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播模型论文-吴昊

无线传播模型论文-吴昊

导读:本文包含了无线传播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5G,LTE,3.5,GHz,射线跟踪模型

无线传播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吴昊[1](2019)在《基于射线跟踪模型的3.5 GHz无线传播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3.5 GHz是5G网络部署的重要频段,本文结合射线跟踪模型,对3.5 GHz的无线传播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于1.8 GHz进行了对比,提出5G网络初期部署的建议。(本文来源于《通讯世界》期刊2019年10期)

于力[2](2019)在《5G无线传播信道模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5G无线传播信道模型对于评估和比较不同技术方案的性能,以及对评价整个未来的5G无线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大多数文献研究及实际规划中无线信道传播模型采用的都是传统的随机过程模型,此类模型不能很好的满足5G信道更加严格的需求。因此本文针对以上问题,首先分析了5G信道的建模需求、传播场景及面临的难题,并对一种能较好的满足5G需求的MTTIS信道模型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数字通信世界》期刊2019年10期)

曹春,段爱华,张子振[3](2019)在《一类时滞SIV无线传感器网络病毒传播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深入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病毒的传播规律,以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病毒潜伏期的时滞为分岔参数,研究了一类时滞SIV无线传感网络病毒传播模型的局部渐近稳定性和Hopf分岔。首先通过讨论特征根分布,得到模型局部渐近稳定性和产生Hopf分岔的充分条件,进而利用中心流形定理和规范型理论确定了Hopf分岔的方向和分岔周期解的稳定性,最后通过仿真示例验证了理论结果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滨州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子振,丁健[4](2019)在《一类捕食类型时滞SITRS无线传感网络蠕虫病毒传播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于Holling-Ⅱ类捕食模型,研究一类时滞SITRS无线传感网络蠕虫病毒传播模型的稳定性和Hopf分岔。以时滞为分岔参数,利用特征值方法,得到模型局部渐近稳定和产生Hopf分岔的充分条件。最后,利用仿真示例验证了理论结果的正确性,并通过仿真分析了模型关键参数对其动力学性质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第30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CPCC 2019)摘要集》期刊2019-07-31)

周海平,沈士根,冯晟,黄龙军,彭华[5](2019)在《基于微分博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恶意程序传播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恶意程序传播是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Wireless Sensor Networks)面临的一项重要安全问题,传统的研究大多从入侵检测方法的角度阻止恶意程序的传播,很少考虑攻防博弈策略对恶意程序传播过程的影响。从博弈论的角度对攻防双方的博弈策略进行分析,建立了WSNs的攻防博弈模型及恶意程序传播模型,并将博弈均衡策略与传播模型耦合起来,得到了博弈参数与传播模型的稳态感染比例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当合法节点被感染恶意程序时的损失大于其检测到恶意程序时的收益时,能有效抑制WSNs中恶意程序的传播。此外,通信半径的增加、节点的移动行为能加速恶意程序的传播。研究结果对抑制WSNs中的恶意程序传播具有理论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传感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张永华[6](2019)在《专网无线网络规划中的传播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力系统中通信设备与日俱增,智能电网的概念应运而生。针对智能电网下的电力系统通信,传统公网的无线传播模型并不能很好地适用于专网频段。本文针对专网频段下传播模型校正技术和确定性传播模型的实现进行研究。本文介绍了电力无线专网的特性和室外传播模型常用的校正方法及其校正的流程,最终使用带惯性权重的粒子群算法对传播模型进行参数校正。根据需要校正的模型定义算法中粒子的编码方式和适应度函数,通过粒子间的相互影响找到群体的最优解。与常用的最小二乘法相比,粒子群算法将回归系数确定问题转化成了函数优化问题,不需要求偏导运算,具有很好的适用性。经过粒子群算法校正的传播模型,其数据偏差减小,精确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该模型可以更好地反映数据的变化规律,并且更适用于实际无线信号的传播环境。对于室内环境,使用确定性传播模型——射线追踪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对空间环境进行叁维建模,使用空间分割和建立虚拟源树等方法实现加速的效果,完成射线路径确定和接收天线场强的计算。在无线网络规划中,规划软件的计算精确度和运行速度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通过对比分析视距通信和非视距通信条件下反射绕射等路径对仿真结果的影响,总结得到将最大反射次数设为3、最大绕射次数设为1时,规划软件精确度和速率的平衡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6-01)

