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美学使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武术,生命美学,审美精神,武术价值
美学使命论文文献综述
陈保学,王美杰,胡昌领[1](2019)在《中国武术生命美学历程及其新时代使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置身于审美系统中,研究中国武术与生命活动意义之间的互渗关系,是指导中国武术健康发展的又一重要研究命题。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在新时代理论指导下,运用比较研究、逻辑分析等方法,站在生命美学的理论视角分析中国武术成长历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中国武术生命美学的新时代使命。研究认为:基于生命美学,生物生命愿望催生了中国武术的技术体系,社会生命愿望强化了中国武术的精神内核,而精神生命愿望拓展了中国武术的艺术追求。新时代中国武术生命美学的使命:服务于满足人民对生物生命的健康向往,服务于满足人民对精神生命的艺术向往,服务于满足人民对社会生命的不朽向往。(本文来源于《沈阳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冷雪涵[2](2019)在《北大美学的道路与使命》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北大美学的道路与使命——‘北大美学研究丛书’出版座谈暨青年美学论坛工作坊”在北京大学举行。由北京大学教授章启群主编的“北大美学研究丛书”已出版3辑共10本,另有3本即将出版,涵盖了汉语学界内中西方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和领域。本次座谈不仅展(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报》期刊2019-01-09)
郭志云[3](2019)在《论当代中国美学的文化使命与理论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承担着恢复人文精神、构建完整精神世界这一文化使命的当代中国美学在西方美学的强势压迫下遭遇着窘迫的理论困境。努力建构中国民族性的美学话语体系,应当从我国古典美学中找寻思想资源。而在方法论上,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建构应该力避哲学方法和科学方法的误区,建立起美学研究体验-反思-辩证的人文方法论。(本文来源于《枣庄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李艳[4](2018)在《新时代,文艺美学之“新”与“美”》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福建省社会科学界2018年学术年会美学分论坛暨福建省美学学会第叁次会员代表大会在福州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新时代文艺美学的使命与创新”,由福建省美学学会、福建社科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东南学术杂志社、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建省海峡(本文来源于《福建日报》期刊2018-12-10)
刘克[5](2017)在《出土汉画所见汉代环境美学的思想构成及其使命》一文中研究指出汉画是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及其铭文等的合称,是出土汉代文物中的瑰宝,蕴涵着古人的生活方式、环境观念与审美趣味,深刻地反映了他们对于人与自然关系这一环境美学基本问题的理解。汉画显示,具有神性的自然培育生命,肯定和支持人的生存生活,针对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它会以灾异、殃咎的方式进行警示和报复。他们对环境美的理解可分为叁个层次:适宜生活和居住、有利于人实现愿望、让生活在其间的人们产生快乐的情致和幸福感。汉代环境美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生活中审美,二是审美与功能相统一,把生活环境建成可用可赏的景观工程。这种建基于生活欣赏活动之上的环境审美模式,是对西方现行环境审美模式的重要补充。不仅展示了古代环境美学的理论高度,而且还深刻地触及了当今环境审美的理论困境,对于当今环境美学的思想体系构建而言,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期刊2017年03期)
肖朗[6](2015)在《论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传统美学复兴中的历史使命》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心性论的审美文化,它所追求的审美的人生境界缺乏物质基础,而马克思主义美学是奠定在物质生产实践基础上的。因此,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传统美学的复兴需要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推动,这也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中伟大的历史使命。(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期刊2015年02期)
陈望衡[7](2015)在《再论环境美学的当代使命》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文明时代是当代环境美学的背景。在生态文明时代出现的生态文明审美观强调美中具有一种重要性质:文明与生态共生。这种审美观将自然环境中的生命性提升到生态公正的高度,尊重动植物自身的审美权利,将生态平衡看作自然环境美的核心,重视最具生态性的荒野的美。环境美学以"生活"(居)为主题,环境审美体现为"宜居""安居""利居""和居"和"乐居"五个层次。环境美的本质为"家园感","乡愁"的实质就是家园感。"乡愁"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守住"乡愁",重要的是保护好城乡的历史景观。要谨慎地处理城乡中的废墟,保留并保护好那些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废墟,它们具有崇高的审美魅力。一座城市应该以拥有有价值的废墟而骄傲。(本文来源于《学术月刊》期刊2015年11期)
王旭晓[8](2014)在《从理论到实践——美学研究的当代使命》一文中研究指出1949年以后,中国美学学科经历了两次美学热。在第一次美学热中,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美学,满足了新中国建立之后新的社会、政治、文化的需要,成为近代以来中国美学的终结和当代美学的开端。但美学理论完全依附于哲学之上却使美学丧失了本性。在第二次美学热潮中,美学得到了现代发展,划定了自己的研究范围。21世纪以来,随着现代生活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方面的需要、特别是审美需要已经迅速上升为与物质需要居于同样重要的甚至更高位置的需要,人类消费已从生存型消费向着享受型、发展型消费快速转变。艺术与文化推动经济发展并不是夸大其词,而是当下的经济事实。审美文化产业需要美学来解答其有关美的具体问题。这就是美学的当代使命,也是新的美学热潮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晋阳学刊》期刊2014年06期)
杨荔斌[9](2013)在《肩起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时代使命——第叁届中英马克思主义美学双边论坛会议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4月6日至8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艺术、历史与文化学院联合举办的第叁届中英马克思主义美学双边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成功举行。本次论坛围绕"马克思主义与未来"这一主题,在马克思主义与中西美学的历史传统与现实境遇的结合点上思考马克思主义在未来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与地位,以及美学在这种可能性面前面临的问题、挑战与任务。来自伦敦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美国杜克大学、瑞士欧洲研究院、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英国利兹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17所海外高校及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20多所国内高校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的人文学院报告厅举行,副校长徐飞教授出席论坛并致辞,他高度评价了双边论坛的学术交流形式对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发展的意(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期刊2013年01期)
蔡毅[10](2013)在《美学与环保使命》一文中研究指出古往今来,美是一种最受人喜爱,最被人们广泛赞颂的现象,是一种最令人心驰神往的景象,一种人类永恒追求的理想境界。生态环境建设要以美、善为灵魂,追求真美善的高度统一,达到优化、美化环境,优化、美化生活,进而优化、美化地球之目的。(本文来源于《中华文化论坛》期刊2013年07期)
美学使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日,“北大美学的道路与使命——‘北大美学研究丛书’出版座谈暨青年美学论坛工作坊”在北京大学举行。由北京大学教授章启群主编的“北大美学研究丛书”已出版3辑共10本,另有3本即将出版,涵盖了汉语学界内中西方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和领域。本次座谈不仅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美学使命论文参考文献
[1].陈保学,王美杰,胡昌领.中国武术生命美学历程及其新时代使命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9
[2].冷雪涵.北大美学的道路与使命[N].中国文化报.2019
[3].郭志云.论当代中国美学的文化使命与理论重构[J].枣庄学院学报.2019
[4].李艳.新时代,文艺美学之“新”与“美”[N].福建日报.2018
[5].刘克.出土汉画所见汉代环境美学的思想构成及其使命[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
[6].肖朗.论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传统美学复兴中的历史使命[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5
[7].陈望衡.再论环境美学的当代使命[J].学术月刊.2015
[8].王旭晓.从理论到实践——美学研究的当代使命[J].晋阳学刊.2014
[9].杨荔斌.肩起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时代使命——第叁届中英马克思主义美学双边论坛会议综述[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3
[10].蔡毅.美学与环保使命[J].中华文化论坛.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