超百万、成分复杂的居民,"军民一体"的军事实力,简单有效的统治机构,独立自主的对外主权等方面看,还是从其稳定地实现国家功能,与秦、汉王朝长期对峙的客观效果看,匈奴政权都是一个高于"部落联盟""酋邦"或"早期国家"时代之上的国家,具有一般国家的要素和特征,不能将其排除在"国家"的行列之外。(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期刊2018年06期)

杨平平[2](2018)在《试论曹魏政权对匈奴、鲜卑的管理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国时期实力最强的政权当属曹魏,其所面临的民族问题也最复杂、最具挑战性。曹魏政权对于拥有强大骑兵力量的匈奴和鲜卑采取分而治之、抑弱扶强、内部瓦解、阴谋刺杀等一系列管理政策,使匈奴和鲜卑"甘心臣服,为其效力尽忠",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曹魏与蜀汉、东吴对抗的实力,为以后历代提供了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典范。(本文来源于《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李春梅[3](2017)在《匈奴政权的社会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匈奴政权社会性质的问题,史学界主要有"奴隶制"和"封建制"两种观点。通过对匈奴社会的分封制、主要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社会生产的主体承担者及赋税制度等有关史料的分析,匈奴政权的社会性质更符合"封建制"主要特征,而不是"奴隶制"或其他的所谓"联邦制"等。(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期刊2017年03期)

吴海平[4](2016)在《河西战役及其对西汉匈奴政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河西战役是汉武帝时期对匈奴反击作战的关键性战役,对汉匈两大政权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对西汉政权的影响有:第一,巩固了西北边防,促进了河西地区的经济发展;第二,拓展了西汉政权的版图;第叁,节省了军费开支,减轻了人民负担;第四,对匈奴形成有效钳制,断匈奴右臂。对匈奴政权的影响有:第一,造成匈奴经济、军事力量衰退;第二,引起匈奴内部分裂。此役之后,匈奴逐渐走向衰弱,而西汉王朝在西域的势力逐渐发展起来,并为后来西域都护的设置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史志》期刊2016年09期)

李春梅[5](2014)在《论匈奴政权的分封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匈奴的分封制适应了当时政权空前强大的政治背景,其显着特点是与宗法制紧密结合,实现了"家国一体"。单于及四大封王的权力分配使得分封制有一定的体制保障,分封制是匈奴政权长存的关键因素。(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期刊2014年01期)

丛晓明,王庆宪[6](2013)在《姻亲氏族与匈奴政权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匈奴社会中,挛鞮氏最尊贵最强盛。姻亲氏族也保有非常强大的力量。挛鞮氏与姻亲氏族联婚所形成的匈奴最高统治集团:世居高位,包揽权力,支配利益。此外,匈奴政权是否巩固、单于权位能否顺利传承,匈奴经济是否发展、势力是否强盛,匈奴社会是否安稳等,与挛鞮氏和各姻亲氏族的关系好坏、姻亲氏族的强弱及其活动等皆密切关联。(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民族丛刊》期刊2013年03期)

李春梅[7](2013)在《匈奴政权的创建问题——兼论冒顿单于以前的匈奴与东胡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东胡政权存在的大体时间、林胡、楼烦、匈奴等"诸胡"称谓、东胡与冒顿单于前匈奴的关系等问题的考证,进一步论证匈奴政权创建于头曼时期甚至更早的观点。(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期刊2013年03期)

王伟[8](2012)在《匈奴政权兴衰中的自然灾害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匈奴人将众多游牧部落统一起来,把游牧社会推向了一个更高的社会形态,建立了游牧国家政权。"游牧国家"这种比部落更高级的社会组织形式,让松散的游牧社会变得更加有组织,国家战斗力更强。与此同时,高度统一的国家政权使得匈奴国家内部必须放弃很多游牧经济的特色,与游牧经济的生产规律产生了日益尖锐的矛盾。尤其是公元前二世纪末,匈奴国家因经济和政治利益而进行北迁,在漠北频遭的天灾也因此不仅是天灾。在灾害频繁的打击下,匈奴内部的部落、属国开始纷纷逃离反抗,并最终导致匈奴国家的瓦解。文章旨在阐述草原自然环境对匈奴国家这种高级组织形式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2年33期)

李春梅[9](2011)在《匈奴政权右贤王制度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右贤王是匈奴政权中的一个职官,是其最大的地方行政、军事机构——四大国之一的封王。就右贤王的继承制、地位、权力及主要组织机构、驻牧地区的变化等问题进行初步的梳理和探讨,可以对右贤王制度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从匈奴政权建立始,右贤王的线索可以延至魏晋时期。(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期刊2011年02期)

庄金秋,崔明德[10](2010)在《略论匈奴汉赵政权与两晋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晋初年,匈奴尚与西晋保持臣属关系,西晋则延续曹魏政策,在怀柔、安抚的同时,限制匈奴的发展。八王之乱爆发后,以刘渊为首的匈奴贵族趁机壮大实力,建立政权,最终消灭了西晋,将晋朝势力驱逐出北方。进入前赵后,石勒在北方崛起,前赵忙于在北方的争夺与扩张,与东晋并未发生大规模战争。在此过程中,汉赵政权在国内建立封建职官体系,保护农业的发展,大力推行汉族文化,加速了匈奴的汉化。汉赵政权虽然存在时间短暂,但却揭开了此后百余年少数民族在北方争夺中原霸主的斗争,同时引起了少数民族对汉文化的认同,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融合的高潮。(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4期)

匈奴政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叁国时期实力最强的政权当属曹魏,其所面临的民族问题也最复杂、最具挑战性。曹魏政权对于拥有强大骑兵力量的匈奴和鲜卑采取分而治之、抑弱扶强、内部瓦解、阴谋刺杀等一系列管理政策,使匈奴和鲜卑"甘心臣服,为其效力尽忠",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曹魏与蜀汉、东吴对抗的实力,为以后历代提供了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典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匈奴政权论文参考文献

[1].李春梅.匈奴政权的发展阶段[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8

[2].杨平平.试论曹魏政权对匈奴、鲜卑的管理政策[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3].李春梅.匈奴政权的社会性质[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7

[4].吴海平.河西战役及其对西汉匈奴政权的影响[J].黑龙江史志.2016

[5].李春梅.论匈奴政权的分封制[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4

[6].丛晓明,王庆宪.姻亲氏族与匈奴政权的关系[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

[7].李春梅.匈奴政权的创建问题——兼论冒顿单于以前的匈奴与东胡的关系[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3

[8].王伟.匈奴政权兴衰中的自然灾害因素分析[J].学理论.2012

[9].李春梅.匈奴政权右贤王制度探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1

[10].庄金秋,崔明德.略论匈奴汉赵政权与两晋的关系[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标签:;  ;  ;  

匈奴政权论文-李春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