张琳,李麟俊,李丽,张昀,王汝传[7](2019)在《基于时滞的无线传感网恶意软件传播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深入研究无线传感网中恶意软件程序的传播过程,探讨存在时间滞留的情况下恶意软件的传播模型并分析其传播行为,建立了基于时滞的无线传感网恶意软件传播模型。该模型引入传染病学理论,结合传感器节点能量有限、存在时延等特性,对传播过程和特征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对模型系统中状态转换关系、平衡点的存在性以及局部和全局稳定性进行了正确性和完备性分析证明。基于理论分析,建立仿真模型,设置相应的传播比率,对传播过程中各状态节点数量的变化进行仿真实验,进行了系统稳定性分析;对传播过程中时滞的取值和变化进行仿真,进行了系统时滞影响的分析和阈值的确定;与具有代表性的稳定的延迟网络蠕虫传播模型进行对比,给出了不同传播模型的数据分析。实验验证了稳定性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确定了影响传播稳定性的参数阈值及其对传播的影响,与其他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时滞对系统的影响。提出的模型为恶意软件的传播和控制提供了分析和研究思路,对于建立遏制恶意程序在移动无线传感网中扩散传播的安全策略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张子振,储煜桂,KUMARI,Sangeeta,UPADHYAY,Ranjit,Kumar[8](2019)在《一类具有非线性发生率的无线传感网络蠕虫传播模型的延迟动力学行为(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一类具有不同发生率的无线传感网络蠕虫传播模型的延迟动力学行为。由于在监测节点隔离不稳定节点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在模型中考虑了处理时滞。通过分析相应特征方程根的分布情况,得到了平衡点存在性、模型局部稳定性和Hopf分岔存在的充分性条件。通过构造合适的李雅普诺夫函数,证明了蠕虫病毒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数值仿真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当处理时滞的值越过关键值时,网络中的蠕虫传播将失去控制,发现无线传感网络的覆盖范围是控制蠕虫传播和保证无线传感网络安全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并通过仿真发现消除模型混沌状态的一些关键参数,其中非线性发生率βSI/I+1是控制蠕虫病毒传播、保证无线传感网络安全的最佳选择。(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于仰源,孙宜军,王磊,罗海港[9](2019)在《一种基于MR数据修正无线传播模型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传播模型修正的传统方法是依赖于CW测试,CW模测工作十分复杂且难以实施,而且高质量CW数据也较难获得,影响了模型修正的准确度。通过本方法处理后的MR数据可以有效地替代CW数据进行传播模型修正。使处理后的海量MR数据满足李氏定理,再准确过滤部分极端数据后,导入软件得到修正的传播模型。本方法具有准确度高、可操作性强、时效性好等优点,另外,精准、高效的无线传播模型修正对5G网络规划有重要意义,此方法应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移动通信》期刊2019年03期)

钱小康,何华忠[10](2018)在《3GPP 3D无线传播模型在5G基站覆盖预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的平昌冬奥会上,韩国率先提供了5G服务和应用,于是业内普遍认为2018年是5G从标准化走向预商用化的元年。然而,从目前的发展来看,5G的正式商用还需要假以时日、不断完善,预测5G基站覆盖情况并进行无线网络规划,就是其中较为实际且需要解决的问题。运用3GPP 3D无线传播模型及Excel等软件技术,或许能够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上海信息化》期刊2018年11期)

无线传播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5G无线传播信道模型对于评估和比较不同技术方案的性能,以及对评价整个未来的5G无线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大多数文献研究及实际规划中无线信道传播模型采用的都是传统的随机过程模型,此类模型不能很好的满足5G信道更加严格的需求。因此本文针对以上问题,首先分析了5G信道的建模需求、传播场景及面临的难题,并对一种能较好的满足5G需求的MTTIS信道模型进行了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线传播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吴昊.基于射线跟踪模型的3.5GHz无线传播特性研究[J].通讯世界.2019

[2].于力.5G无线传播信道模型分析[J].数字通信世界.2019

[3].曹春,段爱华,张子振.一类时滞SIV无线传感器网络病毒传播模型[J].滨州学院学报.2019

[4].张子振,丁健.一类捕食类型时滞SITRS无线传感网络蠕虫病毒传播模型[C].第30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CPCC2019)摘要集.2019

[5].周海平,沈士根,冯晟,黄龙军,彭华.基于微分博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恶意程序传播模型[J].传感技术学报.2019

[6].张永华.专网无线网络规划中的传播模型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7].张琳,李麟俊,李丽,张昀,王汝传.基于时滞的无线传感网恶意软件传播模型[J].工程科学与技术.2019

[8].张子振,储煜桂,KUMARI,Sangeeta,UPADHYAY,Ranjit,Kumar.一类具有非线性发生率的无线传感网络蠕虫传播模型的延迟动力学行为(英文)[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9

[9].于仰源,孙宜军,王磊,罗海港.一种基于MR数据修正无线传播模型的方法[J].移动通信.2019

[10].钱小康,何华忠.3GPP3D无线传播模型在5G基站覆盖预测中的应用[J].上海信息化.2018

标签:;  ;  ;  ;  ;  

无线传播模型论文-吴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