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信仰论文-李朝霞

文化信仰论文-李朝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化信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妈祖信仰,湄洲,文化血脉,天妃,台湾人,北港朝天宫,林默娘,妈祖宫,天后,神助

文化信仰论文文献综述

李朝霞[1](2019)在《妈祖信仰:延续文化血脉 联结两岸情感》一文中研究指出编者按妈祖信仰不仅是台湾人的精神抚慰,更是他们内心深处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根脉的坚守。即使当前,妈祖信仰仍可跨越历史的鸿沟与政治的疆界,延续中华文化的血脉,联结两岸人民的情感。海在呼喊一个名字女人的名字以最悲怆的浪涛(本文来源于《人民政协报》期刊2019-11-30)

樊杰[2](2019)在《古希腊的文化信仰与体育的四种形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古希腊体育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主要有杂技、游行、竞技会和赛会四种形式。前两种主要产生于古希腊早期的大地崇拜,后两种主要源于古希腊后来的天空崇拜尤其是宙斯崇拜。古希腊独特的体育正是这两种文化及其融合所形塑的结果。(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9年34期)

石谦飞,景一帆,张潇宁,李昉芳,朱向东[3](2019)在《平遥古城信仰建筑的空间文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平遥古城信仰建筑在经济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下作为重要文化载体受到较大冲击的现状,通过挖掘平遥古城信仰建筑空间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归纳其特征,使信仰建筑空间保持自身文化载体的功能,将古城文脉更好地融入城市公共生活,带动区域活化发展。在前期文献典籍研究、实地调研、信息归纳整理的基础上,总结了平遥古城信仰建筑空间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得出了平遥古城信仰建筑空间在宏观、中观、微观3种不同尺度视角下的文化特征,包含布局特征、类型特征及其形成的内涵因素,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保护与开发的建议。结果表明:平遥古城信仰建筑在宏观布局上体现出宗法性与合礼性、多元性与开放性特征,在中观上体现出了亲和性与节点性、实用性与功利性特征,在微观上体现了信仰对象的融合性与杂糅性特征;所得结论有利于理解中华古代信仰文化,为保护信仰建筑空间和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理论根据,为探索历史城镇的活化发展途径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周嘉[4](2019)在《地方神庙、信仰空间与社会文化变迁——以临清碧霞元君庙宇碑刻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临清在明清时期是大运河沿岸的重要城市,碧霞元君信仰在该地区发展的历史较为久远。最早的碧霞宫创建于元代开凿的会通河旁边,随着临清城的营建以及城市的发展,位于砖城以西、运河以北的碧霞宫在明中叶以来得到复兴,成为当地的社区性祭祀中心。为了保障漕运安全,明王朝另置大批屯戍之兵于城郊运河两岸的乡村,加上地方乡绅耆老的主导作用,明后期万历年间在土城郊区发展出两处新的祭祀中心。明后期崇祯年间,临清城郊的歇马厅作为跨地域的仪式活动中心和宗教认同标志,吸引了来自华北各地的士绅、商人及香会组织,成为凝聚各种社会力量的信仰中心。歇马厅朝拜场域的最终形成,表明通过民间宗教的形式能够形成一种社会的基本联结。(本文来源于《民俗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林亦修[5](2019)在《叁官文化与杨府信仰:道教文化与民间信仰相结合的范式——基于温州地区林家塔村下元节习俗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绝尘出世"与"血食人间"是道教神与民间神的最大区别,二者往往因此而分道扬镳。温州地区的杨府爷以"水神"着称,与农历十月十五日下元节的"水官"圣诞相吻合,于是水官解厄祈福仪式与杨府爷刀轿巡安活动相结合,形成道教文化与民间信仰相结合的范式。通过这一范式,可观察道教民俗化的路径和民间信仰道教化的方式。(本文来源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冯明智,闫寒,胡煜[6](2019)在《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高校思政工作核心——“信仰之廊”党员先进事迹文化展实践教育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通过"信仰之廊"党员先进事迹文化展实践教育活动,弘扬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讲述勤恳奉献的党员故事,发挥校友党员、退休党员、朋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创新理想信念教育形式,坚定大学生的信仰和信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奉献青春的校园文化氛围。(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9年31期)

