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服务体系论文-晏鳌,白光伟,江晶晶

区分服务体系论文-晏鳌,白光伟,江晶晶

导读:本文包含了区分服务体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QoS体系结构,区分服务,跨层设计

区分服务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晏鳌,白光伟,江晶晶[1](2011)在《基于区分服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跨层QoS体系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无线传感器网络自身特点,提出一种叁层可计算QoS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根据各种应用不同QoS需求将应用分为四类,设计出一种基于区分服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跨层QoS体系结构(CQAW),并给出了参考实现框架.(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期刊2011年04期)

郭永乐[2](2009)在《区分服务体系下基于流量预测的队列缓冲管理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用户对基于网络的实时和多媒体应用的需求不断提高,网络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 QoS)的保证成为网络技术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提出的区分服务模型为解决QoS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本文主要针对区分服务体系下的队列缓冲管理问题进行研究。队列缓冲管理在网络传输控制中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是网络QoS控制的核心技术之一。区分服务模型能够提供基于汇聚流的不同QoS服务。其基本思想是在网络边缘将业务流按QoS要求进行简单分类,不同的类在内部路由器的每次转发中实现不同的转发特性。实施特点是采用聚合的机制将具有相同特性的若干业务流聚合起来,为整个聚合流提供服务,因而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队列缓冲管理即对网络传输节点中队列缓冲资源的管理。在分组传输过程中,其流经的网络传输节点通常采用队列缓存、延迟转发的服务方式以提高输出链路的带宽利用率。在分组到达队列前端时,队列缓冲管理机制依据一定的信息和策略决定是否允许该分组进入缓冲队列。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队列缓冲管理算法——基于流量预测的自适应RIO-C(RED with In/Out)算法。该算法将应用于区分服务网络中的RIO-C算法与ARED算法结合起来,并应用了最小递归二乘算法进行流量预测,旨在提高区分服务网络中确保转发服务的性能。为验证新算法的有效性,在NS2网络仿真环境下,分别针对ftp流传输、ftp流和cbr流共同传输两种情况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能够降低网络的时延和丢包率,且能有效地稳定时延抖动,从而提高网络的QoS性能。(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09-06-01)

吕佳[3](2006)在《Internet区分服务体系结构及其实现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Internet研究人员及其运营商都致力于研究和开发具有服务质量保障能力的新型网络技术,以满足越来越多的高质量服务的需求。IETF提出的区分服务体系结构成为人们讨论和研究的热点,它根据用户的需求将业务分为多种类型,网络节点根据数据包的DSCP值选择相应的每跳行为对数据包进行处理。本文深入分析了区分服务的体系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区分服务的实现方式。(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02期)

马莉,陈凯[4](2005)在《一种基于区分服务的VoIP访问控制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区分服务网络体系对访问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访问控制体系。该体系以探测流和正常数据包附加测试标记的方式获取网络状况信息。据此适应性调整边界路由器的标记、资源分配等参数,使得语音数据在网络拥塞等状况下也能够获得有效服务,进一步提高网络的资源利用率。(本文来源于《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期刊2005年11期)

赵为粮,王玉玲,李云,隆克平[5](2005)在《一种无线Ad Hoc网络的区分服务体系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提供服务质量保证是目前无线adhoc网络的研究热点。本文对将区分服务应用于无线adhoc网络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无线adhoc网络的区分服务体系结构,最后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证明,在无线adhoc网络中区分服务可以在资源不够用的情况下,降低对低优先级的业务流的服务,保证对高优先级的业务流的服务,从而使得高优先级的业务流获得较大的吞吐量和较低的延迟。(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05年10期)

王峥[6](2005)在《IP网络下的自适应区分服务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IP网络开始承载更加丰富的网络应用服务。传统的“best-effort”的服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许多网络业务的要求,对互联网服务质量保证机制和算法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区分服务由于具有简单有效、高可扩展性的特点,已经成为互联网服务质量保证的主要体系结构之一。 本文以提高区分服务模型的“自适应性”为目标,研究了区分服务网络的服务质量确保机制,论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结论如下: 本文研究了区分服务边界节点的服务质量确保机制,包括:速率标记算法、流量整形器、计量器算法和队列管理算法。在速率标记算法的研究方面,针对带宽共享的公平性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速率标记算法afbTCM。afbTCM将链路的可用带宽在不同服务类之间依据成比例原则进行分配,并能获得很高的公平性;在流量整形器的研究方面,针对现有对流量整形器的建模中,将流量整形器视为缓存无限的缺陷,使用网络演算建立了有限缓存的流量整形器模型,给出了流量整形器性能界限的最小加代数表示;在计量器算法的研究方面,针对现有“长相关”流量预报模型实现复杂的问题,基于最小均方误差模型,提出了两种新的流量预报模型MMSEP和NMSEP。MMSEP和NMSEP在保证预报精度的前提下,具有实现简单的特点,可作为Internet业务流的在线流量预报模型以及区分服务边界的计量器算法;在队列管理算法的研究方面,针对基于PI控制器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响应速度慢的问题,使用在比例控制器上增加自适应机制的方法,提出了APC算法。APC算法能够对网络业务流的变化做出快速响应,参数配置更加简单;在APC算法的基础上,本文尝试将APC算法与NMSEP模型相结合,提出了基于速率预测主动队列管理算法RPB。RPB算法与APC算法相比,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更高的链路带宽利用率和更低的分组丢失率。 本文研究了如何扩展端到端主动队列管理算法来作为区分服务网络核心的队列管理算法。本文对APC算法进行扩展,提出一种支持成比例的丢失率区分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WAPC。和现有的两种算法RIO和WRED相比,WAPC在支持更加精确的成比例丢失率的同时,还具有更好的可配置性和可扩展性。 本文研究了端到端区分服务网络中的到达率确保机制,提出了一种区分服(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5-05-01)

