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学术争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学术数据库,版权,公益性,中国知网
学术争议论文文献综述
李静[1](2019)在《学术类数据库的格局、争议及其发展——以“中国知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国学术数据库已基本形成叁足鼎立之势,相比之下,中国知网相对强势。但作为学术数据库,中国知网也正面临着来自社会舆论的质疑,原因在于其把公益性的学术资源进行纯商业化运作,而且在其垄断性地位之下,学术论文作者的权益未能得到充分保护。笔者认为,面向未来,学术数据库应强调公益性属性,加强对作者权益的保护,并探索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开放获取平台,使学术知识能够普惠公众。(本文来源于《传媒》期刊2019年12期)
杨胜宽[2](2019)在《由《李白与杜甫》的争议说到郭沫若学术研究的实用性价值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在问世以来的40余年间引起来自各方面的很大争议,从最初涉及"扬李抑杜"的种种学术观点的分歧,到后来围绕写作动机与全书主旨之众"说"纷纭,中间经历了学术评价尺度向非学术评价视角的重大转换,这一研究与评价角度的转变,反映了学术界对该书解读重点的明显变化,同时也反映了不少评论者对郭沫若学术与人生得失评价的某些片面认识。郭沫若学术研究的鲜明个性及其与时俱进的实用性价值取向,导致其得失褒贬与之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郭沫若学刊》期刊2019年02期)
阎光才[3](2019)在《学术影响力评价的是非争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术影响力原本是生发于学术共同体内部的一个自然而然的传播机制,因为社会环境与科学研究本质的变化而逐步扩展为内部影响与外部贡献兼顾。影响力的科学计量分析是顺应大科学时代学术分工细化的产物,但它存在诸多缺陷,以其作为政策工具存在众多争议。把学术影响力评价作为一种政策工具将不仅面临诸多困境,而且还需要对其可能带来的效应做充分的预估和评价。现实之中众多大范围有组织的学术评价仅仅是特定情势中的一种临时性政策手段。合理的学术评价应以围绕研究内容本身的同行评议为主,辅之以更为丰富的定性、定量与案例信息作为证据支撑。相对于影响力评价这一政策工具的运用,培植成熟的学术共同体和养成良好的研究伦理与文化、理顺高校内外体制与机制、营造有利于学术发展的环境与氛围是学术影响力评价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本文来源于《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顾昕,宁晶[4](2019)在《药占比管制方式及其学术争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医疗费用的持续上涨是全球卫生系统面临的挑战,而"看病贵"也是我国新医改试图缓解的首要问题。近年来,我国政府采用药占比管制方式控制过度用药现象,试图遏制医疗费用上涨之势,但此举的控费效果存有争议。药占比管制对于医疗供给侧的"以药养医"格局,或许有短期压制之效,但对遏制过度医疗并降低医疗费用的上涨不起作用,同时还极有可能对患者福利的其他方面造成了负面影响。全球性医疗控费之道在于通过医保支付制度改革重构供方的激励结构,使之形成通过控制成本以达成收入最大化的长效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经济》期刊2019年05期)
赵叁乐[5](2019)在《印度拟改革学术奖励制度引争议》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杂志官网近日发文称,为提高科研质量,印度政府有关机构提议实行现金学术奖励制度。然而,该提议在其国内引发争议。现金奖励可能适得其反该提议的主要内容是,博士生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文章,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卢比 (约合人民币4747元(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2-20)
王子武,刘皓[6](2018)在《高考生物试卷中有学术争议的几个选择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几例高考试题进行分析,提出其中存在的学术争议.高考试题的命制需要更加严谨,考试之后要建立和完善长效的纠错机制,以保证高考的公平与公正.(本文来源于《理科考试研究》期刊2018年15期)