隋云鹏[7](2019)在《重建最高文化信仰:天命与理性的共产主义革命——兼论人类不自由的根源》一文中研究指出最高文化信仰是指对某种文化终极精神的虔诚信念、崇高敬仰和奉行实践。天命信仰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最高文化信仰,是理性的、具有深厚科学根基和唯物主义传统的国家文化信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成为启蒙学者极力确立的最高文化信仰。人类和人类社会本身是自然发展一般规律的产物,从进入历史发展过程开始,即进入探寻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进程。恩格斯认为"分工的规律就是阶级划分的基础",因此,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中,起基础作用的是分工规律,从而揭开了天命与理性的神秘面纱——分工,而分工也是人类不自由的根源。马克思主义通过对天命与理性的彻底批判,实现了天命与理性的共产主义革命,自由成为最高文化信仰。(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王铭瑞[8](2019)在《信仰文化空间复兴策略研究——以平遥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空间中,民间信仰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世界认知的局限与对生活幸福的憧憬相互作用促使人民向神明祈愿以得到心灵的慰藉,信仰活动形成了不同的信仰文化空间。随着科技进步,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更加真实,信仰体系的消亡逐渐导致民俗活动和文化空间的消失。本文从我国对信仰文化空间的研究背景出发,提出基于信仰体系的文化空间复兴策略框架:重构信仰体系、重建传统文化空间网络、更新信仰文化空间功能,以非物质遗产保护和空间更新的视角,把信仰体系的框架对接空间网络,并融入现代功能以供人们使用。最后以平遥为例进行实践,探究信仰文化空间复兴策略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期刊2019-10-19)

雪青[9](2019)在《“文化筑居中国”是泰禾的信仰》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看这几十年,中国盖了很多的房子。但是再过十年、二十年,又有多少能够留下来?更多的还是快餐、复制。做一个地产企业,首先要有这样的社会责任,要考虑对社会、对城市的贡献。除此之外,要做好产品,要把客户放在第一位。因为现在房子已经成为老百姓最重要的资产,甚(本文来源于《中华工商时报》期刊2019-10-16)

王家强,郭武[10](2019)在《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道教根柢——李丰楙着《从圣教到道教:马华社会的节俗、信仰与文化》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也曾远播海外很多国家。对于海外道教的研究,学界曾取得过一些成果,如民国傅勤家着《中国道教史》即有"道教之流传海外"一章,专门介绍道教在新罗、日本、真腊的流传情况,朝鲜学者李能和也于1933年撰成过《朝鲜道教史》。1949年以后,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史》亦曾关注道教在海外传播情况,而陈耀庭着《道教在海外》、孙亦平着《东亚道教研究》与宇汝松着《道教南传越南研究》则属有(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文化信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古希腊体育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主要有杂技、游行、竞技会和赛会四种形式。前两种主要产生于古希腊早期的大地崇拜,后两种主要源于古希腊后来的天空崇拜尤其是宙斯崇拜。古希腊独特的体育正是这两种文化及其融合所形塑的结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化信仰论文参考文献

[1].李朝霞.妈祖信仰:延续文化血脉联结两岸情感[N].人民政协报.2019

[2].樊杰.古希腊的文化信仰与体育的四种形式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

[3].石谦飞,景一帆,张潇宁,李昉芳,朱向东.平遥古城信仰建筑的空间文化特征[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

[4].周嘉.地方神庙、信仰空间与社会文化变迁——以临清碧霞元君庙宇碑刻为中心[J].民俗研究.2019

[5].林亦修.叁官文化与杨府信仰:道教文化与民间信仰相结合的范式——基于温州地区林家塔村下元节习俗的考察[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6].冯明智,闫寒,胡煜.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高校思政工作核心——“信仰之廊”党员先进事迹文化展实践教育活动[J].才智.2019

[7].隋云鹏.重建最高文化信仰:天命与理性的共产主义革命——兼论人类不自由的根源[J].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2019

[8].王铭瑞.信仰文化空间复兴策略研究——以平遥为例[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2019

[9].雪青.“文化筑居中国”是泰禾的信仰[N].中华工商时报.2019

[10].王家强,郭武.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道教根柢——李丰楙着《从圣教到道教:马华社会的节俗、信仰与文化》述评[J].世界宗教研究.2019

标签:;  ;  ;  ;  ;  ;  ;  ;  ;  ;  

文化信仰论文-李朝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