田涛,鲁士文[7](2004)在《QoS的区分服务体系模型及其在Linux中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介绍QoS技术中区分服务模型的工作原理和体系结构的基础上,重点讨论Linux操作系统对QoS的区分服务的支持。最后通过一个实际例子展示了在Linux操作系统中区分服务的实现过程。(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系统应用》期刊2004年04期)

刘金梅,王思明[8](2003)在《区分服务体系结构中带宽分配公平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通过仿真和理论分析探讨了影响区分服务带宽分配公平性的主要因素 ,并提出了若干提高带宽分配公平性的措施和建议 ,如 :修改标记策略、调度策略等。区分服务中的带宽分配公平性是区分服务中的一个重要性能 ,主要是指同一聚流内的各个微流能够得到公平地对待 ,平等地共享该聚流的资源(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03年02期)

邬海涛,隆克平,程时端,张润彤[9](2002)在《区分服务网络中的TCP友好公平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分服务(Differentiated Services)是IETF为实现IP服务质量(QoS)而定义的一个体系结构。研究表明,在该体系中存在不公平问题,该文将TCP友好(TCP Friendly)的概念引入到DS网络中,并定义了DS网络中的TCP友好的公平性,仿真验证了目前IETF定义的流量调节(TrafficConditioning)以及丢包策略等机制不能很好地实现TCP友好公平性,因而提出了直接拥塞控制机制来实现这一公平性。(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02年11期)

李玮,卢燕飞[10](2002)在《区分服务DiffServ体系结构及其工作机制剖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详细介绍实现IP分级服务模型——区分服务体系,并对它的工作流程和采用的QoS机制给出了明确说明。(本文来源于《电信快报》期刊2002年06期)

区分服务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用户对基于网络的实时和多媒体应用的需求不断提高,网络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 QoS)的保证成为网络技术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提出的区分服务模型为解决QoS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本文主要针对区分服务体系下的队列缓冲管理问题进行研究。队列缓冲管理在网络传输控制中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是网络QoS控制的核心技术之一。区分服务模型能够提供基于汇聚流的不同QoS服务。其基本思想是在网络边缘将业务流按QoS要求进行简单分类,不同的类在内部路由器的每次转发中实现不同的转发特性。实施特点是采用聚合的机制将具有相同特性的若干业务流聚合起来,为整个聚合流提供服务,因而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队列缓冲管理即对网络传输节点中队列缓冲资源的管理。在分组传输过程中,其流经的网络传输节点通常采用队列缓存、延迟转发的服务方式以提高输出链路的带宽利用率。在分组到达队列前端时,队列缓冲管理机制依据一定的信息和策略决定是否允许该分组进入缓冲队列。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队列缓冲管理算法——基于流量预测的自适应RIO-C(RED with In/Out)算法。该算法将应用于区分服务网络中的RIO-C算法与ARED算法结合起来,并应用了最小递归二乘算法进行流量预测,旨在提高区分服务网络中确保转发服务的性能。为验证新算法的有效性,在NS2网络仿真环境下,分别针对ftp流传输、ftp流和cbr流共同传输两种情况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能够降低网络的时延和丢包率,且能有效地稳定时延抖动,从而提高网络的QoS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区分服务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1].晏鳌,白光伟,江晶晶.基于区分服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跨层QoS体系结构[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1

[2].郭永乐.区分服务体系下基于流量预测的队列缓冲管理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9

[3].吕佳.Internet区分服务体系结构及其实现机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4].马莉,陈凯.一种基于区分服务的VoIP访问控制体系[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5

[5].赵为粮,王玉玲,李云,隆克平.一种无线AdHoc网络的区分服务体系结构[J].计算机科学.2005

[6].王峥.IP网络下的自适应区分服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5

[7].田涛,鲁士文.QoS的区分服务体系模型及其在Linux中的实现[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4

[8].刘金梅,王思明.区分服务体系结构中带宽分配公平性的研究[J].计算机仿真.2003

[9].邬海涛,隆克平,程时端,张润彤.区分服务网络中的TCP友好公平体系[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2

[10].李玮,卢燕飞.区分服务DiffServ体系结构及其工作机制剖析[J].电信快报.2002

标签:;  ;  ;  ;  

区分服务体系论文-晏鳌,白光伟,江晶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