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山东泰安271000
摘要:综合国内外建筑装配式的发展现状,针对政策规范、技术体系、产业管理和经济成本四个方面分析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存在的瓶颈,对我国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产业链;标准化;结构;
装配式建筑是指建筑的构件、部品、材料在工厂中预制,再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最后通过浆锚或后浇混凝土的方式连接形成的建筑产品。与传统现浇施工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施工方式具有缩短工期、减少现场劳动力、提高建筑质量等优点。在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要的今天,传统建筑业的施工方式已经不符合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发展装配式建筑奖成为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途径。目前,装配式建筑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还需要不断提高机械化水平,建立完善的技术标准,提高企业的建设能力。
一、装配式建筑发展历史与现状
1、国外装配式建筑发展
发达国家用工业化方式建造了大量预制装配式建筑产品,装配式建筑体系发展的比较成熟。以下针对具有代表性国家的装配式建筑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综述,为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参考。
(1)美国;美国的装配式建筑发展不同于其他发达国家的发展路径,其住宅建设以低层木结构和轻钢结构装配式住宅为主,并表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在美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过程中,市场机制占据了主导地位,同时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对策,1976年出台的国家工业化建筑建造及安全标准,对建筑物设计、施工、强度、持久性、耐火、通风、节能、质量进行了规范。时至今日,美国部品部件生产与住宅建设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居民可以通过产品目录选择住宅建设所需部品。
(2)瑞典;瑞典采用了大型混凝土预制板的装配式技术体系,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的标准化已逐步纳入瑞典的工业标准。为推动装配式建筑产品建设工业化通用体系和专用发展,政府鼓励只要使用按照国家标准协会的建筑标准制造的结构部品来建造建筑产品,就能做的政府的资金支持。瑞典装配式建筑再模数协调的基础上形成了“瑞典工业标准(SIS)”,实现了部品的尺寸、链接等标准化、系列化、使构件之间容易替换。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导向,现状瑞典装配式建筑的市场份额达到80%。
(3)日本;日本政府为发展装配式建筑,制定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政策,并制定住宅性能认定制度。日本的装配式建筑主要由两类机构主导:第一类是建筑产品工团,一个半政府、半民间机构。主要研究建筑产品的标准化设计、木结构、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建筑产品试制,机械化施工工法以及公营建筑产品普及标准化系列产品。第二类是民间企业,包括积水建筑产品、大和房屋、三泽房屋、大成建设等,负责装配式建筑的建设。在不断的探索装配式技术体系之后,日本形成了KSI(都市再生机构骨架+填充住宅建筑体系)建筑体系,现在日本装配式建筑占建筑市场份额达到了50%。
除了上述国家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外,还有英国、法国和新加坡等发达国家也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中形成了各自的体系。目前,发达国家预制混凝土结构已经发展成熟并广泛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
2、国内装配式建筑发展
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发展装配式建筑,但由于当时建设能力和经济基础的限制,装配式建筑发展受到很大的阻碍。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开始关注建筑产品的综合性能,提出了发展装配式建筑。1998年我国装配式建筑办公室组建成立,即后来的装配式建筑促进中心,负责全国装配式建筑推进工作。近年来,很多城市都出台了推进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像北京、上海、深圳、沈阳等城市,要求在保障房建设中采用装配式施工方式来建设。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导向,很多房地产企业开始自发参与装配式建筑的探索。
二、装配式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1、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虽然政府近年来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设立了一些试点城市和产业基地,但有些政策不利于装配式结构体系的推广。由于PC构件厂所生产的PC构件被视为商品,要征收17%的增值税,而其他建筑材料只收取4%的税。另外,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需要从设计、生产及施工分开管理,并没有考虑对设计、生产及施工一体化经营模式的管理机制设计,限制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2、装配式技术标准体系缺乏
完整的混凝土预制装配式技术标准体系没有形成,从建筑的设计、生产、施工、验收环节都缺乏标准,市场上没有适用于装配式施工的定额可供参考,也缺乏能够熟练掌握装配式施工技术的施工单位。虽然有的开发公司认识到装配式建筑未来的广阔发展前景,但一些承包商如设计、施工单位都不具备装配式建筑的研究开发能力。技术体系的不成熟阻碍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我国装配式建筑部品数量远远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完善技术体系是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当务之急。
3、产业管理不完善
一个混凝土预制装配式建筑产品项目的实施,需要设计、生产、施工、后期维护等环节。国内只有少数企业拥有优质建筑预制构件生产能力。同时,产业配套跟不上,缺乏配合的设计单位及施工企业形成整个产业链,所以无法满足建筑产品项目开发需要。对开发商来说,只有少数开发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及管理能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多数企业缺乏装配式建筑的建设能力。上下游产业链不完善,装配式建筑生产过程包括建筑产品的前期研发、设计、到施工、后期运营维护,其中涉及的企业包括业主、设计单位、构件生产工厂、施工单位等,所有的上下游企业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而现在建筑产品产业链还不够成熟。
4、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较高
造成预制构件价格较高的主要原因是构件生产基地建设一次性投资大,构件摊销费高。构件生产标准化程度低、构件生产企业对构件随意提价造成了预制构件价格偏高,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试点在项目设计、生产及安装协同运作存在难度。装配式结构体虚对比传统结构体系在成本上有一定的增加。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对项目劳动力成本的节约有限,与传统现浇结构体系相比在综合成本上不占优势。
三、专培是建筑发展对策
1、政策方面
装配式建筑发展需要政策的引导和市场的导向共同作用,在新技术推广的前期,由于成本偏高,市场所起的导向作用有限,使装配式建筑发展速度较慢,这就需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政府首先应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设计专门部门负责装配式建筑完善及推广,出台鼓励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政策,如资金扶持、拿地政策优惠、容积率奖励等。
2、技术体系方面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很多发达国家都形成了独特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而我国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装配式结构体系,应尽快发展有本土特色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通过标准化、体系化、配套化设计建筑产品建筑结构,研发出适用于工业化生产和施工的结构体系。
3、产业管理方面
产业管理是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基础,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包括设计、生产、施工、后期维护等过程,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构成建筑主体的构配件需要再工厂中预制,然后运到施工现场安装,需要建筑构件的标准化设计和现场装配施工的协调配合,在这样的生产过程中对企业间的协作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其中地产开发商具有资金和土地的资源优势,在产业链中处于核心地位,需要加强管理,发挥沟通协调机制,主导生产过程中的设计、生产、施工等环节。
结语
我国装配式建筑还未广泛推广,但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未来的发展必然趋势。针对影响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制约因素,结合国外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成功经验,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如政策支持、完善技术体系和相关工艺工法、产业配套、建立PC构件生产基地,降低装配式建筑的成本,是装配式建筑体系的施工中普及,以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张兴义,隋跃宇.土壤压实对农作物影响概述[J].农业机械学报,2005,36(10):161-164.
[2]李洪文,高焕文,陈君达.固定道保护性耕作的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0,16(4):73-77.
[3]高焕文,李问盈,李洪文.中国特色保护性耕作技术[J].农业工程学报,2003,19(3):1-4.