刘吉涛[7](2018)在《再论英国普通法的理性特质——以学术史上的两次争议为考察对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法学领域,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对英国普通法的理性问题仍存在一些模糊或不准确的认识。这种态势对我国借鉴英美法经验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产生了消极影响。通过对学术史上两次关于普通法理性问题争议的再梳理,有助于我们更为系统全面地阐释英国普通法的理性特质,展示普通法所具有的高级理性,这对于我们准确客观地认识评价英美法,更好地借鉴其法治经验大有裨益。(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赵柯然,王延飞[8](2018)在《“情报”术语争议对学术交流与学科建设的影响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意义]针对目前情报学界的"情报"术语争议现象,反思情报学学科基本术语的混用与混乱对学术交流与学科建设带来的影响,呼吁规范情报学术语,重构情报研究理论和情报方法体系。[方法 /过程]根据术语学的原理和思想,从术语语境、概念层次、多语术语翻译操作3个方面分析情报学现存术语争议产生的原因。[结果 /结论]研究认为,对情报术语的探讨是情报学随社会发展的必然,情报学对术语体系规范的需求反映出对理论重建的期待。(本文来源于《图书情报工作》期刊2018年02期)
高杰,丁云龙[9](2018)在《中国科技期刊在学术争议中的应对策略——以“韩春雨事件”当事期刊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借鉴知名科技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在"韩春雨事件"中的作用与表现,探讨中国科技期刊在学术争议中的处理流程与应对策略。【方法】采取典型案例法,对事件的关键节点与当事期刊的处理流程进行分析。【结果】中国科技期刊和科学共同体在应对学术争议时存在发现机制缺失、互动机制不足、职能缺失等问题。【结论】中国科技期刊应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建立常态化与专业化的学术评议委员会与专家库,加强防治体系建设,提升学术争议事件的处理能力。加强与科学共同体的合作、自治与调节监督,有助于促进科技期刊的机制建设与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贾梦雨,冯圆芳[10](2017)在《学术评价的标准和界限在哪里》一文中研究指出浙江大学日前发布新规,师生在媒体及其“两微一端”发表的原创作品,根据其传播效果和影响力,将可被认定为优秀网络文化成果,可等同于国内权威、一级、核心等学术期刊论文,并纳入晋升评聘和评奖评优。浙大方面解释,此举旨在探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呈现方式的多样化。不(本文来源于《新华日报》期刊2017-09-20)
学术争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在问世以来的40余年间引起来自各方面的很大争议,从最初涉及"扬李抑杜"的种种学术观点的分歧,到后来围绕写作动机与全书主旨之众"说"纷纭,中间经历了学术评价尺度向非学术评价视角的重大转换,这一研究与评价角度的转变,反映了学术界对该书解读重点的明显变化,同时也反映了不少评论者对郭沫若学术与人生得失评价的某些片面认识。郭沫若学术研究的鲜明个性及其与时俱进的实用性价值取向,导致其得失褒贬与之密切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学术争议论文参考文献
[1].李静.学术类数据库的格局、争议及其发展——以“中国知网”为例[J].传媒.2019
[2].杨胜宽.由《李白与杜甫》的争议说到郭沫若学术研究的实用性价值取向[J].郭沫若学刊.2019
[3].阎光才.学术影响力评价的是非争议[J].教育研究.2019
[4].顾昕,宁晶.药占比管制方式及其学术争议[J].中国卫生经济.2019
[5].赵叁乐.印度拟改革学术奖励制度引争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6].王子武,刘皓.高考生物试卷中有学术争议的几个选择题分析[J].理科考试研究.2018
[7].刘吉涛.再论英国普通法的理性特质——以学术史上的两次争议为考察对象[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8].赵柯然,王延飞.“情报”术语争议对学术交流与学科建设的影响反思[J].图书情报工作.2018
[9].高杰,丁云龙.中国科技期刊在学术争议中的应对策略——以“韩春雨事件”当事期刊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
[10].贾梦雨,冯圆芳.学术评价的标准和界限在哪里[N].新华日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